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种植园
“倪先生请讲!”众人恭恭敬敬地请教。</p>
从在福建开始造船,到在满剌加开采金矿,许长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实用技术,这几个家族也从中获得了海量财富,所以他们对许长生异常尊敬。</p>
“诸位看看这个!”许长生取出两个小盒子打开,只见里面分别装着红糖和白糖。</p>
中国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白糖的,此事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里第一次出现了白糖,其后《资治通鉴》、《宋史》中也出现过白糖的记载。</p>
但是在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中又有这样的记载,“嘉靖以前,世无白糖,闽人所熬皆黑糖也”。</p>
而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考证,唐宋时期的白糖,从熬炼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可能真正的白,只是与赤糖或黑糖比起来,略显光亮些而已。</p>
许长生来到大明后的所见所闻也印证了季先生的说法,不管是京城还是江南、福建,所出售的白糖确实只是稍微光亮一些的红糖,和后世的白砂糖有较大区别。</p>
“这是黑糖?在广西、福建卖两分银子一斤,到京城就涨到四分银子!在满剌加要是没有二两银子我根本就不搭理他!听那些胡商说,如果运到泰西之地,这些糖的价格甚至能同黄金相比!”顾家在满剌加的管事顾浩说道。</p>
其它人闻言纷纷点头,糖如今也是海贸中的紧俏货,这东西的行情他们都清楚。</p>
许长生比他们知道的更多,明末时分,在欧洲购买一件胸甲,普通点的只要5佛罗林,购买一整套步兵甲只要7佛罗林,而大明的蔗糖,在阿姆斯特丹的售价为1.1佛罗林/磅,说是价比黄金倒也不为过。</p>
蔗糖在日本同样吃香,郑成功旗下商人通过海洋货运,不断朝日本贩卖蔗糖,当时蔗糖都是一船一船的直接拉过去,据说在1661~1708年,日本人因购买蔗糖,付出了1亿多斤铜的代价,足以支撑郑成功养活数万大军。</p>
许长生将装有白糖的盒子推过去,“这也是糖,诸位可以尝尝,看看这种糖又能卖多少钱?”</p>
“其白如雪,卖相不知道比黑糖好了多少倍,味道似乎也要甜一些!”顾浩捏了一撮糖送入口中尝后评点道。</p>
这倒也不光是心理作用,白糖比红糖少了一些杂质,甜味自然更加突出。</p>
其它人尝过也纷纷称赞,还有人给出了价格,“这般好糖就算价格翻上三倍、四倍也有的是人买!就是不知道制作这种糖到底贵不贵?”</p>
“倒也不难,只是比黑糖多了一道脱色的工序罢了!十斤黑糖能出六到七斤白糖,倒也不用翻上三四倍,就算以两倍的价格出售依旧能赚大钱!而且书院拿出来的办法,制糖成本比福建、广西的糖寮更低!只有他们的一半儿还不到!”许长生这还是往保守里说的。</p>
如果全部按照他的方案,以水力取代牛力压榨甘蔗,再用多孔灶来节约柴火,白糖的制取成本只会更低。</p>
“广西气候炎热适宜甘蔗生长,满剌加同样如此,而且在这里买地比广西容易得多,若是能在此购置大片土地,雇佣土人种植甘蔗制糖,再卖到大明、暹罗、倭国!每年能赚到的银子少说也有数十万两!”许长生说出了自己的计划。</p>try{ggauto();} catch(ex){}
之所以不把榨糖厂放在大明原因有三,第一就是他刚说的买地方便。</p>
其二则是大明现在的技术水平相较于周边各国绝对是降维打击的存在,南洋、印度洋各国都需要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而大明对他们的需求只有香药等奢侈品。</p>
这样的贸易结构注定无法长久,所以必须在海外培育更多出产,以此来延缓贸易结构崩溃的速度,而白糖无疑是最适合的产品之一。</p>
其三,自从许长生来到大明就很清楚,想要改变华夏文明的衰落,靠从上而下的改革是不可能的,必须扶植新的利益群体,掀起从下而上的变革才行。</p>
把种植园安排在南洋有利于削弱他们对大明的敬畏,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等他们壮大到一定程度,甚至不用许长生劝说,他们就会主动生出各种大胆的想法。</p>
“这买卖做得!”顾浩稍微盘算下收益,就激动地眼睛都红了。</p>
“好,书院弟子已经在城外搭建好了糖坊,诸位先过去看看吧!”</p>
许长生带着众人来到城外河边一处庄园之中,只见水车带动轧辊将一捆捆甘蔗压榨成渣,再用三锅灶熬煮,加石灰澄清,等糖浆冷却变成了如今大明市面上出售的黑糖。</p>
看到这里,顾浩等人就已经很满意了,哪怕造不出白糖,光凭这些黑糖也能赚大钱。</p>
最后的脱色环节,许长生并未使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黄泥水淋法,这种办法有很多人试验过,都失败了。</p>
现代制糖脱色需要使用活性炭、等离子交换树脂来做吸附剂,还要动用离心机才能分离的杂质,明代用泥浆“淋下”就行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p>
许长生使用的是后世海南土法制糖匠人研发的封泥法:</p>
将糖漏(与“瓦溜”相似的漏斗)用草封口,放入土中,将糖浆倒入,再用泥封死,一天后糖浆冷却,将糖漏取出,去掉漏斗下面的封草,将竹篾从下方插入糖浆形成导管,会有“糖仔”带着杂质慢慢流出。</p>
一个月后“糖仔”滴干,糖漏内壁则会有结晶糖,最上方靠近封泥的最白。</p>
直到二十一世纪,许多以土法制糖为噱头的海南作坊依旧在采取这种方法,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可靠的。</p>
汪直船队需要派遣分舰队南下北上交易,需要在满剌加停留一段时间,许长生便利用这段时间一边带着王守仁四处游历,一边等候白糖脱色完成。</p>
一个月后,当着顾浩等人的面打开糖漏,只见上面六七成果然变成了白糖,余下的都是红糖,最下面还有一些混有杂质的糖液,这些糖液也不会浪费,可以拿来酿酒。</p>
大航海时代水手们喜爱的朗姆酒,就是用这种糖液再混合其他制糖产物混合酿造而成的。</p>
品尝过白糖后,众人再无疑虑,“倪先生,这种植园该是个什么章程,您现在就给咱们讲讲吧!”</p></div>
从在福建开始造船,到在满剌加开采金矿,许长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实用技术,这几个家族也从中获得了海量财富,所以他们对许长生异常尊敬。</p>
“诸位看看这个!”许长生取出两个小盒子打开,只见里面分别装着红糖和白糖。</p>
中国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白糖的,此事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里第一次出现了白糖,其后《资治通鉴》、《宋史》中也出现过白糖的记载。</p>
但是在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中又有这样的记载,“嘉靖以前,世无白糖,闽人所熬皆黑糖也”。</p>
而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考证,唐宋时期的白糖,从熬炼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可能真正的白,只是与赤糖或黑糖比起来,略显光亮些而已。</p>
许长生来到大明后的所见所闻也印证了季先生的说法,不管是京城还是江南、福建,所出售的白糖确实只是稍微光亮一些的红糖,和后世的白砂糖有较大区别。</p>
“这是黑糖?在广西、福建卖两分银子一斤,到京城就涨到四分银子!在满剌加要是没有二两银子我根本就不搭理他!听那些胡商说,如果运到泰西之地,这些糖的价格甚至能同黄金相比!”顾家在满剌加的管事顾浩说道。</p>
其它人闻言纷纷点头,糖如今也是海贸中的紧俏货,这东西的行情他们都清楚。</p>
许长生比他们知道的更多,明末时分,在欧洲购买一件胸甲,普通点的只要5佛罗林,购买一整套步兵甲只要7佛罗林,而大明的蔗糖,在阿姆斯特丹的售价为1.1佛罗林/磅,说是价比黄金倒也不为过。</p>
蔗糖在日本同样吃香,郑成功旗下商人通过海洋货运,不断朝日本贩卖蔗糖,当时蔗糖都是一船一船的直接拉过去,据说在1661~1708年,日本人因购买蔗糖,付出了1亿多斤铜的代价,足以支撑郑成功养活数万大军。</p>
许长生将装有白糖的盒子推过去,“这也是糖,诸位可以尝尝,看看这种糖又能卖多少钱?”</p>
“其白如雪,卖相不知道比黑糖好了多少倍,味道似乎也要甜一些!”顾浩捏了一撮糖送入口中尝后评点道。</p>
这倒也不光是心理作用,白糖比红糖少了一些杂质,甜味自然更加突出。</p>
其它人尝过也纷纷称赞,还有人给出了价格,“这般好糖就算价格翻上三倍、四倍也有的是人买!就是不知道制作这种糖到底贵不贵?”</p>
“倒也不难,只是比黑糖多了一道脱色的工序罢了!十斤黑糖能出六到七斤白糖,倒也不用翻上三四倍,就算以两倍的价格出售依旧能赚大钱!而且书院拿出来的办法,制糖成本比福建、广西的糖寮更低!只有他们的一半儿还不到!”许长生这还是往保守里说的。</p>
如果全部按照他的方案,以水力取代牛力压榨甘蔗,再用多孔灶来节约柴火,白糖的制取成本只会更低。</p>
“广西气候炎热适宜甘蔗生长,满剌加同样如此,而且在这里买地比广西容易得多,若是能在此购置大片土地,雇佣土人种植甘蔗制糖,再卖到大明、暹罗、倭国!每年能赚到的银子少说也有数十万两!”许长生说出了自己的计划。</p>try{ggauto();} catch(ex){}
之所以不把榨糖厂放在大明原因有三,第一就是他刚说的买地方便。</p>
其二则是大明现在的技术水平相较于周边各国绝对是降维打击的存在,南洋、印度洋各国都需要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而大明对他们的需求只有香药等奢侈品。</p>
这样的贸易结构注定无法长久,所以必须在海外培育更多出产,以此来延缓贸易结构崩溃的速度,而白糖无疑是最适合的产品之一。</p>
其三,自从许长生来到大明就很清楚,想要改变华夏文明的衰落,靠从上而下的改革是不可能的,必须扶植新的利益群体,掀起从下而上的变革才行。</p>
把种植园安排在南洋有利于削弱他们对大明的敬畏,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等他们壮大到一定程度,甚至不用许长生劝说,他们就会主动生出各种大胆的想法。</p>
“这买卖做得!”顾浩稍微盘算下收益,就激动地眼睛都红了。</p>
“好,书院弟子已经在城外搭建好了糖坊,诸位先过去看看吧!”</p>
许长生带着众人来到城外河边一处庄园之中,只见水车带动轧辊将一捆捆甘蔗压榨成渣,再用三锅灶熬煮,加石灰澄清,等糖浆冷却变成了如今大明市面上出售的黑糖。</p>
看到这里,顾浩等人就已经很满意了,哪怕造不出白糖,光凭这些黑糖也能赚大钱。</p>
最后的脱色环节,许长生并未使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黄泥水淋法,这种办法有很多人试验过,都失败了。</p>
现代制糖脱色需要使用活性炭、等离子交换树脂来做吸附剂,还要动用离心机才能分离的杂质,明代用泥浆“淋下”就行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p>
许长生使用的是后世海南土法制糖匠人研发的封泥法:</p>
将糖漏(与“瓦溜”相似的漏斗)用草封口,放入土中,将糖浆倒入,再用泥封死,一天后糖浆冷却,将糖漏取出,去掉漏斗下面的封草,将竹篾从下方插入糖浆形成导管,会有“糖仔”带着杂质慢慢流出。</p>
一个月后“糖仔”滴干,糖漏内壁则会有结晶糖,最上方靠近封泥的最白。</p>
直到二十一世纪,许多以土法制糖为噱头的海南作坊依旧在采取这种方法,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可靠的。</p>
汪直船队需要派遣分舰队南下北上交易,需要在满剌加停留一段时间,许长生便利用这段时间一边带着王守仁四处游历,一边等候白糖脱色完成。</p>
一个月后,当着顾浩等人的面打开糖漏,只见上面六七成果然变成了白糖,余下的都是红糖,最下面还有一些混有杂质的糖液,这些糖液也不会浪费,可以拿来酿酒。</p>
大航海时代水手们喜爱的朗姆酒,就是用这种糖液再混合其他制糖产物混合酿造而成的。</p>
品尝过白糖后,众人再无疑虑,“倪先生,这种植园该是个什么章程,您现在就给咱们讲讲吧!”</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