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和记股权到手
尖东填海地皮的第二次官拍,刘元昊遭到了其他同行的强力狙击。</p>
在港铁投标失利的李黄瓜手握大量现金,一改往常官拍谨慎出价的风格,与信和地产联手,想在拍卖会上有所建树。</p>
马来西亚郭鹤年的嘉里集团这次也来者不善,想要抖一抖过江猛龙的威风。</p>
刘元昊这次没再玩什么花样,即使有同行的针对,还是凭借钞能力拿下了早就看中的两块濒海地皮和两块内侧地皮,只是溢价高达6成,算是打出了真火。</p>
长实与信和合组的公司也不含糊,拿下两块地皮,溢价同样接近了6成。</p>
他们没让刘元昊好过,刘元昊肯定也不会让他们好过,主打的就是一个互相伤害。</p>
其他地产商都成了陪衬,郭鹤年本来还信誓旦旦要有所作为,可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人都麻了,到了后面干脆不再出价,就当自己是来看戏的,看兴元地产与长实信和龙争虎斗。</p>
拍卖结束后,虽然恨不得对方出门就被车撞死,但刘元昊与李黄瓜,黄廷方还是相互祝贺,面上保持着一团和气。</p>
6月底,兴元投资与和记的对赌协议到期。因为今年楼市上涨,和记上半年的财务情况稍有好转,但离四亿的净利目标仍相距甚远。</p>
合同条款上被刘元昊提前卡死,财务上被刘元昊提前安排的人盯住,甚至求到港府也没有搞定刘元昊本人,祁德尊跳到最后无计可施,不得不转让掉30%的股份,黯然出局。</p>
刘元昊手握48%股权,成为和记第一大股东。</p>
他按照和港府及沈弼的约定,婉拒了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并在董事会上提出尽快寻找一名英籍总经理的建议。</p>
此举赢得了所有英籍董事的好感,所提建议也被董事会全票通过。</p>
和记的人事部门的效率很高,在董事会通过寻找新大班的决议后迅速提供了几名英籍总经理的候选人名单。</p>
董事会经过仔细考察,提名韦理担任公司新任总经理。</p>
韦理是香江非常有名的职业经理人,有着“公司医生”的美称,曾经救回了许多濒临破产的公司。</p>
以韦理的历史履历来看,正是和记此时需要的人才。</p>
但实际上韦理这人在此前的各家公司基本都是以智囊的形象示人,并没有执掌过任何一家大公司的经历,算不上最好的选择。</p>
前世韦理执掌和记时,面对和记内部的种种问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没有到彻底解决的程度,也没有把和记带到一个新的高度。</p>
刘元昊正好希望和记新任总经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那样有可能将他完全架空。</p>
他清楚韦理前世的经历,那韦理对他来说就是最佳人选,所以对这一提名他也投下了赞成票。</p>
韦理出任和记总经理后,刘元昊又在董事会提出自己对于和记下一阶段发展的意见,希望和记通过迅速出售,合并,关停旗下大量亏损的子公司,来处理掉集团的不良资产,提高集团盈利,拉动股价上升。</p>try{ggauto();} catch(ex){}
然后彻底合并黄埔船坞,这样和记就能获得大量的可用地皮。</p>
70年代初,祁德尊主导和记收购了黄埔船坞30%的股份,成为了黄埔船坞第一大股东。</p>
黄埔船坞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旱坞,修船及造船的公司,其干船坞和码头以及各种堆场,仓库在九龙红磡地区占有大量地皮,达到了200万尺。</p>
现在船坞和码头都搬去了葵涌,堆场和仓库也已经清空,黄埔船坞原来的地皮全部空了出来,正好可以用于开发地产。</p>
本来祁德尊在位时有机会完成这项并购,只是他出手太慢,股灾先一步降临。</p>
当时和记股价暴跌,从每股最高44港币跌到最低1块多港币,祁德尊觉得换股合并需要付出的股权太多,想等等再看。</p>
结果之后和记的经营一直没有起色,合并黄埔船坞的事情也一拖再拖没有了下文。</p>
现在地产正热,刘元昊提出合并黄埔船坞的提议可以给和记带来大量储备地皮,而且他目前持股高达48%,董事会也想找机会降低他的持股比例,与黄埔船坞合并恰好能一箭双雕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于是纷纷表示赞同。</p>
刘元昊凭借这几个提议成功在和记董事会上树立了不计较自身股权多寡,一心为公的形象,彻底奠定了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和记与黄埔船坞的合并工作也由此展开。</p>
和记关于大股东变更的告示发出后,港媒再次沸腾。</p>
兴元投资之前也有过收购美资,英资的战绩,但收购的都是些中小公司。</p>
和记洋行可不一样,香江四大洋行中排名第二,是香江的顶级存在。</p>
尤其是当媒体得知兴元投资仅用了2亿港币就撬动了30%的和记股份,更是大呼不可思议,“对赌协议”成了整个7月被提及最多的词汇。</p>
兴元投资4月击败置地中标港铁公司,6月强势拿下官拍的尖东地皮,7月入主和记成为第一大股东,俨然成为华商新一代的执牛耳者,风头远超此前刚被评为华人首富的包船王。</p>
各种华人之光,经营神童,商界天才的称号纷纷戴在了刘元昊头上,各种采访邀请也纷至沓来,刘元昊一概不应全交给陈伯处理。</p>
因为刘元昊创业至今没有接受过任何报纸的专访,一些想要博名气的记者频繁出没在华人行大厦以及刘家的半山别墅周围,希望能采访到刘元昊只言片语,搞的一众保镖如临大敌,刘元昊不厌其烦。</p>
这次想采访他的可不是些什么小报记者,不可能像上次对付小报一样对付这群人。</p>
深水湾的大宅已经建造装修完毕,正在通风散味,但还要等这個夏天过完了才好搬进去。</p>
无奈之下刘元昊只能自己先躲一阵,反正这群记者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的热度,不可能长期蹲守。</p>
正好李敏宜那边要他最近抽空去一趟,说有惊喜给他,他打算去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惊喜。</p></div>
在港铁投标失利的李黄瓜手握大量现金,一改往常官拍谨慎出价的风格,与信和地产联手,想在拍卖会上有所建树。</p>
马来西亚郭鹤年的嘉里集团这次也来者不善,想要抖一抖过江猛龙的威风。</p>
刘元昊这次没再玩什么花样,即使有同行的针对,还是凭借钞能力拿下了早就看中的两块濒海地皮和两块内侧地皮,只是溢价高达6成,算是打出了真火。</p>
长实与信和合组的公司也不含糊,拿下两块地皮,溢价同样接近了6成。</p>
他们没让刘元昊好过,刘元昊肯定也不会让他们好过,主打的就是一个互相伤害。</p>
其他地产商都成了陪衬,郭鹤年本来还信誓旦旦要有所作为,可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人都麻了,到了后面干脆不再出价,就当自己是来看戏的,看兴元地产与长实信和龙争虎斗。</p>
拍卖结束后,虽然恨不得对方出门就被车撞死,但刘元昊与李黄瓜,黄廷方还是相互祝贺,面上保持着一团和气。</p>
6月底,兴元投资与和记的对赌协议到期。因为今年楼市上涨,和记上半年的财务情况稍有好转,但离四亿的净利目标仍相距甚远。</p>
合同条款上被刘元昊提前卡死,财务上被刘元昊提前安排的人盯住,甚至求到港府也没有搞定刘元昊本人,祁德尊跳到最后无计可施,不得不转让掉30%的股份,黯然出局。</p>
刘元昊手握48%股权,成为和记第一大股东。</p>
他按照和港府及沈弼的约定,婉拒了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并在董事会上提出尽快寻找一名英籍总经理的建议。</p>
此举赢得了所有英籍董事的好感,所提建议也被董事会全票通过。</p>
和记的人事部门的效率很高,在董事会通过寻找新大班的决议后迅速提供了几名英籍总经理的候选人名单。</p>
董事会经过仔细考察,提名韦理担任公司新任总经理。</p>
韦理是香江非常有名的职业经理人,有着“公司医生”的美称,曾经救回了许多濒临破产的公司。</p>
以韦理的历史履历来看,正是和记此时需要的人才。</p>
但实际上韦理这人在此前的各家公司基本都是以智囊的形象示人,并没有执掌过任何一家大公司的经历,算不上最好的选择。</p>
前世韦理执掌和记时,面对和记内部的种种问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没有到彻底解决的程度,也没有把和记带到一个新的高度。</p>
刘元昊正好希望和记新任总经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那样有可能将他完全架空。</p>
他清楚韦理前世的经历,那韦理对他来说就是最佳人选,所以对这一提名他也投下了赞成票。</p>
韦理出任和记总经理后,刘元昊又在董事会提出自己对于和记下一阶段发展的意见,希望和记通过迅速出售,合并,关停旗下大量亏损的子公司,来处理掉集团的不良资产,提高集团盈利,拉动股价上升。</p>try{ggauto();} catch(ex){}
然后彻底合并黄埔船坞,这样和记就能获得大量的可用地皮。</p>
70年代初,祁德尊主导和记收购了黄埔船坞30%的股份,成为了黄埔船坞第一大股东。</p>
黄埔船坞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旱坞,修船及造船的公司,其干船坞和码头以及各种堆场,仓库在九龙红磡地区占有大量地皮,达到了200万尺。</p>
现在船坞和码头都搬去了葵涌,堆场和仓库也已经清空,黄埔船坞原来的地皮全部空了出来,正好可以用于开发地产。</p>
本来祁德尊在位时有机会完成这项并购,只是他出手太慢,股灾先一步降临。</p>
当时和记股价暴跌,从每股最高44港币跌到最低1块多港币,祁德尊觉得换股合并需要付出的股权太多,想等等再看。</p>
结果之后和记的经营一直没有起色,合并黄埔船坞的事情也一拖再拖没有了下文。</p>
现在地产正热,刘元昊提出合并黄埔船坞的提议可以给和记带来大量储备地皮,而且他目前持股高达48%,董事会也想找机会降低他的持股比例,与黄埔船坞合并恰好能一箭双雕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于是纷纷表示赞同。</p>
刘元昊凭借这几个提议成功在和记董事会上树立了不计较自身股权多寡,一心为公的形象,彻底奠定了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和记与黄埔船坞的合并工作也由此展开。</p>
和记关于大股东变更的告示发出后,港媒再次沸腾。</p>
兴元投资之前也有过收购美资,英资的战绩,但收购的都是些中小公司。</p>
和记洋行可不一样,香江四大洋行中排名第二,是香江的顶级存在。</p>
尤其是当媒体得知兴元投资仅用了2亿港币就撬动了30%的和记股份,更是大呼不可思议,“对赌协议”成了整个7月被提及最多的词汇。</p>
兴元投资4月击败置地中标港铁公司,6月强势拿下官拍的尖东地皮,7月入主和记成为第一大股东,俨然成为华商新一代的执牛耳者,风头远超此前刚被评为华人首富的包船王。</p>
各种华人之光,经营神童,商界天才的称号纷纷戴在了刘元昊头上,各种采访邀请也纷至沓来,刘元昊一概不应全交给陈伯处理。</p>
因为刘元昊创业至今没有接受过任何报纸的专访,一些想要博名气的记者频繁出没在华人行大厦以及刘家的半山别墅周围,希望能采访到刘元昊只言片语,搞的一众保镖如临大敌,刘元昊不厌其烦。</p>
这次想采访他的可不是些什么小报记者,不可能像上次对付小报一样对付这群人。</p>
深水湾的大宅已经建造装修完毕,正在通风散味,但还要等这個夏天过完了才好搬进去。</p>
无奈之下刘元昊只能自己先躲一阵,反正这群记者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的热度,不可能长期蹲守。</p>
正好李敏宜那边要他最近抽空去一趟,说有惊喜给他,他打算去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惊喜。</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