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港片的品牌宇宙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八十年代开始,港岛的电影娱乐圈进入到了一个井喷的时期,票房开始节节升高,另外还不断地往东南亚等市场扩张。</p>

    一部电影,百万级的投资,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赚回几千万的票房和版权渠道收益。</p>

    这种回报率和赚钱速度,足以让很多人为之疯狂。</p>

    几个月的时间,十倍以上的投资回报,哪怕是有几率的爆款,也让资本趋之若笃,疯狂涌入。</p>

    而这也造就了港岛八九十年代电影的辉煌。</p>

    但是,李长河真正看中的却不是这一点。</p>

    电影行业再火爆,说白了资金体量就摆在那,港岛的市场,两三千万的票房就到顶了,即便是再加上东南亚的市场,也很难破亿。</p>

    对于李长河来说,这些利润根本不算什么。</p>

    李长河真正看中的,是港岛电影市场带来的广告品牌效应。</p>

    尤其是针对大陆带去的品牌效应。</p>

    未来的八零后九零后,基本上都是看港片的盗版电影起家的。</p>

    很多人对于现代的一些知识认知,其实都是来自港片电影。</p>

    比如说劳力士!</p>

    在没有深入了解表圈的品牌之前,很多的八零后九零后都以为劳力士就是世界最顶级的手表,劳力士金表就是富人的选择。</p>

    而这种意识观念的形成,绝大部分源自于港片电影的宣传。</p>

    再比如李长河自己,前世吃火锅的时候,喜欢撒尿牛丸,本质上就是因为看了星爷的电影《食神》,受了这片子的影响。</p>

    李长河与其说看中港岛的电影市场,不如说更看重港片未来的盗版市场对大陆的影响。</p>

    而距离大陆改革,彻底明确广告行业还有十多年的时间。</p>

    国内的第一部广告法要到94年才会颁布,同年央视才开始推出广告招商,然后开启了央视标王的神话时代。</p>

    而在这之前,国内明面上,是很难打品牌广告的,尤其是针对私人资本的品牌广告。</p>

    而这十多年的时间,在李长河看来,港片盗版就是最好的广告宣传资源。</p>

    毫无疑问,接下来的十多年,在大陆市场,天量的盗版港片片源会传播到大陆的各大城市,然后成为很多70后,80后,90后必不可少的娱乐生活调剂品。</p>

    而港圈女神,其实也是借着这些盗版片源放大了名气,成为了很多七零八零九零三代人心中的白月光。</p>

    李长河要做得,其实就是借助电影圈的品牌植入模式,在国内的广告行业没有彻底兴起之前,慢慢的树立他未来公司的品牌效应。</p>

    尤其是高端品牌效应。</p>

    国内的第一波富豪购买产品,除了迷信国外品牌之外,另一种迷信就是电影产品。</p>

    能够买到电影中的同款商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那个年代都是很荣耀的事情。</p>

    港岛的电影市场对李长河来说,并不起眼,但是他们作为大陆影片盗版的源头,对于大陆民众的品牌意识启发,才是李长河最看重的地方。</p>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种品牌植入模式带来的影响。</p>

    欧美那边的电影市场,其实已经开始尝试广告植入了。</p>

    但是港岛这边,最早做电影品牌植入的人,李长河记得应该是潘迪生。</p>

    没错,就是八十年代大名鼎鼎的德宝电影公司的创始人。</p>

    许多人对他的印象或许都是他为了杨子琼,追妹创建的电影公司。</p>

    但是实际上,这家伙当时做得是名牌服装和手表代理,这些都适合电影植入。</p>

    他是最早的玩电影植入的商人,利用德宝电影公司,不断宣传他旗下的时装和手表,然后销量大增。</p>

    不过潘迪生虽然运作了这种模式,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没有考虑过扩大品牌效应。</p>

    这可能跟他只是做代理,而非做完全的原创品牌有关。</p>

    但是李长河不一样。</p>

    别看李长河现在手里没有什么品牌,只涉足了旅行箱和服装。</p>

    但是实际上,李长河马上就会有大量的品牌在手,包括商超,酒店,地产广场,零售店等等。</p>

    而这一切,就在置地的身上。</p>

    现在港岛的置地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庞然大物,除了本身拥有的大量优质地产之外,旗下还附带着很多的其他公司。</p>

    比如说它之前收购的牛奶公司,就有着大量的零售店,还有美心集团一半的股份。</p>

    而美心集团目前是港岛最大的餐饮连锁品牌,今年国内即将成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就是美心跟中航成立的食品公司,负责新开的国际航线的食品备餐。</p>

    也就是说,本质上,是中航跟怡和或者说置地公司合作的。</p>

    未来很多人会感慨,港岛的李家的城,究其原因,就在于李家的产业遍布港岛的方方面面,从商超到地产到零售到各种行业。</p>try{ggauto();} catch(ex){}

    而事实上,李加诚能做到那一步,靠的是和记黄埔当年留下的各种公司,比如说屈臣氏。</p>

    而如今这个年头,在港岛真正涉及到港人方方面面的,其实还是置地公司,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文华东方酒店,就在置地旗下。</p>

    这也是李加诚和许多华人大亨都一直觊觎置地这块肥肉的原因。</p>

    它把持的不仅仅是港岛中环最优质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还持有了港岛方方面面的优质行业公司。</p>

    怡和的洋行之王不是白叫的。</p>

    在怡和洋行将自己的主力业务撤出港岛之后,留下的左膀右臂,就是置地和九龙仓,而这其中,置地才是真正的精华。</p>

    李长河收购置地,不单单是因为怡和咬死了这块港岛身上最大的肥肉,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助置地旗下的品牌,直接扩展到各行各业。</p>

    尤其是国内,作为未来四十年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那里也是李长河的根基所在。</p>

    国内的改革需要时间,市场是逐步开放的。</p>

    但是李长河可以提前布局,电影植入加品牌塑造,就是李长河心底打算的商业计划。</p>

    最重要的是,李长河知道,起码很多年内,不会有人想到用这种方式影响大陆民众。</p>

    包括李加诚他们,都不会考虑到借助盗版电影的宣传,在大陆未成形的市场植入品牌意识。</p>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宣传模式,李长河是变相垄断的。</p>

    而这一切,回到现在,需要一家电影公司去做这个事情。</p>

    这其实才是李长河让卫尔思创办电影公司的真实目的,也是前世他里刻画的商业模式。</p>

    这一世,他打算亲自尝试这种模式。</p>

    当然,这是李长河最核心的计划,目前而言,他不会告诉卫尔思。</p>

    毕竟他连置地都还没收购呢。</p>

    “顺势搞一下?”</p>

    “你打算拍电影?”</p>

    “我不打算拍,不过我是不是没有跟你说过,我妻子其实是个导演?”</p>

    “事实上港岛的电影公司,本来就是为她准备的。”</p>

    “不过既然你在这边签了人,我觉得也可以顺便搞一下!”</p>

    “随手写个剧本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我其实还挺看好港岛的电影市场的。”</p>

    别的不说,院线地产,可也是商业地产的一种很好的补充。</p>

    万达电影可是万达商场的重要吸引品牌之一,李长河完全可以先搞一个类似的电影院线品牌出来。</p>

    “是,我都忘了,伱在大陆还是个作家。”</p>

    “那等会,要不要我带你去电影公司也看一下?”</p>

    “说起来,那个叫关家慧的小姑娘,对你似乎还挺念念不忘的,都问了你好几次了。”</p>

    卫尔思这时候笑着跟李长河说道。</p>

    李长河则是摇摇头:“不着急,先把黄金搞定再说。”</p>

    电影行业的布局,也不是说着急这几天,李长河打算先把资金落袋为安之后,再慢慢安排。</p>

    电影行业,其实可操作的空间,可太多了。</p>

    比如说,提前布局个IP宇宙,这也是后世玩烂的概念。</p>

    但是这个年代,搞IP成功的,似乎只有一个星球大战。</p>

    港岛的电影公司,其实有不少IP世界的雏形,比如说《夏日福星》系列,《开心鬼》系列,《超级警察》系列,以及林正英的《僵尸》系列。</p>

    不过片方并没有很有意识的去拓展所谓的“宇宙”,而是更多的是借助前作的成功不断地拍续作,直到耗费这个系列的潜力。</p>

    当然,这也跟目前没有市场进行多元素版权开发有关。</p>

    即便是米国,如今也就一个《星球大战》做成了IP。</p>

    未来的漫威DC什么的,现在都是即将破产的漫画公司,正满世界不断地卖超级英雄的版权以谋求继续存活呢。</p>

    不过李长河觉得他的电影公司可以搞,慢慢的打造成几个系列,像林正英的僵尸宇宙,回头跟开心鬼类似的影片融合一下。</p>

    像未来王胖子的招牌《赌神》系列,李长河觉得也可以提前搞出来。</p>

    如果再跟李联杰拍的一些电影融合一下,搞个杀手宇宙。</p>

    赌神系列加杀手系列,甚至可以的话,把程龙的超级警察系列也融入进去。</p>

    那样同样可以塑造一个联动的都市宇宙,然后在里面卖品牌,想想也挺靠谱的。</p>

    随后,时间就这样在李长河和卫尔思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中,来到了下午的五点。</p>

    伦敦黄金市场,也正式开市!</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