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立场
话说,董翳他们逃出太子府后,一行人那是气得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大秦又将陷于劳民伤财的泥潭深渊了。
他们也看出来了,如今上至扶苏,下至整个国政院,都是达成了同识,运河工程是不可能劝谏的了了。
一名大臣无奈的道:“你说长公子和李斯他们怎么会相信‘修运河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水段’,这等屁话呀?”
众人苦笑。
这种事情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以至于大家都感觉李阳他们是都疯了。
当初修始皇帝为了修长城,抵御外敌,差点就让大秦亡国,天下之人,苦不堪言。
如今,李阳要修的运河,其工程比长城还要浩大,他们居然不仅不认为会将大秦带入深渊,而且还大言不惭的说是要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嘛!
李阳能说出那样的惊耸言论,倒也罢了,毕竟大家早就习惯了。
可是,李斯多年来一直担任大秦左丞相,改律法,治经济,管民生,这样一位治国经验丰富的老臣,居然也跟着李阳一起发疯,这就让大家感到非常的绝望。这等于是,朝中再无人可以去劝谏李阳以及扶苏了。
“现在可如何是好,大秦今年好不容易喜获丰收,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如今却是……哎,陛下若在,岂会容他们胡闹!”一个老臣哀叹了一声,满脸的忧国忧民。
无人出声,大家都没有主意了。
最后,众人只得再次望向董翳,道:“董大夫,你说我等还能怎么办?”
董翳苦笑了一下:“还能怎么办,等陛下回来吧。”
众人一想,也对,始皇帝又不是不会回来,快则一年,慢则两年三年,肯定就会回来的。到时候,只要皇帝下令中止运河工程,那么也不算太晚。
毕竟,眼下大秦粮食产量猛增三倍,扶苏折腾一两年,大秦尚能支撑。
想到这里,众人总算是略松了口气。
同时,大家心里不免又替扶苏感到惋惜。
长公子扶苏,自小不被始皇帝所喜,每每因政见的相左,而被斥责和冷落。
后来,好不容易被始皇帝所喜,更是被委以监国之重任。
加上他前不久令人大开眼界的诛伐白正一党的雷霆手段,简直是奠定了他成为大秦下一任继承者的位置。
论能力,铲除白正一党朝中旧势,替大秦的新政扫清了障碍。
论民心,其仁德之心,天下百姓敬之。
论御术,冯、蒙两大世家,尽投其门。
放眼秦国诸公子当中,试问谁还能更有资格以扶苏相比?
可以这么说,只在不如意外,待始皇帝回来,见到扶苏如此本事,必然会立他为储君。
可是,如今看来……
然并卵!
一个中止长城工程,兴修运河工程,被把这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碎。
中止长城工程是什么?
这是不敬、不孝之举!
长城工程可是始皇帝立誓要完成的一大壮举,然而却被他扶苏直接给中止了,这不是逆君逆父之大不敬的行径么?
加上兴修运河工程,劳民伤财,将整个大秦帝国带入深渊。
这等行径,始皇帝估计都得气到吐出半升血来不可。
可以想见,待皇帝回来,他扶苏莫说想当储君,能不走胡亥的旧路,被贬为民就算他小子运气了。
想到这里,众人无不摇头叹惜。
“可惜,可惜了啊!”
…………
以此同时,国政院关于中止长城工程,兴修运河的政令,正在快速的传遍大秦的各行省郡县。
江苏行省衙门。
“中止长城工程,改修运河?”
王又贤拿着一纸政令,满脸吃惊和不敢置信。
他和朝中的董翳他们一样,都是认为国政院的这道政令,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特别是,作为李阳的“门人”,王又贤自然明白国政院的政令,其实便是李阳的政令,所以更加的感到忧心。
皇帝不在大秦,镇国君却私自中止了始皇帝决心要完成的长城工程,这便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公然否决始皇帝的决定呀,这可非臣子之道啊!
而且,他还要修运河,这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如果只是中止长城工程,你倒还可以说是为了先腾出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大秦,让大秦变强大后,再去修长城。
可是……
镇国君的做法却去……
废止始皇帝的长城工程,为的是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实现他自己的计划……修运河!
这可不得把自己的小命都给玩完么?
想到这里,王又贤是真的心忧无比。
他实在想不明白,平时深明刚柔之势,做事更是明理审势的镇国君,怎么会犯此等错误?
难道……人一但权倾朝野之后,真的是会让人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吗?
难道,镇国君真的认为皇帝不在,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更让王又贤着急的是,镇国君就算是一时骄傲自满,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在镇国君身边的萧何、韩信等人,怎么就没劝劝镇国君呀?
怎么办?
这回要出大事了!
王又贤恨不得此时就飞到咸阳去,然后向李阳以死相谏。
但是……江苏行省,离咸阳相距千里之遥,等自己赶过去,这政令再想更改,已然黄花菜都凉了。
心中忧急,王又贤很想找个人来商量一下,于是便招来亲卫,道:“速去将东阳郡守请来!”
“喏!”亲卫领令,急忙前往。
…………
江苏行省衙门,就是在东阳郡。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东阳市,亦是省会城市,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
所以,东阳郡守胡亥,招之即到。
“巡抚大人召下属有何吩咐?”
半个时辰不到,胡亥便来到了行省衙门,对王又贤施了一个下属礼。
王又贤将闲杂人等退下,然后便赶紧起身来到胡亥的面前,道:“公子,朝中出大事了!”
“啊?”这话倒把胡亥惊了一跳,赶紧问道:“出何大事了?”
王又贤将手中的政令递到胡亥的手中,道:“国政院居然下令,中止长城项目,兴修运河,这……镇国君这回是犯大错了啊,我等相隔太远,相劝亦是来不及也,唉!”
胡亥一看政令,却是一声叫好:“好,真是太好了!”
“…………”王又贤直接傻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掉下巴的他,不由惊问道:“好?你居然叫好?”
胡亥高兴的点点头:“是啊,这政令说要修运河,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怎么……大人居然还为此担忧呢?”
“啊?”王又贤整个人都懵逼了,瞪着诧异地眼珠子道:“镇国君中止长城工程,此对陛下不敬,修运河,劳民伤财,对大秦社稷不利,岂能叫好?”
“哈哈哈!”
胡亥却是大笑了三声,道:“大人非也!长城工程,原是为了抵御外敌之目的,可如今匈奴、东胡、夫余、肃慎皆为我大秦之疆土,这长城自可不必再筑。而这修运河,则大有益处,不仅可利于我大秦南北两地之间的货物往来,且能提高我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啊,这可是大好事啊!”
“什么?提……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王又贤下巴都快要惊掉了,一副你他娘的就净扯蛋吧!
胡亥见王又贤一脸不解的样子,于是解释道:“大人难道没见到政令上有写,运河工程,以招投标方式承包。这话就是说,百姓可以靠修运河赚钱,这岂不是好事吗?”
“这……”王又贤傻了。
不过,仔细想了想,又好像胡亥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胡亥笑了笑:“大人身在高位,自然不了解底层百姓之生活。下属对百姓却是非常了解,这一年来,便有许多百姓靠着修筑长城,大大的提高了生活水平,实在是令人羡慕啊!”
不得不说,胡亥经历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对底层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点,便是王又贤和朝中众大臣缺失的。这也是造成他们之间对修运河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王又贤与朝中大臣,想到的是为臣之道。
而胡亥,则能看到百姓可以通过修运河,赚钱改善生计这一点。
“原来如此……”王又贤恍然大悟。
胡亥点点头:“如今,粮食增产,犁具的改进,亦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这农忙一过,百姓如若能去修运河赚钱,对百姓来说,岂不是美事乎?运河能够得以兴修,对我大秦又岂不是美事乎?”
“这……听公子一席话,本官真是醍醐灌顶,公子之分析,着实令人佩服。”王又贤此恍然大悟,同时对胡亥充满了佩服之意。
“大人谬赞了!”胡亥连忙罢手,同时对咸阳方向行了个揖礼,道:“镇国君之治国手段,才真是叫人佩服!”
他们也看出来了,如今上至扶苏,下至整个国政院,都是达成了同识,运河工程是不可能劝谏的了了。
一名大臣无奈的道:“你说长公子和李斯他们怎么会相信‘修运河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水段’,这等屁话呀?”
众人苦笑。
这种事情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以至于大家都感觉李阳他们是都疯了。
当初修始皇帝为了修长城,抵御外敌,差点就让大秦亡国,天下之人,苦不堪言。
如今,李阳要修的运河,其工程比长城还要浩大,他们居然不仅不认为会将大秦带入深渊,而且还大言不惭的说是要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嘛!
李阳能说出那样的惊耸言论,倒也罢了,毕竟大家早就习惯了。
可是,李斯多年来一直担任大秦左丞相,改律法,治经济,管民生,这样一位治国经验丰富的老臣,居然也跟着李阳一起发疯,这就让大家感到非常的绝望。这等于是,朝中再无人可以去劝谏李阳以及扶苏了。
“现在可如何是好,大秦今年好不容易喜获丰收,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如今却是……哎,陛下若在,岂会容他们胡闹!”一个老臣哀叹了一声,满脸的忧国忧民。
无人出声,大家都没有主意了。
最后,众人只得再次望向董翳,道:“董大夫,你说我等还能怎么办?”
董翳苦笑了一下:“还能怎么办,等陛下回来吧。”
众人一想,也对,始皇帝又不是不会回来,快则一年,慢则两年三年,肯定就会回来的。到时候,只要皇帝下令中止运河工程,那么也不算太晚。
毕竟,眼下大秦粮食产量猛增三倍,扶苏折腾一两年,大秦尚能支撑。
想到这里,众人总算是略松了口气。
同时,大家心里不免又替扶苏感到惋惜。
长公子扶苏,自小不被始皇帝所喜,每每因政见的相左,而被斥责和冷落。
后来,好不容易被始皇帝所喜,更是被委以监国之重任。
加上他前不久令人大开眼界的诛伐白正一党的雷霆手段,简直是奠定了他成为大秦下一任继承者的位置。
论能力,铲除白正一党朝中旧势,替大秦的新政扫清了障碍。
论民心,其仁德之心,天下百姓敬之。
论御术,冯、蒙两大世家,尽投其门。
放眼秦国诸公子当中,试问谁还能更有资格以扶苏相比?
可以这么说,只在不如意外,待始皇帝回来,见到扶苏如此本事,必然会立他为储君。
可是,如今看来……
然并卵!
一个中止长城工程,兴修运河工程,被把这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碎。
中止长城工程是什么?
这是不敬、不孝之举!
长城工程可是始皇帝立誓要完成的一大壮举,然而却被他扶苏直接给中止了,这不是逆君逆父之大不敬的行径么?
加上兴修运河工程,劳民伤财,将整个大秦帝国带入深渊。
这等行径,始皇帝估计都得气到吐出半升血来不可。
可以想见,待皇帝回来,他扶苏莫说想当储君,能不走胡亥的旧路,被贬为民就算他小子运气了。
想到这里,众人无不摇头叹惜。
“可惜,可惜了啊!”
…………
以此同时,国政院关于中止长城工程,兴修运河的政令,正在快速的传遍大秦的各行省郡县。
江苏行省衙门。
“中止长城工程,改修运河?”
王又贤拿着一纸政令,满脸吃惊和不敢置信。
他和朝中的董翳他们一样,都是认为国政院的这道政令,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特别是,作为李阳的“门人”,王又贤自然明白国政院的政令,其实便是李阳的政令,所以更加的感到忧心。
皇帝不在大秦,镇国君却私自中止了始皇帝决心要完成的长城工程,这便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公然否决始皇帝的决定呀,这可非臣子之道啊!
而且,他还要修运河,这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如果只是中止长城工程,你倒还可以说是为了先腾出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大秦,让大秦变强大后,再去修长城。
可是……
镇国君的做法却去……
废止始皇帝的长城工程,为的是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实现他自己的计划……修运河!
这可不得把自己的小命都给玩完么?
想到这里,王又贤是真的心忧无比。
他实在想不明白,平时深明刚柔之势,做事更是明理审势的镇国君,怎么会犯此等错误?
难道……人一但权倾朝野之后,真的是会让人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吗?
难道,镇国君真的认为皇帝不在,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更让王又贤着急的是,镇国君就算是一时骄傲自满,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在镇国君身边的萧何、韩信等人,怎么就没劝劝镇国君呀?
怎么办?
这回要出大事了!
王又贤恨不得此时就飞到咸阳去,然后向李阳以死相谏。
但是……江苏行省,离咸阳相距千里之遥,等自己赶过去,这政令再想更改,已然黄花菜都凉了。
心中忧急,王又贤很想找个人来商量一下,于是便招来亲卫,道:“速去将东阳郡守请来!”
“喏!”亲卫领令,急忙前往。
…………
江苏行省衙门,就是在东阳郡。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东阳市,亦是省会城市,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
所以,东阳郡守胡亥,招之即到。
“巡抚大人召下属有何吩咐?”
半个时辰不到,胡亥便来到了行省衙门,对王又贤施了一个下属礼。
王又贤将闲杂人等退下,然后便赶紧起身来到胡亥的面前,道:“公子,朝中出大事了!”
“啊?”这话倒把胡亥惊了一跳,赶紧问道:“出何大事了?”
王又贤将手中的政令递到胡亥的手中,道:“国政院居然下令,中止长城项目,兴修运河,这……镇国君这回是犯大错了啊,我等相隔太远,相劝亦是来不及也,唉!”
胡亥一看政令,却是一声叫好:“好,真是太好了!”
“…………”王又贤直接傻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掉下巴的他,不由惊问道:“好?你居然叫好?”
胡亥高兴的点点头:“是啊,这政令说要修运河,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怎么……大人居然还为此担忧呢?”
“啊?”王又贤整个人都懵逼了,瞪着诧异地眼珠子道:“镇国君中止长城工程,此对陛下不敬,修运河,劳民伤财,对大秦社稷不利,岂能叫好?”
“哈哈哈!”
胡亥却是大笑了三声,道:“大人非也!长城工程,原是为了抵御外敌之目的,可如今匈奴、东胡、夫余、肃慎皆为我大秦之疆土,这长城自可不必再筑。而这修运河,则大有益处,不仅可利于我大秦南北两地之间的货物往来,且能提高我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啊,这可是大好事啊!”
“什么?提……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王又贤下巴都快要惊掉了,一副你他娘的就净扯蛋吧!
胡亥见王又贤一脸不解的样子,于是解释道:“大人难道没见到政令上有写,运河工程,以招投标方式承包。这话就是说,百姓可以靠修运河赚钱,这岂不是好事吗?”
“这……”王又贤傻了。
不过,仔细想了想,又好像胡亥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胡亥笑了笑:“大人身在高位,自然不了解底层百姓之生活。下属对百姓却是非常了解,这一年来,便有许多百姓靠着修筑长城,大大的提高了生活水平,实在是令人羡慕啊!”
不得不说,胡亥经历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对底层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点,便是王又贤和朝中众大臣缺失的。这也是造成他们之间对修运河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王又贤与朝中大臣,想到的是为臣之道。
而胡亥,则能看到百姓可以通过修运河,赚钱改善生计这一点。
“原来如此……”王又贤恍然大悟。
胡亥点点头:“如今,粮食增产,犁具的改进,亦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这农忙一过,百姓如若能去修运河赚钱,对百姓来说,岂不是美事乎?运河能够得以兴修,对我大秦又岂不是美事乎?”
“这……听公子一席话,本官真是醍醐灌顶,公子之分析,着实令人佩服。”王又贤此恍然大悟,同时对胡亥充满了佩服之意。
“大人谬赞了!”胡亥连忙罢手,同时对咸阳方向行了个揖礼,道:“镇国君之治国手段,才真是叫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