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次极其重要的文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祝》开篇便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让大家很期待后面发生的故事,特别是,祝英台拜在周士章门下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一名女子,如何在男子学院之中读书呢?

    正如苏毅之前所料想的一样,这个世界,小说业发展迟缓,是因为没有好的小说。

    真若是出现好的小说,还用愁销量吗?

    比如梁祝的销量,便让苏毅极其的满意,卖的速度虽然比不上《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那么快,但这是因为,许多人都购买了很多份论小九九乘法口诀,估计是打算回去给亲朋好友学习的。

    梁祝基本上都是单份单份的卖,甚至,在苏毅看来,以后梁祝的销量要远超《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主要针对那些参加科举的读书人。

    而梁祝,则是面向所有人。

    参加科举的读书人才多少啊?

    普通大众又有多少呢?

    缺少娱乐项目的世界里面,一部优秀的小说出世,引起全民追读,都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

    子恒书店开业第一天就大火这件事情则是不争的事实,顾客是消费群体没错,而顾客往往也是最好的宣传者。

    小九九乘法口诀表与梁祝的出现,最先是在士林圈子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据说,省文院的高层,都聚集在一起,彻夜研究苏毅所写的《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

    可见苏毅这篇《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到底多么的重要。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

    但真正引起巨大轰动的,却不是《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而是梁祝。

    这是一个读书人至上的世界,连不能科举的女子,都一心求学,在被父亲多次拒绝之后,一病不起,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这种感觉,像是一种期盼,毕竟,能够读书的人,只是少数而已,寒门家庭,很难供孩子走仕途之路,能够读几年私塾,认一些字,就不错了。

    天下读书人,多是孔子所说的小学之道吧。

    小学之道后,便不会再继续读书了。

    家庭条件不允许。

    比如苏毅的父亲苏洪天不就是这样吗?

    读了一些年的私塾,本想着以后参加科举,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最终断了这个念头。

    梁祝之中的祝英台,让很多人都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这大概是梁祝上来便销售惊人的一个原因。

    此外,梁祝问世之后,还引起了一件事情的热议。

    那便是,是不是应该开女子学院?

    自李易安建立女宫,女子虽然有了晋升的渠道,但是女宫招收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天下有才学的女子何其之多啊,但是能够加入女宫之人,却如同凤毛麟角一般。

    若是建立女子学院,广招女子入学。

    就算这些女子日后不为官,只晋升文位,对于人族来说,应该也是一件极有利的事情吧?

    毕竟,到时候人族将会多出许多的高文位强者。

    所以梁祝问世之后,引起的热潮实在是太惊人了,有人看的是故事,有人则是在讨论更深层次的东西,就连茶馆中,酒肆中,客栈中,天桥下的说书人,也开始将梁祝搬上了说书的舞台,那些不认识字的普通老百姓怎么知道梁祝的故事?

    一是听说书,二是听人聊天的时候讲起梁祝。

    由于这个世界对版权的保护做得很好,所以苏毅也不用担心有人敢盗版梁祝。

    印刷厂这边,则是加紧印制《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与梁祝。

    不过在后续的印刷过程之中,苏毅定的规格是,十份刊物,两份为《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八份为梁祝。

    毕竟《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的受众也比不上梁祝的受众。

    苏毅的心情相当的不错,《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以及梁祝的销售,只是书店销售的一部分,许多人被带动,进行了二次消费,其它书籍的销售情况也相当不错。

    最开始印刷的五千份梁祝,五千份小九九乘法口诀表销售完之后,后续梁祝又印刷了万份,小九九乘法口诀表印刷了两千份,基本上也都已经销售一空。

    梁祝与《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的价格都定在了五百文一份。

    短短几日时间里面,单梁祝与《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的销售,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两,算上其它书籍的销售,加起来差不多一万两千两,去掉各种成本,净赚五千两左右。

    这个利润,让苏毅都感觉有些咋舌不已。

    几天时间而已,竟然净赚五千两白银,确实让人感觉吃惊。

    当然,苏毅也知道,这是因为《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与梁祝刚刚发布引起热度的原因,在最初几天的热度过后,该买的多数都已经买了。

    后面的销售,铁定会大幅度的下滑,而且,像《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这种学术性比较强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卖掉了七千份之多,与乡试也有很大的关系。

    许多乡试的考生,听说了消息,也都前来购买。

    但更多的人,或许也只是借同窗的抄录一下,毕竟寒门子弟居多,许多人由于经济拮据,往往会选择抄书。

    再往后几天的情况与苏毅预料的果然差不多,不管是梁祝,亦或者《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的销售都有了不小的下滑,许多人在等待着梁祝第二篇上市开售,也有很多人听说苏毅还有许多类似于“小九九乘法口诀表的理论”,他们同样期待后续的内容开售,但苏毅的打算是半个月一期。

    若是发布太频繁,对销售反而有比较大的影响,毕竟买一份就要五百文,不是一笔小钱,而且印刷社那边也需要时间准备,此外,苏毅这边也得有时间去写这些内容才行啊,苏毅平时要读书,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空闲下来,写梁祝,写学术性文章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统筹各个方面,半个月发布一期,应该算是最为合理的时间了。

    而现在,由于已经到了十月份,乡试的日期定在了十月十号,这可是一个好日子,距离乡试也只有几天时间了,会稽城似乎也笼罩在了一种有些奇怪的氛围之中。

    凝重,压抑,不光是应考的考生,包括那些不参加乡试读书人,在乡试举行的时候,也会感受到各种压力,这些读书人的亲朋好友,同样会感觉到压力。

    主要就是因为乡试真的太重要了。

    乡试一旦中举,就有资格做官了。

    一旦下放,在县城里面当个二把手没有太大的问题。

    若是有人脉,有关系,甚至能够在州府甚至省城的一些重要部门任职。

    当然了,若是不想这么快出仕,可以继续苦读,等待着会试。

    若是能够考中进士,那真是祖宗十八辈积德了。

    现如今问道社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苏毅发表了《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之后,在会稽城士林圈子之中引起的轰动太大了。

    在此之前,许多人只觉得苏毅有诗词文章方面的才学,这个时候才发现,苏毅在数学方面的造诣竟然也这般的高深。

    对于苏毅的评价,显然更高了,连曲阜文院的圣人都被惊动了,诸圣在诸圣殿宇内讨论苏毅所写的《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海圣提议要在圣刊之中,单独拿出一版刊登苏毅《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并且写入教材之中,让天下读书人皆可以学习。

    有圣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圣人的意见是,可以将这些内容发表在圣刊上面,但是不要署苏毅的名字了,因为苏毅的名声已经够大了,在署上苏毅的名声,容易造成苏毅骄傲自满的情绪,对苏毅反而不一定是什么好事,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圣人的赞同。

    但是海圣却坚决反对这种说法。

    海圣觉得,苏毅少年老成,而且经历了诗词文章多次登上圣刊的荣誉,应该能够正确的处理这种事情,而这些内容,太过于重要,登上圣刊,对于苏毅的名声是一次巨大的提升,可以帮助苏毅养名养望,提升文气文位,好处无穷,但若是就此剥夺了苏毅的名字,这对于苏毅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海圣的这种说法,自然也有一些圣人支持,双方据理力争,最终,文圣说道,“就署上苏毅的名字吧,否则的话,岂不是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这件事情就此拍板决定。

    当然了,这些消息不为外人所知。

    这几天时间,苏毅除了温习功课之外,就是准备十月五号的文会。

    这场文会是许多人都期待召开的,大家希望在乡试之前,得到苏毅的指点。

    有句话不是叫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吗?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次的文会不对外开放,只针对问道社的成员。

    由于这段时间问道社人数激增,差不多已经有二百人左右了。

    这些学员,来自于会稽城各州府。

    其实想要加入问道社的学员远比二百人多,但苏毅觉得。

    问道社应该设置门槛。

    不是想要加入问道社就能够加入问道社的,需要对这些报名的读书人,进行审核。

    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品行,学识。

    尤其是品行方面,更是重中之重。

    这个世界上,不缺少那种学识极高,但品行不端之人。

    这种人,苏毅敬而远之。

    人生在世,品行第一。

    这是苏毅的原则。

    也是他定下的规矩。

    十月五号这天,问道社的成员,齐聚问道社。

    苏毅来这里的时候,外面被围的水泄不通,许多人都是其他学社的成员,或者没有学社的读书人,听说问道社要举办文会,便前来旁听。

    其实文会旁听这种事情,也算是不成文的规矩,没有哪个规定说不能旁听,当然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问道社第一次文会的时候,就有不少不是问道社的读书人前来旁听。

    苏毅未曾阻止。

    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乡试之前的文会,苏毅要讲解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苏毅看来,对于乡试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苏毅自然希望问道社的成员,能够在乡试的时候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若真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到时候问道社必然名声大噪。

    可以招收更多的,更为优质的成员,对于苏毅这位社长而言,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帮助也是不言而喻的。

    要不然,苏毅何必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甚至财力成立问道社呢?

    而苏毅不是圣人,平时的文会让外面的人参加倒也无所谓,但乡试之前的这次文会,断然不会让外面的人旁听的。

    那不是给问道社的这些成员,增加了很多对手吗?

    文会上,苏毅是从案例入手,开始讲解他的心得经验,比如综合卷,经常出现的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应该怎么分析,怎么解答等等,苏毅一一讲解给大家。

    再比如诗赋卷,应该赋予诗词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什么样的计较来写各种不同的诗词。

    经义卷方面,又该如何切入主题等等。

    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讲清楚,一个月也讲不清楚,所以苏毅只讲解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些内容。

    内容看似不多,但实际上,讲解加上答疑,结束的时候差不多也到了酉时(下午五点)。

    然后大家在距离问道社不远处的酒楼之中定下了几桌酒席,吃完饭之后,便各自返回住处去了。

    距离乡试只剩下最后五天时间,实际上能够温习的时间,也只剩下四天时间了。

    剩下的几天时间,苏毅主要做了几套以往乡试的试题,他想要通过做过往的试题,比对答案之后,来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恶补一下,真到了乡试之时,遇到弱项,不至于手足无措。

    这种方法苏毅觉得还是很有效果的。

    最后几天的温习,苏毅感觉自己的收获相当不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