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aneiin她直接问道,“齐桓要我做什么?”
赵案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沈游皱眉“是什么事情让你这般为难?”
赵案沉默了半晌,说道:“原定的计划是院试这一日将赋税改革的来龙去脉在小纸片上解释清楚同时小股灾民涌入城内江南一地农税压力极大百姓原就愤怒。”
“人证物证叠加之下百姓自会义愤难当,届时自会有人串联写下万民书,递送去京都。陛下不过是耳目被人遮蔽一旦得知此事,必定会愿意进行税制改革,届时商税一收,大齐至少还能够续命一段时间。”
沈游都无语了。
赵案是不是搞学问搞傻了这么天真。
根据她的理解,这位皇帝格外标新立异。
他不求长生他求子。直接在皇宫里修筑了道观佛堂供奉的是泰山娘娘和送子观音。
奇就奇在皇帝本人一样是被过继的上一任皇帝无子嗣,从藩王之中过继了现任皇帝。
毫无根基的藩王骤然荣登大宝能够坐稳皇位二十几年这种人必定心性、手腕都极为高超。要说这样的皇帝不知道大齐的弊病,沈游根本不信。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皇帝本人装聋作哑。
沈游甚至曾经揣度过这位陛下的想法估计就是江山是我的,爱怎么作就怎么作,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反正我也没儿子。
沈游颇为同情的看了赵案一眼,“你就能肯定陛下不知道税制要改革一事?”
赵案脸色煞白,这才是他们心底的隐忧。
如果陛下分明是知道的,可是不愿意改革,又该如何?
沈游一看赵案的脸色就明白了,赵案估计还以为他们是陈情,请求陛下改革。
可是以齐桓深沉的心思,他曾经为官数十载,怎么会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他就是要逼着皇帝改,皇帝本人知不知道实际情况根本不重要。
所以事实上,他们不是请求,是逼迫。
可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齐桓是绝不会诉诸于口的,而赵案或者说心学的其他人,能够知道计划的隐忧,但出自于对齐桓的信任或是怀揣着其他心思,默认了这场计划。
那就好。
沈游挺高兴的,你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啊。
“所以你还没告诉我如今到底出了什么事?”,竟然逼得你们要泄露自己的计划给我。
“刚刚我告诉你的是我们原本的计划”,赵案顿了顿,“可现在计划有变。有另外的一批人插手了,灾民被人鼓动,我们控制不住了”
沈游现在只想撬开赵案的脑壳看一看,里面是不是进水了。灾情、舆论哪里是能够玩弄的?有胆子玩火,没能耐收尾,搞笑呢吧!
“齐桓呢?”,如果说赵案是被圣贤书毒傻了,那么齐桓呢?此人工于心计,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吧。
“齐……齐兄”,赵案仿佛嗓子眼里堵着什么,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沈游有了一种极不好的预感,然后她听见赵案说道,“齐兄病体沉疴……昏迷多日了”。
赵案一个中年人已是满脸斑驳的泪痕,多年至交,而今竟然要亲手送别故友,只觉前路昏昏,齐桓一走,他怕是也快了。
“我等请遍了金陵城内的大夫。大夫都说……不要劳累过度,好生养着,或许还能有个两三年好活。只是……大齐繁华富庶之下已是满地疮痍。齐兄……停不下来。”
“他昏迷之前……让我带你去见他……一面。”
沈游茫茫然了一瞬。齐桓身体不好她是知道的,原本以为没有那么快。就算去世了,生死之事她见得多了,按理早该心硬如铁,只是每听一次都只觉人间有憾、生死无常啊。
她沉默了半晌,“你带我去见他”。
齐桓就在崇明书院,原本是打算坐镇书院,居中调度,如今反倒成了僻静的养病之处。
赵案带着沈游到了养病的小院。
沈游这才注意到周恪、王汝南也在。
很正常啊,沈游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周恪毕业于崇明书院,又得中六首,心学是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的。
所以沈游早就猜测过周恪极有可能就是心学的下一位继承者。
如今齐桓昏迷不醒,保不齐马上要“驾崩”,周恪这个当“太子”的要是不出现才奇怪呢。
四人连着大夫一块儿站在齐桓床头。
“唐兄,劳烦了”,齐桓对着一侧的唐直作揖到底。
唐直叹了口气,拿出了金针慢慢的给齐桓用针。
“诸位,齐兄的身体已经开始肺腑衰竭,我强行将他唤醒之后,只怕届时只能躺在床上,昏昏沉沉个一两个月之后就……”。
唐直没有再说下去了,他动手施针。
过了好一会儿,齐桓才苏醒过来。
干瘦干瘦的老头儿两颊晕红,精神看上去极好。沈游虽不忍却也极平静,生死无常,早早晚晚她自己也有这一步的。
“赵弟、汝南,我只怕去了之后心学就要交给谨之了,他年纪轻轻的,怕是压不住底下人,你们多多帮衬着,我心学终有成为正统显学的那一日!”
赵案点了点头,王汝南闷声闷气道,“放心去吧,我看着呢”。
齐桓笑着点了点头,他转向沈游戏谑道,“沈小娘子,你素来聪敏,外柔内刚,如今上了心学这条船再想下去可就不容易了。”
眼前的老人行将朽木,几乎已是油尽灯枯,按理沈游应该宽慰他,让他安安心心的走完最后一程。
可沈游太了解他们这种人了。
宁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赴死,都不肯稀里糊涂的活着。
所以沈游笑了笑,“齐先生,我在世人眼中与心学牵扯极深,可谁告诉你我一定要上你们这条贼船?”
“你做什么!”
王汝南暴怒,齐桓已是病体沉疴,沈游竟还要刺激他。
沈游毫不畏惧,“齐先生利用了我,胆敢拿我当踏脚石、挡箭牌,就要有被我嫌恶憎恨的觉悟。”
齐桓大笑,这个惯常带着温和面具的人终于在临死之前露出了自己坦荡、舒朗的真性情。
“是极是极,小娘子的报复尽管来!”
沈游笑道,“我无需报复你。我既然技不如人,自是愿赌服输。”
“只是齐先生敢坦坦荡荡的去死怕是以为自己的计划执行的很好吧?”
沈游可以推断出齐桓之所以要急匆匆的执行这个计划就是因为他的身体支撑不住了。来不及了,所以这个计划做的其实很赶、很糙。
原本齐桓是打算居中调控,防止计划出现纰漏。可万万没料到,身体迅速恶化,陷入昏迷。
沈游看了眼赵案,估计他是把事情交托给了王汝南和赵案,王汝南负责在外把控局面,赵案负责居中调度。
可谁能料到突发状况,有另外的人插手,赵案无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才不得不紧急求助沈游。
是的,求助沈游。
沈游进门的时候一见周恪就知道,这帮人早已知晓她是周恪未婚妻。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将她带来这里,允许她知道心学的计划呢。还不是因为她的未婚妻身份让他们以为她和心学绑在了一起。
就是因为赵案早早的知道沈游是周恪的未婚妻,所以他们默认了沈游现在是自己人了。至于赵案为什么不去求助周恪?谁愿意在新任上司面前显现出自己的无能。
呵呵!
“沈游!”
赵案咬牙切齿,他们辛辛苦苦瞒着齐桓,只想让他走完最后一程。
沈游很镇定,这帮人既然早就把她查了个底掉,知道她叫沈游一点也不奇怪。
“你什么意思?”,齐桓混浊的双眼一片清明,活像是吊着最后一口气。
“赵案,你来说!”
直呼其名,可见齐桓是何等的震怒。
眼看着瞒不下去了,赵案心不甘情不愿的说道,“原本灾民每日里零零星星的增加几个,官府一直压着没让报纸报道,百姓之间虽有传闻可由于灾民人数少,影响也不大。”
“但是忽然之间,今日早上城外涌现了一大批灾民,堵塞了外城的四个城门口,叫嚣鼓动。城上兵丁不过一两百人,哪里挡得住几千灾民!”
齐桓迅速平静了下来,他一辈子大风大浪见得多了。
“已经告知府衙官员了吗?”
赵案点点头,“金陵城内的六部官员已经尽数知晓此事,只是灾民们目前只是围着,不曾撞击城门,已经将学宫内的剩余兵丁统统抽调出去镇守城门了”。
“荒唐!”,齐桓喘着粗气,“六部官员都不同意停止院试吗?”
赵案点了点头,“齐兄,院试乃科举抡才大典之一,擅自停掉院试的罪名未必比灾民攻城要小。谁都不肯这么做。”
齐桓只觉头脑昏昏沉沉,早知如此就算交给沈游都比交给赵案强!
当日明明嘱咐的是时刻留意灾民动静,小股零星灾民可以放入城内,只要灾民超过百人就要停手,开始赈济灾民。
否则就不是舆论胁迫,而是鼓动灾民攻城造反。这个罪名齐桓万万担不起。他是希望借着灾民涌动一事再度重提赋税,胁迫皇帝进行赋税改革,又不是要借此颠覆江山。
可谁知道如今灾民人数过千,一夜之间,哪里冒出如此之多的灾民?谁是幕后推手?
齐桓整个人已经开始打摆子,他透支了自己最后一点力气,眼神殷殷地看向周恪。
周恪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会解决此事。
沈游顺着齐桓的视线看过去,才发现今天的周恪极不对劲。
周恪整个人都是僵直的,牙关紧咬,进来那么久了,他一句话都没说过。
“诸位,时间差不多了”,唐直走上前来,齐桓的气息已经极为微弱了,要不是沈游激将了他,靠着胸口一口气吊着,只怕早早昏厥了。
“你们先出去”
周恪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沈游了然,估计是临终别语,毕竟齐桓下一次醒过来只怕是回光返照的时候了。
王汝南和赵案面面相觑,到底先出去了。
沈游抬脚就走。
室内,只剩下了齐桓和周恪。
“先生,我找了大夫,你为何不肯治?”,周恪整个人如同绷紧的弓弦。
齐桓整个人已经没有力气了,他小幅度的摇了摇头。
很久,周恪才听到了齐桓说,“……生死有命”
周恪面无表情,神色茫然。
其实重活一次也并没有什么用。
他上辈子有三憾,一憾当时第一次政治斗争失败,无法挽救那些因为吴四娘暴露而无辜被杀的女子。而这一憾沈游帮他填平了。她的放足运动开了一个好头,只要慢慢的走下去,总有移风易俗的那一日。
原本他不过是打算随意帮个小忙。于是往周家藏书阁里塞了那本文宴之的诗词集。果然,沈游翻到了这本书,周恪原本以为沈游只是借此机会寻找到和文宴之志同道合,一同反对小脚的人。
谁知道沈游太过聪慧,竟然摸到了齐桓,甚至试图与齐桓联手废除裹脚。
沈游的动作比周恪想象中快的多,计划也相当完善。
周恪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希望,于是干脆全力支持沈游。
心学里面许多人手或是齐桓给周恪的,或是他自己安插的。而这些人手在散出去的时候,不管他们有没有夹带私活,至少给沈游办起事来尽心竭力。
这些隐晦的帮助让沈游的计划成功率更高。
一憾已经有完成的希望。
二憾……恩师早亡。
周恪生来母亡,有父不如无父。他八岁进了崇明书院读书,人生中全部的温情都是齐桓给的。齐桓承担了他生命中父亲的角色。
齐桓对于周恪来说,亦师亦父。
许多时候,周恪会觉得自己如同齐桓的翻版。他们一样的笑容温和,一样的老谋深算。周恪上辈子活到二十八都没娶妻生子,除了他自己不愿意之外,也有一部分是受到了齐桓无妻无子的影响。
他从不觉得血缘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周恪甚至想的好好的,等到将来他老了就去培育一个弟子,承袭自己的学术衣钵,继承自己的政治资源。
可就在他连中六元之后,他生父骤然亡故。
周恪却根本不愿意为生父守孝。他直接在京都做翰林编修。
偏偏就在此时,金陵传来消息齐桓病故。
这个消息彻底改变了周恪的人生,他一面处理恩师丧事,一面问询王汝南、赵案。这才得知恩师当日被贬谪就是因为提议赋税改革。他生前为了赋税改革竭尽全力。可惜致仕太久,加之心学的影响力在民间却不在官场,他发动的这场赋税改革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于是齐桓郁郁而终。
周恪接手了心学的势力,一点一点的经营,几乎呕心沥血、夙夜难寐,终于坐上了首辅的位子,他继承了齐桓的遗志,改革成功却因为劳累过度而亡故。
再活一次,他奔波劳累,四处寻找名医。不仅仅是大齐境内,他甚至将目光放去了海外。他赠予给沈游的那颗红宝石就来自于海外贸易。周恪组建海外贸易的商队,除了为了赚钱之外,也是指望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或许海外有奇药,可治疗脏腑衰竭。
除此之外,周恪清楚的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人,为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路上什么东西都能放弃,包括生命。
他无法让齐桓停手,周恪不是没考虑过帮助齐桓进行税改。可当他提议的时候,齐桓拒绝了。
周恪时至今日都记得齐桓说得那几句话。
“谨之,你连中六元,已是木秀于林,此时此刻,你更不该进入众人视野当中,三年不鸣才是你要做的。”
在官场上,平平庸庸不是错,鹤立鸡群才是错。
周恪彻底死心了。因为一旦被人扒出来,周恪孝期搞风搞雨,在以孝治国的大齐,周恪必定仕途无望。所以齐桓一心一意要他在家守孝,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他插手。
如果无法帮助齐桓完成税改,那就只能阻止他。
赋税改革是个大坑,周恪身在朝堂这种权利中心都忙活了接近十年才搞定。齐桓在野,试图搞定赋税是根本不可能的。果不其然,当时齐桓发动各类报纸热议赋税改革一事,直接挑动了满朝堂官员们的神经。
官员们的薪俸极其之低,只靠薪水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所以他们多数都收到过底下人的冰炭孝敬,而下层官吏或多或少的都收过大商人的孝敬。
钱能通鬼神。
再加上商人极力培育家中子弟入仕,而世家大族们送有前途的子弟入仕,送有钱途的子弟从商。
士人与商人相互勾连。早已是一盘烂账。
而齐桓的税改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征商税。这简直就是螳臂当车,踩在满朝堂官员们的底线上蹦哒。
如果不是周恪插手,挑动并发起闺秀与妓子们的诗词之争,转移了群众视线,在朝的大佬们眼看着开征商税一事被压了下来,才笑呵呵的装作没看见。否则齐桓就不是改革失败,而是招来杀身之祸。
可周恪清楚的知道,齐桓是不会死心的。
果然,齐桓接触过沈游之后定下了二次赋税改革的计划。
此时齐桓的身体已经开始败坏了。
幸运的是,周恪找到了唐直。唐直是儒生,久试不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弃儒入医,竟然成了闽地著名的大夫。
周恪好不容易在深山老林里寻访到了他,靠着唐直的医术为齐桓续命至今。
齐桓因为身体无法支撑,将计划挪交给了赵案与王汝南。
为了制止齐桓的计划,周恪再度往里面掺沙子。他安插的人手瞒住了王汝南和赵案,所以他们才会以为一夜之间涌出了近千灾民。其实那些灾民早就零零碎碎的出现在了金陵周围。
只要灾民人数过多,齐桓生怕变成造反,一定会停止计划,开始赈济灾民。
可周恪千算万算没算到,赵案没有急智,一时慌乱之下竟然求助于沈游,将沈游扯了进来。
周恪问过沈游的计划,得知她是打算赚一笔钱还债之后就开个商铺,脱离这烂摊子。所以周恪从始至终都没有告诉沈游,齐桓利用了她。
原本只要赵案不说,沈游根本不会知道此事,她无需被牵扯进来,也不会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可现在,以沈游的心性,一旦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她一定会冷静下来,询查原因,梳理前路。
保不准一会儿灾民被赈济,院试正常结束,沈游就能够推断出是周恪在搞鬼。届时,他俩的婚约就得告吹,沈游是绝不愿意跟一个心眼子比她还多的人搞计划婚姻的。
周恪第一次茫然了一瞬,不是因为婚约波折,而是他发现自己可能依然无能为力。
可宦海沉浮多年的周恪原本就极为坚韧,他深呼吸了一口气。
“先生,是我”。
周恪直接对着齐桓承认了是他两度阻止了齐桓改革赋税。
齐桓大惊,整个人都在发抖,“你、你……”。
“您放心,灾民我会去赈济,会处理好”,周恪允诺道。
齐桓像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弟子的真面目,“……为何?”
“您的赋税改革会害死您自己的”。
齐桓摇了摇头。
周恪知道,这是在说他并不畏惧死亡,若能为自己的奋斗终生的事业而死。死得其所!
“可如果赋税改革也救不了这个国家呢?”
“您入仕多年,怎么会不知道,大齐面上四海升平,实则烂到了骨子里”,周恪声音都是冷的,“天灾频发、吏治,外有强敌窥伺,内有党争之祸。东宫太子悬而未决,各地藩王异动频频”。
周恪脱下了他温和的面具嘲讽道:“清流们只会动嘴皮子。一门心思的讨论要不要给陛下的生父一个封号?”
他牙关紧咬,何等的愤怒,“多少朝堂政事悬而未决,数万生民流离失所。耿介的大臣直言进谏,皇帝却天天惦记着他床榻上的那点破事!”
“满朝堂的罪过泰半都因皇帝而起。他高坐庙堂之上,管装聋作哑叫无为而治。分明心里门门清,可他不想动也懒得动。他只负责修佛寺,建道观,一门心思的求子。”
周恪格外愤怒,他上辈子做到了首辅,赋税改革不过是一方面罢了,为了救这个即将没落的王朝,他耗尽心血。即使如此,他也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这个皇朝还能续命多久。
当了十几年的官,他太知道这个皇朝的弊病从何而起!
“他们要你只读四书五经,再不读史。尧舜禹时分明是禅让,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成了此乃吾家业也。开国连孟子里的民为贵君为轻都要删去,还将孟子陪祀的资格剥夺。倾一国之力供一人享乐!受万民奉养却无所作为!这就是皇帝!”
周恪生平第三憾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放肆!”
齐桓暴怒不已,他整个人都在发抖,提着一口气问周恪,“你知不知道这是……大不敬之罪?”
你怎敢随意议论陛下?!
“那是……君父!”
周恪木着脸,“我宁愿……无父无君”
齐桓只觉胸口一阵绞痛。
我教他读史书,我教他读孟子!
是我不好!是我没教好他!
“不是您没教好我”,周恪笑道,“您虽未生我,却教我养我,恩义重于泰山”。
“是我脑生反骨,生来便害生母亡故,我是带罪之人,无君无父,不守三纲,不认五常。”
周恪跪在齐桓的榻前。
他颤抖着声音问道。
“您便是要罚我……可否再熬一熬……莫要……弃我而去”。
齐桓鼻子一酸,老泪纵横。
“罢了……唐直呢?”,齐桓自知自己已是苟延残喘,根本活不了多久了。不论什么法子,都试一试,全了谨之的念想吧。
周恪跪着,强忍着不要哭。
他自觉冷心冷肺,可年少时八载悉心养育,手把手的教他读书识字。周恪怎能不恨什么狗屁倒灶的赋税改革!
这个改革拖死了齐桓的命,周恪花费了十余年完成了改革,却不知道到底能够为大齐续命多久。
根据人一走茶就凉的官场原则,周恪自觉死后必定被倒台清算。也就是说他其实根本就没能通过改革救大齐。
如果被齐桓得知,他苦心设计了一辈子的赋税改革根本无法拯救大齐,这对齐桓的打击会更大。
所以周恪死死的撑着不愿意让齐桓完成他的税改计划。
眼见恩师殚精竭虑,却还要百般阻挠他的理想。
仅仅只是为了让恩师活着。
他是一个何等自私自利,狼心狗肺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21190453202009222102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璘10瓶俞狐庵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和!,,。,
赵案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沈游皱眉“是什么事情让你这般为难?”
赵案沉默了半晌,说道:“原定的计划是院试这一日将赋税改革的来龙去脉在小纸片上解释清楚同时小股灾民涌入城内江南一地农税压力极大百姓原就愤怒。”
“人证物证叠加之下百姓自会义愤难当,届时自会有人串联写下万民书,递送去京都。陛下不过是耳目被人遮蔽一旦得知此事,必定会愿意进行税制改革,届时商税一收,大齐至少还能够续命一段时间。”
沈游都无语了。
赵案是不是搞学问搞傻了这么天真。
根据她的理解,这位皇帝格外标新立异。
他不求长生他求子。直接在皇宫里修筑了道观佛堂供奉的是泰山娘娘和送子观音。
奇就奇在皇帝本人一样是被过继的上一任皇帝无子嗣,从藩王之中过继了现任皇帝。
毫无根基的藩王骤然荣登大宝能够坐稳皇位二十几年这种人必定心性、手腕都极为高超。要说这样的皇帝不知道大齐的弊病,沈游根本不信。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皇帝本人装聋作哑。
沈游甚至曾经揣度过这位陛下的想法估计就是江山是我的,爱怎么作就怎么作,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反正我也没儿子。
沈游颇为同情的看了赵案一眼,“你就能肯定陛下不知道税制要改革一事?”
赵案脸色煞白,这才是他们心底的隐忧。
如果陛下分明是知道的,可是不愿意改革,又该如何?
沈游一看赵案的脸色就明白了,赵案估计还以为他们是陈情,请求陛下改革。
可是以齐桓深沉的心思,他曾经为官数十载,怎么会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他就是要逼着皇帝改,皇帝本人知不知道实际情况根本不重要。
所以事实上,他们不是请求,是逼迫。
可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齐桓是绝不会诉诸于口的,而赵案或者说心学的其他人,能够知道计划的隐忧,但出自于对齐桓的信任或是怀揣着其他心思,默认了这场计划。
那就好。
沈游挺高兴的,你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啊。
“所以你还没告诉我如今到底出了什么事?”,竟然逼得你们要泄露自己的计划给我。
“刚刚我告诉你的是我们原本的计划”,赵案顿了顿,“可现在计划有变。有另外的一批人插手了,灾民被人鼓动,我们控制不住了”
沈游现在只想撬开赵案的脑壳看一看,里面是不是进水了。灾情、舆论哪里是能够玩弄的?有胆子玩火,没能耐收尾,搞笑呢吧!
“齐桓呢?”,如果说赵案是被圣贤书毒傻了,那么齐桓呢?此人工于心计,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吧。
“齐……齐兄”,赵案仿佛嗓子眼里堵着什么,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沈游有了一种极不好的预感,然后她听见赵案说道,“齐兄病体沉疴……昏迷多日了”。
赵案一个中年人已是满脸斑驳的泪痕,多年至交,而今竟然要亲手送别故友,只觉前路昏昏,齐桓一走,他怕是也快了。
“我等请遍了金陵城内的大夫。大夫都说……不要劳累过度,好生养着,或许还能有个两三年好活。只是……大齐繁华富庶之下已是满地疮痍。齐兄……停不下来。”
“他昏迷之前……让我带你去见他……一面。”
沈游茫茫然了一瞬。齐桓身体不好她是知道的,原本以为没有那么快。就算去世了,生死之事她见得多了,按理早该心硬如铁,只是每听一次都只觉人间有憾、生死无常啊。
她沉默了半晌,“你带我去见他”。
齐桓就在崇明书院,原本是打算坐镇书院,居中调度,如今反倒成了僻静的养病之处。
赵案带着沈游到了养病的小院。
沈游这才注意到周恪、王汝南也在。
很正常啊,沈游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周恪毕业于崇明书院,又得中六首,心学是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的。
所以沈游早就猜测过周恪极有可能就是心学的下一位继承者。
如今齐桓昏迷不醒,保不齐马上要“驾崩”,周恪这个当“太子”的要是不出现才奇怪呢。
四人连着大夫一块儿站在齐桓床头。
“唐兄,劳烦了”,齐桓对着一侧的唐直作揖到底。
唐直叹了口气,拿出了金针慢慢的给齐桓用针。
“诸位,齐兄的身体已经开始肺腑衰竭,我强行将他唤醒之后,只怕届时只能躺在床上,昏昏沉沉个一两个月之后就……”。
唐直没有再说下去了,他动手施针。
过了好一会儿,齐桓才苏醒过来。
干瘦干瘦的老头儿两颊晕红,精神看上去极好。沈游虽不忍却也极平静,生死无常,早早晚晚她自己也有这一步的。
“赵弟、汝南,我只怕去了之后心学就要交给谨之了,他年纪轻轻的,怕是压不住底下人,你们多多帮衬着,我心学终有成为正统显学的那一日!”
赵案点了点头,王汝南闷声闷气道,“放心去吧,我看着呢”。
齐桓笑着点了点头,他转向沈游戏谑道,“沈小娘子,你素来聪敏,外柔内刚,如今上了心学这条船再想下去可就不容易了。”
眼前的老人行将朽木,几乎已是油尽灯枯,按理沈游应该宽慰他,让他安安心心的走完最后一程。
可沈游太了解他们这种人了。
宁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赴死,都不肯稀里糊涂的活着。
所以沈游笑了笑,“齐先生,我在世人眼中与心学牵扯极深,可谁告诉你我一定要上你们这条贼船?”
“你做什么!”
王汝南暴怒,齐桓已是病体沉疴,沈游竟还要刺激他。
沈游毫不畏惧,“齐先生利用了我,胆敢拿我当踏脚石、挡箭牌,就要有被我嫌恶憎恨的觉悟。”
齐桓大笑,这个惯常带着温和面具的人终于在临死之前露出了自己坦荡、舒朗的真性情。
“是极是极,小娘子的报复尽管来!”
沈游笑道,“我无需报复你。我既然技不如人,自是愿赌服输。”
“只是齐先生敢坦坦荡荡的去死怕是以为自己的计划执行的很好吧?”
沈游可以推断出齐桓之所以要急匆匆的执行这个计划就是因为他的身体支撑不住了。来不及了,所以这个计划做的其实很赶、很糙。
原本齐桓是打算居中调控,防止计划出现纰漏。可万万没料到,身体迅速恶化,陷入昏迷。
沈游看了眼赵案,估计他是把事情交托给了王汝南和赵案,王汝南负责在外把控局面,赵案负责居中调度。
可谁能料到突发状况,有另外的人插手,赵案无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才不得不紧急求助沈游。
是的,求助沈游。
沈游进门的时候一见周恪就知道,这帮人早已知晓她是周恪未婚妻。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将她带来这里,允许她知道心学的计划呢。还不是因为她的未婚妻身份让他们以为她和心学绑在了一起。
就是因为赵案早早的知道沈游是周恪的未婚妻,所以他们默认了沈游现在是自己人了。至于赵案为什么不去求助周恪?谁愿意在新任上司面前显现出自己的无能。
呵呵!
“沈游!”
赵案咬牙切齿,他们辛辛苦苦瞒着齐桓,只想让他走完最后一程。
沈游很镇定,这帮人既然早就把她查了个底掉,知道她叫沈游一点也不奇怪。
“你什么意思?”,齐桓混浊的双眼一片清明,活像是吊着最后一口气。
“赵案,你来说!”
直呼其名,可见齐桓是何等的震怒。
眼看着瞒不下去了,赵案心不甘情不愿的说道,“原本灾民每日里零零星星的增加几个,官府一直压着没让报纸报道,百姓之间虽有传闻可由于灾民人数少,影响也不大。”
“但是忽然之间,今日早上城外涌现了一大批灾民,堵塞了外城的四个城门口,叫嚣鼓动。城上兵丁不过一两百人,哪里挡得住几千灾民!”
齐桓迅速平静了下来,他一辈子大风大浪见得多了。
“已经告知府衙官员了吗?”
赵案点点头,“金陵城内的六部官员已经尽数知晓此事,只是灾民们目前只是围着,不曾撞击城门,已经将学宫内的剩余兵丁统统抽调出去镇守城门了”。
“荒唐!”,齐桓喘着粗气,“六部官员都不同意停止院试吗?”
赵案点了点头,“齐兄,院试乃科举抡才大典之一,擅自停掉院试的罪名未必比灾民攻城要小。谁都不肯这么做。”
齐桓只觉头脑昏昏沉沉,早知如此就算交给沈游都比交给赵案强!
当日明明嘱咐的是时刻留意灾民动静,小股零星灾民可以放入城内,只要灾民超过百人就要停手,开始赈济灾民。
否则就不是舆论胁迫,而是鼓动灾民攻城造反。这个罪名齐桓万万担不起。他是希望借着灾民涌动一事再度重提赋税,胁迫皇帝进行赋税改革,又不是要借此颠覆江山。
可谁知道如今灾民人数过千,一夜之间,哪里冒出如此之多的灾民?谁是幕后推手?
齐桓整个人已经开始打摆子,他透支了自己最后一点力气,眼神殷殷地看向周恪。
周恪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会解决此事。
沈游顺着齐桓的视线看过去,才发现今天的周恪极不对劲。
周恪整个人都是僵直的,牙关紧咬,进来那么久了,他一句话都没说过。
“诸位,时间差不多了”,唐直走上前来,齐桓的气息已经极为微弱了,要不是沈游激将了他,靠着胸口一口气吊着,只怕早早昏厥了。
“你们先出去”
周恪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沈游了然,估计是临终别语,毕竟齐桓下一次醒过来只怕是回光返照的时候了。
王汝南和赵案面面相觑,到底先出去了。
沈游抬脚就走。
室内,只剩下了齐桓和周恪。
“先生,我找了大夫,你为何不肯治?”,周恪整个人如同绷紧的弓弦。
齐桓整个人已经没有力气了,他小幅度的摇了摇头。
很久,周恪才听到了齐桓说,“……生死有命”
周恪面无表情,神色茫然。
其实重活一次也并没有什么用。
他上辈子有三憾,一憾当时第一次政治斗争失败,无法挽救那些因为吴四娘暴露而无辜被杀的女子。而这一憾沈游帮他填平了。她的放足运动开了一个好头,只要慢慢的走下去,总有移风易俗的那一日。
原本他不过是打算随意帮个小忙。于是往周家藏书阁里塞了那本文宴之的诗词集。果然,沈游翻到了这本书,周恪原本以为沈游只是借此机会寻找到和文宴之志同道合,一同反对小脚的人。
谁知道沈游太过聪慧,竟然摸到了齐桓,甚至试图与齐桓联手废除裹脚。
沈游的动作比周恪想象中快的多,计划也相当完善。
周恪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希望,于是干脆全力支持沈游。
心学里面许多人手或是齐桓给周恪的,或是他自己安插的。而这些人手在散出去的时候,不管他们有没有夹带私活,至少给沈游办起事来尽心竭力。
这些隐晦的帮助让沈游的计划成功率更高。
一憾已经有完成的希望。
二憾……恩师早亡。
周恪生来母亡,有父不如无父。他八岁进了崇明书院读书,人生中全部的温情都是齐桓给的。齐桓承担了他生命中父亲的角色。
齐桓对于周恪来说,亦师亦父。
许多时候,周恪会觉得自己如同齐桓的翻版。他们一样的笑容温和,一样的老谋深算。周恪上辈子活到二十八都没娶妻生子,除了他自己不愿意之外,也有一部分是受到了齐桓无妻无子的影响。
他从不觉得血缘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周恪甚至想的好好的,等到将来他老了就去培育一个弟子,承袭自己的学术衣钵,继承自己的政治资源。
可就在他连中六元之后,他生父骤然亡故。
周恪却根本不愿意为生父守孝。他直接在京都做翰林编修。
偏偏就在此时,金陵传来消息齐桓病故。
这个消息彻底改变了周恪的人生,他一面处理恩师丧事,一面问询王汝南、赵案。这才得知恩师当日被贬谪就是因为提议赋税改革。他生前为了赋税改革竭尽全力。可惜致仕太久,加之心学的影响力在民间却不在官场,他发动的这场赋税改革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于是齐桓郁郁而终。
周恪接手了心学的势力,一点一点的经营,几乎呕心沥血、夙夜难寐,终于坐上了首辅的位子,他继承了齐桓的遗志,改革成功却因为劳累过度而亡故。
再活一次,他奔波劳累,四处寻找名医。不仅仅是大齐境内,他甚至将目光放去了海外。他赠予给沈游的那颗红宝石就来自于海外贸易。周恪组建海外贸易的商队,除了为了赚钱之外,也是指望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或许海外有奇药,可治疗脏腑衰竭。
除此之外,周恪清楚的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人,为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路上什么东西都能放弃,包括生命。
他无法让齐桓停手,周恪不是没考虑过帮助齐桓进行税改。可当他提议的时候,齐桓拒绝了。
周恪时至今日都记得齐桓说得那几句话。
“谨之,你连中六元,已是木秀于林,此时此刻,你更不该进入众人视野当中,三年不鸣才是你要做的。”
在官场上,平平庸庸不是错,鹤立鸡群才是错。
周恪彻底死心了。因为一旦被人扒出来,周恪孝期搞风搞雨,在以孝治国的大齐,周恪必定仕途无望。所以齐桓一心一意要他在家守孝,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他插手。
如果无法帮助齐桓完成税改,那就只能阻止他。
赋税改革是个大坑,周恪身在朝堂这种权利中心都忙活了接近十年才搞定。齐桓在野,试图搞定赋税是根本不可能的。果不其然,当时齐桓发动各类报纸热议赋税改革一事,直接挑动了满朝堂官员们的神经。
官员们的薪俸极其之低,只靠薪水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所以他们多数都收到过底下人的冰炭孝敬,而下层官吏或多或少的都收过大商人的孝敬。
钱能通鬼神。
再加上商人极力培育家中子弟入仕,而世家大族们送有前途的子弟入仕,送有钱途的子弟从商。
士人与商人相互勾连。早已是一盘烂账。
而齐桓的税改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征商税。这简直就是螳臂当车,踩在满朝堂官员们的底线上蹦哒。
如果不是周恪插手,挑动并发起闺秀与妓子们的诗词之争,转移了群众视线,在朝的大佬们眼看着开征商税一事被压了下来,才笑呵呵的装作没看见。否则齐桓就不是改革失败,而是招来杀身之祸。
可周恪清楚的知道,齐桓是不会死心的。
果然,齐桓接触过沈游之后定下了二次赋税改革的计划。
此时齐桓的身体已经开始败坏了。
幸运的是,周恪找到了唐直。唐直是儒生,久试不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弃儒入医,竟然成了闽地著名的大夫。
周恪好不容易在深山老林里寻访到了他,靠着唐直的医术为齐桓续命至今。
齐桓因为身体无法支撑,将计划挪交给了赵案与王汝南。
为了制止齐桓的计划,周恪再度往里面掺沙子。他安插的人手瞒住了王汝南和赵案,所以他们才会以为一夜之间涌出了近千灾民。其实那些灾民早就零零碎碎的出现在了金陵周围。
只要灾民人数过多,齐桓生怕变成造反,一定会停止计划,开始赈济灾民。
可周恪千算万算没算到,赵案没有急智,一时慌乱之下竟然求助于沈游,将沈游扯了进来。
周恪问过沈游的计划,得知她是打算赚一笔钱还债之后就开个商铺,脱离这烂摊子。所以周恪从始至终都没有告诉沈游,齐桓利用了她。
原本只要赵案不说,沈游根本不会知道此事,她无需被牵扯进来,也不会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可现在,以沈游的心性,一旦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她一定会冷静下来,询查原因,梳理前路。
保不准一会儿灾民被赈济,院试正常结束,沈游就能够推断出是周恪在搞鬼。届时,他俩的婚约就得告吹,沈游是绝不愿意跟一个心眼子比她还多的人搞计划婚姻的。
周恪第一次茫然了一瞬,不是因为婚约波折,而是他发现自己可能依然无能为力。
可宦海沉浮多年的周恪原本就极为坚韧,他深呼吸了一口气。
“先生,是我”。
周恪直接对着齐桓承认了是他两度阻止了齐桓改革赋税。
齐桓大惊,整个人都在发抖,“你、你……”。
“您放心,灾民我会去赈济,会处理好”,周恪允诺道。
齐桓像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弟子的真面目,“……为何?”
“您的赋税改革会害死您自己的”。
齐桓摇了摇头。
周恪知道,这是在说他并不畏惧死亡,若能为自己的奋斗终生的事业而死。死得其所!
“可如果赋税改革也救不了这个国家呢?”
“您入仕多年,怎么会不知道,大齐面上四海升平,实则烂到了骨子里”,周恪声音都是冷的,“天灾频发、吏治,外有强敌窥伺,内有党争之祸。东宫太子悬而未决,各地藩王异动频频”。
周恪脱下了他温和的面具嘲讽道:“清流们只会动嘴皮子。一门心思的讨论要不要给陛下的生父一个封号?”
他牙关紧咬,何等的愤怒,“多少朝堂政事悬而未决,数万生民流离失所。耿介的大臣直言进谏,皇帝却天天惦记着他床榻上的那点破事!”
“满朝堂的罪过泰半都因皇帝而起。他高坐庙堂之上,管装聋作哑叫无为而治。分明心里门门清,可他不想动也懒得动。他只负责修佛寺,建道观,一门心思的求子。”
周恪格外愤怒,他上辈子做到了首辅,赋税改革不过是一方面罢了,为了救这个即将没落的王朝,他耗尽心血。即使如此,他也不知道自己死了之后这个皇朝还能续命多久。
当了十几年的官,他太知道这个皇朝的弊病从何而起!
“他们要你只读四书五经,再不读史。尧舜禹时分明是禅让,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成了此乃吾家业也。开国连孟子里的民为贵君为轻都要删去,还将孟子陪祀的资格剥夺。倾一国之力供一人享乐!受万民奉养却无所作为!这就是皇帝!”
周恪生平第三憾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放肆!”
齐桓暴怒不已,他整个人都在发抖,提着一口气问周恪,“你知不知道这是……大不敬之罪?”
你怎敢随意议论陛下?!
“那是……君父!”
周恪木着脸,“我宁愿……无父无君”
齐桓只觉胸口一阵绞痛。
我教他读史书,我教他读孟子!
是我不好!是我没教好他!
“不是您没教好我”,周恪笑道,“您虽未生我,却教我养我,恩义重于泰山”。
“是我脑生反骨,生来便害生母亡故,我是带罪之人,无君无父,不守三纲,不认五常。”
周恪跪在齐桓的榻前。
他颤抖着声音问道。
“您便是要罚我……可否再熬一熬……莫要……弃我而去”。
齐桓鼻子一酸,老泪纵横。
“罢了……唐直呢?”,齐桓自知自己已是苟延残喘,根本活不了多久了。不论什么法子,都试一试,全了谨之的念想吧。
周恪跪着,强忍着不要哭。
他自觉冷心冷肺,可年少时八载悉心养育,手把手的教他读书识字。周恪怎能不恨什么狗屁倒灶的赋税改革!
这个改革拖死了齐桓的命,周恪花费了十余年完成了改革,却不知道到底能够为大齐续命多久。
根据人一走茶就凉的官场原则,周恪自觉死后必定被倒台清算。也就是说他其实根本就没能通过改革救大齐。
如果被齐桓得知,他苦心设计了一辈子的赋税改革根本无法拯救大齐,这对齐桓的打击会更大。
所以周恪死死的撑着不愿意让齐桓完成他的税改计划。
眼见恩师殚精竭虑,却还要百般阻挠他的理想。
仅仅只是为了让恩师活着。
他是一个何等自私自利,狼心狗肺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21190453202009222102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璘10瓶俞狐庵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