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姚威武的问题
“请教谈不上,大家相互之间探讨探讨吧。你主要在读哪些人的书?”听姚威武最近在读儒家经典,董南彪顿时来了兴趣。</p>
“我主要在读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张载、王夫之这八人的书,尤喜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以及陆九渊、王守仁二人有关心学的书籍。”分享之时,姚威武脸上神采奕奕,言辞分外恳切,显然是真的非常喜欢读他口中提及这些人所撰的书籍。</p>
听姚威武列举出以上八人,董南彪顿时眼前一亮,面露欣喜:“威武,你选书的眼光着实不错。这八人的作品基本代表着源于宋朝,延及明清的儒家理学,与汉唐诸多大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及典章制度的风格完全不同,他们八人更倾向于个人及本体,玄想色彩比较重。”</p>
“其中北宋周敦颐著《太极图说》,阐述心性义理之精妙,奠儒家理学之基。程颢、程颐、朱熹一脉注重‘理’,象山先生、阳明先生一脉则强调‘心’,横渠先生、王夫之一脉更讲究‘气’。以上三脉,大体代表着宋代以后儒家理学的主要流派。”</p>
“若是不细细品读他们的著作,很可能把你的头脑搞得一片混乱,迟迟不得其法。”</p>
“威武,不知道你读过这些人的书后,在心性磨砺上具体都有哪些疑惑?”</p>
陆九渊曾讲学于贵溪应天山,并将应天山易名为象山,故常被后世之人尊称为象山先生。</p>
王守仁,字伯安,因曾修学讲论于越城附近的阳明洞,故有阳明之号,并以之行于世间,被人称为王阳明。</p>
张载,字子厚,在横渠安家、讲学,故世人尊称其为横渠先生。</p>
他所讲名言“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其言简意赅,立意宏大,颇有一种读书人发大宏愿的意味,历代传颂不衰。</p>
如今是大灾变时期,“横渠四句”稍加修改,同样适用于武者们。</p>
董南彪特别欣赏陆王二人的心学和张载的“横渠四句”,故提及这三人之时,分别尊称他们为象山先生、阳明先生、横渠先生。</p>
至于其他五位大儒,董南彪并没有那么欣赏,故直称他们的名讳。</p>
“原来如此!难怪这些人的观点纷繁杂乱,并不一致。”姚威武仔细倾听董南彪有关儒家理学三脉的区别后,颇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之前心中那些疑惑登时十去八九,只余一二。</p>
他在脑海中简单梳理一番繁杂的思绪,立马问出内心最大的那个疑问:“彪哥,阳明先生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又有三种最为难破,分别是焦虑,欲望,犹豫。”</p>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p>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p>
“事上练,破犹豫之贼,”</p>
“三贼皆破,则诸事可成。”</p>
“可是我按照阳明先生所述理论练习,却迟迟不能得其法,坐中难静,得前难舍,遇事难决,心中焦虑、欲望、犹豫三贼非但未破,反倒越发难以压制,致使我近些天情绪波动极大,时而抑郁不安,时而焦躁难耐,已经有些影响修行,这是为何?”</p>try{ggauto();} catch(ex){}
真是个高质量的问题……</p>
姚威武这家伙确实有认真读阳明先生的著作,并将之付诸实践,只可惜效果不是太好。</p>
这很正常。</p>
董南彪很久之前也曾有过类似经历,倒是十分理解此刻的姚威武,他在脑海中略作分析,便知道问题所在,遂缓缓开口:“威武!把节奏放慢些,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哪怕暂时不能明悟本心,也完全没关系。”</p>
“阳明先生所述破心中三贼之法,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其中有无穷变化,不易操作,知道这理论,但无法成功运用的人数不胜数,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p>
“知道,不表示能做到,二者之间隔着许多屏障;做到不意味着能做好,它们之间又隔了很远;做好也并不代表能成功。”</p>
“太过执着于破心中三贼之法,太过重视能否明悟本心并非好事,反倒容易令你患得患失,心绪繁杂,影响修行。”</p>
“这也是你近期情绪波动极大,时而抑郁不安,时而焦躁难耐的根本原因。”</p>
“你已经成功过无数次,偶尔失败一次也并不要紧。”</p>
“我个人建议你先将破心中三贼之法和明悟本心这两件事忘掉,清空你自己,停歇一段时间,待情绪和注意力足够稳定之后,再重新出发,或许会有意外收获。”</p>
董南彪很清楚,姚威武现在正处于“瓦伦达心态”中,其为了达到明悟本心的目的,求诸于阳明先生的心学理论,却又患得患失,害怕失败,难以静心,不利于修行。</p>
出于尊重姚威武的原因,董南彪并没有当众直接提及“瓦伦达心态”这几个字。</p>
所谓“瓦伦达心态”,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p>
这种失衡心态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被心理学家们称为“瓦伦达效应”,取名自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p>
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是对“瓦伦达效应”的最佳注解。</p>
“患得患失,清空自己,顺其自然,稳定情绪,重新出发。”姚威武低头喃喃重复着董南彪回答中的关键词,眼神一时有些空洞,似有所领悟。</p>
董南彪见此,微微点头,面露欣赏,在他看来,姚威武为人一向忠厚、淳朴、踏实、努力、肯干、吃苦耐劳,如同老黄牛一般听话,武者天赋也很高,极具培养价值。</p>
有天赋,还努力,这样的人,谁不喜欢?</p>
又扫视在场诸人一眼,董南彪瞬间发现一向严肃的朱喜脸泛红光,显然是遇到了什么大喜事,遂笑着发问:“朱喜!有什么大喜事,何不跟我们分享一番?”</p>
“我知道,我知道,董师!朱喜他下个月就要结婚了!”第二次参加武者周会的肖向阳抢先回答。</p>
如此喜讯,瞬间引爆全场。</p>
“好哇!朱喜你藏得可真深,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咱们这些人现在才知道。”蓝冉拍了拍朱喜的肩膀,笑着打趣。</p>
“喔?新娘是谁?我们认识吗?是不是武者?”杨舟同时出声询问。</p>
……</p></div>
“我主要在读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张载、王夫之这八人的书,尤喜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以及陆九渊、王守仁二人有关心学的书籍。”分享之时,姚威武脸上神采奕奕,言辞分外恳切,显然是真的非常喜欢读他口中提及这些人所撰的书籍。</p>
听姚威武列举出以上八人,董南彪顿时眼前一亮,面露欣喜:“威武,你选书的眼光着实不错。这八人的作品基本代表着源于宋朝,延及明清的儒家理学,与汉唐诸多大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及典章制度的风格完全不同,他们八人更倾向于个人及本体,玄想色彩比较重。”</p>
“其中北宋周敦颐著《太极图说》,阐述心性义理之精妙,奠儒家理学之基。程颢、程颐、朱熹一脉注重‘理’,象山先生、阳明先生一脉则强调‘心’,横渠先生、王夫之一脉更讲究‘气’。以上三脉,大体代表着宋代以后儒家理学的主要流派。”</p>
“若是不细细品读他们的著作,很可能把你的头脑搞得一片混乱,迟迟不得其法。”</p>
“威武,不知道你读过这些人的书后,在心性磨砺上具体都有哪些疑惑?”</p>
陆九渊曾讲学于贵溪应天山,并将应天山易名为象山,故常被后世之人尊称为象山先生。</p>
王守仁,字伯安,因曾修学讲论于越城附近的阳明洞,故有阳明之号,并以之行于世间,被人称为王阳明。</p>
张载,字子厚,在横渠安家、讲学,故世人尊称其为横渠先生。</p>
他所讲名言“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其言简意赅,立意宏大,颇有一种读书人发大宏愿的意味,历代传颂不衰。</p>
如今是大灾变时期,“横渠四句”稍加修改,同样适用于武者们。</p>
董南彪特别欣赏陆王二人的心学和张载的“横渠四句”,故提及这三人之时,分别尊称他们为象山先生、阳明先生、横渠先生。</p>
至于其他五位大儒,董南彪并没有那么欣赏,故直称他们的名讳。</p>
“原来如此!难怪这些人的观点纷繁杂乱,并不一致。”姚威武仔细倾听董南彪有关儒家理学三脉的区别后,颇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之前心中那些疑惑登时十去八九,只余一二。</p>
他在脑海中简单梳理一番繁杂的思绪,立马问出内心最大的那个疑问:“彪哥,阳明先生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又有三种最为难破,分别是焦虑,欲望,犹豫。”</p>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p>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p>
“事上练,破犹豫之贼,”</p>
“三贼皆破,则诸事可成。”</p>
“可是我按照阳明先生所述理论练习,却迟迟不能得其法,坐中难静,得前难舍,遇事难决,心中焦虑、欲望、犹豫三贼非但未破,反倒越发难以压制,致使我近些天情绪波动极大,时而抑郁不安,时而焦躁难耐,已经有些影响修行,这是为何?”</p>try{ggauto();} catch(ex){}
真是个高质量的问题……</p>
姚威武这家伙确实有认真读阳明先生的著作,并将之付诸实践,只可惜效果不是太好。</p>
这很正常。</p>
董南彪很久之前也曾有过类似经历,倒是十分理解此刻的姚威武,他在脑海中略作分析,便知道问题所在,遂缓缓开口:“威武!把节奏放慢些,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哪怕暂时不能明悟本心,也完全没关系。”</p>
“阳明先生所述破心中三贼之法,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其中有无穷变化,不易操作,知道这理论,但无法成功运用的人数不胜数,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p>
“知道,不表示能做到,二者之间隔着许多屏障;做到不意味着能做好,它们之间又隔了很远;做好也并不代表能成功。”</p>
“太过执着于破心中三贼之法,太过重视能否明悟本心并非好事,反倒容易令你患得患失,心绪繁杂,影响修行。”</p>
“这也是你近期情绪波动极大,时而抑郁不安,时而焦躁难耐的根本原因。”</p>
“你已经成功过无数次,偶尔失败一次也并不要紧。”</p>
“我个人建议你先将破心中三贼之法和明悟本心这两件事忘掉,清空你自己,停歇一段时间,待情绪和注意力足够稳定之后,再重新出发,或许会有意外收获。”</p>
董南彪很清楚,姚威武现在正处于“瓦伦达心态”中,其为了达到明悟本心的目的,求诸于阳明先生的心学理论,却又患得患失,害怕失败,难以静心,不利于修行。</p>
出于尊重姚威武的原因,董南彪并没有当众直接提及“瓦伦达心态”这几个字。</p>
所谓“瓦伦达心态”,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p>
这种失衡心态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被心理学家们称为“瓦伦达效应”,取名自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p>
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是对“瓦伦达效应”的最佳注解。</p>
“患得患失,清空自己,顺其自然,稳定情绪,重新出发。”姚威武低头喃喃重复着董南彪回答中的关键词,眼神一时有些空洞,似有所领悟。</p>
董南彪见此,微微点头,面露欣赏,在他看来,姚威武为人一向忠厚、淳朴、踏实、努力、肯干、吃苦耐劳,如同老黄牛一般听话,武者天赋也很高,极具培养价值。</p>
有天赋,还努力,这样的人,谁不喜欢?</p>
又扫视在场诸人一眼,董南彪瞬间发现一向严肃的朱喜脸泛红光,显然是遇到了什么大喜事,遂笑着发问:“朱喜!有什么大喜事,何不跟我们分享一番?”</p>
“我知道,我知道,董师!朱喜他下个月就要结婚了!”第二次参加武者周会的肖向阳抢先回答。</p>
如此喜讯,瞬间引爆全场。</p>
“好哇!朱喜你藏得可真深,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咱们这些人现在才知道。”蓝冉拍了拍朱喜的肩膀,笑着打趣。</p>
“喔?新娘是谁?我们认识吗?是不是武者?”杨舟同时出声询问。</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