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14)
1.11</p>
参加选举的社员到会,主持人宣布选举开始。趁尚没有人发言之际,庶盶率先围绕本队此前所取得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将后应该怎么办的三大议题,发表竞选演说。就将后该怎么办的问题,庶盶一言概之为“无粮不稳无工不富”,要想富裕,就只能兴办企业。紧接着,是庶盶的支持者发言,普遍例举此前的不足,然后是对将后的期盼,大多强调需要选举一个有远见、有魄力、敢于办企业的带头人。“未来,迟早是年轻人的未来,迟早是年轻人的天下。既然年轻人有想法、敢闯敢干,我们为什么不能搞好‘传帮带’?现在是一家一户各干各的,一个队长的作用大不如从前了。让年轻人来搞,搞好了我们大家都可以坐享其成,就算搞不上去对我们一家一户又能产生多大影响?所以,我主张让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来当这个队长。”选情纯粹一边倒,庶盶赢得90%偏上的高票当选队长。</p>
计票过程中,多出一张选票,被有人当场指责为“舞弊”。由于庶盶被推举为三人计票组中的一员,对多出一张选票,理所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多出一张选票,庶盶百思不得其解。待稍微冷静以后,庶盶觉得澄清这种事实也很简单:白纸黑字的选票一张不缺俱在,多出一张也属事实。那么,自己要求回避,再次重新计票不就真相大白?然为时已晚,很多参会人员见结果已定,选举结束,便就各自散去。庶盶离开会场,突然想起:排查选票,如果发现一张大小或颜色不一的,岂不更能说明问题?立即返回收集选票,但选票已经被风吹散四处,尚有十多张选票无踪无影,所收集到的选票中没有发现颜色大小不一的。管他呢,这种意外丝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充分表明,自己已经具备一定运筹能力,这才是真正生死相伴的个人素质。</p>
办机砖厂至少要十万元的投资,信用社根本没法贷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询问相关银行,答复是“现在都是一家一户的,不可能给生产队集体发放那么大额的贷款,除非是各家各户联名担保或联名借贷。”自己一个家徒四壁的愣头青,连拿出一千元来都感觉是个天文数字,十万元是个什么概念?这可是自己一生一世都挣不来庞大数据,自己如何发动联名担保或借贷?再说,这样反而不如纯粹自办企业来得更稳妥、更实际。看来,办机砖厂不得不放弃。当队长不是个省心的差事,时常被这呼那叫的,大大小小的事可谓层出不穷,许多事落实起来,还非常的劳心费神。有的时候,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情,往往会节外生枝,出现不少麻烦。</p>
记得上任不久遇到一件事:一家拆旧建新,使得隔壁一家的住房无法正常使用。拆旧建新一方认为,凡是自己房顶上的木料和瓦,理应全部拿走,因而导致隔壁无法继续使用住房。庶盶认为,该两户住房,均为解放后集体所分配给各家各户居住的房屋,不论该房屋结构怎样,分得一间理所应当地获得整间的独立使用权。这并不意味着因外在人为因素影响各自的独立使用权。因此,拆旧建新一方,有责任帮助另一方恢复该房屋的正常使用。或许是庶盶住家相距较远,也或者是庶盶年龄偏小,开初双方并没找庶盶参与调解,直到数次调解无果后,庶盶才参与其中,而这时参与调解的已是拥有六七人之多的调解大组。</p>
在调解组成员中,绝大多数看法是:人家拆自家的房子,又没有动下面房子上的一片瓦,凭啥该保障另外一家的正常使用?庶盶一看,自己的看法是绝对的少数,但既然参与其中,就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强调因为都是集体所分,各自只能拥有所分得(面积)部分的使用权。因为是集体性质的调解,只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基本原则——庶盶的极少数意见只能作为保留。此后,又经过大队、公社三番五次调解,最终还是按分得多少使用多少——由拆旧建新方协助恢复另一家住房的正常使用。最终的解决办法,与庶盶所主张的看法不谋而合,只是绕来绕去,浪费了不少时间和人力。</p>
当队长既然不能办机砖厂,顿时感觉索然无味。更加之自己不愿说套话、假话、空话,根本就不适合队长一职。可是,才刚刚上任,如果说出辞职的话,未免也太过儿戏了。大约履职三四个月,公社来人说群众反映强烈,对本队选举存在质疑,决定重新选举队长。庶盶觉得,既然自己早已认定不适合队长一职,就应该趁早了结。虽然如此下台有失体面,但也算是给全队两百多号人有一个交代了。理所当然,重新选举的结果,是另外的人当选队长。</p>
1.12</p>
一天闲暇时,人们摆起龙门阵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发现在本队,今年只要是有几个人摆龙门阵的地方,都少不了庶盶长庶盶短的话题。”“这还真是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庶盶插嘴说:“肯定是大家觉得本人的言谈举止可笑,所以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话题。”“我认为是恰恰相反,因为庶盶给大家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风尚。要不然,远比庶盶更可笑的同龄人、甚至更年长的人多的是,大家为什么唯独只摆谈他呢?”“大家都在说,从不见庶盶东游西荡,也从不见他专门找人闲谈,在家里也是除了干活就是看书、听广告。再说所有冬季几乎天天都在帮助别人建房,仅仅这些就与别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大家摆谈庶盶完全是充满了夸赞和肯定。”</p>
庶盶也日益感觉到,从读书到参加农业生产,自己是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点评的话料。尤其是近年来,这种迹象愈加频繁和明显,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而也早就习以为常,只是隐隐约约感到“坏事传千里”的压力。</p>
包产到户以后,迎来第一个秋收。一年下来,土豆约两万多公斤、玉米近五千公斤,其他黄豆、稻谷等综合年产值三千元左右。住家的宅基地附近,方园一两百米内到处是鸡群,一叫起来此起彼伏没完没了。猪牛满圈,肥羊成群。从包产到组再到包产到户的两个冬季里,庶盶目睹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农家户建起了新房。当时,庶盶住家半山的周边泥土不能做砖瓦,建新房是个特别大的难题,只好将建房的事暂时压下不提。生产队集体也曾给庶盶家预留有宅基地,但地理位置欠佳,以至于庶盶始终都没有去实地看过一眼。</p>
快过春节了,庶盶看见屋内到处码满南瓜,稍不留神就碰到南瓜遍地滚。听说在城里南瓜零卖有时达0.1元/斤,这几万斤南瓜可不得了,但自己哪能去零售呢?托人问过,运到城里有人给0.01元/斤,然搬到公路上以及上车和下车都少不得二三个十人,虽然按一分钱一斤能卖三四百元,可这工程也太浩大了,庶盶最终没下这个决心。想把南瓜搬出去又怕被冻坏。这时,婆婆发话说:“南瓜在屋里过年要背南瓜时!”,不论婆婆的话有没有依据或道理,庶盶立即动员弟妹们一起往屋外搬南瓜,几个人搬了一整天还是没有搬完,第二天继续。</p>
肥羊0.2元/斤,庶盶一算,十多头羊全卖也就一百多元钱,还没人买,就主张连一根羊毛都不卖。婆婆、父母都赞成不卖,全部留下自家消费。不料想,婆婆、母亲不沾羊肉,父亲牙齿不好使,弟妹们也不太喜欢羊肉。接下来,庶盶几乎天天以羊肉干当顿,大半年都没有吃完。</p>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出“银耳大王”应先生年收入过百万的事迹,还让人感到投资不会太大。庶盶立即致信电台询问相关事宜,电台作了简单答复并建议直接向应先生了解详情。经过多次书信往来,逐步认为瓶载银耳技术不复杂,投资也不太大。到当地多家医药公司一打听,银耳120元/市斤,有多少收购多少。第一次试验没有成功,应先生详细了解相关过程后,回信说是没有接种箱所致。根据接种箱密闭无菌原理,庶盶用塑料薄膜、医用胶布、木板木条等做了个简易接种箱,一试居然成功长出银耳。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折算,发现这是一本十利的好门路,这与所有技术资料的说法完全吻合。变卖黄豆等筹集了五百多元现金,庶盶踌躇满志的决心从事银耳生产。</p>try{ggauto();} catch(ex){}
1.13</p>
关于生产场地的问题,本队集体遗留的饲养场及其附属场地,完全可以作为银耳生产场地用。根据对方回函的介绍,如果能够将饲养场充分利用的话,一批生产半吨干银耳不成问题,一年可产三吨以上,两年下来干银耳就是六七吨,纯利润将过百万。针对生产银耳事宜,庶盶前去征求甄叔文姨的看法,并说出租借集体饲养场做生产场地的想法。对于生产银耳,甄叔和文姨极力赞成。对于场地问题,甄叔说:“你的钱多了用不完了咋的,要去租饲养场?我这里的房子这么宽,还不够你摆啊?就是不够用的话,马上修就是了嘛!”</p>
身为甄祯的父母,能够对庶盶说出这番话来,显然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涉及到自己与甄祯的婚姻大事了。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至少证明自己具有干一番事业的潜力可挖。如果自己长期务农的话,肯定能够保证甄祯将后的幸福快乐。可一旦从事其它行业,一切都是未知。甄祯到底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到现在尚一无所知,如果我们今生有缘,连她向往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清楚,又如何保证她的幸福呢?从事银耳生产,将是个重大转折。尽管自己自信满满,但许多结果并不是依靠自信心就能够左右得了的。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个闪失,自己将雪上加霜。同甄叔、文姨商讨这些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毕竟自己与甄祯的事尚未明朗,实际上也就是停留在人们的传言以及彼此的心照不宣。如今,甄祯又不在场,如果就这样冒然搬到他们家里去,就性质而言是对她的不尊重和不负责任,先同甄祯商量以后再做决定才是道理。</p>
近一年来的时间里,自己与甄祯两厢情愿的迹象愈来愈明显。庶盶上街什么的,都要从她家旁边经过。她在家时,见庶盶经过,不止一次赶过来招呼叫进家里去。往往是三说两说,抬手便连推带拉,庶盶赶紧乖乖走进她家里。她母亲不止一次的当着庶盶的面,公开谈及过甄祯的婚事:“就是要专门选个受过穷吃过苦的孩子,才靠得住。”这话明显是专说给庶盶听的,因为要说吃苦受穷,真还找不出几个比自己更穷更能吃苦的。</p>
正因甄祯在家时间不多,庶盶能够和她在一起的机会和时间相对少,在一起时都从来没有涉及感情方面的话题。不过,外面的猜测、传言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甚至是捕风捉影的。例如,一天帮别人干活收了个早工,大家聚在一起玩扑克,庶盶坐在床沿边感觉不舒服,干脆脱掉鞋子盘腿坐到床上。这时,不少人齐刷刷将目光投向庶盶的鞋底,继而似乎都露出几分惊讶几分会意的神色。这本来这是二姐给了几双鞋垫,可大家都没有直接挑明问,庶盶也无从解释。但从大家的眼神中,庶盶感觉十之八九又会与甄祯联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庶盶很难听见关于自己的传闻,但仍然不时听到一些关于自己与甄祯的传闻,甚至有关心自己的人直接问及与甄祯的事,这也表明甄祯和她父母肯定也会听到类似不少传闻。按常理,尤其是女孩子及其父母,如果对传闻反感,自然会极力澄清。可这些年来任凭外面的人们怎么说,彼此早就置若罔闻,泰然处之。不仅如此,甄祯还毫不避讳,几近屡屡主动与自己接近。在庶盶的心目中,甄祯已经挥之不去,纯粹就是自己梦寐以求,不可分割的另一半了。</p>
1.14</p>
庶盶发现,在与甄祯的交往中,自己几乎从未占主动,根源在于自卑心理所致,这与自己的身世是紧密相联的。</p>
庶盶尚未出生之前,父亲在“大搞钢铁”时患上癫痫病,从而逐渐丧失劳动力,致使家庭日渐贫困。随着爷爷的去世,婆婆患骨质增生严重驼背和年事已高而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大哥读师范执教、大姐出嫁,七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几乎由母亲一人承担。庶盶从十岁多点开始当半个家,最困难的两三年中,没钱买回煤油,几乎是天天晚上“打黑摸”。诸如玉米、小麦,全都是母亲在夜晚用腰磨磨出来,所有口粮都不用萝筛去麸皮,做出来的饭或面馍又黑又硬,吃进口中把唾液吸得一干二净,一口饭往往要在喉头反反复复吞咽几个来回才能够下肚。尽管如此,最艰难时每年近四个月要靠借口粮度日。不少时候,碗中饭里的胡豆叶、红薯叶要占多半。尤其是胡豆叶饭,苦苦的,哪怕宁愿饿着也不愿多吃一口。到庶盶初中毕业时,历欠生产队超分款累计近六百元。</p>
在庶盶童年的依稀记忆里:仿佛雨后不久,突然一群羊子出现在眼前,正向庶盶所在方向奔来。原来,身后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苗,庶盶恰好挡在羊群的必经之地。羊群根本没把庶盶放在眼中,肆无忌惮的朝着庶盶滚滚而来。其中,两只高大健壮的公羊前脚悬空后脚立地,用它们头上的角,迅猛向对方撞去。“嘭”如同一声炸雷,庶盶听的胆颤心惊、毛骨悚然。决不能陷进羊群中,要么赶紧躲开,要么找个木棍什么的高高举起,羊群肯定就不敢过来。四顾不见木棍,便想立马折支长点的树梢。还没有撇来树梢,眼前出现一个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姑娘,冲庶盶莞尔一笑,赤手空拳迎着羊群吼叫几声,捡起石子向跑在前面的羊群扔去,羊群立即调转方向而去。看着随羊群离去的甄祯,发现她有着无限美丽、和善、机智、干练……</p>
回到家里,见只有婆婆一个人在,庶盶就指着羊群问:“婆婆,那边放羊的小孩叫啥名字?”婆婆说出甄祯的名字。庶盶接着问:“甄祯几岁了”。或许是带有神神秘秘的模样吧,婆婆笑嘻嘻的望着庶盶:“咦!你才几岁啊,张口就问人家姑娘几岁了,是不是动了啥心思啊?我告诉你,她和你是同一年的。”庶盶怕再被婆婆取笑,便一溜烟跑开了。</p>
第一次缺笔是把笔弄丢了,不敢向家里大人要笔。老师问清原因后,帮着借了一支笔完成作业。第二天该做作业时,庶盶正不知所措,同桌的甄祯从笔盒里拿出一支新笔放到桌上,又拿出大半截用过的笔,车好后递给庶盶。做完作业后,庶盶给甄祯还笔时,她却说:“是你的。”庶盶看着这支笔,外观和自己丢掉的笔一样,但分明比自己那支笔长,肯定不是自己的。拿着笔,庶盶想找句合适的话,可想来想去是无话可说。最后,只好默默无声地把笔装进书包。</p>
自己纯粹是从苦水中泡大的,与甄祯家的物质条件存在巨大悬殊,在她面前存在自卑感也属于正常现象。关于甄祯的婚姻,她母亲曾经公开表明“就是要专门选个受过穷吃过苦的孩子,才靠得住。”尽管说儿女婚姻多半还是父母做主,但想来也并非是不顾甄祯的想法而独断专行之举。毕竟,外面对于自己和甄祯猜测的传言很多,对这些传闻,身为母亲多半已经询问过甄祯才对。就算没有询问过甄祯,身为母亲不可能置女儿的想法于不顾而擅自公开表态。换句话说,甄祯母亲的这种公开表态,应该同样代表了甄祯的真实态度。</p></div>
参加选举的社员到会,主持人宣布选举开始。趁尚没有人发言之际,庶盶率先围绕本队此前所取得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将后应该怎么办的三大议题,发表竞选演说。就将后该怎么办的问题,庶盶一言概之为“无粮不稳无工不富”,要想富裕,就只能兴办企业。紧接着,是庶盶的支持者发言,普遍例举此前的不足,然后是对将后的期盼,大多强调需要选举一个有远见、有魄力、敢于办企业的带头人。“未来,迟早是年轻人的未来,迟早是年轻人的天下。既然年轻人有想法、敢闯敢干,我们为什么不能搞好‘传帮带’?现在是一家一户各干各的,一个队长的作用大不如从前了。让年轻人来搞,搞好了我们大家都可以坐享其成,就算搞不上去对我们一家一户又能产生多大影响?所以,我主张让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来当这个队长。”选情纯粹一边倒,庶盶赢得90%偏上的高票当选队长。</p>
计票过程中,多出一张选票,被有人当场指责为“舞弊”。由于庶盶被推举为三人计票组中的一员,对多出一张选票,理所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多出一张选票,庶盶百思不得其解。待稍微冷静以后,庶盶觉得澄清这种事实也很简单:白纸黑字的选票一张不缺俱在,多出一张也属事实。那么,自己要求回避,再次重新计票不就真相大白?然为时已晚,很多参会人员见结果已定,选举结束,便就各自散去。庶盶离开会场,突然想起:排查选票,如果发现一张大小或颜色不一的,岂不更能说明问题?立即返回收集选票,但选票已经被风吹散四处,尚有十多张选票无踪无影,所收集到的选票中没有发现颜色大小不一的。管他呢,这种意外丝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充分表明,自己已经具备一定运筹能力,这才是真正生死相伴的个人素质。</p>
办机砖厂至少要十万元的投资,信用社根本没法贷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询问相关银行,答复是“现在都是一家一户的,不可能给生产队集体发放那么大额的贷款,除非是各家各户联名担保或联名借贷。”自己一个家徒四壁的愣头青,连拿出一千元来都感觉是个天文数字,十万元是个什么概念?这可是自己一生一世都挣不来庞大数据,自己如何发动联名担保或借贷?再说,这样反而不如纯粹自办企业来得更稳妥、更实际。看来,办机砖厂不得不放弃。当队长不是个省心的差事,时常被这呼那叫的,大大小小的事可谓层出不穷,许多事落实起来,还非常的劳心费神。有的时候,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情,往往会节外生枝,出现不少麻烦。</p>
记得上任不久遇到一件事:一家拆旧建新,使得隔壁一家的住房无法正常使用。拆旧建新一方认为,凡是自己房顶上的木料和瓦,理应全部拿走,因而导致隔壁无法继续使用住房。庶盶认为,该两户住房,均为解放后集体所分配给各家各户居住的房屋,不论该房屋结构怎样,分得一间理所应当地获得整间的独立使用权。这并不意味着因外在人为因素影响各自的独立使用权。因此,拆旧建新一方,有责任帮助另一方恢复该房屋的正常使用。或许是庶盶住家相距较远,也或者是庶盶年龄偏小,开初双方并没找庶盶参与调解,直到数次调解无果后,庶盶才参与其中,而这时参与调解的已是拥有六七人之多的调解大组。</p>
在调解组成员中,绝大多数看法是:人家拆自家的房子,又没有动下面房子上的一片瓦,凭啥该保障另外一家的正常使用?庶盶一看,自己的看法是绝对的少数,但既然参与其中,就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强调因为都是集体所分,各自只能拥有所分得(面积)部分的使用权。因为是集体性质的调解,只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基本原则——庶盶的极少数意见只能作为保留。此后,又经过大队、公社三番五次调解,最终还是按分得多少使用多少——由拆旧建新方协助恢复另一家住房的正常使用。最终的解决办法,与庶盶所主张的看法不谋而合,只是绕来绕去,浪费了不少时间和人力。</p>
当队长既然不能办机砖厂,顿时感觉索然无味。更加之自己不愿说套话、假话、空话,根本就不适合队长一职。可是,才刚刚上任,如果说出辞职的话,未免也太过儿戏了。大约履职三四个月,公社来人说群众反映强烈,对本队选举存在质疑,决定重新选举队长。庶盶觉得,既然自己早已认定不适合队长一职,就应该趁早了结。虽然如此下台有失体面,但也算是给全队两百多号人有一个交代了。理所当然,重新选举的结果,是另外的人当选队长。</p>
1.12</p>
一天闲暇时,人们摆起龙门阵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发现在本队,今年只要是有几个人摆龙门阵的地方,都少不了庶盶长庶盶短的话题。”“这还真是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庶盶插嘴说:“肯定是大家觉得本人的言谈举止可笑,所以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话题。”“我认为是恰恰相反,因为庶盶给大家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风尚。要不然,远比庶盶更可笑的同龄人、甚至更年长的人多的是,大家为什么唯独只摆谈他呢?”“大家都在说,从不见庶盶东游西荡,也从不见他专门找人闲谈,在家里也是除了干活就是看书、听广告。再说所有冬季几乎天天都在帮助别人建房,仅仅这些就与别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大家摆谈庶盶完全是充满了夸赞和肯定。”</p>
庶盶也日益感觉到,从读书到参加农业生产,自己是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点评的话料。尤其是近年来,这种迹象愈加频繁和明显,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而也早就习以为常,只是隐隐约约感到“坏事传千里”的压力。</p>
包产到户以后,迎来第一个秋收。一年下来,土豆约两万多公斤、玉米近五千公斤,其他黄豆、稻谷等综合年产值三千元左右。住家的宅基地附近,方园一两百米内到处是鸡群,一叫起来此起彼伏没完没了。猪牛满圈,肥羊成群。从包产到组再到包产到户的两个冬季里,庶盶目睹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农家户建起了新房。当时,庶盶住家半山的周边泥土不能做砖瓦,建新房是个特别大的难题,只好将建房的事暂时压下不提。生产队集体也曾给庶盶家预留有宅基地,但地理位置欠佳,以至于庶盶始终都没有去实地看过一眼。</p>
快过春节了,庶盶看见屋内到处码满南瓜,稍不留神就碰到南瓜遍地滚。听说在城里南瓜零卖有时达0.1元/斤,这几万斤南瓜可不得了,但自己哪能去零售呢?托人问过,运到城里有人给0.01元/斤,然搬到公路上以及上车和下车都少不得二三个十人,虽然按一分钱一斤能卖三四百元,可这工程也太浩大了,庶盶最终没下这个决心。想把南瓜搬出去又怕被冻坏。这时,婆婆发话说:“南瓜在屋里过年要背南瓜时!”,不论婆婆的话有没有依据或道理,庶盶立即动员弟妹们一起往屋外搬南瓜,几个人搬了一整天还是没有搬完,第二天继续。</p>
肥羊0.2元/斤,庶盶一算,十多头羊全卖也就一百多元钱,还没人买,就主张连一根羊毛都不卖。婆婆、父母都赞成不卖,全部留下自家消费。不料想,婆婆、母亲不沾羊肉,父亲牙齿不好使,弟妹们也不太喜欢羊肉。接下来,庶盶几乎天天以羊肉干当顿,大半年都没有吃完。</p>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出“银耳大王”应先生年收入过百万的事迹,还让人感到投资不会太大。庶盶立即致信电台询问相关事宜,电台作了简单答复并建议直接向应先生了解详情。经过多次书信往来,逐步认为瓶载银耳技术不复杂,投资也不太大。到当地多家医药公司一打听,银耳120元/市斤,有多少收购多少。第一次试验没有成功,应先生详细了解相关过程后,回信说是没有接种箱所致。根据接种箱密闭无菌原理,庶盶用塑料薄膜、医用胶布、木板木条等做了个简易接种箱,一试居然成功长出银耳。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折算,发现这是一本十利的好门路,这与所有技术资料的说法完全吻合。变卖黄豆等筹集了五百多元现金,庶盶踌躇满志的决心从事银耳生产。</p>try{ggauto();} catch(ex){}
1.13</p>
关于生产场地的问题,本队集体遗留的饲养场及其附属场地,完全可以作为银耳生产场地用。根据对方回函的介绍,如果能够将饲养场充分利用的话,一批生产半吨干银耳不成问题,一年可产三吨以上,两年下来干银耳就是六七吨,纯利润将过百万。针对生产银耳事宜,庶盶前去征求甄叔文姨的看法,并说出租借集体饲养场做生产场地的想法。对于生产银耳,甄叔和文姨极力赞成。对于场地问题,甄叔说:“你的钱多了用不完了咋的,要去租饲养场?我这里的房子这么宽,还不够你摆啊?就是不够用的话,马上修就是了嘛!”</p>
身为甄祯的父母,能够对庶盶说出这番话来,显然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涉及到自己与甄祯的婚姻大事了。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至少证明自己具有干一番事业的潜力可挖。如果自己长期务农的话,肯定能够保证甄祯将后的幸福快乐。可一旦从事其它行业,一切都是未知。甄祯到底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到现在尚一无所知,如果我们今生有缘,连她向往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清楚,又如何保证她的幸福呢?从事银耳生产,将是个重大转折。尽管自己自信满满,但许多结果并不是依靠自信心就能够左右得了的。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个闪失,自己将雪上加霜。同甄叔、文姨商讨这些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毕竟自己与甄祯的事尚未明朗,实际上也就是停留在人们的传言以及彼此的心照不宣。如今,甄祯又不在场,如果就这样冒然搬到他们家里去,就性质而言是对她的不尊重和不负责任,先同甄祯商量以后再做决定才是道理。</p>
近一年来的时间里,自己与甄祯两厢情愿的迹象愈来愈明显。庶盶上街什么的,都要从她家旁边经过。她在家时,见庶盶经过,不止一次赶过来招呼叫进家里去。往往是三说两说,抬手便连推带拉,庶盶赶紧乖乖走进她家里。她母亲不止一次的当着庶盶的面,公开谈及过甄祯的婚事:“就是要专门选个受过穷吃过苦的孩子,才靠得住。”这话明显是专说给庶盶听的,因为要说吃苦受穷,真还找不出几个比自己更穷更能吃苦的。</p>
正因甄祯在家时间不多,庶盶能够和她在一起的机会和时间相对少,在一起时都从来没有涉及感情方面的话题。不过,外面的猜测、传言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甚至是捕风捉影的。例如,一天帮别人干活收了个早工,大家聚在一起玩扑克,庶盶坐在床沿边感觉不舒服,干脆脱掉鞋子盘腿坐到床上。这时,不少人齐刷刷将目光投向庶盶的鞋底,继而似乎都露出几分惊讶几分会意的神色。这本来这是二姐给了几双鞋垫,可大家都没有直接挑明问,庶盶也无从解释。但从大家的眼神中,庶盶感觉十之八九又会与甄祯联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庶盶很难听见关于自己的传闻,但仍然不时听到一些关于自己与甄祯的传闻,甚至有关心自己的人直接问及与甄祯的事,这也表明甄祯和她父母肯定也会听到类似不少传闻。按常理,尤其是女孩子及其父母,如果对传闻反感,自然会极力澄清。可这些年来任凭外面的人们怎么说,彼此早就置若罔闻,泰然处之。不仅如此,甄祯还毫不避讳,几近屡屡主动与自己接近。在庶盶的心目中,甄祯已经挥之不去,纯粹就是自己梦寐以求,不可分割的另一半了。</p>
1.14</p>
庶盶发现,在与甄祯的交往中,自己几乎从未占主动,根源在于自卑心理所致,这与自己的身世是紧密相联的。</p>
庶盶尚未出生之前,父亲在“大搞钢铁”时患上癫痫病,从而逐渐丧失劳动力,致使家庭日渐贫困。随着爷爷的去世,婆婆患骨质增生严重驼背和年事已高而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大哥读师范执教、大姐出嫁,七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几乎由母亲一人承担。庶盶从十岁多点开始当半个家,最困难的两三年中,没钱买回煤油,几乎是天天晚上“打黑摸”。诸如玉米、小麦,全都是母亲在夜晚用腰磨磨出来,所有口粮都不用萝筛去麸皮,做出来的饭或面馍又黑又硬,吃进口中把唾液吸得一干二净,一口饭往往要在喉头反反复复吞咽几个来回才能够下肚。尽管如此,最艰难时每年近四个月要靠借口粮度日。不少时候,碗中饭里的胡豆叶、红薯叶要占多半。尤其是胡豆叶饭,苦苦的,哪怕宁愿饿着也不愿多吃一口。到庶盶初中毕业时,历欠生产队超分款累计近六百元。</p>
在庶盶童年的依稀记忆里:仿佛雨后不久,突然一群羊子出现在眼前,正向庶盶所在方向奔来。原来,身后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苗,庶盶恰好挡在羊群的必经之地。羊群根本没把庶盶放在眼中,肆无忌惮的朝着庶盶滚滚而来。其中,两只高大健壮的公羊前脚悬空后脚立地,用它们头上的角,迅猛向对方撞去。“嘭”如同一声炸雷,庶盶听的胆颤心惊、毛骨悚然。决不能陷进羊群中,要么赶紧躲开,要么找个木棍什么的高高举起,羊群肯定就不敢过来。四顾不见木棍,便想立马折支长点的树梢。还没有撇来树梢,眼前出现一个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姑娘,冲庶盶莞尔一笑,赤手空拳迎着羊群吼叫几声,捡起石子向跑在前面的羊群扔去,羊群立即调转方向而去。看着随羊群离去的甄祯,发现她有着无限美丽、和善、机智、干练……</p>
回到家里,见只有婆婆一个人在,庶盶就指着羊群问:“婆婆,那边放羊的小孩叫啥名字?”婆婆说出甄祯的名字。庶盶接着问:“甄祯几岁了”。或许是带有神神秘秘的模样吧,婆婆笑嘻嘻的望着庶盶:“咦!你才几岁啊,张口就问人家姑娘几岁了,是不是动了啥心思啊?我告诉你,她和你是同一年的。”庶盶怕再被婆婆取笑,便一溜烟跑开了。</p>
第一次缺笔是把笔弄丢了,不敢向家里大人要笔。老师问清原因后,帮着借了一支笔完成作业。第二天该做作业时,庶盶正不知所措,同桌的甄祯从笔盒里拿出一支新笔放到桌上,又拿出大半截用过的笔,车好后递给庶盶。做完作业后,庶盶给甄祯还笔时,她却说:“是你的。”庶盶看着这支笔,外观和自己丢掉的笔一样,但分明比自己那支笔长,肯定不是自己的。拿着笔,庶盶想找句合适的话,可想来想去是无话可说。最后,只好默默无声地把笔装进书包。</p>
自己纯粹是从苦水中泡大的,与甄祯家的物质条件存在巨大悬殊,在她面前存在自卑感也属于正常现象。关于甄祯的婚姻,她母亲曾经公开表明“就是要专门选个受过穷吃过苦的孩子,才靠得住。”尽管说儿女婚姻多半还是父母做主,但想来也并非是不顾甄祯的想法而独断专行之举。毕竟,外面对于自己和甄祯猜测的传言很多,对这些传闻,身为母亲多半已经询问过甄祯才对。就算没有询问过甄祯,身为母亲不可能置女儿的想法于不顾而擅自公开表态。换句话说,甄祯母亲的这种公开表态,应该同样代表了甄祯的真实态度。</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