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扼住东洋喉咙的美国
“呜呜——”
在一声声汽笛声里,江顺号过江心洲,李家洲,黄冈,鄂州。
凌晨4点,在黄石靠岸。
上下船的旅客并不多,主要是货物的装运卸载。
5点,在天色微亮里,轮船启航。
杜剑南,秦华腾,还有9大队的飞行员,机组,都被汽笛和轮船的摇晃惊喜,起床。
只有刘小蕊和苗乔,继续呼呼大睡。
“杜老大我问了,下一站武穴,估计在9点左右,也是估摸一个小时的行程,咱们可以下去吃点东西。”
杨梦青也不知道从哪里搞了几根水嫩嫩的黄瓜,嘴里叼着一根,一边说话一边抖。
随手又递给杜剑南一根。
“咯吱,咯吱。”
这是杜剑南来到民国,第一次吃生黄瓜,在5月底的时候,食堂就开始上一些黄瓜炒鸡蛋,黄瓜炒肉丝,不过因为飞行,食堂基本不做凉菜。
“不错,再来一根,哪儿搞得?”
杜剑南觉得确实不错,吃了还想吃。
“王璐璐起得早,硬是拉着我和陈盛馨到码头买得,还有西红柿,菜瓜,西瓜,整整两大筐。”
在杜剑南当23中队副中队长的时候,杜剑南,陈盛馨,杨梦青,陈怀民,四人单独形成了2个二二型编队的战斗小组。
所以在王璐璐来9大队以后,杨梦青,陈盛馨,对王璐璐是最好的(其余人也不错),而王璐璐对杜剑南,陈盛馨,杨梦青,因为陈怀民的关系,也有着天然的亲近。
“你们和王璐璐?不错,不错,下面一段时间,是咱们9大队难得的一段休假时间,好好的玩,尽情的玩;人生短暂,别留遗憾!”
听到是王璐璐拉着陈盛馨,杨梦青一起下船买得,杜剑南心里猛一高兴。
这说明这个丫头已经在主动的融入群体生活。
这次去欧洲,杜剑南之所以选择王璐璐,就是怕她留在武汉,天天面对着滚滚长江。
万一想不开做傻事,杜剑南才追悔莫及。
“休假?”
在杜剑南,杨梦青的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还有陈盛馨的惊诧:“杜老大,虽然咱们确实把鬼子搞得半死,可毕竟还没死;而且鬼子的飞机厂,一天能生产三四架飞机,还没等咱们这边缓过劲儿,人家又兵强马壮了!”
“我还没说日军1944年,一年生产了2.8万架飞机呢!”
杜剑南心里想着,懒得搭理陈盛馨。
根据后世的机载,日军整个二战总共生产了66810架飞机。
其中轰炸机14513架,战斗机35528架,攻击机5285架,运输机2045架,教练机4665架,其他辅助机型4774架。
指着中国的这些‘毛毛雨’与之硬拼,简直就是做梦。
中国空军现今,甚至整个二战的主要任务不是去打败东洋航空兵。
因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幻想。
包括43年1月以后,中国战区重新夺回了制空权,其实不过是日军疲于应付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对中国战场暂时没有了什么战略企图而已。
——
用石油取代煤炭为动力燃料,是20世纪重要技术进步。
它和蒸汽船淘汰帆舟,航空母舰把战列舰从海上霸主的地位打倒一样,在世界海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大事件。
1903年,英国第二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在朴次茅斯港进行了以石油为燃料的试验。
1910年,在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丘吉尔的督促下,格林尼治海军学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用石油燃料取代传统的煤炭蒸汽动力,可以使舰队的航速提高至25节。由此产生的新型‘快速分舰队’,可以胜过当时出现的任何德国舰队。
1912年到1914年,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完全以石油为燃料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至此,海洋军舰的燃油时代到来。
东洋海军使用石油燃料,始于1905年的‘萨摩’级战列舰。
1913年到1916年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开始搭载重油专烧锅炉,此后东洋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均以重油为主要燃料。
然而对东洋来说,石油资源极度缺乏。
即使到了37年中日战争的时候,依然是制约日军扩张的重要掣肘。
整个37年,东洋石油自产量,北海道接近1万吨,台岛3.5万吨,北桦太石油租借地(库页岛南)20万吨,本州岛23万吨,总计不到50万吨。
有着超过200万吨的巨大缺口。
尤其是到了明年,日军因为军力急速扩张,石油93%依靠进口,80%的进口石油来自美国(壳牌婆罗洲油田卖给美国,专卖东洋),另外一部分则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壳牌婆罗洲油田)。
这也就是意味着,只要美国觉得有必要,随时可以掐断东洋的喉咙。
东洋为了弥补这块短板,一直尝试煤炭液化技术,以期利用中国东北的丰富煤炭,解决液体燃料问题,然而技术和产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而且东洋的石油勘探工人,一直在东北勘探石油,然而因为钻井深度不够,大庆油田始终没能发现。
这样一来,石油就成为了一柄悬挂在东洋头上的致命利剑。
在明年的诺门罕战役(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日军关东军遭受苏军重创,苏日暂时媾和。
东洋南进势力加强。
1940年5月荷兰本土沦陷,荷兰王室流亡英国。
英美荷三国开始联合协防东南亚。
1940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结束年度例行演习的太平洋舰队,不是按例回美国西海岸,而是留驻珍珠港,实施对日威慑。
1940年6月12日英国与泰国在曼谷签署《英泰互不侵犯条约》,目的缓和中南半岛局势。
同日,泰国与东洋签署《日泰友好条约》,伴随着这一条约的签署,东洋势力开始在中南半岛的大力渗透,加强了南进的战略地位。
明目张胆的和英美抢夺东南亚霸权。
1940年7月20日,美国宣布对东洋实行道义禁运,——
至此,美日开始了实质性的加速碰撞。
不断提速着双方的战争进程。
而这时候,对东洋引诱最深的已经不是中国大片贫瘠的领土,而是南亚的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婆罗洲油田(加里曼丹岛)。
要知道在偷袭珍珠港前,婆罗洲油田的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700万吨。
也就是说只要占领了婆罗洲油田,夺取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的炼油厂,所获得的燃油,已经完全能够支撑东洋下一步的地球争霸。
所以说句难听点的,虽然中国这时候一直把日军当成唯一对手,可是在诺门罕战役以后,日军就开始有意的控制在中国的兵力投放,以稳定消化,政治诱降为主。
转而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注到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因此在杜剑南看来,中国空军的任务并不是要和日军航空兵不死不休的死磕。
而是要用一次次犀利的局部空战,打疼日军航空兵,减少日军飞机对中国人民的杀戮。
来一次打一次。
手来断手,脚来剁脚。
打疼,打记性他们。
然而却不至于逼着日军从其它战场,抽调大量的机群进入中国战场。
在一声声汽笛声里,江顺号过江心洲,李家洲,黄冈,鄂州。
凌晨4点,在黄石靠岸。
上下船的旅客并不多,主要是货物的装运卸载。
5点,在天色微亮里,轮船启航。
杜剑南,秦华腾,还有9大队的飞行员,机组,都被汽笛和轮船的摇晃惊喜,起床。
只有刘小蕊和苗乔,继续呼呼大睡。
“杜老大我问了,下一站武穴,估计在9点左右,也是估摸一个小时的行程,咱们可以下去吃点东西。”
杨梦青也不知道从哪里搞了几根水嫩嫩的黄瓜,嘴里叼着一根,一边说话一边抖。
随手又递给杜剑南一根。
“咯吱,咯吱。”
这是杜剑南来到民国,第一次吃生黄瓜,在5月底的时候,食堂就开始上一些黄瓜炒鸡蛋,黄瓜炒肉丝,不过因为飞行,食堂基本不做凉菜。
“不错,再来一根,哪儿搞得?”
杜剑南觉得确实不错,吃了还想吃。
“王璐璐起得早,硬是拉着我和陈盛馨到码头买得,还有西红柿,菜瓜,西瓜,整整两大筐。”
在杜剑南当23中队副中队长的时候,杜剑南,陈盛馨,杨梦青,陈怀民,四人单独形成了2个二二型编队的战斗小组。
所以在王璐璐来9大队以后,杨梦青,陈盛馨,对王璐璐是最好的(其余人也不错),而王璐璐对杜剑南,陈盛馨,杨梦青,因为陈怀民的关系,也有着天然的亲近。
“你们和王璐璐?不错,不错,下面一段时间,是咱们9大队难得的一段休假时间,好好的玩,尽情的玩;人生短暂,别留遗憾!”
听到是王璐璐拉着陈盛馨,杨梦青一起下船买得,杜剑南心里猛一高兴。
这说明这个丫头已经在主动的融入群体生活。
这次去欧洲,杜剑南之所以选择王璐璐,就是怕她留在武汉,天天面对着滚滚长江。
万一想不开做傻事,杜剑南才追悔莫及。
“休假?”
在杜剑南,杨梦青的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还有陈盛馨的惊诧:“杜老大,虽然咱们确实把鬼子搞得半死,可毕竟还没死;而且鬼子的飞机厂,一天能生产三四架飞机,还没等咱们这边缓过劲儿,人家又兵强马壮了!”
“我还没说日军1944年,一年生产了2.8万架飞机呢!”
杜剑南心里想着,懒得搭理陈盛馨。
根据后世的机载,日军整个二战总共生产了66810架飞机。
其中轰炸机14513架,战斗机35528架,攻击机5285架,运输机2045架,教练机4665架,其他辅助机型4774架。
指着中国的这些‘毛毛雨’与之硬拼,简直就是做梦。
中国空军现今,甚至整个二战的主要任务不是去打败东洋航空兵。
因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幻想。
包括43年1月以后,中国战区重新夺回了制空权,其实不过是日军疲于应付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对中国战场暂时没有了什么战略企图而已。
——
用石油取代煤炭为动力燃料,是20世纪重要技术进步。
它和蒸汽船淘汰帆舟,航空母舰把战列舰从海上霸主的地位打倒一样,在世界海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大事件。
1903年,英国第二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在朴次茅斯港进行了以石油为燃料的试验。
1910年,在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丘吉尔的督促下,格林尼治海军学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用石油燃料取代传统的煤炭蒸汽动力,可以使舰队的航速提高至25节。由此产生的新型‘快速分舰队’,可以胜过当时出现的任何德国舰队。
1912年到1914年,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完全以石油为燃料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至此,海洋军舰的燃油时代到来。
东洋海军使用石油燃料,始于1905年的‘萨摩’级战列舰。
1913年到1916年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开始搭载重油专烧锅炉,此后东洋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均以重油为主要燃料。
然而对东洋来说,石油资源极度缺乏。
即使到了37年中日战争的时候,依然是制约日军扩张的重要掣肘。
整个37年,东洋石油自产量,北海道接近1万吨,台岛3.5万吨,北桦太石油租借地(库页岛南)20万吨,本州岛23万吨,总计不到50万吨。
有着超过200万吨的巨大缺口。
尤其是到了明年,日军因为军力急速扩张,石油93%依靠进口,80%的进口石油来自美国(壳牌婆罗洲油田卖给美国,专卖东洋),另外一部分则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壳牌婆罗洲油田)。
这也就是意味着,只要美国觉得有必要,随时可以掐断东洋的喉咙。
东洋为了弥补这块短板,一直尝试煤炭液化技术,以期利用中国东北的丰富煤炭,解决液体燃料问题,然而技术和产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而且东洋的石油勘探工人,一直在东北勘探石油,然而因为钻井深度不够,大庆油田始终没能发现。
这样一来,石油就成为了一柄悬挂在东洋头上的致命利剑。
在明年的诺门罕战役(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日军关东军遭受苏军重创,苏日暂时媾和。
东洋南进势力加强。
1940年5月荷兰本土沦陷,荷兰王室流亡英国。
英美荷三国开始联合协防东南亚。
1940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结束年度例行演习的太平洋舰队,不是按例回美国西海岸,而是留驻珍珠港,实施对日威慑。
1940年6月12日英国与泰国在曼谷签署《英泰互不侵犯条约》,目的缓和中南半岛局势。
同日,泰国与东洋签署《日泰友好条约》,伴随着这一条约的签署,东洋势力开始在中南半岛的大力渗透,加强了南进的战略地位。
明目张胆的和英美抢夺东南亚霸权。
1940年7月20日,美国宣布对东洋实行道义禁运,——
至此,美日开始了实质性的加速碰撞。
不断提速着双方的战争进程。
而这时候,对东洋引诱最深的已经不是中国大片贫瘠的领土,而是南亚的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婆罗洲油田(加里曼丹岛)。
要知道在偷袭珍珠港前,婆罗洲油田的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700万吨。
也就是说只要占领了婆罗洲油田,夺取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的炼油厂,所获得的燃油,已经完全能够支撑东洋下一步的地球争霸。
所以说句难听点的,虽然中国这时候一直把日军当成唯一对手,可是在诺门罕战役以后,日军就开始有意的控制在中国的兵力投放,以稳定消化,政治诱降为主。
转而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注到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因此在杜剑南看来,中国空军的任务并不是要和日军航空兵不死不休的死磕。
而是要用一次次犀利的局部空战,打疼日军航空兵,减少日军飞机对中国人民的杀戮。
来一次打一次。
手来断手,脚来剁脚。
打疼,打记性他们。
然而却不至于逼着日军从其它战场,抽调大量的机群进入中国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