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大明将士的智慧人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老汉背着一个破袋子,花了大半晌的时间才走到所城。</p>

    现在的所城倒是没有之前热闹,这里面常住的富贵人家,该抓起来的已经抓起来了,该搬出去的也搬出去了。</p>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的。</p>

    如今住在里面的也只有半大的孩子、教书先生和守卫。</p>

    至于几个大房子里面是什么,王老汉不清楚,不过也不在意。</p>

    这两个月,王老汉也对太平军有些了解,这里没有官老爷,说话算数的都是几个带“长”的。</p>

    这个时代的“长”字还没有后世那种浓厚的官僚意味。</p>

    见着了,也不用弓腰跪下磕头,愿意的敬个礼也就行了,不愿意的不搭理也行,没人在意这些。</p>

    “爷爷!你咋来了!”一声稚嫩的呼喊打断了王老汉的思绪。</p>

    王老汉回过神,看着远处两个跑过来的孩子。皱巴巴的脸上露出笑容!</p>

    “大壮!二丫!”</p>

    然后张开怀抱,</p>

    接着,小女孩就咯咯笑着扑到王老汉的怀里。</p>

    男孩则有些腼腆的拉着爷爷的胳膊。</p>

    亲昵一会儿,小女孩就抬起头嘟着嘴,说道:“爷爷,爷爷,您又忘了,先生给我们起名字了。我叫王苏叶,哥哥叫王苏木!”</p>

    “是啊,爷爷,这里好多叫大壮和二丫的!”小男孩附和道。</p>

    王老汉一听就乐,笑道:“好好,记住了,苏叶!苏木!”</p>

    在祖孙三人相聚的时候,太平军已经集结好了,开始前往预定地点,除了骑兵营之外,都需要坐船。</p>

    幸好距离短,否则这个时间不太适合在海上行驶。</p>

    萧云带着骑兵营在陆地上行军也不轻松,需要躲避其他卫所的探查。好在是冬天,外出的人还是比较少,至于卫所的防御能力简直是形同虚设。</p>

    毕竟胶东这一片地方,除了倭寇也没什么大的威胁,而倭寇基本都被戚继光给灭的差不多了。</p>

    所以近十几年来,基本没人像以前那么警醒。</p>

    大家都忙着腐败,捞钱或者等死。</p>

    事实上,攻占卫所这样的地盘,并不需要这么麻烦。很多地方吼一嗓子也许就乖乖投降了。</p>

    普通的卫所真的聚不齐多少人,没有几个人愿意拼死保卫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是这个时代为什么很多将领都会养一批家丁亲信。</p>

    而普通卫所里就算能养得起家丁,人数也不可能多。</p>

    不过尽管如此,萧云还是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战目的不只是为了攻城,而是要万无一失的、偷偷摸摸的抢地盘。</p>

    所以刚过十二点,所有的太平军开始以连为单位,朝着各自的目标方向徒步前进,骑兵营也是一样。</p>

    农历下旬的这个时间点,也正是月亮出来的时候。</p>

    在月光的帮助下,每个队伍都能很顺利的找到目标,还真有点“兵过如篦”的感觉。</p>

    太平军每到一个聚集点就会留下一个排驻守,等待新兵营来人接管,其他人直接朝着乳山寨或海阳所方向集结。</p>

    尽管计划安排的简单,但实际上完成的时候,时间上的消耗还是很大的。</p>

    幸亏冬天昼短夜长。两个地方都赶在了天亮前发起总攻。</p>try{ggauto();} catch(ex){}

    六米高的城墙,在没有人看守的情况下,对这群职业军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难事,有的战士等不及爬梯子,几个人搭个人墙就上去了。</p>

    有人看守的才能叫城墙,没人管的时候跟猪圈差不多。</p>

    等天亮以后,萧云的骑兵营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在这片土地上驰骋。</p>

    虽然乳山寨和海阳千户所的规模都比宁津大得多,但是战利品确实差的不是一点半点。</p>

    就看马匹,两个地方加起来勉强能凑够五十。</p>

    看来有大嵩卫这么一个大卫当靠山也不是什么好事,连海阳这样的守御千户所,都穷的叮当响。</p>

    不过,说穷也不至于,粮食还是有不少的。总有不缺钱的主儿愿意配合工作,也总有不要命的人殊死反抗。</p>

    当然太平军是讲规矩的,犯法的人自然不能逃脱惩罚。</p>

    一晚上的时间,占领大嵩卫计划的第一步就已经完成。</p>

    一营和二营又经过了半天的修整,开始朝着大山所和行村寨进发。</p>

    其他四个营原地待命,同时派出探马,随时关注大嵩卫区域的情况。</p>

    相比太平军的风风火火,登莱总兵张可大就从容得多了。</p>

    二十一日晚,得到消息。</p>

    二十二日,整军。</p>

    二十三日,太平军占领海阳所的时候,张总兵仍然在整军。</p>

    直到二十四日下午,张总兵的队伍才从登州出发。</p>

    即便此时,他们的行军速度也犹如养生一般,丝毫不见急切之意。</p>

    对付反贼,尤其是闻香教这种反贼,张可大是有经验的,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得,这时候莽过去徒增伤亡。</p>

    只有时间,才能慢慢消磨掉反贼们的血性。</p>

    到时候反贼们筋疲力竭,而自己这边兵锋正盛,一劳而永逸!</p>

    至于莱阳县城的安危,张可大则不太关心。</p>

    若是能坚持的住还好,要是县城被攻陷,那他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要回登州守株待兔了。</p>

    不仅他懂这些,甚至军伍里面的兵士多少也明白的。</p>

    这速度要是强行提上去,恐怕这些兵伾们能跑一半。</p>

    总不能啥事都靠家丁往上顶吧。</p>

    其实张总兵也不是没有办法,这年头军法还是管用的。</p>

    说白了,大家都在舒适圈内混着。因为打仗是要死人的,搞得鸡飞狗跳的,反而徒增烦恼。</p>

    当然,真要到了危机时刻,也是可以迅如风,急如火的。</p>

    这也不怪张可大,满大明都是这样,这样的节奏已经是常例。</p>

    什么是常例?就是这么做不会受到惩罚,或者总有理由可以搪塞过去。</p>

    就像现在京城之围和反贼攻城,张可大可以说二十一日得到的消息,也可以说成二十五日得到的消息,只要晚报上几天,自己可不就变成了反应迅速的忠勇之士。</p>

    相反如果你听到京城被围,就撒丫子往京城奔,等到了城下,别人离得近的人都没到,你却到了,这不是赤果果的打别人的脸吗?</p>

    后果是什么?</p>

    不是皇帝的赏识,而是在某场战役中孤立无援,杀身成仁罢了。</p>

    这样的例子从来就不缺少。</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