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孤注之计
曾经出云山上这批人,到如今,都算得上是彻底的改头换面,重获新生了。
对于赵登,刘云自然也希望他能够成为名镇海内,让敌人闻风而丧胆的大将。
赵登猛的站起来,横跨一步出列,狠狠一抱拳,在甲胄的剧烈撞击声中,高声喝道:“末将,定不负主公所托。”
刘云脸上带着淡笑,抬手示意赵登落座,说道,“这一次,急令你们前来,是因为一份来自洛阳的密信。洛阳在近几日将会发生巨变,朝野动荡的巨变,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兵锋走出关西,入关中之地的绝佳良机。”
“主公,可是要发兵洛阳?这一万人马是否有些少了?”赵登疑声问道。
刘云细长的手指,轻轻敲在案上,说道:“不!长安,而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先攻下汉中,过汉中至长安,在明日午时,必须兵临长安城下。”
刘云这话一出,座下几名校尉不由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起来。
在今天傍晚出发,还要攻下汉中,并在明日赶到长安,这如何能办到?
而且汉阳城可是一座拥有坚固防御的大城,并非平襄、阿阳这种小地方,几个时辰的功夫,是不可能攻得下的。
在正常人的思维中,这完全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刘云这么疯狂的决策,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是意外,更多的是难以理解。
但赵登的关注点,却并非在能不能办到上,而是问道:“主公,不知洛阳发生了什么样的朝堂巨变?值得主公如此……孤注一掷的拔军?”
酝酿了一下措辞,赵登选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孤注一掷。
“告诉大家也无妨,董卓将死!但还有一个可能是,董卓或许不会死,结果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如今尚未可知。”
“赵登说的没错,这确实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战斗,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败了,我们便只能暂时放弃关中,转图巴蜀。但不论董卓是死是活,只要攻下汉中,我们就并不亏。而赶在明日午时之前,是为了抢在关东诸郡和朝堂那些人之前,占这先机。斩首行动,在今夜!”刘云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刘云这番话语中,所带的信息量,实在是有些庞大。
董卓将死……斩首行动……
这几个字瞬间盘桓在了他们的脑子里面,成为了两个无法理解透彻的符号。
对于他们而言,董卓其实是一个没有什么干系的人。
他死不死,若不将目光放在长远去看,好像并没有什么所谓。
但所有人必须得承认,董卓的身份与地位摆在那里,他若此时死了,真的不亚于一场天地巨变。
刘云微眯的目光看着一种将领,说道:“你们可以大胆的猜一下,如果董卓死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刘云的右侧,姜正麾下一名校尉,小声的说道:“陛下届时便会有了真正的实权,掌控朝廷。”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刘云非常肯定的断言。
历史的事实就在他的脑海之中,若董卓在初平元年死了,他只是早死了两年。
但该发生的事情,一样也还是会发生,在大的方向上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
年幼的皇帝陛下恐怕很难真正的掌控朝廷,执掌这天下。放眼如今,想当皇帝的可有好几位,他们怎么可能甘心放下自己心中的执念,继续做回一个臣子。
除非有手握权柄的诸侯,真的真心实意的做个臣子,去辅佐陛下,荡平各地诸侯。
比如,刘云自己!
这其实,是刘云在心底里问过自己许多次的一个问题。
是做一个保皇派,在董卓身死之后,立刻挥兵洛阳,在曹操之前,抢先迎驾。
并甘之如饴的为人臣子,挥师荡平天下诸州,以保汉家天下永固。
还是任由各地诸侯,继续如野草一般,肆无忌惮的扩张下去。
现在,刘云是有实力去说这个话的。
但直到现在,刘云的心中一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刘彻此刻出来,刘云或许就有答案了。
可是,刘彻似乎也在纠结,或许他懒得告诉刘云这个答案。
看过无数的穿越小说,但这样的开挂,让刘云一直很生气,怎么他的命运和别人就差那么多呢?竟然碰见一个管杀不管埋的主,真的很糟心。
赵登非常赞同刘云的说法,他说道:“天下诸侯据兵自守,朝中大臣各有所倚,年幼的陛下的号令,恐怕真的没有几个人会听。即便有人称臣,恐怕也会如董卓一般,自封相国,挟天子而令天下。”
“赵登的见解不错,这便是我发兵长安的缘由所在。”刘云点头说道。
赵登忽然眼前一亮,问道:“主公意欲效仿董卓?”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可没有这样的打算,效仿董卓,我还想多活两年。”刘云冷哼了一声,说道。
那个位置,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得稳的。
何进、董卓都不是什么俗人,但这两个人都凉的很快,那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来主公是瞧上了董卓麾下那十数万凉州、并州军马。”赵登轻笑说道。
赵登能说出这样的看法,倒是让刘云有些意外,一针见血的指出他的战略意图,这小子的眼光比之以前,倒是成熟了许多。
手指一点赵登,刘云笑呵呵的说道:“正有此意,谁的拳头大谁牛比,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再怎么好的地位也比不上军队的好处。”
只要拳头大,不管说什么那就都是对的,谁敢不服,横推过去便是。
但若拳头小了,那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弯弯绕,阴谋诡计了。
而刘云,现在就是在想尽一切办法的,让自己的拳头变得更大一些,再大一些,以铸造横推天下的实力。
那十数万军马,在刘云的眼中,可真的是香饽饽。若不是贾诩那老小子的计策,那些兵马在董卓、牛辅死后可能就彻底的散了,估计也不会有之后的李傕、郭汜之乱。
对于赵登,刘云自然也希望他能够成为名镇海内,让敌人闻风而丧胆的大将。
赵登猛的站起来,横跨一步出列,狠狠一抱拳,在甲胄的剧烈撞击声中,高声喝道:“末将,定不负主公所托。”
刘云脸上带着淡笑,抬手示意赵登落座,说道,“这一次,急令你们前来,是因为一份来自洛阳的密信。洛阳在近几日将会发生巨变,朝野动荡的巨变,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兵锋走出关西,入关中之地的绝佳良机。”
“主公,可是要发兵洛阳?这一万人马是否有些少了?”赵登疑声问道。
刘云细长的手指,轻轻敲在案上,说道:“不!长安,而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先攻下汉中,过汉中至长安,在明日午时,必须兵临长安城下。”
刘云这话一出,座下几名校尉不由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起来。
在今天傍晚出发,还要攻下汉中,并在明日赶到长安,这如何能办到?
而且汉阳城可是一座拥有坚固防御的大城,并非平襄、阿阳这种小地方,几个时辰的功夫,是不可能攻得下的。
在正常人的思维中,这完全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刘云这么疯狂的决策,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是意外,更多的是难以理解。
但赵登的关注点,却并非在能不能办到上,而是问道:“主公,不知洛阳发生了什么样的朝堂巨变?值得主公如此……孤注一掷的拔军?”
酝酿了一下措辞,赵登选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孤注一掷。
“告诉大家也无妨,董卓将死!但还有一个可能是,董卓或许不会死,结果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如今尚未可知。”
“赵登说的没错,这确实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战斗,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败了,我们便只能暂时放弃关中,转图巴蜀。但不论董卓是死是活,只要攻下汉中,我们就并不亏。而赶在明日午时之前,是为了抢在关东诸郡和朝堂那些人之前,占这先机。斩首行动,在今夜!”刘云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刘云这番话语中,所带的信息量,实在是有些庞大。
董卓将死……斩首行动……
这几个字瞬间盘桓在了他们的脑子里面,成为了两个无法理解透彻的符号。
对于他们而言,董卓其实是一个没有什么干系的人。
他死不死,若不将目光放在长远去看,好像并没有什么所谓。
但所有人必须得承认,董卓的身份与地位摆在那里,他若此时死了,真的不亚于一场天地巨变。
刘云微眯的目光看着一种将领,说道:“你们可以大胆的猜一下,如果董卓死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刘云的右侧,姜正麾下一名校尉,小声的说道:“陛下届时便会有了真正的实权,掌控朝廷。”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刘云非常肯定的断言。
历史的事实就在他的脑海之中,若董卓在初平元年死了,他只是早死了两年。
但该发生的事情,一样也还是会发生,在大的方向上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
年幼的皇帝陛下恐怕很难真正的掌控朝廷,执掌这天下。放眼如今,想当皇帝的可有好几位,他们怎么可能甘心放下自己心中的执念,继续做回一个臣子。
除非有手握权柄的诸侯,真的真心实意的做个臣子,去辅佐陛下,荡平各地诸侯。
比如,刘云自己!
这其实,是刘云在心底里问过自己许多次的一个问题。
是做一个保皇派,在董卓身死之后,立刻挥兵洛阳,在曹操之前,抢先迎驾。
并甘之如饴的为人臣子,挥师荡平天下诸州,以保汉家天下永固。
还是任由各地诸侯,继续如野草一般,肆无忌惮的扩张下去。
现在,刘云是有实力去说这个话的。
但直到现在,刘云的心中一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刘彻此刻出来,刘云或许就有答案了。
可是,刘彻似乎也在纠结,或许他懒得告诉刘云这个答案。
看过无数的穿越小说,但这样的开挂,让刘云一直很生气,怎么他的命运和别人就差那么多呢?竟然碰见一个管杀不管埋的主,真的很糟心。
赵登非常赞同刘云的说法,他说道:“天下诸侯据兵自守,朝中大臣各有所倚,年幼的陛下的号令,恐怕真的没有几个人会听。即便有人称臣,恐怕也会如董卓一般,自封相国,挟天子而令天下。”
“赵登的见解不错,这便是我发兵长安的缘由所在。”刘云点头说道。
赵登忽然眼前一亮,问道:“主公意欲效仿董卓?”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可没有这样的打算,效仿董卓,我还想多活两年。”刘云冷哼了一声,说道。
那个位置,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得稳的。
何进、董卓都不是什么俗人,但这两个人都凉的很快,那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来主公是瞧上了董卓麾下那十数万凉州、并州军马。”赵登轻笑说道。
赵登能说出这样的看法,倒是让刘云有些意外,一针见血的指出他的战略意图,这小子的眼光比之以前,倒是成熟了许多。
手指一点赵登,刘云笑呵呵的说道:“正有此意,谁的拳头大谁牛比,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再怎么好的地位也比不上军队的好处。”
只要拳头大,不管说什么那就都是对的,谁敢不服,横推过去便是。
但若拳头小了,那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弯弯绕,阴谋诡计了。
而刘云,现在就是在想尽一切办法的,让自己的拳头变得更大一些,再大一些,以铸造横推天下的实力。
那十数万军马,在刘云的眼中,可真的是香饽饽。若不是贾诩那老小子的计策,那些兵马在董卓、牛辅死后可能就彻底的散了,估计也不会有之后的李傕、郭汜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