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多尔衮入瓮
漫野而来的清军,出现在岸边,慢慢汇集成一片杂色的地毯,覆盖在住南岸的旷野。
这时来到岸边的清军,向河面上眺望,看见水面上挣扎呼救的北明军,拼命的往回狗刨,却被战船上的梁军,用弓箭和鸟铳射杀。
不一会儿,河面上起伏呼救的身影,就全部被河水吞没,南岸数以万计的清军看见这一幕,一时间鸦雀无声,全都呆立当场。
怎么会有梁军大船?这怎么过河?
清军士卒望见淮江北岸旌旗招展,依稀可以看见对岸小袁营士卒的身影,江面上梁军兵船游弋穿梭,顿时就骚动起来。
清军望着江面,只觉得自己插翅难逃,一股绝望的气氛,瞬间在清军之中蔓延开。
“黄天荡!”
八旗贵族们不禁想起了,数百年前自己强认的便宜祖宗的遭遇。
多尔衮看见这一幕,不禁面沉如水,他长年在北方作战,此次南侵是他第一次越过淮河,侵入汉人腹地。
虽说多尔衮在情报中得知,淮河上出现了梁军战船,但是却心存侥幸,觉得清军能够突破阻拦。
毕竟清军早清理过淮河沿岸,附近并没有梁军水师。
多尔衮没有想到,梁军水军居然能从长江绕到淮河,他还以为只是一些小船,没想到全是二三十多米的海船。
这对他来说,有点超纲了。
此时,他亲眼所见,顿时傻眼,只能望河兴叹。
刘珲站在一艘三桅福船的船楼上,用千里镜看着南岸汇集的清军,嘴角露出冷笑。
他收起千里镜,忽然挥手道:“火炮瞄准,给本将炮击南岸!”
一声令下,十多艘福船的侧舷,齐齐打开十二扇炮窗,黑洞洞的炮口被推着伸出炮窗。
淮河南岸上密密麻麻都是清兵,随便就能砸中人,可众多炮手还是瞄了瞄,对准了旌旗最密集之处。
这时岸边的多尔衮面沉如水,吴三桂尴尬的瞟了他一眼,根本不敢上前打招呼。
十多万清军被堵在淮河之南,要过河的话,肯定八旗优先,最后才轮得上北明军。
这对于习惯遇事先走的关宁军来说,显然是不能够接受的。
吴三桂怕多尔衮把他安排在最后过江,所以连夜先跑了。
本来按着计划,他现在应该已经到北岸了,可是却不想梁军已经做了充足准备,使得他被堵在南岸,令其处境相当尴尬。
忽然江面上“轰轰轰”的传来几声巨响。
岸边的清军还没反应过来,便见炮焰闪烁,硝烟腾起,近百枚黑色的炮弹,呼啸着向自己砸来。
“保护摄政王!”何洛会大惊失色,急声怒吼。
“嘭!”炮弹砸入人群中,掌旗兵直接被炮弹撕碎,鲜血碎肉飞溅,炮弹落在地上,溅起蓬蓬泥土。
战马一声嘶鸣,多尔衮被受惊的马匹甩落下马,几名清军顿时一拥而上,用身体护着多尔衮。
炮击过后,岸边到处都是清军的残肢断体,队伍一阵骚动。
这时亲兵散开,多尔衮从地上挣扎着站起身,不发一言的翻身上马,直接挥舞马鞭便往西奔驰而去。
何洛会等人见此,面面相觑,他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忙招呼道:“快!跟上摄政王!从上游渡河!”
岸边的清军顿时呼啦啦的跟着多尔衮,转向朝西面急走。
吴三桂见此不禁出了口气,急忙招呼大军向西急奔。
一时间,十余万人马争先恐后的向西跨过大运河,前往淮河中游选择渡河地点。
现在多尔衮别无选择,只能向着高欢预设战长奔去,寄希望于能够孤注一掷,冲破高欢的阻拦返回山东。
淮河下游,自淮安开始,因为有黄河之水灌入,所以江面很宽阔,能够航行大船。
淮河上游水量则少了许多,河道也不如下有宽阔,清军有机会过河,而徐州段黄河,因为上游决口水量减少,河中不能行大船,不会有梁军水师阻截。
这对清军而言,是最后的机会,不过高欢已经摆开阵势,等着他们了。
多尔衮意识到,自己可能浪费了时间,心急之下带着清军又仓惶西奔,避开黄得功守卫的泗州,来到淮河中游的五河县,并于此搭建浮桥。
清军在淮河上搭建了三条浮桥,全程没有梁军阻拦,可是却令清军更加不安!
这时清军士卒拥挤着过河,何洛会不禁提醒道:“王爷,大清勇士连日奔波,大家都有些疲乏,是否休整一日,在与高欢决战!”
多尔衮黑着脸摇头,“南面的蛮子立刻就会追上来,本王已经浪费了几天时间,继续等下去,只能让高欢准备更加充分。现在我们必须立刻北上,冲破高欢的阻拦!”
何洛会闻语遂即不再多言。
这时多尔衮看了在渡河的清军一眼,一边拔动缰绳,一边吩咐道:“让吴三桂烧毁浮桥!”
语毕,多尔衮便夹动马腹,汇入大军之中,进入了高欢的预设战场,走进了骑兵的死地。
这时在清军渡河处三里外,几名梁军斥候看着清军渡过淮河进入了包围圈,又见江面上清军点燃大火,烧毁了浮桥。
“鞑子入瓮了,速去禀报!”为首斥候顿时急声吩咐。
不多时,树林中数骑兵奔出,飞速离去。
泗州城。
这里距离清军渡河之处最近,不过黄得功兵少,不敢轻举妄动。
在得知清军渡河后,他只能一面在泗州搭设浮桥,准备船只,一面派人去通知丁启睿,让其速度北上。
这时,黄得功站在泗州城上,目光南眺,清军已经北上,他只有一万人,不敢尾随其后,只能等待扬州的三万兵马过来,然后合兵一处,尾随清军北上,夹击多尔衮的清军。
眼看着清军已经渡河,还没见丁启睿过来,让他不禁有些焦急,怕贻误战机,让多尔衮冲出去。
这时,黄得功一咬牙,正准备不等了,自己先一步北上,部将黄蜚匆匆奔驰到城下,朗声喊道:“大帅,丁督师兵到了!”
“好啊!”黄得功一拳砸在城墙上,然后急不可耐的匆匆下城,直接翻身上马,对着早就收拾好行装的属下,怒吼道:“儿郎们!此战必胜,随我出击!”
语毕,纵马从北门出城,直接疾驰着从浮桥过河,身后一万人马紧随其后,小跑着过河,追着清军的尾巴而去。
嘉山县。
六万梁军沿着官道,正向五河县前进。
这时,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军,一队斥候逆着人流,奔至袁宗第身前,翻身下马,单膝禀报:“报!鞑子以从五河县过河!”
袁宗第勒住马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看向身边诸多将领,个个都喜形于色。
梁军被清军打了这么久,终于轮到他们出手了。
“好啊!多尔衮自己钻了口袋!此战必胜啊!”袁宗第朗声大笑,遂即话音一转,喝令道:“传令下去,大军加快速度,不能让一个鞑子逃掉!”
军令飞传,数以万计的梁军士卒,顿时齐齐提起速度,头盔攒动,矛林起伏的向北急进,场面极为壮观。
(求月票,推荐,追订)
这时来到岸边的清军,向河面上眺望,看见水面上挣扎呼救的北明军,拼命的往回狗刨,却被战船上的梁军,用弓箭和鸟铳射杀。
不一会儿,河面上起伏呼救的身影,就全部被河水吞没,南岸数以万计的清军看见这一幕,一时间鸦雀无声,全都呆立当场。
怎么会有梁军大船?这怎么过河?
清军士卒望见淮江北岸旌旗招展,依稀可以看见对岸小袁营士卒的身影,江面上梁军兵船游弋穿梭,顿时就骚动起来。
清军望着江面,只觉得自己插翅难逃,一股绝望的气氛,瞬间在清军之中蔓延开。
“黄天荡!”
八旗贵族们不禁想起了,数百年前自己强认的便宜祖宗的遭遇。
多尔衮看见这一幕,不禁面沉如水,他长年在北方作战,此次南侵是他第一次越过淮河,侵入汉人腹地。
虽说多尔衮在情报中得知,淮河上出现了梁军战船,但是却心存侥幸,觉得清军能够突破阻拦。
毕竟清军早清理过淮河沿岸,附近并没有梁军水师。
多尔衮没有想到,梁军水军居然能从长江绕到淮河,他还以为只是一些小船,没想到全是二三十多米的海船。
这对他来说,有点超纲了。
此时,他亲眼所见,顿时傻眼,只能望河兴叹。
刘珲站在一艘三桅福船的船楼上,用千里镜看着南岸汇集的清军,嘴角露出冷笑。
他收起千里镜,忽然挥手道:“火炮瞄准,给本将炮击南岸!”
一声令下,十多艘福船的侧舷,齐齐打开十二扇炮窗,黑洞洞的炮口被推着伸出炮窗。
淮河南岸上密密麻麻都是清兵,随便就能砸中人,可众多炮手还是瞄了瞄,对准了旌旗最密集之处。
这时岸边的多尔衮面沉如水,吴三桂尴尬的瞟了他一眼,根本不敢上前打招呼。
十多万清军被堵在淮河之南,要过河的话,肯定八旗优先,最后才轮得上北明军。
这对于习惯遇事先走的关宁军来说,显然是不能够接受的。
吴三桂怕多尔衮把他安排在最后过江,所以连夜先跑了。
本来按着计划,他现在应该已经到北岸了,可是却不想梁军已经做了充足准备,使得他被堵在南岸,令其处境相当尴尬。
忽然江面上“轰轰轰”的传来几声巨响。
岸边的清军还没反应过来,便见炮焰闪烁,硝烟腾起,近百枚黑色的炮弹,呼啸着向自己砸来。
“保护摄政王!”何洛会大惊失色,急声怒吼。
“嘭!”炮弹砸入人群中,掌旗兵直接被炮弹撕碎,鲜血碎肉飞溅,炮弹落在地上,溅起蓬蓬泥土。
战马一声嘶鸣,多尔衮被受惊的马匹甩落下马,几名清军顿时一拥而上,用身体护着多尔衮。
炮击过后,岸边到处都是清军的残肢断体,队伍一阵骚动。
这时亲兵散开,多尔衮从地上挣扎着站起身,不发一言的翻身上马,直接挥舞马鞭便往西奔驰而去。
何洛会等人见此,面面相觑,他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忙招呼道:“快!跟上摄政王!从上游渡河!”
岸边的清军顿时呼啦啦的跟着多尔衮,转向朝西面急走。
吴三桂见此不禁出了口气,急忙招呼大军向西急奔。
一时间,十余万人马争先恐后的向西跨过大运河,前往淮河中游选择渡河地点。
现在多尔衮别无选择,只能向着高欢预设战长奔去,寄希望于能够孤注一掷,冲破高欢的阻拦返回山东。
淮河下游,自淮安开始,因为有黄河之水灌入,所以江面很宽阔,能够航行大船。
淮河上游水量则少了许多,河道也不如下有宽阔,清军有机会过河,而徐州段黄河,因为上游决口水量减少,河中不能行大船,不会有梁军水师阻截。
这对清军而言,是最后的机会,不过高欢已经摆开阵势,等着他们了。
多尔衮意识到,自己可能浪费了时间,心急之下带着清军又仓惶西奔,避开黄得功守卫的泗州,来到淮河中游的五河县,并于此搭建浮桥。
清军在淮河上搭建了三条浮桥,全程没有梁军阻拦,可是却令清军更加不安!
这时清军士卒拥挤着过河,何洛会不禁提醒道:“王爷,大清勇士连日奔波,大家都有些疲乏,是否休整一日,在与高欢决战!”
多尔衮黑着脸摇头,“南面的蛮子立刻就会追上来,本王已经浪费了几天时间,继续等下去,只能让高欢准备更加充分。现在我们必须立刻北上,冲破高欢的阻拦!”
何洛会闻语遂即不再多言。
这时多尔衮看了在渡河的清军一眼,一边拔动缰绳,一边吩咐道:“让吴三桂烧毁浮桥!”
语毕,多尔衮便夹动马腹,汇入大军之中,进入了高欢的预设战场,走进了骑兵的死地。
这时在清军渡河处三里外,几名梁军斥候看着清军渡过淮河进入了包围圈,又见江面上清军点燃大火,烧毁了浮桥。
“鞑子入瓮了,速去禀报!”为首斥候顿时急声吩咐。
不多时,树林中数骑兵奔出,飞速离去。
泗州城。
这里距离清军渡河之处最近,不过黄得功兵少,不敢轻举妄动。
在得知清军渡河后,他只能一面在泗州搭设浮桥,准备船只,一面派人去通知丁启睿,让其速度北上。
这时,黄得功站在泗州城上,目光南眺,清军已经北上,他只有一万人,不敢尾随其后,只能等待扬州的三万兵马过来,然后合兵一处,尾随清军北上,夹击多尔衮的清军。
眼看着清军已经渡河,还没见丁启睿过来,让他不禁有些焦急,怕贻误战机,让多尔衮冲出去。
这时,黄得功一咬牙,正准备不等了,自己先一步北上,部将黄蜚匆匆奔驰到城下,朗声喊道:“大帅,丁督师兵到了!”
“好啊!”黄得功一拳砸在城墙上,然后急不可耐的匆匆下城,直接翻身上马,对着早就收拾好行装的属下,怒吼道:“儿郎们!此战必胜,随我出击!”
语毕,纵马从北门出城,直接疾驰着从浮桥过河,身后一万人马紧随其后,小跑着过河,追着清军的尾巴而去。
嘉山县。
六万梁军沿着官道,正向五河县前进。
这时,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军,一队斥候逆着人流,奔至袁宗第身前,翻身下马,单膝禀报:“报!鞑子以从五河县过河!”
袁宗第勒住马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看向身边诸多将领,个个都喜形于色。
梁军被清军打了这么久,终于轮到他们出手了。
“好啊!多尔衮自己钻了口袋!此战必胜啊!”袁宗第朗声大笑,遂即话音一转,喝令道:“传令下去,大军加快速度,不能让一个鞑子逃掉!”
军令飞传,数以万计的梁军士卒,顿时齐齐提起速度,头盔攒动,矛林起伏的向北急进,场面极为壮观。
(求月票,推荐,追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