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知县
穿过城门又走了一段,傅楷才开口,“没想到这边查的还挺严。”
要知道原身以前也不是一直都留在南杭城,偶尔也会去周边的城县,但从来没被拦下来询问过。
显然他忘了,原身之前要么年纪小跟父亲一起,要么年纪渐长,不管是原身的父亲还是长大的原身,几乎一直是一身长袍襕衫。这年头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穿长袍的,更何况襕衫在身,只要不是傻子就都知道这是位读书人。
除非发生十分严重甚至动摇朝纲的大事,一般是各个城池守卫督查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查到读书人头上。
赵安想了想,“估摸着是周边有人犯案了,正在到处找人,否则平时就算见着脸生的也不见得会问。”
毕竟朝阳县就算再小,也总有来这走亲戚或者行商的。之前他也没见到过几回被拦下查问的。
傅楷了然,若是有人犯了案,确实会查的严点。
进了县城之后,赵安就将牛车停到一家相熟的商铺门口侧面一点,既不挡人做生意,又能让店铺里的伙计帮着看着点。
江阳和江云背起两个藤筐,跟两人说了一声就往集市方向走去。
早上出来买菜逛集市的人不少,这会过去也能更容易把山货卖掉。
而傅楷就跟着赵安一起往县衙走去。
朝阳县县城不大,两人穿过这条长街就是县衙。
因为坐落在这条布满商铺的街道上,县衙周围自然也是几间商铺。
相比远处的人声鼎沸,这边就安静很多。毕竟守着个衙门,人们下意识就会压低声音。
不过周围的商铺却不会显得太过冷清,而且靠近县衙这边的商铺不是当铺,首饰铺子,就是书铺,玉器店等。相比吵杂,安静的环境显然更合适。
傅楷忍不住想到,守着个县衙,这些卖贵重东西的商铺别的不说,倒是安全得很。
不说小偷小摸,就算是随便的一个纠纷,都可能引来站在县衙门口的差役的视线。
“赵村长?你们村儿最近事挺多?”县衙的差役一看见赵安,就笑着问。
这才几天功夫,赵安就跑了两趟。要知道放在平时,就算是各个村的村长,一两个月才可能跑一趟县衙。平时村子里的小事儿,村长自己就能做主了。
赵安连连摆手,笑道,“村里太平的很,农忙刚过,最近大家都闲着。我这回也是闲着没事,帮着领个路。”说着侧过身,“这位是在我们村暂住的付先生。傅先生,这两位这是咱们县城的刘大人和王大人。”
傅楷神色不变的朝两位差役拱拱手,笑道:“见过两位大人。”
这会儿村长突然称他为先生,怕是想抬一抬他的身份。
事实也正如他所想,别看这两位差役和赵安有说有笑的,但真遇到事儿想要麻烦他们,可没这么容易。
不管在哪都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先把傅楷的身份点出来,就算以后有什么事儿上衙门,也不会轻易被这些下面的差役为难。
两位差役一听,神色一正连连摆手,“可别叫什么大人,不敢当不敢当。傅先生,赵村长,两位有事赶紧进去吧!知县和县丞几位大人都在里面。”
虽然是在衙门里工作,但差役可没有品级,认真算起来,就算是童生,身份上也要比他们高。更何况能被称作先生的,可都是有功名在身。
傅楷自然从善如流,朝两人点点头,便率先走进衙门。
等拐个弯儿,看不见县衙大门的时候,傅楷再放慢脚步,等落后一步的村长上前跟他并排同行。
两人也不多话,对视一眼后便各自错开目光。
而后傅楷被赵安带着来到县衙内的一处小厅,不多会儿傅楷就被知县召见。赵安则边喝茶边等在小厅里。
朝阳县的知县是一位微胖短须的中年男子,目光清正,神色也比较温和。
“学生傅楷,见过知县大人。”傅楷对着知县一礼。
曹知县默默点了点头,抬手道:“无需多礼,坐吧。”
虽然是一身粗布短打,却遮不住眼前青年的俊美仪容和翩翩气质。
“本官之前听赵安说了你的事,不过他说的不多,你再好生跟本官说说具体的情况。”曹知县让人给傅楷上完茶之后就直奔主题。
整条商队遭遇台风并发生海难可不是小事儿,虽然不管是商队还是沿途行经的航线都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但如今海难的幸存者出现在他们县,他怎么也不可能不闻不问。
而且在赵安跟他说过之后,他立刻派人到海边的村落询问。虽然渔民出海的时候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都没见过,但也确实在海上曾发现漂浮的碎木板。
经此,曹知县便信了大半,而后调集渔船出海搜索,只可惜一无所获。
同时他也去信询问南渤东那边沿海的几个县城,其中有两个县城确实停靠过几艘和商队走散的商船。
不只是他去信询问,那几条靠岸的商船也在到处搜寻船队的消息,至今还有近半的船只没有靠岸也没有任何消息。
傅楷先是取出出境文书交给曹知县,而后等曹知县叫来一位小吏,备好纸笔做好记录的准备,他便将所知道的信息细细道出。包括出海返航的时间,船队的名称以及商船的数量等,后面便是遭遇台风一直到他漂流上岸。
等傅楷全部说完,小吏也正好收笔,将记录好的内容轻轻吹干收好。
等小吏下去后,曹知县才解释道,“你们那条商队的消息我询问过了,大多都在出了台风范围后就近靠岸,差不多都集中在南渤东和南直隶那边沿海的区域,不过至今还有小半的船只没有任何消息。”
显然傅楷之前的那艘商船就是那小半的其中之一。
最坏的情况便是整艘商船只有傅楷一位幸存者,那傅楷所知道的信息就十分重要了。
傅楷拱手,“大人无需解释,学生明白。”
曹知县点点头,“如今你这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所以事情已过,你也不要多想。看你脸色,怕是之前受的伤还没好利索,眼下你就在县里安心住着,好好养伤。”
“谢大人关心,学生明白。”
曹知县点点头,“可有给家中传信?”
“回大人,并未。学生准备一会儿离开时,到旁边书铺采买些笔墨宣纸,再写信告知伯父和先生学生近况。”傅楷说道。
“伯父?”曹知县有些诧异。出了这种事,告知一下学堂的先生倒是可以理解,但伯父?“你父母......”
傅楷解释,“学生父母已经不在了,唯有和伯父一家关系尚近。”
闻言,曹知县点点头,若有所思的垂目看向手中的出境文书。
见状,傅楷便等在一旁。按理说商船海难的事已经说完了,应该没有其他的事儿了,但知县明显没有打算让他离开。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知县没让走,他也不好告辞离开。
半晌,曹知县突然开口,“永兴二十四年的秀才?”
傅楷回道:“学生不才,正是永兴24年的秀才。”这是出境文书上以极小的字体在功名那一栏中备注的,也不知道这位知县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总不能突然兴之所至,要开口考一考他吧?!
傅楷不由得被自己的联想吓的都快要冒冷汗了。
就算他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可怎么也没原身那份出口成章的才气。
这要真随便一问,也不知现翻记忆来不来得及?!
若试题不难,他却答不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幸好这曹知县没有当考官的兴趣,反而问了一句让傅楷有些懵逼的话。
“可定亲成亲了?”
傅楷:???
虽然懵逼,但傅楷还是老实的回道,“回大人,学生并未成亲,也未订亲。”
曹知县点点头,“本官看功名这一栏,你这几次岁考均是甲等下的评定,可见你学问扎实。不知你可曾考虑过迁居?”
傅楷:???......!!!
卧槽!这什么情况?!
眼见傅楷神色茫然不明所以,曹知县放下手中的文书,温和的看向傅楷。
“本官亦是出身江南,想必你听本官口音多少也能听出来。”
闻言傅楷点点头,正如曹知县所说,他们两人说话多少都带了些南地的口音。
这是本身的身体习惯所致,哪怕傅楷自己原本不是这调调,但一张嘴,还是跟原身的口音一样。
“所以本官对江南那边的岁考评定等级也比较了解,以你连续三年皆进入甲等,便可看出你早已熟读熟记并理解了四书五经其中的内容。如此以来,其实无论是在文风盛行的江南,还是在北地,对你未来的科举其实影响并不大了,你说呢?”
对于曹知县所说的,傅楷并不在意。
他又不是原身,根本没想过继续参加科举。
他在意的其实是曹知县之前说的那句“迁居”。
“大人,您刚才说的迁居是何意?”既然在意,傅楷干脆直接问道。
曹知县一愣,似乎看出傅楷对继续科考并无太大兴趣,便也直接略过刚才那些话,转而回答傅楷的疑问。
“本官所说的迁居,自然是移居本县。”
傅楷不禁眉头微皱,“可是连着户籍一起迁?”
曹知县摇摇头,“不一定。但对你来说,若是你愿意常住本县,却不迁移户籍的话,每年年末,你还得回到户籍所在城县参加岁考。先不说两地相距甚远,单是天寒地冻的出行,就不太现实。”
曹知县的话说的很现实,所以他提出的迁居,便是指将户籍一起迁过来。
“学生记得户籍似乎轻易不得变迁?”
说实话,傅楷醒来没多久就有意的在记忆中翻找关于迁移户籍的事儿。
毕竟他不是原来的傅楷,若是原身有直系亲人在世需要赡养照顾,那是责任,他既然借着原身捡回条命,自然也要肩负起原身的责任。
但原身恰好没有直系亲人在世,关系较为亲近的大伯亦有自己的儿女,不需要他的照顾。
所以傅楷本意并不想回到原身熟悉的环境中。
一来时间久了,担心被人察觉异常;二来,他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扮演另外一个人。
之前因为任务,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所有习惯性格去融入任务环境中,如今一切宛若新生,他自然更希望能活的更轻松自在些。
只可惜傅楷翻遍记忆,只得到户籍难以变迁的结果。
然而此时知县突然提起迁居的事儿,难不成还真能峰回路转?
要知道原身以前也不是一直都留在南杭城,偶尔也会去周边的城县,但从来没被拦下来询问过。
显然他忘了,原身之前要么年纪小跟父亲一起,要么年纪渐长,不管是原身的父亲还是长大的原身,几乎一直是一身长袍襕衫。这年头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穿长袍的,更何况襕衫在身,只要不是傻子就都知道这是位读书人。
除非发生十分严重甚至动摇朝纲的大事,一般是各个城池守卫督查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查到读书人头上。
赵安想了想,“估摸着是周边有人犯案了,正在到处找人,否则平时就算见着脸生的也不见得会问。”
毕竟朝阳县就算再小,也总有来这走亲戚或者行商的。之前他也没见到过几回被拦下查问的。
傅楷了然,若是有人犯了案,确实会查的严点。
进了县城之后,赵安就将牛车停到一家相熟的商铺门口侧面一点,既不挡人做生意,又能让店铺里的伙计帮着看着点。
江阳和江云背起两个藤筐,跟两人说了一声就往集市方向走去。
早上出来买菜逛集市的人不少,这会过去也能更容易把山货卖掉。
而傅楷就跟着赵安一起往县衙走去。
朝阳县县城不大,两人穿过这条长街就是县衙。
因为坐落在这条布满商铺的街道上,县衙周围自然也是几间商铺。
相比远处的人声鼎沸,这边就安静很多。毕竟守着个衙门,人们下意识就会压低声音。
不过周围的商铺却不会显得太过冷清,而且靠近县衙这边的商铺不是当铺,首饰铺子,就是书铺,玉器店等。相比吵杂,安静的环境显然更合适。
傅楷忍不住想到,守着个县衙,这些卖贵重东西的商铺别的不说,倒是安全得很。
不说小偷小摸,就算是随便的一个纠纷,都可能引来站在县衙门口的差役的视线。
“赵村长?你们村儿最近事挺多?”县衙的差役一看见赵安,就笑着问。
这才几天功夫,赵安就跑了两趟。要知道放在平时,就算是各个村的村长,一两个月才可能跑一趟县衙。平时村子里的小事儿,村长自己就能做主了。
赵安连连摆手,笑道,“村里太平的很,农忙刚过,最近大家都闲着。我这回也是闲着没事,帮着领个路。”说着侧过身,“这位是在我们村暂住的付先生。傅先生,这两位这是咱们县城的刘大人和王大人。”
傅楷神色不变的朝两位差役拱拱手,笑道:“见过两位大人。”
这会儿村长突然称他为先生,怕是想抬一抬他的身份。
事实也正如他所想,别看这两位差役和赵安有说有笑的,但真遇到事儿想要麻烦他们,可没这么容易。
不管在哪都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先把傅楷的身份点出来,就算以后有什么事儿上衙门,也不会轻易被这些下面的差役为难。
两位差役一听,神色一正连连摆手,“可别叫什么大人,不敢当不敢当。傅先生,赵村长,两位有事赶紧进去吧!知县和县丞几位大人都在里面。”
虽然是在衙门里工作,但差役可没有品级,认真算起来,就算是童生,身份上也要比他们高。更何况能被称作先生的,可都是有功名在身。
傅楷自然从善如流,朝两人点点头,便率先走进衙门。
等拐个弯儿,看不见县衙大门的时候,傅楷再放慢脚步,等落后一步的村长上前跟他并排同行。
两人也不多话,对视一眼后便各自错开目光。
而后傅楷被赵安带着来到县衙内的一处小厅,不多会儿傅楷就被知县召见。赵安则边喝茶边等在小厅里。
朝阳县的知县是一位微胖短须的中年男子,目光清正,神色也比较温和。
“学生傅楷,见过知县大人。”傅楷对着知县一礼。
曹知县默默点了点头,抬手道:“无需多礼,坐吧。”
虽然是一身粗布短打,却遮不住眼前青年的俊美仪容和翩翩气质。
“本官之前听赵安说了你的事,不过他说的不多,你再好生跟本官说说具体的情况。”曹知县让人给傅楷上完茶之后就直奔主题。
整条商队遭遇台风并发生海难可不是小事儿,虽然不管是商队还是沿途行经的航线都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但如今海难的幸存者出现在他们县,他怎么也不可能不闻不问。
而且在赵安跟他说过之后,他立刻派人到海边的村落询问。虽然渔民出海的时候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都没见过,但也确实在海上曾发现漂浮的碎木板。
经此,曹知县便信了大半,而后调集渔船出海搜索,只可惜一无所获。
同时他也去信询问南渤东那边沿海的几个县城,其中有两个县城确实停靠过几艘和商队走散的商船。
不只是他去信询问,那几条靠岸的商船也在到处搜寻船队的消息,至今还有近半的船只没有靠岸也没有任何消息。
傅楷先是取出出境文书交给曹知县,而后等曹知县叫来一位小吏,备好纸笔做好记录的准备,他便将所知道的信息细细道出。包括出海返航的时间,船队的名称以及商船的数量等,后面便是遭遇台风一直到他漂流上岸。
等傅楷全部说完,小吏也正好收笔,将记录好的内容轻轻吹干收好。
等小吏下去后,曹知县才解释道,“你们那条商队的消息我询问过了,大多都在出了台风范围后就近靠岸,差不多都集中在南渤东和南直隶那边沿海的区域,不过至今还有小半的船只没有任何消息。”
显然傅楷之前的那艘商船就是那小半的其中之一。
最坏的情况便是整艘商船只有傅楷一位幸存者,那傅楷所知道的信息就十分重要了。
傅楷拱手,“大人无需解释,学生明白。”
曹知县点点头,“如今你这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所以事情已过,你也不要多想。看你脸色,怕是之前受的伤还没好利索,眼下你就在县里安心住着,好好养伤。”
“谢大人关心,学生明白。”
曹知县点点头,“可有给家中传信?”
“回大人,并未。学生准备一会儿离开时,到旁边书铺采买些笔墨宣纸,再写信告知伯父和先生学生近况。”傅楷说道。
“伯父?”曹知县有些诧异。出了这种事,告知一下学堂的先生倒是可以理解,但伯父?“你父母......”
傅楷解释,“学生父母已经不在了,唯有和伯父一家关系尚近。”
闻言,曹知县点点头,若有所思的垂目看向手中的出境文书。
见状,傅楷便等在一旁。按理说商船海难的事已经说完了,应该没有其他的事儿了,但知县明显没有打算让他离开。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知县没让走,他也不好告辞离开。
半晌,曹知县突然开口,“永兴二十四年的秀才?”
傅楷回道:“学生不才,正是永兴24年的秀才。”这是出境文书上以极小的字体在功名那一栏中备注的,也不知道这位知县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总不能突然兴之所至,要开口考一考他吧?!
傅楷不由得被自己的联想吓的都快要冒冷汗了。
就算他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可怎么也没原身那份出口成章的才气。
这要真随便一问,也不知现翻记忆来不来得及?!
若试题不难,他却答不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幸好这曹知县没有当考官的兴趣,反而问了一句让傅楷有些懵逼的话。
“可定亲成亲了?”
傅楷:???
虽然懵逼,但傅楷还是老实的回道,“回大人,学生并未成亲,也未订亲。”
曹知县点点头,“本官看功名这一栏,你这几次岁考均是甲等下的评定,可见你学问扎实。不知你可曾考虑过迁居?”
傅楷:???......!!!
卧槽!这什么情况?!
眼见傅楷神色茫然不明所以,曹知县放下手中的文书,温和的看向傅楷。
“本官亦是出身江南,想必你听本官口音多少也能听出来。”
闻言傅楷点点头,正如曹知县所说,他们两人说话多少都带了些南地的口音。
这是本身的身体习惯所致,哪怕傅楷自己原本不是这调调,但一张嘴,还是跟原身的口音一样。
“所以本官对江南那边的岁考评定等级也比较了解,以你连续三年皆进入甲等,便可看出你早已熟读熟记并理解了四书五经其中的内容。如此以来,其实无论是在文风盛行的江南,还是在北地,对你未来的科举其实影响并不大了,你说呢?”
对于曹知县所说的,傅楷并不在意。
他又不是原身,根本没想过继续参加科举。
他在意的其实是曹知县之前说的那句“迁居”。
“大人,您刚才说的迁居是何意?”既然在意,傅楷干脆直接问道。
曹知县一愣,似乎看出傅楷对继续科考并无太大兴趣,便也直接略过刚才那些话,转而回答傅楷的疑问。
“本官所说的迁居,自然是移居本县。”
傅楷不禁眉头微皱,“可是连着户籍一起迁?”
曹知县摇摇头,“不一定。但对你来说,若是你愿意常住本县,却不迁移户籍的话,每年年末,你还得回到户籍所在城县参加岁考。先不说两地相距甚远,单是天寒地冻的出行,就不太现实。”
曹知县的话说的很现实,所以他提出的迁居,便是指将户籍一起迁过来。
“学生记得户籍似乎轻易不得变迁?”
说实话,傅楷醒来没多久就有意的在记忆中翻找关于迁移户籍的事儿。
毕竟他不是原来的傅楷,若是原身有直系亲人在世需要赡养照顾,那是责任,他既然借着原身捡回条命,自然也要肩负起原身的责任。
但原身恰好没有直系亲人在世,关系较为亲近的大伯亦有自己的儿女,不需要他的照顾。
所以傅楷本意并不想回到原身熟悉的环境中。
一来时间久了,担心被人察觉异常;二来,他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扮演另外一个人。
之前因为任务,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所有习惯性格去融入任务环境中,如今一切宛若新生,他自然更希望能活的更轻松自在些。
只可惜傅楷翻遍记忆,只得到户籍难以变迁的结果。
然而此时知县突然提起迁居的事儿,难不成还真能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