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以全要素视角为导向(1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9.17</p>

    农耕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个性不同在于:农耕技术只能按被种养对象物内在需要的先后顺序、时间和空间过程,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也就是说,种养业无法突破先后程序和时空局限,也即不能通过分工合作,在同一时空同步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全部过程。工业技术则完全相反,正如马克思对“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的精辟论述。工业技术通过分工合作,使得众多程序过程,可以在同一时空同步完成,无限压缩了所需时间周期。</p>

    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征是,知识与技术沿着精细分解的纵深与横向扩张的合成的双重路径滚滚向前。一方面,知识与技术沿着专一而精深趋向纵深,社会分工愈来愈细,行业与工种愈来愈多。另一方面,新的学科逐步分化独立,科学知识的门类愈来愈多,学科内涵不断细致丰富。</p>

    这种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张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个人所涉知识与技术的层面愈来愈狭小。每一个人只是相关循环链上的一环,这个环节点的竞争对手如林,必须加倍努力(沿着专一而精深不断深入),才有望以精准的技能换取更多自身所需资源。然而,仅仅一个环节点的高效低耗还远远不够(可能出现上游无法满足供给,以及下游消化困难的堆积),只有在整个微循环系统平稳顺畅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获得更多的滚滚红利。因而,任何人都无法自我封闭的局限于本职专业的闭门造车,尚必须兼学别样的横向联合,即广泛借助他人它物的密切配合,彼此才能可长可久的获得最大化利益。既要专一而精深,又要团结互助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恰如两条腿协调配合,才能行稳致远。</p>

    分工愈来愈细、个人所涉面愈来愈狭小,导致个人点点滴滴的实践经验教训,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和价值愈来愈小。纯粹依靠个人经验教训的积累,经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之后,“黄花菜都凉了”,从而导致无限的点点滴滴智慧资源被白白浪费。</p>try{ggauto();} catch(ex){}

    一些无视他人合法权益巧取强夺者,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根源在全人类的传统文化对其危害性认识尚不到位(主要是对工业经济循环构成严重危害)。一方面,团结互助、共识共赢的实际阻碍,来自于如何化解彼此的利益冲突矛盾。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所创造的价值,是通过一言一行的时空过程积累而来,但人类却无法深入细化到针对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即不能有效评估、计算出一言或一行的相应价值。另一方面,团结互助、一荣俱荣与巧取强夺、一损俱损的不同路径,二者不分伯仲,致使不少人偏向巧取强夺的一损俱损。</p>

    只有当团结互助、一荣俱荣体现出无与伦比强大的生命力,即以智慧及其科学技术的软实力、微乎其微的代价,立竿见影地获得高效低耗、可长可久、源源不断的滚滚红利。在铁的事实面前,巧取强夺的阻碍人际信息循环灵魂、窒息智慧及其科学技术的一损俱损的思想壁垒,将不攻自破。</p>

    在物质极度匮乏,一条红薯、一个馒头可以挽救人的生命时,维持、延续生命将是第一位的。正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礼仪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p>

    以《计件工资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为人类的经济繁荣,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计件制也好,流水线也罢,终归只能将价值交换引入车间(体现各工序、各岗位的近似值),工人只能充当机械劳动工具,不能满足人的智慧增长需要。人的内在心理结构,需要保持正确认识与正确方法的结构性相对平衡,一旦结构性严重失衡(所拥有的认识与方法一无用处时,将会看着银子变成炭),持之以恒将导致心理病变。</p>

    只有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双丰收,才是全要素的人生价值最大化!</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