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你们亲身经历过汉军的全盛时代吗?
曹叡收回了目光,此时他心中还有另一件事需要做,就是应对汉吴两国下一步的动作。</p>
他缓缓在平望观踱步,心中思索着眼下的局势,去年汉国诸葛亮北上汉中时,已经明确表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汉国已经要重新开始有所行动了。</p>
如今天下三分,吴国有江淮之险,汉国则占据汉中、北阻秦岭,两国都不是可以轻易吞并的。</p>
不过大魏位居中国之地,三分但有其二,无论疆域、人口还是甲兵,都要强过汉吴两国,汉、吴两国想北上吞灭大魏国,那也是痴心妄想。</p>
对汉国下一步动作方向的预测,曹叡心中盘桓许久,若是进攻,方向无外乎关中亦或是陇右。</p>
这其实也是他还捏着曹真留在洛阳的另一个原因,雍凉之地虽然有郭淮等人,但夏侯楙怕是难以担任方面之任,如果关西果真有事,后面还是需要曹真出面,率领精锐中军往赴支援,同时他也能有理由让曹真也离开洛阳,如此朝中也就没有太多掣肘,他自然就可以大展拳脚了。</p>
曹叡看了一眼孙资,缓缓问道:“乐阳亭侯,去年诸葛亮北上进驻汉中,当时你说,要分命大将守护好何处险要的位置,就足以震慑敌人,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p>
“可如今汉军破了新城郡,击败了舞阳侯,气势从前些年夷陵之战失败后的低沉又嚣张了起来,如今我们依然还要以守代攻吗?”</p>
孙资听了曹叡的话,施礼回答说:“山中的老虎狩猎时总会静悄悄地靠近猎物,反而是那些小兽才会经常嚎叫为自己壮壮胆子。”</p>
“之前刘备为了关羽率军出三峡与吴国作战,被陆逊击败,丢了荆州和大批精锐的将士,如今汉国知名的将领不过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赵云,这种对手我们不去招惹他,过几年他们自然就会衰亡了。”</p>
曹叡听了孙资的话沉默良久,汉国虽然国家实力比不过吴国,但带给他的压力却比吴国还要大。</p>
不管吴主如何叫嚣,从当年他能接受大魏国的封号就能看出,这个人不会是一个胸怀天下、气吞山河之人。</p>
反而是刘备、诸葛亮等人,地处益州但却经常喊出什么匡扶汉室之虚无缥缈的目标,而且一直没有改变,这让曹叡心里一直毛毛的。</p>
虽然如今大魏已经代汉,但煌煌四百年汉家天下积累太深厚,天下还有不少臣子民众只听过刘姓皇帝,没听过曹姓皇帝。</p>
汉国一日不灭,这份忌惮就总会埋在心里,群臣对待吴汉的态度,曹叡还想要再探查一下,所以他沉吟片刻,还是吩咐道:“由中书省拟诏,诏问群臣,令料汉国北上否、北上经哪一途。”</p>
“领旨。”孙资没有一刻的迟疑,立即领命而去。</p>
……</p>
经过文帝、明帝两任皇帝拔擢,中书省此刻在大魏国中地位崇高,所以经由中书所下的讨论汉国是否会北上,以及北上会走哪条路的诏令,迅速收到各种反馈,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不敢耽搁,当即就整理汇总上奏曹叡。</p>
灵芝池边,曹叡再次召集了身边重臣,除了刘放、孙资之外,陈群、曹真、蒋济等人也被召唤来一同议事。</p>
曹叡命人摆好几案,与诸位在灵芝池边的暖阁中宴饮。</p>
这次群臣上书,除去一些不切实际的妄谈,其余众臣在汉国是否北伐之事上出奇的一致,汉军必定是要打的,只是什么时候打的问题。</p>
只不过在如何应付诸葛亮北伐之事上,群臣大概分成了两派。</p>try{ggauto();} catch(ex){}
其中一派以刘放、孙资为首,依然坚持做好防御即可,不赞同任何主动发起的对汉国的进攻。</p>
另一派则以曹真等人为首,认为放任汉国置之不顾必成大患,必须找准时机痛击汉国,尤其是如今汉国突破新城郡,更是心腹大患。</p>
“陛下,汉国如今虽经历夷陵之战元气大伤,但不过几年时间,诸葛亮对外交好吴国,对内削平南中叛乱,去年更是以万余兵力硬抗我五万荆州精锐,汉国如此休养生息之速度,我们不能不警觉。”曹真首先施礼说道。</p>
“至于汉军北上之道路,无外乎西进陇右、北上关中二途,如今我大魏已经掌控武都、阴平等地,若是汉军西进,必要经过遥远山路,辗转运粮难以持久,汉军若是行此道太过艰险,可能性不大。”</p>
“而关中与汉中隔秦岭相望,自汉中北上关中道路,从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等路,除去子午道艰险难行,陈仓道和褒斜道都可以运兵。”</p>
“陈仓道途径我军驻守之地,而汉国前些年就已经在褒斜道中途修建府库,储存粮草辎重,为北上关中做谋划,所以汉军经褒斜道至关中可能性最大。”</p>
曹叡点点头但并不说话,这时候孙资施礼说道:“陛下,大将军,汉国不过据守益州一州之地,地贫民穷,夷陵之战刘备葬送十余年积累之精锐,如今偶有小胜不足为惧。”</p>
“但是关中、汉中之地道路艰险,当年武皇帝率军与刘备战于汉中,自言兵粮过秦岭孔道有如炼狱,如果我军要挥师南下,恐怕会折损不少兵将,还难以有大的成效,如今之计,还是以静待汉军北上为上策。”</p>
孙资讲完,刘放和陈群都点了点头,这几人都对大动刀兵征伐汉国持消极态度,陈群又说道:“我大魏与汉、吴两国接壤疆界,东起广陵,西达临洮,绵延数千里。”</p>
“自武皇帝、文皇帝以来,也曾屡次计划进攻汉国,但道路艰难,并没有取得好的战果,所以据守险要是上策之选。”</p>
曹真摇摇头说道:“我比诸位大人更知道关西、陇右之地的行进的艰难,但如今我们必须明白,行军虽然艰难,但我们也必须对汉国北上战略有提前谋划!”</p>
曹真有些激动,指了指侍从挂起的地图朗声说道:“我大魏立足关东之地,距离关西、陇右千余里,若是关西有事,中军精锐驰援费时费力。”</p>
“而汉军则近在关西肘腋,今日从汉中出兵,旬日就能在关西看到汉军旗帜,这是以近击远,我军不尽快压制汉国,关西早晚会出事!”</p>
孙资和刘放对视一眼,对曹真这般鼓吹汉军对关西威胁很是不在意,他们知道曹真多年都在关西、陇右征战,这是曹真的大本营,门生故吏、帐下战将众多。</p>
虽然朝廷从未在面上讲过这件事,但私下里孙、刘二人也曾讨论,曹真一直坚持在关西用兵,是否还有其他目的在。</p>
想到这里,刘放也施礼说道:“大将军极言汉军对关西之威胁,但我等皆知,夷陵之战后汉军诸多精锐兵将一朝葬送火海,如今汉军即使已经有所恢复,料想以巴蜀之众,也难以抵挡我大魏虓虎之师!”</p>
曹真瞪大了眼睛看着刘放,心想若是汉军真这般孱弱,那这些年我在关西是在防备谁,想到这里他再也忍不住,高声说道:“你等曾亲眼见过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所带领之汉军全盛之时吗?!”</p></div>
他缓缓在平望观踱步,心中思索着眼下的局势,去年汉国诸葛亮北上汉中时,已经明确表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汉国已经要重新开始有所行动了。</p>
如今天下三分,吴国有江淮之险,汉国则占据汉中、北阻秦岭,两国都不是可以轻易吞并的。</p>
不过大魏位居中国之地,三分但有其二,无论疆域、人口还是甲兵,都要强过汉吴两国,汉、吴两国想北上吞灭大魏国,那也是痴心妄想。</p>
对汉国下一步动作方向的预测,曹叡心中盘桓许久,若是进攻,方向无外乎关中亦或是陇右。</p>
这其实也是他还捏着曹真留在洛阳的另一个原因,雍凉之地虽然有郭淮等人,但夏侯楙怕是难以担任方面之任,如果关西果真有事,后面还是需要曹真出面,率领精锐中军往赴支援,同时他也能有理由让曹真也离开洛阳,如此朝中也就没有太多掣肘,他自然就可以大展拳脚了。</p>
曹叡看了一眼孙资,缓缓问道:“乐阳亭侯,去年诸葛亮北上进驻汉中,当时你说,要分命大将守护好何处险要的位置,就足以震慑敌人,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p>
“可如今汉军破了新城郡,击败了舞阳侯,气势从前些年夷陵之战失败后的低沉又嚣张了起来,如今我们依然还要以守代攻吗?”</p>
孙资听了曹叡的话,施礼回答说:“山中的老虎狩猎时总会静悄悄地靠近猎物,反而是那些小兽才会经常嚎叫为自己壮壮胆子。”</p>
“之前刘备为了关羽率军出三峡与吴国作战,被陆逊击败,丢了荆州和大批精锐的将士,如今汉国知名的将领不过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赵云,这种对手我们不去招惹他,过几年他们自然就会衰亡了。”</p>
曹叡听了孙资的话沉默良久,汉国虽然国家实力比不过吴国,但带给他的压力却比吴国还要大。</p>
不管吴主如何叫嚣,从当年他能接受大魏国的封号就能看出,这个人不会是一个胸怀天下、气吞山河之人。</p>
反而是刘备、诸葛亮等人,地处益州但却经常喊出什么匡扶汉室之虚无缥缈的目标,而且一直没有改变,这让曹叡心里一直毛毛的。</p>
虽然如今大魏已经代汉,但煌煌四百年汉家天下积累太深厚,天下还有不少臣子民众只听过刘姓皇帝,没听过曹姓皇帝。</p>
汉国一日不灭,这份忌惮就总会埋在心里,群臣对待吴汉的态度,曹叡还想要再探查一下,所以他沉吟片刻,还是吩咐道:“由中书省拟诏,诏问群臣,令料汉国北上否、北上经哪一途。”</p>
“领旨。”孙资没有一刻的迟疑,立即领命而去。</p>
……</p>
经过文帝、明帝两任皇帝拔擢,中书省此刻在大魏国中地位崇高,所以经由中书所下的讨论汉国是否会北上,以及北上会走哪条路的诏令,迅速收到各种反馈,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不敢耽搁,当即就整理汇总上奏曹叡。</p>
灵芝池边,曹叡再次召集了身边重臣,除了刘放、孙资之外,陈群、曹真、蒋济等人也被召唤来一同议事。</p>
曹叡命人摆好几案,与诸位在灵芝池边的暖阁中宴饮。</p>
这次群臣上书,除去一些不切实际的妄谈,其余众臣在汉国是否北伐之事上出奇的一致,汉军必定是要打的,只是什么时候打的问题。</p>
只不过在如何应付诸葛亮北伐之事上,群臣大概分成了两派。</p>try{ggauto();} catch(ex){}
其中一派以刘放、孙资为首,依然坚持做好防御即可,不赞同任何主动发起的对汉国的进攻。</p>
另一派则以曹真等人为首,认为放任汉国置之不顾必成大患,必须找准时机痛击汉国,尤其是如今汉国突破新城郡,更是心腹大患。</p>
“陛下,汉国如今虽经历夷陵之战元气大伤,但不过几年时间,诸葛亮对外交好吴国,对内削平南中叛乱,去年更是以万余兵力硬抗我五万荆州精锐,汉国如此休养生息之速度,我们不能不警觉。”曹真首先施礼说道。</p>
“至于汉军北上之道路,无外乎西进陇右、北上关中二途,如今我大魏已经掌控武都、阴平等地,若是汉军西进,必要经过遥远山路,辗转运粮难以持久,汉军若是行此道太过艰险,可能性不大。”</p>
“而关中与汉中隔秦岭相望,自汉中北上关中道路,从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等路,除去子午道艰险难行,陈仓道和褒斜道都可以运兵。”</p>
“陈仓道途径我军驻守之地,而汉国前些年就已经在褒斜道中途修建府库,储存粮草辎重,为北上关中做谋划,所以汉军经褒斜道至关中可能性最大。”</p>
曹叡点点头但并不说话,这时候孙资施礼说道:“陛下,大将军,汉国不过据守益州一州之地,地贫民穷,夷陵之战刘备葬送十余年积累之精锐,如今偶有小胜不足为惧。”</p>
“但是关中、汉中之地道路艰险,当年武皇帝率军与刘备战于汉中,自言兵粮过秦岭孔道有如炼狱,如果我军要挥师南下,恐怕会折损不少兵将,还难以有大的成效,如今之计,还是以静待汉军北上为上策。”</p>
孙资讲完,刘放和陈群都点了点头,这几人都对大动刀兵征伐汉国持消极态度,陈群又说道:“我大魏与汉、吴两国接壤疆界,东起广陵,西达临洮,绵延数千里。”</p>
“自武皇帝、文皇帝以来,也曾屡次计划进攻汉国,但道路艰难,并没有取得好的战果,所以据守险要是上策之选。”</p>
曹真摇摇头说道:“我比诸位大人更知道关西、陇右之地的行进的艰难,但如今我们必须明白,行军虽然艰难,但我们也必须对汉国北上战略有提前谋划!”</p>
曹真有些激动,指了指侍从挂起的地图朗声说道:“我大魏立足关东之地,距离关西、陇右千余里,若是关西有事,中军精锐驰援费时费力。”</p>
“而汉军则近在关西肘腋,今日从汉中出兵,旬日就能在关西看到汉军旗帜,这是以近击远,我军不尽快压制汉国,关西早晚会出事!”</p>
孙资和刘放对视一眼,对曹真这般鼓吹汉军对关西威胁很是不在意,他们知道曹真多年都在关西、陇右征战,这是曹真的大本营,门生故吏、帐下战将众多。</p>
虽然朝廷从未在面上讲过这件事,但私下里孙、刘二人也曾讨论,曹真一直坚持在关西用兵,是否还有其他目的在。</p>
想到这里,刘放也施礼说道:“大将军极言汉军对关西之威胁,但我等皆知,夷陵之战后汉军诸多精锐兵将一朝葬送火海,如今汉军即使已经有所恢复,料想以巴蜀之众,也难以抵挡我大魏虓虎之师!”</p>
曹真瞪大了眼睛看着刘放,心想若是汉军真这般孱弱,那这些年我在关西是在防备谁,想到这里他再也忍不住,高声说道:“你等曾亲眼见过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所带领之汉军全盛之时吗?!”</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