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山河再造 七十 李斯的五年计划
乱哄哄地闹了一夜,次日清晨,当庶民百姓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陆续推开家门,骤然听闻郭开与王族元老已遭“天火焚殿”而死,一时间街头巷尾顿时涌现出了几十年难得一见振奋景象。
在举国欢庆中,赵王嘉汇集群臣召开了新朝的第一次朝会。
自从孝成王死后,邯郸王宫雄阔古朴的正殿就很少启用了,寻常朝会,多选择在相对舒适的东偏殿举行。但此番大火过后,东偏殿已被完全焚毁,故而这次朝会又不得不重新搬回了正殿。
王宫正殿依山而建,在肃穆的钟声中,大臣们井然有序地登上三十六级白玉台阶。只见两列整齐排开的青铜大案一直延伸到了大殿最深处,处于九级王阶上的是一张泛着幽幽绿光的青铜王座,伴随着王阶下两口大鼎袅袅升起的青烟,整个正殿处在烟雾缭绕中,更显得庄严神圣了。
绕过殿中因天寒特意加置的烧炭大燎炉,赵括与庞援二人率先坐到了王阶右下方的武将席首案,随后其余大臣则照着每张青铜大案左角刻有大臣爵位名号的铜牌依次坐了下来。
“赵王到!”群臣刚刚坐定,就见赵王嘉穿着一身大朝服,一脸苦相地从王座后九尺余高的白玉大屏里慢慢踱步走了出来。
没等群臣贺闭,赵王嘉便转身坐进了王案中。
“目下大乱方止,万事头绪繁乱,诸位以为何事为先?”国事乱成了一锅粥,赵王嘉哪里还顾得上那些繁文缛节,当即目光殷切地扫视向大殿,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老臣以为,千头万绪皆当以构建庙堂为先!相国总揽政务,上将军总领军事,惟有先行确立二者人选,方能安定庙堂,重振朝纲!”赵括侧身面向王座,高声陈奏道。
赵王嘉轻叩着面前的一卷竹简“马服君可有适合人选?”
“老臣愿为大王斗胆谋划。”赵括拱手言道,“老将军庞援乃兵家大士,此番更以身赴险,于国可谓大功,自是上将军合适人选!楚人李斯,荀卿高徒,治国之才世间罕有,铲奸护国又有谋划之功,臣以为新朝相国非李斯莫属。”
对于庞援,群臣自然没有丝毫异议,但是李斯初入赵国底细不明,怎能骤然升为文官之首?众人不禁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了起来。李斯虽然知道赵括迟早会向赵王力荐自己,不过他并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一时间倒被弄了个面红耳赤。
“马服君如此摆布,置己于何处哉?”老御史率先提出了异议,“老臣之见,当今朝中,惟马服君方有资格为相!”
“臣等附议!”见老御史带头,其余大臣们也跟着同声附和道。
“马服君此举是欲自外于庙堂乎?”庞援脸上亦露出了不悦的神情。
“赵括一介武夫,惟求一军之将征战沙场耳!”赵括站起身,向着殿中群臣深深一拜。
这么多年过去,赵括早已厌倦了庙堂上的尔虞我诈,现在他只希望能够专心领兵,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将军。
“此事不必再议!”赵王嘉默然无声地坐着,直等到殿中渐渐安静下来,方才开口道,“命李斯为假相国,代署政事,他日待有功业,再行正位定爵。若证其才不堪其位,着当即离职问罪!”
“臣……臣奉命。”坐在大殿末席的李斯猛地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然后涨红着脸走到大殿中央甬道,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结巴。很快就有内侍过来,将李斯引到了王阶下左侧那张空缺的文臣首案前,赵王嘉即位大典时,那张大案的主人还是郭开。
在群臣惊羡的目光中,李斯渐渐恢复了平静这一刻不正是自己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么?如今梦想成真了,自己又在紧张个甚?
李斯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坦然坐进案中,然后抬头感激地望了眼坐在对面的赵括。
“国事糜烂至此,前途步步维艰,还望先生披荆斩棘也!”赵王嘉意味深长地勉励道。
“臣敬诺!”李斯回过神来,赶忙微微坐直身子,拱手答应道。
赵王嘉转回头,继而言道“上将军一职,本王意欲遵循旧例,由马服君与庞老将军共掌,诸位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大王英明!”群臣齐声山呼,当即表示了赞同。
在确立了新朝的相国与上将军后,朝会于是迅速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李斯。”赵王嘉心不在焉地拨弄了一下案前的竹笔,犹豫地喊出了新任假相国李斯的名字。
“臣在。”李斯应声出列。
赵王嘉迟疑片刻,然后清了清嗓子询问道“不知先生可有新朝施政方略?”尽管知道李斯今日方才初任相国,是断不可能这么快拿出施政方略的,但他还是忍不住开了口。经历十多年乱政,赵国早已奄奄一息,赵王嘉思治之心,自然也是异常强烈。
李斯虽有些惊讶,但还是很快恢复了平静。此事在入赵之前就已然在他脑海中盘旋了许久,今日见赵王嘉突然问起,于是一拱手大声开说道“臣以为,赵国乱政根基在于法度松懈!法度松懈而内政不修,以致田业荒疏,国库空虚!但有大战,便是灭顶之灾!”
此言说到了赵王嘉的心头上,赵王嘉当即肃然起身道“请先生回座细说。”
李斯心中一热,转身走回大案继续说道“臣欲仿效商鞅变秦,推行二次变法,整饬吏治、奖励农工、激发士商,以图国力之恢复!”
整个大殿中鸦雀无声,只有李斯的声音,振聋发聩。
“秦法实施百年日趋完善,可为总纲,严苛不足处可由《吕氏春秋》宽政辅之。另着即废除世族一切自治封地私兵,改革赋税田亩制度,以为强国根本……”
既往列国变法,最大阻碍无不是老世族的横加阻挠,如今赵国以春平君为首的老世族及王族元老已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至此彻底变法也就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李斯侃侃而谈,赵王嘉亦是连连点头,不知不觉竟是好几个时辰过去。
“臣有言!”司寇扈竭突然打断了李斯,“列国变法前提无不是外部稳定,然赵四战之地,又有秦国虎视眈眈,若生剧变,秦军乘虚而入又当如何应对?”
“不然!秦自嬴政即位,先有嫪毐叛乱,后有逐客令风波,更经合纵一役国势大衰,五年之内难以东出!”庞援摆了摆手,自信地分析道。
“我数十万大军枕戈以待,秦若来攻,定使其片甲不归!”赵括亦起身赳赳言道。
见群臣再无异议,李斯又补充道“如今变法之要只在于三。”
“愿闻其详。”赵王嘉不由自主地向前倾了倾身子,急迫地问道。
“其一,须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之士居于中枢,否则法令无以推行朝野。”如今赵国庙堂缺少锐意进取的风气,这让李斯不禁想起了在逃秦风波中,被李牧截留的那批山东士子。
“所需官吏可由假相全权遴选,不必上报本王。”赵王嘉语气缓和地说道。
“其二,法不阿贵,纵大王触法亦当与庶民同罪。”说到这,李斯顿了顿,抬头深邃地凝望着王座上的赵王嘉。
“此事不难,本王触法,自当同罪,请先生言明其三。”赵王嘉语气十分坚定。
“其三,历来变法失败无不因君臣生疑……”这第三点也是李斯最为担心的,他并不确信赵王嘉能否像秦孝公支持商鞅那样,从始至终地坚持变法。
“赵嘉自当竭诚拥戴变法,终生不负先生!有违此誓天诛地灭!”没等李斯说完,赵王嘉已然信誓旦旦地做出了保证。
“五年之期,若不能刷新赵国,李斯甘领死罪!”李斯心中感奋,随即也立下了军令状。
听完李斯的话,一直以来笼罩在赵王嘉心头的沉沉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了,他当即拍案慷慨言道“传诏,即日起推行变法!五年刷新赵国,与秦一决雌雄!”
。
在举国欢庆中,赵王嘉汇集群臣召开了新朝的第一次朝会。
自从孝成王死后,邯郸王宫雄阔古朴的正殿就很少启用了,寻常朝会,多选择在相对舒适的东偏殿举行。但此番大火过后,东偏殿已被完全焚毁,故而这次朝会又不得不重新搬回了正殿。
王宫正殿依山而建,在肃穆的钟声中,大臣们井然有序地登上三十六级白玉台阶。只见两列整齐排开的青铜大案一直延伸到了大殿最深处,处于九级王阶上的是一张泛着幽幽绿光的青铜王座,伴随着王阶下两口大鼎袅袅升起的青烟,整个正殿处在烟雾缭绕中,更显得庄严神圣了。
绕过殿中因天寒特意加置的烧炭大燎炉,赵括与庞援二人率先坐到了王阶右下方的武将席首案,随后其余大臣则照着每张青铜大案左角刻有大臣爵位名号的铜牌依次坐了下来。
“赵王到!”群臣刚刚坐定,就见赵王嘉穿着一身大朝服,一脸苦相地从王座后九尺余高的白玉大屏里慢慢踱步走了出来。
没等群臣贺闭,赵王嘉便转身坐进了王案中。
“目下大乱方止,万事头绪繁乱,诸位以为何事为先?”国事乱成了一锅粥,赵王嘉哪里还顾得上那些繁文缛节,当即目光殷切地扫视向大殿,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老臣以为,千头万绪皆当以构建庙堂为先!相国总揽政务,上将军总领军事,惟有先行确立二者人选,方能安定庙堂,重振朝纲!”赵括侧身面向王座,高声陈奏道。
赵王嘉轻叩着面前的一卷竹简“马服君可有适合人选?”
“老臣愿为大王斗胆谋划。”赵括拱手言道,“老将军庞援乃兵家大士,此番更以身赴险,于国可谓大功,自是上将军合适人选!楚人李斯,荀卿高徒,治国之才世间罕有,铲奸护国又有谋划之功,臣以为新朝相国非李斯莫属。”
对于庞援,群臣自然没有丝毫异议,但是李斯初入赵国底细不明,怎能骤然升为文官之首?众人不禁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了起来。李斯虽然知道赵括迟早会向赵王力荐自己,不过他并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一时间倒被弄了个面红耳赤。
“马服君如此摆布,置己于何处哉?”老御史率先提出了异议,“老臣之见,当今朝中,惟马服君方有资格为相!”
“臣等附议!”见老御史带头,其余大臣们也跟着同声附和道。
“马服君此举是欲自外于庙堂乎?”庞援脸上亦露出了不悦的神情。
“赵括一介武夫,惟求一军之将征战沙场耳!”赵括站起身,向着殿中群臣深深一拜。
这么多年过去,赵括早已厌倦了庙堂上的尔虞我诈,现在他只希望能够专心领兵,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将军。
“此事不必再议!”赵王嘉默然无声地坐着,直等到殿中渐渐安静下来,方才开口道,“命李斯为假相国,代署政事,他日待有功业,再行正位定爵。若证其才不堪其位,着当即离职问罪!”
“臣……臣奉命。”坐在大殿末席的李斯猛地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然后涨红着脸走到大殿中央甬道,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结巴。很快就有内侍过来,将李斯引到了王阶下左侧那张空缺的文臣首案前,赵王嘉即位大典时,那张大案的主人还是郭开。
在群臣惊羡的目光中,李斯渐渐恢复了平静这一刻不正是自己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么?如今梦想成真了,自己又在紧张个甚?
李斯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坦然坐进案中,然后抬头感激地望了眼坐在对面的赵括。
“国事糜烂至此,前途步步维艰,还望先生披荆斩棘也!”赵王嘉意味深长地勉励道。
“臣敬诺!”李斯回过神来,赶忙微微坐直身子,拱手答应道。
赵王嘉转回头,继而言道“上将军一职,本王意欲遵循旧例,由马服君与庞老将军共掌,诸位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大王英明!”群臣齐声山呼,当即表示了赞同。
在确立了新朝的相国与上将军后,朝会于是迅速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李斯。”赵王嘉心不在焉地拨弄了一下案前的竹笔,犹豫地喊出了新任假相国李斯的名字。
“臣在。”李斯应声出列。
赵王嘉迟疑片刻,然后清了清嗓子询问道“不知先生可有新朝施政方略?”尽管知道李斯今日方才初任相国,是断不可能这么快拿出施政方略的,但他还是忍不住开了口。经历十多年乱政,赵国早已奄奄一息,赵王嘉思治之心,自然也是异常强烈。
李斯虽有些惊讶,但还是很快恢复了平静。此事在入赵之前就已然在他脑海中盘旋了许久,今日见赵王嘉突然问起,于是一拱手大声开说道“臣以为,赵国乱政根基在于法度松懈!法度松懈而内政不修,以致田业荒疏,国库空虚!但有大战,便是灭顶之灾!”
此言说到了赵王嘉的心头上,赵王嘉当即肃然起身道“请先生回座细说。”
李斯心中一热,转身走回大案继续说道“臣欲仿效商鞅变秦,推行二次变法,整饬吏治、奖励农工、激发士商,以图国力之恢复!”
整个大殿中鸦雀无声,只有李斯的声音,振聋发聩。
“秦法实施百年日趋完善,可为总纲,严苛不足处可由《吕氏春秋》宽政辅之。另着即废除世族一切自治封地私兵,改革赋税田亩制度,以为强国根本……”
既往列国变法,最大阻碍无不是老世族的横加阻挠,如今赵国以春平君为首的老世族及王族元老已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至此彻底变法也就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李斯侃侃而谈,赵王嘉亦是连连点头,不知不觉竟是好几个时辰过去。
“臣有言!”司寇扈竭突然打断了李斯,“列国变法前提无不是外部稳定,然赵四战之地,又有秦国虎视眈眈,若生剧变,秦军乘虚而入又当如何应对?”
“不然!秦自嬴政即位,先有嫪毐叛乱,后有逐客令风波,更经合纵一役国势大衰,五年之内难以东出!”庞援摆了摆手,自信地分析道。
“我数十万大军枕戈以待,秦若来攻,定使其片甲不归!”赵括亦起身赳赳言道。
见群臣再无异议,李斯又补充道“如今变法之要只在于三。”
“愿闻其详。”赵王嘉不由自主地向前倾了倾身子,急迫地问道。
“其一,须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之士居于中枢,否则法令无以推行朝野。”如今赵国庙堂缺少锐意进取的风气,这让李斯不禁想起了在逃秦风波中,被李牧截留的那批山东士子。
“所需官吏可由假相全权遴选,不必上报本王。”赵王嘉语气缓和地说道。
“其二,法不阿贵,纵大王触法亦当与庶民同罪。”说到这,李斯顿了顿,抬头深邃地凝望着王座上的赵王嘉。
“此事不难,本王触法,自当同罪,请先生言明其三。”赵王嘉语气十分坚定。
“其三,历来变法失败无不因君臣生疑……”这第三点也是李斯最为担心的,他并不确信赵王嘉能否像秦孝公支持商鞅那样,从始至终地坚持变法。
“赵嘉自当竭诚拥戴变法,终生不负先生!有违此誓天诛地灭!”没等李斯说完,赵王嘉已然信誓旦旦地做出了保证。
“五年之期,若不能刷新赵国,李斯甘领死罪!”李斯心中感奋,随即也立下了军令状。
听完李斯的话,一直以来笼罩在赵王嘉心头的沉沉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了,他当即拍案慷慨言道“传诏,即日起推行变法!五年刷新赵国,与秦一决雌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