第261章 分期付款
太子提及的办法,那自然是好办法,因为太子就是自己的准女婿,于情于理,于内于外,身为首辅的薛国观都会鼎力支持:“殿下英明,此法先行支应不高,却易得乔迁之喜,可解朝臣之急也,益处尽显,甚为精妙,定能感动百官。”
至于利息,贷款八年,年息不过百分之五,当真不高,累计也就是总贷款的百分之四十而已。
这贷款从哪里来,自不必多说了,而且以太子的秉性,不可能给文臣武将白白贷款,收取些许利息也是理所当然的。
薛国观是某太子身边的红人,对于百分之几的说辞也通过耳濡目染,相关比例已经全然明白了。
所以对其自家来说,首付两千两银子,在新城买下一套售价一万两的大宅子是极为划算的事情。
在被抄家之后,让他一次支付全款是肯定拿不出来这么多钱的,但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来购买宅院,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年俸超过五千两的大臣,在整个渣明仅此一位而已,贷款八年对薛国观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可言。
至于他能否当八年首辅,向温体仁的执政时限看齐,只要想想首辅的女儿已经被送进宫里就明白了。
只要首辅成为了国仗,那首辅的位置自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薛国观再不学无术,也总比皇帝的国仗周奎强出好几层楼那么高吧?
本届首辅别的不行,察言观色的能力甚佳,而且嗅觉极其灵敏,已经感觉到太子打算用新城的宅院来做文章了。
此事涉及朝廷成百上千官吏的府邸更迭,总额更是不下百万两之巨,如此看来,太子所图甚大。
兴建新城表面上确系为京城分担忧患,令朝野深以为然,实则可为太子售卖房产大开方便之门,实乃一石二鸟之计。
如今为了引诱百官在新城购置房产,又祭出分期付款这种招术,可见太子方才黄口之年,城府却是何等之深。
碰见一个机关算尽,比自己还要荫险数倍的圣上,薛国观越想就越觉得害怕,幸好小女被太子看中,不然全家都将万劫不复。
吴甡也觉得这个办法没什么不妥之处,朝臣想买新宅院,可是兜里的银子却不够,用这个办法就能两全其美了:“臣附议首辅所言,殿下若以新城为重,则百官自当紧密追随,若不能定居,朝夕必然在两城之间往来穿梭,多有不便。今殿下出此卓越奇策,百官便能乐享新宅,由此而侍君便捷,官眷亦可安稳怡然。”
如果太子在新城的宫城建成,且要执意搬迁过去,在那里开朝会的话,那在老城这样的文武百官就要跑上七八里路去上朝。
一周五天都是这样来回折腾,大家必然会牢骚满腹,所以让官员搬迁自家府邸是必然的事情。
太子住在新城,官吏自然也要跟着搬到新城去,幸好距离很近,不是千里之遥的迁都,不然大家会更加辛苦。
吴甡不清楚太子所谓的贷款需要的银子从何而来,但既然太子开了金口,就一定会有所准备。
这么一大笔钱,想让户部出的话,李侍问绝技不会同意,所以只能由太子来出,或许真是用紫金债券来为百官贷款。
“臣附议首辅、次辅之见解,京城不必他地,即便拿出千两银子,也难觅一处上等宅院。百官不乏家境窘迫之人,若搬至新城,抑或居无定所,必损朝廷颜面。殿下以贷款相助百官,可谓雪中送炭,乃是臣子之福祉也。”
在次辅之后,礼部尚书冯铨便成为了第三个贷款支持者,作为首辅的头号跟班,只要薛国观表态,他就会跟着表态,如果其间次辅开口,那他就等会儿再发言。
能当上尚书,冯铨除了给薛国观送银子之外,也是有点能耐的,与洪承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却稳压薛国观一筹,只不过家里没有一个胸围曝棚的女儿……
冯铨很识趣地没说京城房价高起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因为这是大明的都城,是天子脚下,若是吐露出来,必定会让太子愠怒。
所以直接就将内容扯到了清官上面,冯铨是不会自证清白的,但朝里确有不少为官清廉的同僚。
譬如吴甡、堵胤锡、李侍问等人,这都是一家老小要靠他们赚得那点月俸过活的人。
没有太子祭出的贷款先行接济一下的话,即使是次辅,也难以承受搬迁的巨额开销。
而且在太子大力整饬官场蛀虫之后,能够存活下来的蛀虫已经十不存一了。
冯铨就是那一小撮里面的一只,但也不敢一掷千金地购置豪宅了。
不然太子问题你这几千两银子是从何而来,那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当下不论是大量的清官还是一撮蛀虫,都会将贷款视为搬迁新城的唯一办法。
只是会根据自己兜里银子的多寡程度,来签订年限不等的贷款协议。
冯铨的言论得到了很多同僚的认同,即使不屑与其往来的官员,也觉得贷款的确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想住进新城,一次又拿不出上千两的银子,即便是变卖了原来的宅院,只怕还有一定的资金缺口,所以贷款就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户部尚书李侍问倒是基本认同这个办法,但他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银子是怎么来的:“殿下,臣不知贷款所需银两从何而来?”
让户部出钱?
很抱歉!
户部貌似没有为百官贷款的义务,哪怕年息有百分之五也不行。
再说给百官贷款买房,哪有直接买卖良田赚钱啊?
前番户部已经吃进了京城周边的大片良田,还没脱手呢,暂时没法给百官服务。
就算李侍问自己都无法全款购房,他也不会同意用太仓的银子给大家谋福利。
老李头是很有原则的官员,哪怕在牌桌上输得一败涂地,也认为自己的牌技精湛……
幺鸡就知道李侍问会问银子的来源,这货不问就奇了怪了,便和颜悦色地答复:“李爱卿,本宫不会让户部为百官贷款,此为谋私,不可尝试。尔等身为臣子,为我大明朝廷办事,本宫自然不会在衣食住行上为难诸位爱卿,相反,本宫会想方设法为百官排忧解难。若要贷款,只能本宫自掏腰包,想必有不少爱卿也知道紫金债券之事,本宫募集资金便是为了应对诸如今日之问题。本宫虽生在后邸,从小锦衣玉食,却也知道外面生活不易,流珉无数。故而免去三饷,兴以工代赈之策,开矿晒盐,便是应对之道。百官乃是朝廷股肱,本宫爱珉如子,又焉能令尔等在天子脚下居无定所?本宫会责成东宫秉笔太监李继周,将贷款事宜印刷成册,下发至文武百官,诸位爱卿可根据自身情况,与其签署合约。贷款无须户部出资一两银子,所有银两均由本宫自行承担,此为公私分明,不会令李爱卿有半分为难之处。”
反正最后不是老子来买单,本宫只是一个合同的搬运工而已。
只要抬高了新城那边的房价,事情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假设官邸每平米售价一两银子,那么周边的商服的价格可能是一钱银子么?
当然不可能,所以官邸的价格涨上来,周遭的配套设施的价格也都会随之上涨。
商贾们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就要掏出真金白银才行,不然就只能被同行们抢占先机了。
五千两银子买套房子,对大怼朝的清官们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然而在商贾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只要政令允许,连粪阀们都恨不得在官邸附近购置房产,这样一来,自己沾到了官气,不但可以令生意兴隆,子孙后代说不定也能步入仕途。
某太子看中的是把新城整体的房价推高,只有这样才能让商贾们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前来购房。
到时候别说支付给紫金债券购买者们的利息,就是连官邸的建设费用都有人给全款报销了。
查抄了这么多奸商之后,幺鸡仍然可以确定京城里还有很多漏网之鱼,他们想把自己的银子洗白,却没有什么机会。
既然你们想得到机会,那本宫就赐予你们一个好了,而且是天大的机会,一次就能洗好几万两之巨!
肥羊自己都觉得愿意投献,那就别怪本宫磨刀霍霍了。
一个愿宰,一个愿挨,这就是再正经不过的买卖了!
太子这么一说,李侍问好像觉得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恳切地回应:“殿下如此公私分明,令臣敬佩直至。户部定当竭力支应工部,令新城如期开工兴建。”
既然太子有言在先,那贷款的事情就与户部毫无瓜葛了,今年只需要向工部拨款两百万两银子,另其在年底之前将城墙修筑起来便是完成自身任务了。
户部的银子虽多,但要花在大地方正地方,只有饷银、俸银、赈银符合此条件,加上眼下的筑城花销,其他方面则是能省便省。
朝廷还没接到来自大同方向的战报,可李侍问比太子还心急如焚,他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查抄晋商家当的厂卫尽早回来复命。
只要如期行事,少说也能充入太仓五百万两银子,对朝廷来说,这可是一笔毫无疑问的巨款,能填补甚多这些天已然花掉的差额。
李侍问的收支原则就是向太仓填充可以,什么都允许运进来折现充数,但要开支,那就要先行问个明白才能同意拨款。
朝廷的正常开支,他是不会过于关心的,一切都有账目来核实,对于其他方面,太子若是能把花出去的部分再填上,也是可以商量的。
太子与群臣私下商定,太仓八百万两的库存不能轻举妄动,这可是江山社稷的救命钱,但只要高过这个警戒线,又是花在正途,便能拨付。
经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李侍问也发现,在太子监国之后,算上即将入账的晋商家财,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经超过了自开朝以来的任何时候。
去岁虽然年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可收支失衡,赈济灾珉与剿灭流寇更是一个无底洞,不光户部赤字连连,皇帝的内帑都几乎告罄。
今年则是收大于支,而且太子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新策略,同意下拨的银子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不会胡乱支应各地。
山栋有颜继祖,陕茜有左懋第,先行稳住一东一西两大重地,太子又在畿辅地区实施新政,顺天府尹侯峒曾负责执行,北方仅剩山茜与河楠两地有待改善。
若照太子之法,山栋与陕茜在三年之内便能自力更生,朝廷由此便能摆脱两个沉重的负担,每年少说也能节省四百万两的赈济银两。
这笔款项占据去年岁入的两成半以上,李侍问心中早有一番计较,赈济可是花销的大头,能够减少拨款的话,到了年终岁尾,户部的账面自然会漂亮不少。
太子欲要使太仓收入达到两千五百万两,可刨去各项开支,最后能剩下五百万两便是不错了,往前的十年,太仓的存银都被花得所剩无几。
幺鸡见到二货大管家没有自找麻烦,也就不想理会这货了:“如此便好,关于新城建设,户部与工部、吏部、都察院均需紧密协调,及时沟通,但凡发现在工程建设时有中饱私囊之徒,立即予以查处。新城城墙若能在入秋之季修建完毕,则京城防御力便可大为提升。如若不能,本宫便要追究相关责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一个耗资两百万两银子的项目,工期还有五个月之久,谁特么告诉本宫在辫子入关的时候还建不好,那就真是活腻歪了!
现如今,银子到位了,壮丁是现成的,还没有敌人搔扰,可以全心投入施工建设当中,这特么要还是无法如期竣工,某太子都很惊奇了。
有了新城作为要塞,畿辅周边的部队都可以收缩防御,实施忍者神龟战术,辫子愿意抢就抢去,只要京城高枕无忧就行了。
这样就可以避免各路勤王之师被辫子重创乃至全歼,最大限度的保存明军为数不多的有生力量。
战术是很被对方鄙视的,但也是无奈之举,野战打不过,不就得这样防御么?
自不量力地贸然出战,兵力又不占任何优势,除了送人头,就没别的结果了。
不让各地援军前来勤王,有要确保京城不被攻破。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京城旁边建一座要塞来屯兵据守。
辫子要是觉得自己神功护体,那就过来试试好了。
除了好几斤重的炸药包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手榴弹。
近距离投掷的话,直接扔进辫子的嘴里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利息,贷款八年,年息不过百分之五,当真不高,累计也就是总贷款的百分之四十而已。
这贷款从哪里来,自不必多说了,而且以太子的秉性,不可能给文臣武将白白贷款,收取些许利息也是理所当然的。
薛国观是某太子身边的红人,对于百分之几的说辞也通过耳濡目染,相关比例已经全然明白了。
所以对其自家来说,首付两千两银子,在新城买下一套售价一万两的大宅子是极为划算的事情。
在被抄家之后,让他一次支付全款是肯定拿不出来这么多钱的,但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来购买宅院,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年俸超过五千两的大臣,在整个渣明仅此一位而已,贷款八年对薛国观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可言。
至于他能否当八年首辅,向温体仁的执政时限看齐,只要想想首辅的女儿已经被送进宫里就明白了。
只要首辅成为了国仗,那首辅的位置自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薛国观再不学无术,也总比皇帝的国仗周奎强出好几层楼那么高吧?
本届首辅别的不行,察言观色的能力甚佳,而且嗅觉极其灵敏,已经感觉到太子打算用新城的宅院来做文章了。
此事涉及朝廷成百上千官吏的府邸更迭,总额更是不下百万两之巨,如此看来,太子所图甚大。
兴建新城表面上确系为京城分担忧患,令朝野深以为然,实则可为太子售卖房产大开方便之门,实乃一石二鸟之计。
如今为了引诱百官在新城购置房产,又祭出分期付款这种招术,可见太子方才黄口之年,城府却是何等之深。
碰见一个机关算尽,比自己还要荫险数倍的圣上,薛国观越想就越觉得害怕,幸好小女被太子看中,不然全家都将万劫不复。
吴甡也觉得这个办法没什么不妥之处,朝臣想买新宅院,可是兜里的银子却不够,用这个办法就能两全其美了:“臣附议首辅所言,殿下若以新城为重,则百官自当紧密追随,若不能定居,朝夕必然在两城之间往来穿梭,多有不便。今殿下出此卓越奇策,百官便能乐享新宅,由此而侍君便捷,官眷亦可安稳怡然。”
如果太子在新城的宫城建成,且要执意搬迁过去,在那里开朝会的话,那在老城这样的文武百官就要跑上七八里路去上朝。
一周五天都是这样来回折腾,大家必然会牢骚满腹,所以让官员搬迁自家府邸是必然的事情。
太子住在新城,官吏自然也要跟着搬到新城去,幸好距离很近,不是千里之遥的迁都,不然大家会更加辛苦。
吴甡不清楚太子所谓的贷款需要的银子从何而来,但既然太子开了金口,就一定会有所准备。
这么一大笔钱,想让户部出的话,李侍问绝技不会同意,所以只能由太子来出,或许真是用紫金债券来为百官贷款。
“臣附议首辅、次辅之见解,京城不必他地,即便拿出千两银子,也难觅一处上等宅院。百官不乏家境窘迫之人,若搬至新城,抑或居无定所,必损朝廷颜面。殿下以贷款相助百官,可谓雪中送炭,乃是臣子之福祉也。”
在次辅之后,礼部尚书冯铨便成为了第三个贷款支持者,作为首辅的头号跟班,只要薛国观表态,他就会跟着表态,如果其间次辅开口,那他就等会儿再发言。
能当上尚书,冯铨除了给薛国观送银子之外,也是有点能耐的,与洪承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却稳压薛国观一筹,只不过家里没有一个胸围曝棚的女儿……
冯铨很识趣地没说京城房价高起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因为这是大明的都城,是天子脚下,若是吐露出来,必定会让太子愠怒。
所以直接就将内容扯到了清官上面,冯铨是不会自证清白的,但朝里确有不少为官清廉的同僚。
譬如吴甡、堵胤锡、李侍问等人,这都是一家老小要靠他们赚得那点月俸过活的人。
没有太子祭出的贷款先行接济一下的话,即使是次辅,也难以承受搬迁的巨额开销。
而且在太子大力整饬官场蛀虫之后,能够存活下来的蛀虫已经十不存一了。
冯铨就是那一小撮里面的一只,但也不敢一掷千金地购置豪宅了。
不然太子问题你这几千两银子是从何而来,那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当下不论是大量的清官还是一撮蛀虫,都会将贷款视为搬迁新城的唯一办法。
只是会根据自己兜里银子的多寡程度,来签订年限不等的贷款协议。
冯铨的言论得到了很多同僚的认同,即使不屑与其往来的官员,也觉得贷款的确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想住进新城,一次又拿不出上千两的银子,即便是变卖了原来的宅院,只怕还有一定的资金缺口,所以贷款就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户部尚书李侍问倒是基本认同这个办法,但他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银子是怎么来的:“殿下,臣不知贷款所需银两从何而来?”
让户部出钱?
很抱歉!
户部貌似没有为百官贷款的义务,哪怕年息有百分之五也不行。
再说给百官贷款买房,哪有直接买卖良田赚钱啊?
前番户部已经吃进了京城周边的大片良田,还没脱手呢,暂时没法给百官服务。
就算李侍问自己都无法全款购房,他也不会同意用太仓的银子给大家谋福利。
老李头是很有原则的官员,哪怕在牌桌上输得一败涂地,也认为自己的牌技精湛……
幺鸡就知道李侍问会问银子的来源,这货不问就奇了怪了,便和颜悦色地答复:“李爱卿,本宫不会让户部为百官贷款,此为谋私,不可尝试。尔等身为臣子,为我大明朝廷办事,本宫自然不会在衣食住行上为难诸位爱卿,相反,本宫会想方设法为百官排忧解难。若要贷款,只能本宫自掏腰包,想必有不少爱卿也知道紫金债券之事,本宫募集资金便是为了应对诸如今日之问题。本宫虽生在后邸,从小锦衣玉食,却也知道外面生活不易,流珉无数。故而免去三饷,兴以工代赈之策,开矿晒盐,便是应对之道。百官乃是朝廷股肱,本宫爱珉如子,又焉能令尔等在天子脚下居无定所?本宫会责成东宫秉笔太监李继周,将贷款事宜印刷成册,下发至文武百官,诸位爱卿可根据自身情况,与其签署合约。贷款无须户部出资一两银子,所有银两均由本宫自行承担,此为公私分明,不会令李爱卿有半分为难之处。”
反正最后不是老子来买单,本宫只是一个合同的搬运工而已。
只要抬高了新城那边的房价,事情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假设官邸每平米售价一两银子,那么周边的商服的价格可能是一钱银子么?
当然不可能,所以官邸的价格涨上来,周遭的配套设施的价格也都会随之上涨。
商贾们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就要掏出真金白银才行,不然就只能被同行们抢占先机了。
五千两银子买套房子,对大怼朝的清官们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然而在商贾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只要政令允许,连粪阀们都恨不得在官邸附近购置房产,这样一来,自己沾到了官气,不但可以令生意兴隆,子孙后代说不定也能步入仕途。
某太子看中的是把新城整体的房价推高,只有这样才能让商贾们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前来购房。
到时候别说支付给紫金债券购买者们的利息,就是连官邸的建设费用都有人给全款报销了。
查抄了这么多奸商之后,幺鸡仍然可以确定京城里还有很多漏网之鱼,他们想把自己的银子洗白,却没有什么机会。
既然你们想得到机会,那本宫就赐予你们一个好了,而且是天大的机会,一次就能洗好几万两之巨!
肥羊自己都觉得愿意投献,那就别怪本宫磨刀霍霍了。
一个愿宰,一个愿挨,这就是再正经不过的买卖了!
太子这么一说,李侍问好像觉得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恳切地回应:“殿下如此公私分明,令臣敬佩直至。户部定当竭力支应工部,令新城如期开工兴建。”
既然太子有言在先,那贷款的事情就与户部毫无瓜葛了,今年只需要向工部拨款两百万两银子,另其在年底之前将城墙修筑起来便是完成自身任务了。
户部的银子虽多,但要花在大地方正地方,只有饷银、俸银、赈银符合此条件,加上眼下的筑城花销,其他方面则是能省便省。
朝廷还没接到来自大同方向的战报,可李侍问比太子还心急如焚,他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查抄晋商家当的厂卫尽早回来复命。
只要如期行事,少说也能充入太仓五百万两银子,对朝廷来说,这可是一笔毫无疑问的巨款,能填补甚多这些天已然花掉的差额。
李侍问的收支原则就是向太仓填充可以,什么都允许运进来折现充数,但要开支,那就要先行问个明白才能同意拨款。
朝廷的正常开支,他是不会过于关心的,一切都有账目来核实,对于其他方面,太子若是能把花出去的部分再填上,也是可以商量的。
太子与群臣私下商定,太仓八百万两的库存不能轻举妄动,这可是江山社稷的救命钱,但只要高过这个警戒线,又是花在正途,便能拨付。
经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李侍问也发现,在太子监国之后,算上即将入账的晋商家财,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经超过了自开朝以来的任何时候。
去岁虽然年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可收支失衡,赈济灾珉与剿灭流寇更是一个无底洞,不光户部赤字连连,皇帝的内帑都几乎告罄。
今年则是收大于支,而且太子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新策略,同意下拨的银子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不会胡乱支应各地。
山栋有颜继祖,陕茜有左懋第,先行稳住一东一西两大重地,太子又在畿辅地区实施新政,顺天府尹侯峒曾负责执行,北方仅剩山茜与河楠两地有待改善。
若照太子之法,山栋与陕茜在三年之内便能自力更生,朝廷由此便能摆脱两个沉重的负担,每年少说也能节省四百万两的赈济银两。
这笔款项占据去年岁入的两成半以上,李侍问心中早有一番计较,赈济可是花销的大头,能够减少拨款的话,到了年终岁尾,户部的账面自然会漂亮不少。
太子欲要使太仓收入达到两千五百万两,可刨去各项开支,最后能剩下五百万两便是不错了,往前的十年,太仓的存银都被花得所剩无几。
幺鸡见到二货大管家没有自找麻烦,也就不想理会这货了:“如此便好,关于新城建设,户部与工部、吏部、都察院均需紧密协调,及时沟通,但凡发现在工程建设时有中饱私囊之徒,立即予以查处。新城城墙若能在入秋之季修建完毕,则京城防御力便可大为提升。如若不能,本宫便要追究相关责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一个耗资两百万两银子的项目,工期还有五个月之久,谁特么告诉本宫在辫子入关的时候还建不好,那就真是活腻歪了!
现如今,银子到位了,壮丁是现成的,还没有敌人搔扰,可以全心投入施工建设当中,这特么要还是无法如期竣工,某太子都很惊奇了。
有了新城作为要塞,畿辅周边的部队都可以收缩防御,实施忍者神龟战术,辫子愿意抢就抢去,只要京城高枕无忧就行了。
这样就可以避免各路勤王之师被辫子重创乃至全歼,最大限度的保存明军为数不多的有生力量。
战术是很被对方鄙视的,但也是无奈之举,野战打不过,不就得这样防御么?
自不量力地贸然出战,兵力又不占任何优势,除了送人头,就没别的结果了。
不让各地援军前来勤王,有要确保京城不被攻破。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京城旁边建一座要塞来屯兵据守。
辫子要是觉得自己神功护体,那就过来试试好了。
除了好几斤重的炸药包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手榴弹。
近距离投掷的话,直接扔进辫子的嘴里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