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这也在使君的规划之中么
蜀郡和犍为郡的内政工作,在诸葛亮举重若轻地调度下,很快就进入了快速而稳健的发展阶段。兴修水利和井盐、火气的技术磨合,也日趋成熟。</p>
一批能臣能吏,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脱颖而出,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点关照。</p>
从黄权到杨洪,从张裔到王连,皆在待提拔的范围之内。</p>
时间转眼来到了建安十三年的七月。随着农历五月到六月中的农忙季暂时告一段落,蜀中的百姓们也多多少少能缓一口气。</p>
而官府也照例会在每年的这时候,征发二十天左右的徭役,兴建一些周期比较短的工程——汉朝时的徭役,普遍是夏末一次,冬天一次。</p>
冬天的农闲更久,征发时间也比较长,往往允许农民稍微远离故乡,服一些长途的徭役。而夏末的徭役,往往是一些小修小补,在当地就地干活。</p>
今年是诸葛亮治蜀的第一年,因为春天时对刘璋的战事,导致成都周边诸县多多少少耽误了农时,百姓全年的庄稼总收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p>
虽说官府已经决定减免一部分田赋,但以诸葛亮的仁慈,总是希望做更多的事情,帮百姓渡过贫乏之年。</p>
考虑到耽误农时后,一些百姓全年的务农工作量本就会减少,闲着也是闲着,急需干活的机会补贴家用。诸葛亮自然也会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调整徭役的征发周期和力度。</p>
好在他和大哥诸葛瑾、去年就开始试点租庸调和代役钱的变法了。在江州、梓潼等地,已经磨合了快一年。如今再移植到蜀郡和犍为郡、广汉郡,自然也就平滑得多,不会闹出太多水土不服。</p>
考虑到蜀郡这边农业生产受影响最大、也最为人多地少。诸葛亮便决定今年鼓励成都周边、尤其是西边的郫县、都安等地,百姓能少交钱多服役,甚至可以超期服役赚工钱。</p>
而蜀郡东部地区,因为当初被刘备军占领得更早、今年春天时也更早恢复农业生产,百姓有更多农活可干,诸葛亮也就鼓励当地百姓多种田、多交钱纳粮,换取免服徭役。</p>
诸葛亮的政策宣传下达之后,当地百姓也很快听明白了其中利弊,便纷纷自发响应。</p>
原本蜀郡要集中人力修都江堰的话,可能得从全郡各处都征发不少徭役民夫。很多民夫要上工,就得先赶一两百里路到都安县修水利。</p>
而按照东汉原本的徭役制度,五百里之内的徭役赶路,官府根本是不管的,这是百姓应该自负的额外损耗。而夏末秋初的徭役期本就不长,总共才干了二十天的活、要是路上往返赶路就额外花掉十几天,这比例也太亏了。</p>
所以蜀郡最东边那些距离都江堰远的县,百姓其实是一贯很反感被抓去西边修堰的。</p>
现在听说新来的诸葛使君体察下情,让他们多缴点钱粮,就免去夏末秋初的这轮徭役,百姓自然是鼓腹讴歌,踊跃响应。</p>
而那些离都江堰很近的县,百姓听说可以多干活多赚粮,也非常欢欣。</p>
诸葛亮轻轻松松就用他那只无形的大手,在丝毫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便把原本僵硬死板、资源调度低效的徭役,整合得高效了不少。</p>
黄权、杨洪等具体经办操作的官员,在帮着处理了这些事务后,也是愈发叹服不已,不得不承认诸葛使君的内政之才,实在是超越凡俗太多太多。</p>
很多天马行空的善政举措,竟都能做到“官府少花钱、百姓少受苦、但最终干出来的成果却还能比往常更多更好”。</p>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神迹,除了诸葛使君以及他那个传说中的大哥以外,天下还有何人能做到?</p>
……</p>
随着徭役的高效征发,蜀郡这边的都江堰修复工作,从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短短二十天之内,就粗略进展了不少。</p>
夏秋之际本就是多雨季节,水利及时得到修缮,也能更好地抗止洪涝,保百姓农事平安。</p>
犍为郡那边,随着大批徭役民夫的投入,打井和铺设竹制火气管道的工作,以及营造配套的熔炉、煮盐工场等事宜,也进展迅猛。</p>
七月初十这天,张裔终于兴奋地给诸葛亮上了一道报喜的公文。</p>
告知在江阳县,已经建成了第一座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大型炼铁熔炉,以及配套的灌钢炼钢工坊,欢迎使君随时来视察。</p>
而就在此前几天,王连也上书报喜,说使用最新的重锤打桩法,汉安县已经挖出了第一口深度在三十丈以上的卤水深井,出盐卤极为丰沛。</p>
而且因为打穿了盆地构造,甚至可以形成自喷、并且伴有火气。打出来的火气,通过张裔那边已经试验成熟的技术,也都可以安全搜集起来。</p>
只是这口深井的位置不太好,远离人烟稠密之地,运输也不太方便,当地又没有铁矿石。所以打出来的火气不适合用来炼铁烧窑,那就直接就地用于煮盐了。</p>
诸葛亮得到喜报,加上夏末徭役期已快过去,他在成都这边的公务也稍稍闲了一些,便决定去犍为郡视察一番。</p>
顺便,也好把已经在犍为郡住了两个月的黄月英接回来。</p>
诸葛亮如今二十八岁,黄月英二十五,已经成亲近十年,连儿子诸葛瞻都六岁了。老夫老妻之间,倒也没那么片刻难以分离,加上黄月英确实醉心工巧机械,诸葛亮也乐于偶尔放她出去散散心,做点她自己想做的事情。</p>
但诸葛亮始终很有分寸,每次放老婆散心,都不会超过三個月,正好舒缓平日里每日相对的疲惫和压力。</p>
几天之后,诸葛亮便在侍从的护卫下,首先来到了汉安县。</p>
王连提前北上数十里,迎接诸葛亮,并为他担任向导。</p>
考虑到诸葛亮旅途劳顿,王连还想先去县衙、接风洗尘。</p>
结果才走到半路,王连随口汇报之际,提到最新凿出来的大深度盐井就在城北。</p>
以诸葛亮的勤政,便当即表示不忙回城歇着,直接转道去盐场视察。王连还想再劝,诸葛亮只说他事务繁忙,不想走回头路,王连只能立刻照办,一路上连忙详细介绍盐场的情况。</p>
诸葛亮听他汇报清晰,有条有理,而且临时改变行程计划,也没有导致慌乱,看起来像是那种“工夫用在平时、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的,便又增添了几分欣赏。</p>
很快,一行人便到了盐场。</p>
诸葛亮在王连指引下,看到了一口立着高峻井架的新凿盐井,井口宽大,卤水水位虽然比较深,但是站在井边就能看见,下面还在汩汩地往外冒泡,显然不断有盐卤和天然气在翻涌上来,一看就是非常高产的优良盐井。</p>
为了尽量搜集天然气,盐井的井口部位倒扣了一个漏斗状的大锅,顶部就连接着刷了漆和胶泥的竹管。</p>
虽然漏洞大锅四周还是有缝隙能漏气,但基本上也能确保冒出的火气有八成以上都顺利搜集起来了。很显然,这口集气漏斗的造型打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天然气的比重远比空气轻,会自动上浮”的特性,估计也是黄月英的作品。</p>
看到这一幕,诸葛亮也非常欣慰,妻子这些年学习大哥留下的“化学密卷”,用心程度一直不亚于自己,非常擅长利用各种气、液的比重不同,分离混合物质,这次搞盐井又露了一小手。</p>
诸葛亮忍不住细问:“这口井,竟已深挖到三十丈以上?算算日子,你们全力施工,也才个把月吧?以如今的技术,后续能够保证挖到多深?”</p>
王连连忙解说:“虽然全力征发民夫服役才二十日,但此井早在五月初刚开始试用打桩掘井机时,便作为试验井持续开挖了,至今已挖了近三个月。</p>
初时每天甚至可以深挖一两丈,到了十几丈后,慢慢降到每日两三尺,二十余丈后,再减慢到每天一尺多。但相比于原先仅靠锹、铲的挖掘方式,新法已经快了至少十几倍!</p>
使君构思之法,实在是神异惊人!我估计,用此法将来至少能挖到五六十丈,不过耗费的时间,应该也会在一年以上。这就要看再挖下去是否划算,毕竟如今这么深,出卤出气已经非常可观,持续喷涌上十年八年都是有可能的。”</p>
王连一番解说,非常直观地解释清楚诸葛亮所用的新技术、对于产能究竟有多大的提升。</p>
挖盐井这活儿,跟后世挖石油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具体来说,同样的地质结构,一口深峻的盐井的产出,可能轻易就超过了同样位置好多口浅层井。</p>
如果打不穿深层岩壁,可能得到的就只是一些渗出来的地下水。一旦打穿了,把深层的地下卤河打得形成自喷井,都很正常。至于天然气的产量,就更是受井深的极大制约了。</p>
一言以蔽之,擅长挖深井,就能得到远超于同时代的井盐和天然气产量,这绝对是十倍数量级以上的降维打击。</p>
如此惊骇的进步空间,也难怪这些犍为郡本地的官员和工匠,对于诸葛亮引入新技法的贡献,会如此膜拜了。</p>
看完盐井的挖掘和汲水现场,诸葛亮顺便又看了旁边的煮盐工场。</p>
刚刚引出来的天然气,果然是按照黄月英此前的二次改良意见,在最终出气口前面加了一个皮橐,来验证出气管里的气压是否足够高。</p>
点火之前,会先堵住出气口蓄力,看皮橐鼓涨到非常饱满时、确认不会回气回火,才会打开出气口。等气头稍稍排空,中段天然气相对纯净时,再开始点火。</p>
当然,诸葛亮如今来视察时,这座煮盐工场已经处在稳定生产的状态,并不需要重新点火。</p>
诸葛亮看到的,是一根根粗硬的筇竹输气管,尾部被每隔几步钻了一个孔洞、然后接出一根细铁管,铁管的末端还被打了很多小孔,小孔中都在冒出火焰,烧煮着上面架设的大铁锅。</p>try{ggauto();} catch(ex){}
煮盐的火力非常旺盛,而且长明不灭,还不用人工添柴加草,就全靠天然气解决,煮盐效率自然也非比寻常。</p>
几个工匠不断往里加入浓盐卤,同时又把熬煮后锅底结晶析出的固体盐直接铲出来、沥干装袋。</p>
视察完全部生产环节后,王连还非常有把握地对诸葛亮表决心、谈及展望。表示只要按照使君给的技术,给他数年时间,他完全有把握把蜀中井盐的产量扩大数倍!将来甚至是十倍、十几倍!</p>
从此以后,蜀中食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做到“川盐济楚”,接济荆州西部一些交通不便、淮盐不易运入的郡县。</p>
而黔中和南中之地,也能从蜀地井盐的爆发式增长中获益。</p>
让南中蛮夷百姓以往靠焚烧浸润草木灰补充矿物质的悲惨生活,就此成为历史——当然,这种惠及蛮夷的贸易,肯定是附条件的。</p>
南中部族肯定要像如今幽州东北部的内附乌桓一样,尽量汉化、对汉人官府的羁縻采取友好态度,才能得到汉人官府的榷场贸易资格、敞开卖盐。</p>
如果跟前几年那个速仆延部一样,抗拒王化,那就让部民继续乖乖喝草木灰水补充矿物质吧。说不定还会被其他心向汉化、想要扩大榷场贸易的忠义部族所兼并、讨伐。</p>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没有数年之功,是不可能走到那一步的。</p>
毕竟王连这边,要让蜀中腹地的井盐自给自足,至少就要两年。第三四年,或许能往南中卖盐,至于“川盐济楚”,可能都是十年八年之后的事儿了。</p>
在大量往南中卖盐之前,诸葛亮也没有太多筹码可以勾引南中蛮夷。所以在他心中,这事儿要么等将来天下一统后再说。</p>
即使是最好的情况,那也得三年后、蜀中元气彻底恢复、建设整顿基本完成。到时候如果能趁着全面对曹操北伐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把南中梳理整合一下,也算是一件美事。</p>
但不管怎么说,南中问题的优先级,肯定是比荆州问题要低得多得多的。到时候荆州问题肯定已经彻底解决干净了。</p>
……</p>
视察完汉安县这边的井盐建设成果,诸葛亮马不停蹄又前往了下一站的江阳县。</p>
在那里,张裔又殷勤迎接,详尽汇报,展示了最新的天然气炼铁炉和灌钢工场。</p>
黄月英也在江阳县,自然少不了跟夫君重逢——在黄月英看来,汉安那边的活儿比较简单,没什么可调试的,在那里待了一个月,问题基本上都搞定了,剩下的都是规模化扩产的体力活,全丢给王连就行。</p>
倒是张裔这边的情况相对复杂,黄月英就专注在江阳多留了些日子。</p>
既然黄月英在,具体细节的解说上,也就不需要张裔来当电灯泡了。黄月英自己就能给夫君解说明白,而且更详尽。</p>
黄月英带着夫君走马观花了一圈,告诉夫君这里的炼铁炉结构跟传统的相差不大,只是额外加入了一个输入天然气以增加火力的管道。</p>
而且因为天然气比重比空气还轻,进入炉膛后是往上浮的,所以天然气的进气管只能安排在炉子底部,这就需要在炉底挖沟槽埋气管——刚开始她也试过把炉膛架空,但很快发现不现实,熔炉太重了,架空还容易导致地基不稳,不如挖沟埋管。</p>
这些细节也无需说太多,总之都是一点点坑踩过来的。但黄月英聪明,发现有坑就快速迭代、并且把错误的教训、原理分析都记得明明白白。所以短短几个月,就基本搞定了。</p>
黄月英发现,改用了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后,炉膛的反应效率陡增。不但融化铁水变快了很多,而且需要清运的炉渣也变少了很多——</p>
传统炉具产生的炉渣里,有大量固体成分都是煤炭里的不可燃物杂质,比如含钙的杂质,会在炉膛底部板结成块,要不断清出来,否则时间久了彻底结成一大团,堵死出料口,熔炉就报废了,只能砸炉子取铁。</p>
引入天然气加热后,煤炭/木炭用量大大降低,产生的固体杂质自然也少了很多,清理炉膛的作业频次也就能降低很多。毕竟天然气本身就是气体,其固体残留物的数量压根儿就是零。</p>
当然,黄月英试了多次后,发现完全用天然气烧熔铁矿石、一点不用固体燃料,貌似也不行,因为矿石的“还原”效率似乎会有点问题。</p>
所以,哪怕不用炭作为燃料,最好还是掺杂一些炭作为还原剂。同时,黄月英也发现,作为“还原剂”使用的炭,就不用在乎热效率了,所以木炭比煤炭还好用,还不会导致铁水混入更多杂质。</p>
更多技术细节就无需一一赘述了,反正黄月英几个月的鼓捣努力,对天然气的引入,让这里的熔炉炼铁效率提升非常可怕。</p>
毕竟煤炭的燃烧火焰温度只能到一千三四百度,而天然气的燃烧火焰温度,能轻松突破两千度。纯铁的熔点只有一千五百度。</p>
哪怕没有热风炉之类的近代设施,光是靠着火焰温度本身的巨量提升,对冶炼的帮助增益就非常恐怖了。</p>
诸葛亮亲自观摩时,看到的那座熔炉,几乎是始终敞开着底部的出铁口,都不用关闭等加热。</p>
只有工匠在不断从炉子顶部倒入一筐筐的铁矿石和木炭/焦炭,然后下面的出铁口就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流出铁水,如涓涓细流。</p>
有苦工推着耐火材料打造的车斗,接满一斗铁水就运到旁边的灌钢工坊,往灌钢槽里倒,进行渗碳反应。</p>
几名苦工接铁水的间隙,铁水都止不住地往外滴滴答答流,幸好出铁口下方的地面上,特地提前挖了一个凹槽,没接到的铁水也能重新在凹槽中冷却形成铸铁块。</p>
如此豪奢“浪费”的生产方式,换做曹操阵营那边那些还在用传统技术炼铁的工坊,绝对是无法想象的。</p>
诸葛亮这儿为了连续生产而流淌掉的下脚料、只能拿去铸造些农具,到曹操那边都能当值钱的好东西收拢起来。</p>
唯一可惜的是,如今东汉的勘探采矿技术还是太落后,只有在犍为郡这边打盐井的同时,偶尔有可能打出些许火气井。</p>
离开了这块土地,再想开发天然气,实在是非常难,而且高成本低效率,完全不值得。</p>
所以,黄月英帮诸葛亮改良磨合出的这项新技术,也不存在大范围移植的可能性。</p>
未来刘备阵营下辖的其他州郡,炼铁炼钢还得用之前的耐火熔炉加灌钢法,最多只相当于历史上唐宋时期的技术水平。</p>
只有犍为郡这边,靠着独门的天然气之利,勉强能提升到历史上明清早期的技术水平。所以诸葛亮打算,把犍为郡的冶金工场,打造成主公未来的“高端兵器甲胄生产基地”。</p>
这里的钢材铁料,质量会更上一个台阶,给将领、军官和精锐部队打造兵器铠甲就好。大规模的普通军队士兵,还是得靠关东各州的钢铁工场。</p>
当然,无法移植也有无法移植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担心技术泄密后被曹操利用。因为曹操治下也没有合适的地理条件,就算偷了这些玩意儿也无用武之地。</p>
诸葛亮在视察结束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跟张裔、王连告别时,也嘱咐他们:</p>
“技术保密固然重要,但你们的任务,更多的是尝试和探索。如今的盐井已经够深了、产量也够大了,但是掘井技术的尝试和磨合不能停。</p>
未来可以留少量几口井,就是用来练手艺,不断挑战,看看最深能挖多少。只要把实验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p>
江阳这边的火气炼铁厂也一样,不要满足止步于够用就要,要勇于试更激进的东西。反正你们这里的东西,哪怕泄露出去,曹贼也用不了,所以想到什么就尽管去做!”</p>
张裔和王连听了这番鼓励,也是心中颇为温暖,也愈发有奋斗的信心了。</p>
临走时分,张裔只是觉得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始终不能放心,便提醒了一下诸葛亮:</p>
“使君,如今井盐和火气炼铁事宜,虽然都进展顺利,但属下以为,还有一点隐忧,不可不察。”</p>
诸葛亮:“哦,尽管说来。”</p>
张裔:“这次夏末征发徭役,只有短短二十日,哪怕用上代役钱新法,并且给主动超期服役的百姓多发工钱,府库倒也支撑得住。</p>
但是等到冬季农闲时,征发徭役的周期很长。今年使君又特地说过,要大量雇佣百姓、多给钱粮,以确保百姓安然渡过这个耽误农时的歉收之年。</p>
属下担心,库中余钱完全不够支付大量徭役的工钱,不知使君可有想好新的财路?这事关代役钱之法在蜀中的第一年,能否顺利贯彻。”</p>
对此,诸葛亮只是轻松地一挥扇子,示意他们不用担心:“这个无妨,我在江州和梓潼,倒也有略微储备了些钱粮,就是为了今日。</p>
另外虽然还有一些缺口,但我可以大量发放镀银的直五百钱,作为服徭役百姓的工钱。”</p>
张裔一听,不由大惊:“使君莫非是要用镀银大钱盘剥百姓?这恐怕会……”</p>
诸葛亮:“怎么会盘剥百姓!我发直五百钱作为工钱,当然就有办法保证百姓们拿了这个钱后,真能买到价值五百钱的粮食和日用。</p>
哪家富商巨贾要是敢拒收直五百钱,或是搪塞折价,我自有办法严惩,而且保证不犯众怒——这些事情,不是你们所能知的,还是管好自己的本职吧。”</p>
张裔不敢再说太多,只是拱手逊谢,最后又补充了一句:“强行逼迫商人使用,也不是长久之计……”</p>
诸葛亮没有再多解释:“还有后招呢。等我回了成都,自见分晓。如今距离秋收还有两月,秋收后再过半个多月,才是征发冬徭,时间足够了。”</p></div>
一批能臣能吏,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脱颖而出,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点关照。</p>
从黄权到杨洪,从张裔到王连,皆在待提拔的范围之内。</p>
时间转眼来到了建安十三年的七月。随着农历五月到六月中的农忙季暂时告一段落,蜀中的百姓们也多多少少能缓一口气。</p>
而官府也照例会在每年的这时候,征发二十天左右的徭役,兴建一些周期比较短的工程——汉朝时的徭役,普遍是夏末一次,冬天一次。</p>
冬天的农闲更久,征发时间也比较长,往往允许农民稍微远离故乡,服一些长途的徭役。而夏末的徭役,往往是一些小修小补,在当地就地干活。</p>
今年是诸葛亮治蜀的第一年,因为春天时对刘璋的战事,导致成都周边诸县多多少少耽误了农时,百姓全年的庄稼总收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p>
虽说官府已经决定减免一部分田赋,但以诸葛亮的仁慈,总是希望做更多的事情,帮百姓渡过贫乏之年。</p>
考虑到耽误农时后,一些百姓全年的务农工作量本就会减少,闲着也是闲着,急需干活的机会补贴家用。诸葛亮自然也会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调整徭役的征发周期和力度。</p>
好在他和大哥诸葛瑾、去年就开始试点租庸调和代役钱的变法了。在江州、梓潼等地,已经磨合了快一年。如今再移植到蜀郡和犍为郡、广汉郡,自然也就平滑得多,不会闹出太多水土不服。</p>
考虑到蜀郡这边农业生产受影响最大、也最为人多地少。诸葛亮便决定今年鼓励成都周边、尤其是西边的郫县、都安等地,百姓能少交钱多服役,甚至可以超期服役赚工钱。</p>
而蜀郡东部地区,因为当初被刘备军占领得更早、今年春天时也更早恢复农业生产,百姓有更多农活可干,诸葛亮也就鼓励当地百姓多种田、多交钱纳粮,换取免服徭役。</p>
诸葛亮的政策宣传下达之后,当地百姓也很快听明白了其中利弊,便纷纷自发响应。</p>
原本蜀郡要集中人力修都江堰的话,可能得从全郡各处都征发不少徭役民夫。很多民夫要上工,就得先赶一两百里路到都安县修水利。</p>
而按照东汉原本的徭役制度,五百里之内的徭役赶路,官府根本是不管的,这是百姓应该自负的额外损耗。而夏末秋初的徭役期本就不长,总共才干了二十天的活、要是路上往返赶路就额外花掉十几天,这比例也太亏了。</p>
所以蜀郡最东边那些距离都江堰远的县,百姓其实是一贯很反感被抓去西边修堰的。</p>
现在听说新来的诸葛使君体察下情,让他们多缴点钱粮,就免去夏末秋初的这轮徭役,百姓自然是鼓腹讴歌,踊跃响应。</p>
而那些离都江堰很近的县,百姓听说可以多干活多赚粮,也非常欢欣。</p>
诸葛亮轻轻松松就用他那只无形的大手,在丝毫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便把原本僵硬死板、资源调度低效的徭役,整合得高效了不少。</p>
黄权、杨洪等具体经办操作的官员,在帮着处理了这些事务后,也是愈发叹服不已,不得不承认诸葛使君的内政之才,实在是超越凡俗太多太多。</p>
很多天马行空的善政举措,竟都能做到“官府少花钱、百姓少受苦、但最终干出来的成果却还能比往常更多更好”。</p>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神迹,除了诸葛使君以及他那个传说中的大哥以外,天下还有何人能做到?</p>
……</p>
随着徭役的高效征发,蜀郡这边的都江堰修复工作,从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短短二十天之内,就粗略进展了不少。</p>
夏秋之际本就是多雨季节,水利及时得到修缮,也能更好地抗止洪涝,保百姓农事平安。</p>
犍为郡那边,随着大批徭役民夫的投入,打井和铺设竹制火气管道的工作,以及营造配套的熔炉、煮盐工场等事宜,也进展迅猛。</p>
七月初十这天,张裔终于兴奋地给诸葛亮上了一道报喜的公文。</p>
告知在江阳县,已经建成了第一座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大型炼铁熔炉,以及配套的灌钢炼钢工坊,欢迎使君随时来视察。</p>
而就在此前几天,王连也上书报喜,说使用最新的重锤打桩法,汉安县已经挖出了第一口深度在三十丈以上的卤水深井,出盐卤极为丰沛。</p>
而且因为打穿了盆地构造,甚至可以形成自喷、并且伴有火气。打出来的火气,通过张裔那边已经试验成熟的技术,也都可以安全搜集起来。</p>
只是这口深井的位置不太好,远离人烟稠密之地,运输也不太方便,当地又没有铁矿石。所以打出来的火气不适合用来炼铁烧窑,那就直接就地用于煮盐了。</p>
诸葛亮得到喜报,加上夏末徭役期已快过去,他在成都这边的公务也稍稍闲了一些,便决定去犍为郡视察一番。</p>
顺便,也好把已经在犍为郡住了两个月的黄月英接回来。</p>
诸葛亮如今二十八岁,黄月英二十五,已经成亲近十年,连儿子诸葛瞻都六岁了。老夫老妻之间,倒也没那么片刻难以分离,加上黄月英确实醉心工巧机械,诸葛亮也乐于偶尔放她出去散散心,做点她自己想做的事情。</p>
但诸葛亮始终很有分寸,每次放老婆散心,都不会超过三個月,正好舒缓平日里每日相对的疲惫和压力。</p>
几天之后,诸葛亮便在侍从的护卫下,首先来到了汉安县。</p>
王连提前北上数十里,迎接诸葛亮,并为他担任向导。</p>
考虑到诸葛亮旅途劳顿,王连还想先去县衙、接风洗尘。</p>
结果才走到半路,王连随口汇报之际,提到最新凿出来的大深度盐井就在城北。</p>
以诸葛亮的勤政,便当即表示不忙回城歇着,直接转道去盐场视察。王连还想再劝,诸葛亮只说他事务繁忙,不想走回头路,王连只能立刻照办,一路上连忙详细介绍盐场的情况。</p>
诸葛亮听他汇报清晰,有条有理,而且临时改变行程计划,也没有导致慌乱,看起来像是那种“工夫用在平时、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的,便又增添了几分欣赏。</p>
很快,一行人便到了盐场。</p>
诸葛亮在王连指引下,看到了一口立着高峻井架的新凿盐井,井口宽大,卤水水位虽然比较深,但是站在井边就能看见,下面还在汩汩地往外冒泡,显然不断有盐卤和天然气在翻涌上来,一看就是非常高产的优良盐井。</p>
为了尽量搜集天然气,盐井的井口部位倒扣了一个漏斗状的大锅,顶部就连接着刷了漆和胶泥的竹管。</p>
虽然漏洞大锅四周还是有缝隙能漏气,但基本上也能确保冒出的火气有八成以上都顺利搜集起来了。很显然,这口集气漏斗的造型打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天然气的比重远比空气轻,会自动上浮”的特性,估计也是黄月英的作品。</p>
看到这一幕,诸葛亮也非常欣慰,妻子这些年学习大哥留下的“化学密卷”,用心程度一直不亚于自己,非常擅长利用各种气、液的比重不同,分离混合物质,这次搞盐井又露了一小手。</p>
诸葛亮忍不住细问:“这口井,竟已深挖到三十丈以上?算算日子,你们全力施工,也才个把月吧?以如今的技术,后续能够保证挖到多深?”</p>
王连连忙解说:“虽然全力征发民夫服役才二十日,但此井早在五月初刚开始试用打桩掘井机时,便作为试验井持续开挖了,至今已挖了近三个月。</p>
初时每天甚至可以深挖一两丈,到了十几丈后,慢慢降到每日两三尺,二十余丈后,再减慢到每天一尺多。但相比于原先仅靠锹、铲的挖掘方式,新法已经快了至少十几倍!</p>
使君构思之法,实在是神异惊人!我估计,用此法将来至少能挖到五六十丈,不过耗费的时间,应该也会在一年以上。这就要看再挖下去是否划算,毕竟如今这么深,出卤出气已经非常可观,持续喷涌上十年八年都是有可能的。”</p>
王连一番解说,非常直观地解释清楚诸葛亮所用的新技术、对于产能究竟有多大的提升。</p>
挖盐井这活儿,跟后世挖石油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具体来说,同样的地质结构,一口深峻的盐井的产出,可能轻易就超过了同样位置好多口浅层井。</p>
如果打不穿深层岩壁,可能得到的就只是一些渗出来的地下水。一旦打穿了,把深层的地下卤河打得形成自喷井,都很正常。至于天然气的产量,就更是受井深的极大制约了。</p>
一言以蔽之,擅长挖深井,就能得到远超于同时代的井盐和天然气产量,这绝对是十倍数量级以上的降维打击。</p>
如此惊骇的进步空间,也难怪这些犍为郡本地的官员和工匠,对于诸葛亮引入新技法的贡献,会如此膜拜了。</p>
看完盐井的挖掘和汲水现场,诸葛亮顺便又看了旁边的煮盐工场。</p>
刚刚引出来的天然气,果然是按照黄月英此前的二次改良意见,在最终出气口前面加了一个皮橐,来验证出气管里的气压是否足够高。</p>
点火之前,会先堵住出气口蓄力,看皮橐鼓涨到非常饱满时、确认不会回气回火,才会打开出气口。等气头稍稍排空,中段天然气相对纯净时,再开始点火。</p>
当然,诸葛亮如今来视察时,这座煮盐工场已经处在稳定生产的状态,并不需要重新点火。</p>
诸葛亮看到的,是一根根粗硬的筇竹输气管,尾部被每隔几步钻了一个孔洞、然后接出一根细铁管,铁管的末端还被打了很多小孔,小孔中都在冒出火焰,烧煮着上面架设的大铁锅。</p>try{ggauto();} catch(ex){}
煮盐的火力非常旺盛,而且长明不灭,还不用人工添柴加草,就全靠天然气解决,煮盐效率自然也非比寻常。</p>
几个工匠不断往里加入浓盐卤,同时又把熬煮后锅底结晶析出的固体盐直接铲出来、沥干装袋。</p>
视察完全部生产环节后,王连还非常有把握地对诸葛亮表决心、谈及展望。表示只要按照使君给的技术,给他数年时间,他完全有把握把蜀中井盐的产量扩大数倍!将来甚至是十倍、十几倍!</p>
从此以后,蜀中食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做到“川盐济楚”,接济荆州西部一些交通不便、淮盐不易运入的郡县。</p>
而黔中和南中之地,也能从蜀地井盐的爆发式增长中获益。</p>
让南中蛮夷百姓以往靠焚烧浸润草木灰补充矿物质的悲惨生活,就此成为历史——当然,这种惠及蛮夷的贸易,肯定是附条件的。</p>
南中部族肯定要像如今幽州东北部的内附乌桓一样,尽量汉化、对汉人官府的羁縻采取友好态度,才能得到汉人官府的榷场贸易资格、敞开卖盐。</p>
如果跟前几年那个速仆延部一样,抗拒王化,那就让部民继续乖乖喝草木灰水补充矿物质吧。说不定还会被其他心向汉化、想要扩大榷场贸易的忠义部族所兼并、讨伐。</p>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没有数年之功,是不可能走到那一步的。</p>
毕竟王连这边,要让蜀中腹地的井盐自给自足,至少就要两年。第三四年,或许能往南中卖盐,至于“川盐济楚”,可能都是十年八年之后的事儿了。</p>
在大量往南中卖盐之前,诸葛亮也没有太多筹码可以勾引南中蛮夷。所以在他心中,这事儿要么等将来天下一统后再说。</p>
即使是最好的情况,那也得三年后、蜀中元气彻底恢复、建设整顿基本完成。到时候如果能趁着全面对曹操北伐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把南中梳理整合一下,也算是一件美事。</p>
但不管怎么说,南中问题的优先级,肯定是比荆州问题要低得多得多的。到时候荆州问题肯定已经彻底解决干净了。</p>
……</p>
视察完汉安县这边的井盐建设成果,诸葛亮马不停蹄又前往了下一站的江阳县。</p>
在那里,张裔又殷勤迎接,详尽汇报,展示了最新的天然气炼铁炉和灌钢工场。</p>
黄月英也在江阳县,自然少不了跟夫君重逢——在黄月英看来,汉安那边的活儿比较简单,没什么可调试的,在那里待了一个月,问题基本上都搞定了,剩下的都是规模化扩产的体力活,全丢给王连就行。</p>
倒是张裔这边的情况相对复杂,黄月英就专注在江阳多留了些日子。</p>
既然黄月英在,具体细节的解说上,也就不需要张裔来当电灯泡了。黄月英自己就能给夫君解说明白,而且更详尽。</p>
黄月英带着夫君走马观花了一圈,告诉夫君这里的炼铁炉结构跟传统的相差不大,只是额外加入了一个输入天然气以增加火力的管道。</p>
而且因为天然气比重比空气还轻,进入炉膛后是往上浮的,所以天然气的进气管只能安排在炉子底部,这就需要在炉底挖沟槽埋气管——刚开始她也试过把炉膛架空,但很快发现不现实,熔炉太重了,架空还容易导致地基不稳,不如挖沟埋管。</p>
这些细节也无需说太多,总之都是一点点坑踩过来的。但黄月英聪明,发现有坑就快速迭代、并且把错误的教训、原理分析都记得明明白白。所以短短几个月,就基本搞定了。</p>
黄月英发现,改用了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后,炉膛的反应效率陡增。不但融化铁水变快了很多,而且需要清运的炉渣也变少了很多——</p>
传统炉具产生的炉渣里,有大量固体成分都是煤炭里的不可燃物杂质,比如含钙的杂质,会在炉膛底部板结成块,要不断清出来,否则时间久了彻底结成一大团,堵死出料口,熔炉就报废了,只能砸炉子取铁。</p>
引入天然气加热后,煤炭/木炭用量大大降低,产生的固体杂质自然也少了很多,清理炉膛的作业频次也就能降低很多。毕竟天然气本身就是气体,其固体残留物的数量压根儿就是零。</p>
当然,黄月英试了多次后,发现完全用天然气烧熔铁矿石、一点不用固体燃料,貌似也不行,因为矿石的“还原”效率似乎会有点问题。</p>
所以,哪怕不用炭作为燃料,最好还是掺杂一些炭作为还原剂。同时,黄月英也发现,作为“还原剂”使用的炭,就不用在乎热效率了,所以木炭比煤炭还好用,还不会导致铁水混入更多杂质。</p>
更多技术细节就无需一一赘述了,反正黄月英几个月的鼓捣努力,对天然气的引入,让这里的熔炉炼铁效率提升非常可怕。</p>
毕竟煤炭的燃烧火焰温度只能到一千三四百度,而天然气的燃烧火焰温度,能轻松突破两千度。纯铁的熔点只有一千五百度。</p>
哪怕没有热风炉之类的近代设施,光是靠着火焰温度本身的巨量提升,对冶炼的帮助增益就非常恐怖了。</p>
诸葛亮亲自观摩时,看到的那座熔炉,几乎是始终敞开着底部的出铁口,都不用关闭等加热。</p>
只有工匠在不断从炉子顶部倒入一筐筐的铁矿石和木炭/焦炭,然后下面的出铁口就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流出铁水,如涓涓细流。</p>
有苦工推着耐火材料打造的车斗,接满一斗铁水就运到旁边的灌钢工坊,往灌钢槽里倒,进行渗碳反应。</p>
几名苦工接铁水的间隙,铁水都止不住地往外滴滴答答流,幸好出铁口下方的地面上,特地提前挖了一个凹槽,没接到的铁水也能重新在凹槽中冷却形成铸铁块。</p>
如此豪奢“浪费”的生产方式,换做曹操阵营那边那些还在用传统技术炼铁的工坊,绝对是无法想象的。</p>
诸葛亮这儿为了连续生产而流淌掉的下脚料、只能拿去铸造些农具,到曹操那边都能当值钱的好东西收拢起来。</p>
唯一可惜的是,如今东汉的勘探采矿技术还是太落后,只有在犍为郡这边打盐井的同时,偶尔有可能打出些许火气井。</p>
离开了这块土地,再想开发天然气,实在是非常难,而且高成本低效率,完全不值得。</p>
所以,黄月英帮诸葛亮改良磨合出的这项新技术,也不存在大范围移植的可能性。</p>
未来刘备阵营下辖的其他州郡,炼铁炼钢还得用之前的耐火熔炉加灌钢法,最多只相当于历史上唐宋时期的技术水平。</p>
只有犍为郡这边,靠着独门的天然气之利,勉强能提升到历史上明清早期的技术水平。所以诸葛亮打算,把犍为郡的冶金工场,打造成主公未来的“高端兵器甲胄生产基地”。</p>
这里的钢材铁料,质量会更上一个台阶,给将领、军官和精锐部队打造兵器铠甲就好。大规模的普通军队士兵,还是得靠关东各州的钢铁工场。</p>
当然,无法移植也有无法移植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担心技术泄密后被曹操利用。因为曹操治下也没有合适的地理条件,就算偷了这些玩意儿也无用武之地。</p>
诸葛亮在视察结束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跟张裔、王连告别时,也嘱咐他们:</p>
“技术保密固然重要,但你们的任务,更多的是尝试和探索。如今的盐井已经够深了、产量也够大了,但是掘井技术的尝试和磨合不能停。</p>
未来可以留少量几口井,就是用来练手艺,不断挑战,看看最深能挖多少。只要把实验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p>
江阳这边的火气炼铁厂也一样,不要满足止步于够用就要,要勇于试更激进的东西。反正你们这里的东西,哪怕泄露出去,曹贼也用不了,所以想到什么就尽管去做!”</p>
张裔和王连听了这番鼓励,也是心中颇为温暖,也愈发有奋斗的信心了。</p>
临走时分,张裔只是觉得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始终不能放心,便提醒了一下诸葛亮:</p>
“使君,如今井盐和火气炼铁事宜,虽然都进展顺利,但属下以为,还有一点隐忧,不可不察。”</p>
诸葛亮:“哦,尽管说来。”</p>
张裔:“这次夏末征发徭役,只有短短二十日,哪怕用上代役钱新法,并且给主动超期服役的百姓多发工钱,府库倒也支撑得住。</p>
但是等到冬季农闲时,征发徭役的周期很长。今年使君又特地说过,要大量雇佣百姓、多给钱粮,以确保百姓安然渡过这个耽误农时的歉收之年。</p>
属下担心,库中余钱完全不够支付大量徭役的工钱,不知使君可有想好新的财路?这事关代役钱之法在蜀中的第一年,能否顺利贯彻。”</p>
对此,诸葛亮只是轻松地一挥扇子,示意他们不用担心:“这个无妨,我在江州和梓潼,倒也有略微储备了些钱粮,就是为了今日。</p>
另外虽然还有一些缺口,但我可以大量发放镀银的直五百钱,作为服徭役百姓的工钱。”</p>
张裔一听,不由大惊:“使君莫非是要用镀银大钱盘剥百姓?这恐怕会……”</p>
诸葛亮:“怎么会盘剥百姓!我发直五百钱作为工钱,当然就有办法保证百姓们拿了这个钱后,真能买到价值五百钱的粮食和日用。</p>
哪家富商巨贾要是敢拒收直五百钱,或是搪塞折价,我自有办法严惩,而且保证不犯众怒——这些事情,不是你们所能知的,还是管好自己的本职吧。”</p>
张裔不敢再说太多,只是拱手逊谢,最后又补充了一句:“强行逼迫商人使用,也不是长久之计……”</p>
诸葛亮没有再多解释:“还有后招呢。等我回了成都,自见分晓。如今距离秋收还有两月,秋收后再过半个多月,才是征发冬徭,时间足够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