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反其道而行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舟子最近的生活非常滋润。</p>

    吃完晚饭,袁舟子扫视了一下自己开辟的几个战场,对热度和反响都相当满意。</p>

    他依靠打假起家,最近两年逐渐爱上了当杠精博取流量那一套。</p>

    这也不能怪他,只能怪去年那场战斗,给他带来的好处太大了。</p>

    袁舟子其人,里程碑事件之一就是和知名青年作家那一场关于“你怎么证明你的作品是你自己写的”的大乱斗。</p>

    2012年前,韩涵作为青年作家,青年意见领袖,风头一时无二。在blog,围脖的号召力和粉丝量都冠绝全场。</p>

    只可惜文人总是容易得意忘形,韩涵12年陷入被质疑代笔的风波,本来大胜质疑者麦子。</p>

    结果一时间高兴极了,言辞之间没有注意尺度,惹上了袁舟子。</p>

    再次陷入被质疑的风波后,韩涵进退失据,总是想着自证清白,结果疑点也越来越多,越描越黑。</p>

    这件事情到最后,都没有一个能够令所有人信服的定论,彻底变成烂账。</p>

    支持双方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p>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袁舟子依靠此事获取了巨大的热度和流量。</p>

    韩涵事件之后,袁舟子隐藏在“打假斗士”称号下的杠精属性暴露无遗。尝到甜头的他,操作也开始变形。</p>

    今年年初的时候,袁舟子和罗勇浩两人不知怎么打了起来,缠斗至今。今年迟些时候,就在上个月,袁舟子还和央视主持人崔勇元就是否支持转基因一事,展开了激烈地争斗。</p>

    这次撰文攻击教育体制,仅仅是他忙里偷闲,夹带的私货罢了,都算不上是他的主战场。</p>

    收钱办事罢了,袁舟子一击即脱,发文之后甚至都没有太关注这件事情。</p>

    此时他仍在国内战场,因而还算有些分寸,只是偷偷夹带一些私货。在孟繁岐的印象中,此人躲到美国去之后,直接造谣抹黑华国的操作可多了去了。</p>

    只是顺带黑了一下,却不曾想效果还不错,袁舟子乐得合不拢嘴,嘴巴的弧度险些将那张大方脸一分为二。</p>

    燕京电力大学针对自己文章引发的风波,发布了一则声明。但这种官方的声明一般效果也就那样,起到的作用只能说是聊胜于无。</p>

    被自己打了先手,落入被动的境地。吃瓜群众们先入为主,这种非常书面的东西是很难让吃瓜群众买账的。</p>

    也就是这时候反转还不够多,群众们容易轻信袁舟子。孟繁岐看到围脖的澄清下面仍旧“悲哀”声不断,叹了口气。</p>

    等再过几年,来回反转的事情多了。网民们才会对这些事情更谨慎些,看热闹的时候会等一等,让子弹飞一飞。</p>

    燕京电力大学的声明围脖下乌烟瘴气,不得已锁了评论,这下子让围观的群众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猜测。</p>

    不让我留言,肯定有问题啊!</p>

    袁舟子吃晚饭没事做,看到燕京电力大学的声明评论区锁了,连忙编辑了一则围脖,把这些无法留言的热度引到自己这边来。</p>

    “燕京电力大学给出了回复声明,非常官方的回应,丝毫不提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通告下面还禁止留言去回复讨论,难道这就是我们大学的理念吗?惧怕交流讨论,对于提出问题的人直接让他们住嘴了事。我可以闭嘴,但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吗?”</p>try{ggauto();} catch(ex){}

    微博发出之后,热度迅速上升。</p>

    在学校声明区里无法留言的人纷纷跑来袁舟子这里发泄。</p>

    不一会的功夫,就有了好几万的点赞和数千条评论。</p>

    “真是太悲哀了,我们的教育。”</p>

    “如果是在国外,一定......”</p>

    好!好啊!</p>

    袁舟子看到这数据增长的速度,高兴坏了。</p>

    和罗勇浩,崔勇元还有韩涵争斗,总是需要高强度对抗,经常还有许多粉丝来攻击自己。</p>

    虽然袁舟子的脸皮厚度可以绕地球两圈,但人挨骂了总会有些不舒服。</p>

    没想到引导暗示这种内容竟然如此有市场,实在是一举两得!</p>

    一边打着饱嗝,袁舟子一只手摸着自己的肚皮,另一只手刷着自己的围脖评论区,时不时地删除一两条不利于自己的评论,以引导整体的风向。</p>

    突然,他注意到相关的评论区开始有不少人在转发一篇文章。</p>

    点进去一看,发现是自己用来攻击燕京电力大学的工具人,孟繁岐本人的澄清文章。</p>

    “哈哈,区区本科生还是太嫩了。一旦你要协助学校联合澄清,你就会被吃瓜群众打成一个群体。”袁舟子颠倒黑白的事情干得多了,起初用这个学生当工具人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p>

    “学校拉学生出来澄清,很容易可以被我包装成压迫或者收买。”袁舟子根本毫不在意,他前一篇文章可以说他是蒙尘的明珠,下一篇文章也可以把他说成被学校收买的堕落小人。</p>

    “只要稍稍暗示他从学校那里获得了利益,则很轻松又可以拉开角度继续攻击。”</p>

    袁舟子已经开始酝酿下一次攻击的角度了,但继续往下看这篇文章,却发觉情况有些不大对劲。</p>

    这小子用的好像是以退为进的手法。</p>

    孟繁岐压根没有用澄清的方式和逻辑去写这篇文章,新媒体的话术每年都在迭代,他太清楚正儿八经的公告是没人看的了。</p>

    他响应学校发的这篇短文叫《每個人都可能是蒙尘的珍珠》。</p>

    采取的招式是推己及人,引起共鸣。</p>

    文中开篇先讲述自己高考时选取专业的迷茫和无知,大一大二时兴趣缺缺,成绩不理想。</p>

    这些事情是大部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共鸣的,无形之中已经拉进了这些读者和写作者的距离。</p>

    而后,孟繁岐简述了自己休学是为了专心在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绩,陈述了一些成果,并重点突出了付院长对自己的启迪和帮助。</p>

    文章的中端部分主要对大学专业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反思和讨论了现在大学对更换专业的限制。</p>

    最后,则提倡学生和家长要关注学科专业和学生的兴趣,呼应标题,只要能够发掘学生的兴趣,选择正确的学科,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是蒙尘的珍珠。</p>

    全文不刻意去解释和声明,反而对学校的一些制度和想法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p>

    但却将袁舟子的核心依据完全瓦解,并引导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大学专业和人生的关联上去。</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