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问罪
杭州馆驿内,贺元盛看着百余名武官,心中冷笑不止。
这些人昨天就到了,而且直接去见温言的事,他已经知道了。
此举代表着,浙江的一众武官,还是以温言为首,根本没打算投靠他这个督师。
否则的话,在进城的第一时间,就会赶到馆驿之内。
“浙江武备糜烂,以致倭寇频频上岸劫掠,各地卫所的武官,全都罪责难逃。”
本来就准备在浙江军队中,来个大换血,现在这些人还以温言为尊,贺元盛自然不会留情,马上开始兴师问罪。
这番话,也让下面的一众武官有些紧张,纷纷把目光看向总兵温言。
温言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说话,否则人心就散了:“长宁侯,倭寇之患,是历年积弊,绝非卑职等人的责任。”
“哼!”
贺元盛冷哼一声,讽刺的说道:“浙江的五十几个千户所,缺额严重,这是武备糜烂的主要原因。
若非如此,小小倭寇怎敢肆无忌惮的上岸劫掠!”
说着,贺元盛拿出一份公文,一把丢在温言的脸上,冷冷的道:“你自己看!”
温言看过公文,脸色有些变了,因为这上面,记录着浙江五十几个千户所的缺额人数,以及将领吃空饷,侵吞卫所田地等罪行。
上面的内容及其详实,年月日都有,让人根本无法狡辩。
“侯爷这是什么意思!”
温言的语气也有些冷,因为这些罪行,都是真的,里面还有他。
何况把公文丢在脸上做法,无疑是打脸,他自然恼火,心中也有了防备。
不过温言却不害怕,因为法不责众,他就不信贺元盛敢追究。
同时心中也在暗自咒骂贺元盛,该死的,来到浙江,就收了我的银子,现在还搞这些事……
“以上罪行,本侯会一一调查,尔等如今,就留在馆驿待罪吧!”
贺元盛不在藏着掖着,直接说出目的。
话音一落,外面跑进来大队官兵,站在所有武官的身后,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
见到这种场景,一众武官的脸上,纷纷变了颜色,却没有做什么。
毕竟他们的亲兵,都被拦在馆驿之外,独身一人,面对杀气腾腾的士兵,自然不敢反抗。
“长宁侯,你这么做,就不怕出乱子吗?”
温言开口了,语气中带着几分威胁,他真没想到,贺元盛敢这么做,而且这么果断。
同时心中还在埋怨李善才,更恨自己不警惕,还以为贺元盛要调动军队找人……
“老老实实待罪吧!”
除了镇海卫和水师,浙江所有的中高级武官,都在这里,如今被拿下,可谓群龙无首,根本出不了乱子。
所有贺元盛的底气十足,根本不把温言的威胁放在心上。
在贺元盛拿下的一众武官之时,他的嫡系将领,也在赶赴各地卫所的路上。
到了之后,因为有公文,还带着一些亲兵,很快掌控了局势。
毕竟浙江的武备松弛,将领也不得人心,在加上这些嫡系出发之前,贺元盛已经发下饷银,所以这些嫡系们,一上来就补发历年欠响,很快掌握了军心。
接着开始彻查一切,前任将领的种种不法之事,纷纷被揪出来,送到浙江馆驿。
一下子拿下这么多武官,自然让浙江一省产生动荡,巡抚李善才,也感觉到不妙。
文人虽然轻武,巡抚衙门又可以在钱粮方面,制衡军队,可不代表他们不知道军队的重要性。
而这一次贺元盛的做法,跟江苏不一样,是彻底的夺权,不留半点余地,李善才怎能不惊。
感觉到危险,李善才思索一番,叫来了师爷:“吩咐下去,所有卫所官兵的粮饷,立刻停发!”
这一段时间,贺元盛表现得人畜无害,什么也不管,仅仅是去了一趟水师,还没有处置任何人。
如今直接拿下所有武官,悍然夺权的行为,反差实在太大,他自然要防备。
“这么做的话,若是长宁侯找上门来?”
师爷有些担心,毕竟没有名义,擅自断了卫所官兵的粮饷,可是一个把柄。
“浙江府库空虚,长宁侯也不好怎么样吧!”
李善才淡淡的道,他这么做,即是防备,也想试探一下贺元盛的反应,还隐含着一种警告。
“诺!”
师爷马上点头,接着下去传令。
很快,贺元盛收到消息,知道府衙那边,断了各地卫所的粮饷。
“不知死活!”
恨恨的骂了一句,贺元盛开始思考,要不要翻脸。
李善才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告诉他别乱来。
若非这次动的是武官,没有触及浙党官员的底线,恐怕反弹不止如此。
“老爷,现在还不到跟浙党翻脸的时候,再说我们不是有准备么!”叶雨梦开口劝说。
“先拿银子垫上,过一段时间,再跟他算账!”
行事之前,贺元盛已经猜到,李善才等人,可能会搞幺蛾子。
毕竟温言也是浙党的一员,只是武官不受重视,地位比较低。
而文官集团的手段,无非是那几种,最有效的,就是控制钱粮。
所以贺元盛早有防备,这也是他银钱不足之时,没有妄动的原因。
因为拿下武官,军中还不发粮饷的话,若是有人鼓动士兵,真会出乱子。
看到贺元盛能平复下来,只是有些火气,叶雨梦放下心来,笑着劝说:“老爷不必生气,只是一只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贺元盛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因为掌控了军队,就是大局以定,届时在把手伸向政务,李善才只能任凭宰割。
毕竟督师代表朝廷,掌握着大义,只要不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不触及官员、士绅的底线,哪怕李善才被治罪,也不会引起整个浙党的反弹。
平复了心绪,贺元盛提笔写了一封信,催促李善才尽快筹集粮饷,这也是为了迷惑此人。
至于各地的卫所,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毕竟银钱十分充足。
一众嫡系将领,按照贺元盛的安排,开始清理老弱,补充差额,尽快做到满编满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一直很稳定,贺元盛也没有别的动作,可李善才的心中却非常忧虑。
身为浙江巡抚,自然有一帮心腹,所以李善才已经知道,贺元盛在干什么。
整顿军备,本是平常之事,可巡抚衙门停发粮饷,此事还在不急不缓的进行,代表着一切早有准备。
李善才又是官场老狐狸,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看出,贺元盛正在按部就班的行动,最后的目的,肯定是独掌浙江的军政大权。
思索了半晌,李善才提起笔来,给神京的楚忠平写了一封信,说出眼下的局势,以及自己的担心,并询问该怎么做。
只是这封信,刚刚送出浙江,就被贺元盛的人拦了下来。
“倒是一个老狐狸?”
看过了信件之后,贺元盛不屑的开口。
“大势难改,就算这位巡抚大人很聪明,也没有作用!”
一旁的叶雨梦也开口了,脸上是一片平静之色。
接着话锋一转:“老爷打算什么时候对李善才动手?”
“在等等,最好掌控了东南五省的所有兵马,在对他动手!”
整顿了浙江卫所之后,贺元盛会对其余三省动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掌握局势。
而李善才是浙党核心成员之一,若是动了他,会让其他官员警惕,很多事情也不好办了。
所以贺元盛不会急着收拾此人,除非他不知好歹,自寻死路,否则还会安稳几个月。
两个人正在说话,小丫鬟环儿走了近来,递给叶雨梦一封信。
看过之后,叶雨梦神情凝重的开口:“皇帝下旨,命锦衣卫锁拿河南巡抚,并派张博为钦差,巡视两湖地区!”
“大乱要来了!”贺元盛发出了一声叹息。
南下之后,贺元盛一直在注意朝中的局势,崇兴帝跟小德子的所作所为,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而这几个月,也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崇兴帝大婚,立翰林学士张博之女为皇后,并选择了两位贵妃。
这两位贵妃的娘家,也都是翰林院官员,明显是要拉拢助力。
之后贺元盛抵达江苏,稳定了局势,崇兴帝也开始在北方几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
最先实施新政的地方,就是京畿之地,以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
这三个省份,在崇兴帝强硬推行之下,开始丈量土地,重新议定夏税。
虽然也出了一点乱子,却被京营镇压下来,而且锁拿了不少官员,杀得是人头滚滚。
如今三省局势刚刚稳定,崇兴帝又要锁拿河南巡抚,还派了张博南下两湖,明显是要继续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之事。
可北方三省表面上稳定,暗地之中,却是暗流涌动。
若非十几万京营将士在那镇着,恐怕还会发生乱子。
所以崇兴帝派人南下,肯定会引起一些风波,因为两湖地区,远离神京,士绅们若是反抗,可不容易平息下去。
至于河南省,乃是中原腹地,虽然靠近京畿,可那里的士绅阶级最多,朝廷若想取消他们的特权,这些士绅怎能不反抗。
“老爷,我们要加快速度了!”
叶雨梦提醒了一句,因为崇兴帝如此急切,恐怕局势会彻底崩溃,毕竟朝廷的形势可不好。
一旦两湖有变,河南再出了乱子,东南五省的情况,绝不会这么稳定。
毕竟浙党的官员,不是省油灯,很有可能顺势而动。
“是要加快速度了!”
贺元盛也有这种想法,因为时不我待,若是不加快速度,尽快掌握东南五省局势,很有可能会出现变数……
这些人昨天就到了,而且直接去见温言的事,他已经知道了。
此举代表着,浙江的一众武官,还是以温言为首,根本没打算投靠他这个督师。
否则的话,在进城的第一时间,就会赶到馆驿之内。
“浙江武备糜烂,以致倭寇频频上岸劫掠,各地卫所的武官,全都罪责难逃。”
本来就准备在浙江军队中,来个大换血,现在这些人还以温言为尊,贺元盛自然不会留情,马上开始兴师问罪。
这番话,也让下面的一众武官有些紧张,纷纷把目光看向总兵温言。
温言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说话,否则人心就散了:“长宁侯,倭寇之患,是历年积弊,绝非卑职等人的责任。”
“哼!”
贺元盛冷哼一声,讽刺的说道:“浙江的五十几个千户所,缺额严重,这是武备糜烂的主要原因。
若非如此,小小倭寇怎敢肆无忌惮的上岸劫掠!”
说着,贺元盛拿出一份公文,一把丢在温言的脸上,冷冷的道:“你自己看!”
温言看过公文,脸色有些变了,因为这上面,记录着浙江五十几个千户所的缺额人数,以及将领吃空饷,侵吞卫所田地等罪行。
上面的内容及其详实,年月日都有,让人根本无法狡辩。
“侯爷这是什么意思!”
温言的语气也有些冷,因为这些罪行,都是真的,里面还有他。
何况把公文丢在脸上做法,无疑是打脸,他自然恼火,心中也有了防备。
不过温言却不害怕,因为法不责众,他就不信贺元盛敢追究。
同时心中也在暗自咒骂贺元盛,该死的,来到浙江,就收了我的银子,现在还搞这些事……
“以上罪行,本侯会一一调查,尔等如今,就留在馆驿待罪吧!”
贺元盛不在藏着掖着,直接说出目的。
话音一落,外面跑进来大队官兵,站在所有武官的身后,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
见到这种场景,一众武官的脸上,纷纷变了颜色,却没有做什么。
毕竟他们的亲兵,都被拦在馆驿之外,独身一人,面对杀气腾腾的士兵,自然不敢反抗。
“长宁侯,你这么做,就不怕出乱子吗?”
温言开口了,语气中带着几分威胁,他真没想到,贺元盛敢这么做,而且这么果断。
同时心中还在埋怨李善才,更恨自己不警惕,还以为贺元盛要调动军队找人……
“老老实实待罪吧!”
除了镇海卫和水师,浙江所有的中高级武官,都在这里,如今被拿下,可谓群龙无首,根本出不了乱子。
所有贺元盛的底气十足,根本不把温言的威胁放在心上。
在贺元盛拿下的一众武官之时,他的嫡系将领,也在赶赴各地卫所的路上。
到了之后,因为有公文,还带着一些亲兵,很快掌控了局势。
毕竟浙江的武备松弛,将领也不得人心,在加上这些嫡系出发之前,贺元盛已经发下饷银,所以这些嫡系们,一上来就补发历年欠响,很快掌握了军心。
接着开始彻查一切,前任将领的种种不法之事,纷纷被揪出来,送到浙江馆驿。
一下子拿下这么多武官,自然让浙江一省产生动荡,巡抚李善才,也感觉到不妙。
文人虽然轻武,巡抚衙门又可以在钱粮方面,制衡军队,可不代表他们不知道军队的重要性。
而这一次贺元盛的做法,跟江苏不一样,是彻底的夺权,不留半点余地,李善才怎能不惊。
感觉到危险,李善才思索一番,叫来了师爷:“吩咐下去,所有卫所官兵的粮饷,立刻停发!”
这一段时间,贺元盛表现得人畜无害,什么也不管,仅仅是去了一趟水师,还没有处置任何人。
如今直接拿下所有武官,悍然夺权的行为,反差实在太大,他自然要防备。
“这么做的话,若是长宁侯找上门来?”
师爷有些担心,毕竟没有名义,擅自断了卫所官兵的粮饷,可是一个把柄。
“浙江府库空虚,长宁侯也不好怎么样吧!”
李善才淡淡的道,他这么做,即是防备,也想试探一下贺元盛的反应,还隐含着一种警告。
“诺!”
师爷马上点头,接着下去传令。
很快,贺元盛收到消息,知道府衙那边,断了各地卫所的粮饷。
“不知死活!”
恨恨的骂了一句,贺元盛开始思考,要不要翻脸。
李善才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告诉他别乱来。
若非这次动的是武官,没有触及浙党官员的底线,恐怕反弹不止如此。
“老爷,现在还不到跟浙党翻脸的时候,再说我们不是有准备么!”叶雨梦开口劝说。
“先拿银子垫上,过一段时间,再跟他算账!”
行事之前,贺元盛已经猜到,李善才等人,可能会搞幺蛾子。
毕竟温言也是浙党的一员,只是武官不受重视,地位比较低。
而文官集团的手段,无非是那几种,最有效的,就是控制钱粮。
所以贺元盛早有防备,这也是他银钱不足之时,没有妄动的原因。
因为拿下武官,军中还不发粮饷的话,若是有人鼓动士兵,真会出乱子。
看到贺元盛能平复下来,只是有些火气,叶雨梦放下心来,笑着劝说:“老爷不必生气,只是一只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贺元盛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因为掌控了军队,就是大局以定,届时在把手伸向政务,李善才只能任凭宰割。
毕竟督师代表朝廷,掌握着大义,只要不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不触及官员、士绅的底线,哪怕李善才被治罪,也不会引起整个浙党的反弹。
平复了心绪,贺元盛提笔写了一封信,催促李善才尽快筹集粮饷,这也是为了迷惑此人。
至于各地的卫所,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毕竟银钱十分充足。
一众嫡系将领,按照贺元盛的安排,开始清理老弱,补充差额,尽快做到满编满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一直很稳定,贺元盛也没有别的动作,可李善才的心中却非常忧虑。
身为浙江巡抚,自然有一帮心腹,所以李善才已经知道,贺元盛在干什么。
整顿军备,本是平常之事,可巡抚衙门停发粮饷,此事还在不急不缓的进行,代表着一切早有准备。
李善才又是官场老狐狸,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看出,贺元盛正在按部就班的行动,最后的目的,肯定是独掌浙江的军政大权。
思索了半晌,李善才提起笔来,给神京的楚忠平写了一封信,说出眼下的局势,以及自己的担心,并询问该怎么做。
只是这封信,刚刚送出浙江,就被贺元盛的人拦了下来。
“倒是一个老狐狸?”
看过了信件之后,贺元盛不屑的开口。
“大势难改,就算这位巡抚大人很聪明,也没有作用!”
一旁的叶雨梦也开口了,脸上是一片平静之色。
接着话锋一转:“老爷打算什么时候对李善才动手?”
“在等等,最好掌控了东南五省的所有兵马,在对他动手!”
整顿了浙江卫所之后,贺元盛会对其余三省动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掌握局势。
而李善才是浙党核心成员之一,若是动了他,会让其他官员警惕,很多事情也不好办了。
所以贺元盛不会急着收拾此人,除非他不知好歹,自寻死路,否则还会安稳几个月。
两个人正在说话,小丫鬟环儿走了近来,递给叶雨梦一封信。
看过之后,叶雨梦神情凝重的开口:“皇帝下旨,命锦衣卫锁拿河南巡抚,并派张博为钦差,巡视两湖地区!”
“大乱要来了!”贺元盛发出了一声叹息。
南下之后,贺元盛一直在注意朝中的局势,崇兴帝跟小德子的所作所为,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而这几个月,也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崇兴帝大婚,立翰林学士张博之女为皇后,并选择了两位贵妃。
这两位贵妃的娘家,也都是翰林院官员,明显是要拉拢助力。
之后贺元盛抵达江苏,稳定了局势,崇兴帝也开始在北方几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
最先实施新政的地方,就是京畿之地,以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
这三个省份,在崇兴帝强硬推行之下,开始丈量土地,重新议定夏税。
虽然也出了一点乱子,却被京营镇压下来,而且锁拿了不少官员,杀得是人头滚滚。
如今三省局势刚刚稳定,崇兴帝又要锁拿河南巡抚,还派了张博南下两湖,明显是要继续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之事。
可北方三省表面上稳定,暗地之中,却是暗流涌动。
若非十几万京营将士在那镇着,恐怕还会发生乱子。
所以崇兴帝派人南下,肯定会引起一些风波,因为两湖地区,远离神京,士绅们若是反抗,可不容易平息下去。
至于河南省,乃是中原腹地,虽然靠近京畿,可那里的士绅阶级最多,朝廷若想取消他们的特权,这些士绅怎能不反抗。
“老爷,我们要加快速度了!”
叶雨梦提醒了一句,因为崇兴帝如此急切,恐怕局势会彻底崩溃,毕竟朝廷的形势可不好。
一旦两湖有变,河南再出了乱子,东南五省的情况,绝不会这么稳定。
毕竟浙党的官员,不是省油灯,很有可能顺势而动。
“是要加快速度了!”
贺元盛也有这种想法,因为时不我待,若是不加快速度,尽快掌握东南五省局势,很有可能会出现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