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破口(七)
务虚会比赵谦想的还成功,坐在马车里回想过程,赵谦觉得转折点就在他提出‘让东地中海的人仔细选择,大宋扶助肯依靠大宋经济模式的人’之后,赵谦本以为这财政部这帮家伙们是想主导而不是引导,从参加务虚会的人员反应来看,这帮家伙反倒比较支持引导。
回到办公室继续看公文,最新消息让赵谦吃了一惊。蒙古大汗铁穆尔居然选择了劳军、慰问、奖赏,与外交部和理藩部之前的判断完全不同。按照之前对铁穆尔做出‘不成熟’的评价,这厮应该如小孩子般闹腾才对。怎么突然就听劝了呢?
正在想,罗义仁前来。他见到赵谦就问:“不知太子可否看到了新消息?”
“看过了。”
“太子怎么看铁穆尔?”
“我不认为外交部与理藩部之前的判断有误。”
听到这个评价,罗义仁明显松了口气。他接着问:“那太子怎么判断?”
“罗部长家的孩子多大了?”
“呃……大的快十岁了,小的才三岁。”
“还没到叛逆期呢。”
“我家四个都是闺女,没男孩,没办法比较。”罗义仁声音里面有点遗憾。
“官家说有四个闺女比有四个儿子强。”
“闺女是真的好,贴心,听话,我也不喜欢野小子。只是没个儿子啊,我觉得少点啥。”
“会有的。”赵谦笑道。
“希望吧。呃……太子是想用没成长打比方么?”经过一番父亲们的谈论,罗义仁还是继续谈起了工作。
“我家的小子你教育他,他就忍不住反对。真的没人搭理他,他自觉的没趣,也没能力实现他的想法,反倒会按照我们之前说的去做。郝仁在,铁穆尔很容易逆反。现在蒙古重担都撂倒铁穆尔肩头,他无所适从之下大概只能先用比较靠谱的手段。”
罗义仁眼睛一亮,“哦?太子这么看?”片刻之后罗义仁还是迟疑的说道:“只是这厮现在所做出的的抉择实在是和之前大相径庭,不能无视。”
“嗯。”赵谦点点头,“,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咱们之前对铁穆尔的判断,但是我又想起一句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不认为铁穆尔达到能无中生有的境界。”
“无中生有?”罗义仁愣住了,思索片刻后他终于展颜欢笑:“哈,无中生有,果然妙!”
“铁穆尔只能用他所知道的去做,有些会做对,有些会做错。却如一碗水倒入不同的容器里面会有不同形状,归其本质还是那么多水。就他之前的表现,我认为他心性成长水平很低。只是郝仁与伯颜全力相助,这些水中也不是全然无料。铁穆尔此时的表现证明此人与常人无异,并非如晋惠帝那般完全没有常识的君主。但是相较郝仁与伯颜,铁穆尔只是个常人,并非有能力引领蒙古朝廷实现突破。”
“铁穆尔在运用他所知的知识之时自然会有变化……”罗义仁还是有些担心。
“变化分两种,一种是进步,一种是消耗。罗部长也听了官家的课,对于人生胜利组与失败组的分别应该还有印象吧。”
咚的一声,罗义仁忍不住敲了下桌面,之前的怀疑与不安都消失殆尽。赵官家在课上说的很清楚,处于人生胜利组的人生是积累,处于人生失败组的人生是消耗。不管郝仁与伯颜曾经给了铁穆尔多少进言多少相助,铁穆尔自己的状态才是决定铁穆尔人生的核心。
即便如此,罗义仁也不敢过度乐观,他试探着说道:“那我就继续等接下来的消息。”
“等着他们自己发生变化。”赵谦对罗义仁的话做了个小小的更正。
“好。”罗义仁爽快的答道。
送走罗义仁,赵谦继续坐下来看文件。蒙古只是遭受挫折而没有全面失败,两河流域现在局面也因此僵持。周边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被完全卷入的其中的元国含混不清,东罗马与西罗马在关注此事的同时又都被迫面对无法进口元国粮食的问题。
赵谦放下文件,用笔在纸上描绘了个关系图。写完之后他想了想,将所有人名都给划掉,又添加上经济往来的内容,再看下去就觉得脉络非常清晰。再把各国最重要人物写上去,赵谦心中只觉得有趣,这帮人能否如大宋官家那样面对局面,掌握朝政,解决问题。实在是分析的要点。
本想收起纸张,赵谦却在纸上写了几个逻辑几句说明,叫来秘书将装进信封的纸交给外交部长卢柏风。卢柏风拿到信件的时候正在开会,会议开的没啥活力。让大家准确预测万里之外的局面实在是强人所难,更尴尬的是这帮人对于铁穆尔的预测全面落空。外交部相信蒙古大汗铁穆尔遭受挫败之后会大发雷霆,如同历史上那些暴君一样严惩战败将领,全面更换将领,甚至亲自领兵作战。外交部欢欢喜喜盼来消息,所有人都蔫了。铁穆尔不仅没有暴怒,反倒安抚将士,慰问旗军。更令众人讶异的乃是在整顿黑八旗的时候也只是整顿,铁穆尔甚至再次强调蒙古朝廷对黑八旗的重视,要求黑八旗想想自己的家庭与蒙古的紧密关系。真神教可不会对黑八旗的军人如此善待。
这些手腕即便谈不上圆融,至少也最大限度缓和蒙古朝廷与旗军的关系,消除了旗军内部的恐慌不安。还有不能完全确定的消息显示,铁穆尔的蒙古朝廷开始调整战略,准备采取伯颜十策。伯颜十策中很重要的战略设想就是利用对峙将奴隶王朝堵在伊尔汗国境内,让奴隶王朝几十万军队消耗伊尔汗国境内的粮草物资。
因为地形与气候,伊尔汗国境内的秋季来的早,当地草场比两河流域的草场枯萎的更早。这就逼迫大军在外的伊尔汗国要主动寻求决战。以之前的战斗表现来看,精挑细选的蒙古旗军还是拥有巨大优势。七十万由各种人员组成的军队未必能在决战中战胜十万蒙古精锐。
大宋军队是打消耗战的专家,老将军们给出的看法非常一致。如果蒙古旗军能重整旗鼓,大战中揪住奴隶王朝七十万部队里面的弱兵猛揍,几仗下来天竺奴隶王朝就得派出他们的精锐骨干与旗军死拼。那时候双方兵力差距就从7:1降低为2:1。2:1的情况下蒙古旗军胜面相当大。
听说赵谦送来了信件,卢柏风心中长叹一声,将信封打开。他知道此事也瞒不住,赵谦必然会知道。现在知道反倒早死早托生,也能少受些心理折磨。看到纸上的内容,卢柏风一愣。看了一阵,卢柏风叫来会议书记员,让他把纸上的东西画在黑板上。随着整个内容逐渐出现,外交部众人也都看进去了。
不等书记员抄完,杨从容就问道:“部长,这是谁提出来的?”
“太子提出来的。”卢柏风应道。
“这个思路……好。”杨从容发自内心的说道。
旁边有人问道:“不知好在哪里?”
“我在海外这些年,感觉最可怕的不是一直饿着没吃饱,也不是一直吃饱了没饿过。而是饿了好久,终于吃了几年饱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激发出他们对于饥饿的回忆。东罗马帝国曾经因为一些说要削减罗马军团和罗马军团的家属每个月粮食的谣传就整个乱了。那真的是人人自危,逼的东罗马朝廷上下拼命应对。这种事情已经由不得东罗马皇帝或者东罗马朝廷自己想做什么,他们想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卢柏风看过关于东罗马抢购风的报告,的确如杨从容所说的那帮混乱。一个假消息在很短时间中就让整个君士坦丁堡的居民都恐慌起来,现在狼真的来了。东罗马朝廷的皇帝的个人意见已经不重要,他曾经在过去几年里面让东罗马人都有饭吃,所以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与影响力。卢柏风虽然也觉得东罗马皇帝如果不能继续之前的努力,就要为曾经获得的一切付出加倍的代价。但是卢柏风还是觉得事情未必会到那个阶段。
此时书记员已经把赵谦勾勒的关系图以及下面的文字都抄到了黑板上,也许是因为字够大书记员抄写的又非常规整,让卢柏风觉得看了之后对赵谦的思路更清晰起来。然而随着一丝佩服,卢柏风却觉得心中有些不太舒服。在外交部众人开始自行讨论这些的事情,他竟然走神了。
大宋官员走神的时候没人会说,东罗马巴塞勒斯走神的时候也没人敢说什么。东罗马重臣厅外财政大臣的发言之后都看向他们英明神武的巴塞勒斯,这几年画着巴塞勒斯圣容的小卡片以及画像销量越来越好,吃上饱饭的各家个户往往买一张贴在墙上或者转入木框内放在桌上。百姓们的想法很简单,更贴近巴塞勒斯一点的举动或许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平日里的巴塞勒斯也会显得有点神游物外的意思,据说是他在感悟着神的指示。现在巴塞勒斯已经陷入这种感悟状态好长时间了,大臣们的耐心逐渐被消耗殆尽。就在财政大臣左看右看,并且从同僚眼中得到了鼓励之时,却见巴塞勒斯坐直了腰杆。大臣们立刻屏息凝神等待圣裁。没想到皇帝坐直了片刻,又站起身,接着迈步离开了会议室。大臣们目视巴塞勒斯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就听到侍卫喊道:“恭送巴塞勒斯回宫。”
这……这就走了么?大臣们全部傻了眼。随着侍卫们的脚步消失在走廊尽头,重臣们开始互瞅,很快就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不满,这些不满很快就集中在财政大臣与内务大臣身上。两位大臣也觉得自己很无辜,巴塞勒斯是东罗马至高无上的存在,法律上皇帝最大,宗教上东罗马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更重要的是,这次巴塞勒斯的举动并不是某种串通好的表演,两位大臣根本没有预料到。
面对同僚们的目光,财政大臣忍不住辩解道:“诸位,这次已经不是风传,元国已经明确告知我们这几个月不会对我们出口粮食。那些流言都是真的。必须请巴塞勒斯赶紧拿出办法来才行。”
重臣们很少离开君士坦丁堡,他们都经历过去年那次危机。随着粮食供应有问题的谣传,君士坦丁堡陷入了全面恐慌。市民们疯狂的前去抢购蔬菜腌制泡菜,导致蔬菜价格暴涨。之后蔬菜价格又暴跌,市民们骂菜贩,菜贩们骂朝廷。
一个谎言都能导致如此局面,现在东罗马帝国面对的已经不是谎言。这些年巴塞勒斯的威望就是因为他几百年来让东罗马城市居民终于能以低廉的价格购入粮食,又通过重建罗马军团,建立罗马军团家属能去挣钱的作坊,让几乎所有东罗马百姓都有饭吃。
现在这个局面只怕就要化作泡影,财政大臣想起更早前的粮价,只觉得背后发凉。按照那时候的粮价,君士坦丁堡里面一半人只怕都得饿死。
果然如财政大臣所料,这帮同僚们立刻指责起财政大臣,“难道就没有办法弄到粮食么?”
财政大臣知道拖也不是办法,他率直的说道:“我已经要大贵族们低价出售粮食,没有人答应。诸位若是真的心急,不妨自己也为朝廷出面请求他们一下。”
“按市面上的价格当然不行了!”大牧首立刻表达了态度,“那些粮食都是从元国买来的,按照那价格出售,还要赔钱呢!”
财政大臣翻了翻白眼,元国粮食价格很低,哪怕是海运提高了成本,销售价格也比东罗马帝国的本土粮食产地的价格还低。正因为如此巴塞勒斯的国库才能承担起大量购入粮食的负担。要是按照东罗马传统粮价就能买到足够粮食提供给军队,之前的历代巴塞勒斯们早就重建罗马军团了。
“那我请大家再去问问贵族们,他们最低的价格要多少。”财政大臣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回到办公室继续看公文,最新消息让赵谦吃了一惊。蒙古大汗铁穆尔居然选择了劳军、慰问、奖赏,与外交部和理藩部之前的判断完全不同。按照之前对铁穆尔做出‘不成熟’的评价,这厮应该如小孩子般闹腾才对。怎么突然就听劝了呢?
正在想,罗义仁前来。他见到赵谦就问:“不知太子可否看到了新消息?”
“看过了。”
“太子怎么看铁穆尔?”
“我不认为外交部与理藩部之前的判断有误。”
听到这个评价,罗义仁明显松了口气。他接着问:“那太子怎么判断?”
“罗部长家的孩子多大了?”
“呃……大的快十岁了,小的才三岁。”
“还没到叛逆期呢。”
“我家四个都是闺女,没男孩,没办法比较。”罗义仁声音里面有点遗憾。
“官家说有四个闺女比有四个儿子强。”
“闺女是真的好,贴心,听话,我也不喜欢野小子。只是没个儿子啊,我觉得少点啥。”
“会有的。”赵谦笑道。
“希望吧。呃……太子是想用没成长打比方么?”经过一番父亲们的谈论,罗义仁还是继续谈起了工作。
“我家的小子你教育他,他就忍不住反对。真的没人搭理他,他自觉的没趣,也没能力实现他的想法,反倒会按照我们之前说的去做。郝仁在,铁穆尔很容易逆反。现在蒙古重担都撂倒铁穆尔肩头,他无所适从之下大概只能先用比较靠谱的手段。”
罗义仁眼睛一亮,“哦?太子这么看?”片刻之后罗义仁还是迟疑的说道:“只是这厮现在所做出的的抉择实在是和之前大相径庭,不能无视。”
“嗯。”赵谦点点头,“,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咱们之前对铁穆尔的判断,但是我又想起一句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不认为铁穆尔达到能无中生有的境界。”
“无中生有?”罗义仁愣住了,思索片刻后他终于展颜欢笑:“哈,无中生有,果然妙!”
“铁穆尔只能用他所知道的去做,有些会做对,有些会做错。却如一碗水倒入不同的容器里面会有不同形状,归其本质还是那么多水。就他之前的表现,我认为他心性成长水平很低。只是郝仁与伯颜全力相助,这些水中也不是全然无料。铁穆尔此时的表现证明此人与常人无异,并非如晋惠帝那般完全没有常识的君主。但是相较郝仁与伯颜,铁穆尔只是个常人,并非有能力引领蒙古朝廷实现突破。”
“铁穆尔在运用他所知的知识之时自然会有变化……”罗义仁还是有些担心。
“变化分两种,一种是进步,一种是消耗。罗部长也听了官家的课,对于人生胜利组与失败组的分别应该还有印象吧。”
咚的一声,罗义仁忍不住敲了下桌面,之前的怀疑与不安都消失殆尽。赵官家在课上说的很清楚,处于人生胜利组的人生是积累,处于人生失败组的人生是消耗。不管郝仁与伯颜曾经给了铁穆尔多少进言多少相助,铁穆尔自己的状态才是决定铁穆尔人生的核心。
即便如此,罗义仁也不敢过度乐观,他试探着说道:“那我就继续等接下来的消息。”
“等着他们自己发生变化。”赵谦对罗义仁的话做了个小小的更正。
“好。”罗义仁爽快的答道。
送走罗义仁,赵谦继续坐下来看文件。蒙古只是遭受挫折而没有全面失败,两河流域现在局面也因此僵持。周边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被完全卷入的其中的元国含混不清,东罗马与西罗马在关注此事的同时又都被迫面对无法进口元国粮食的问题。
赵谦放下文件,用笔在纸上描绘了个关系图。写完之后他想了想,将所有人名都给划掉,又添加上经济往来的内容,再看下去就觉得脉络非常清晰。再把各国最重要人物写上去,赵谦心中只觉得有趣,这帮人能否如大宋官家那样面对局面,掌握朝政,解决问题。实在是分析的要点。
本想收起纸张,赵谦却在纸上写了几个逻辑几句说明,叫来秘书将装进信封的纸交给外交部长卢柏风。卢柏风拿到信件的时候正在开会,会议开的没啥活力。让大家准确预测万里之外的局面实在是强人所难,更尴尬的是这帮人对于铁穆尔的预测全面落空。外交部相信蒙古大汗铁穆尔遭受挫败之后会大发雷霆,如同历史上那些暴君一样严惩战败将领,全面更换将领,甚至亲自领兵作战。外交部欢欢喜喜盼来消息,所有人都蔫了。铁穆尔不仅没有暴怒,反倒安抚将士,慰问旗军。更令众人讶异的乃是在整顿黑八旗的时候也只是整顿,铁穆尔甚至再次强调蒙古朝廷对黑八旗的重视,要求黑八旗想想自己的家庭与蒙古的紧密关系。真神教可不会对黑八旗的军人如此善待。
这些手腕即便谈不上圆融,至少也最大限度缓和蒙古朝廷与旗军的关系,消除了旗军内部的恐慌不安。还有不能完全确定的消息显示,铁穆尔的蒙古朝廷开始调整战略,准备采取伯颜十策。伯颜十策中很重要的战略设想就是利用对峙将奴隶王朝堵在伊尔汗国境内,让奴隶王朝几十万军队消耗伊尔汗国境内的粮草物资。
因为地形与气候,伊尔汗国境内的秋季来的早,当地草场比两河流域的草场枯萎的更早。这就逼迫大军在外的伊尔汗国要主动寻求决战。以之前的战斗表现来看,精挑细选的蒙古旗军还是拥有巨大优势。七十万由各种人员组成的军队未必能在决战中战胜十万蒙古精锐。
大宋军队是打消耗战的专家,老将军们给出的看法非常一致。如果蒙古旗军能重整旗鼓,大战中揪住奴隶王朝七十万部队里面的弱兵猛揍,几仗下来天竺奴隶王朝就得派出他们的精锐骨干与旗军死拼。那时候双方兵力差距就从7:1降低为2:1。2:1的情况下蒙古旗军胜面相当大。
听说赵谦送来了信件,卢柏风心中长叹一声,将信封打开。他知道此事也瞒不住,赵谦必然会知道。现在知道反倒早死早托生,也能少受些心理折磨。看到纸上的内容,卢柏风一愣。看了一阵,卢柏风叫来会议书记员,让他把纸上的东西画在黑板上。随着整个内容逐渐出现,外交部众人也都看进去了。
不等书记员抄完,杨从容就问道:“部长,这是谁提出来的?”
“太子提出来的。”卢柏风应道。
“这个思路……好。”杨从容发自内心的说道。
旁边有人问道:“不知好在哪里?”
“我在海外这些年,感觉最可怕的不是一直饿着没吃饱,也不是一直吃饱了没饿过。而是饿了好久,终于吃了几年饱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激发出他们对于饥饿的回忆。东罗马帝国曾经因为一些说要削减罗马军团和罗马军团的家属每个月粮食的谣传就整个乱了。那真的是人人自危,逼的东罗马朝廷上下拼命应对。这种事情已经由不得东罗马皇帝或者东罗马朝廷自己想做什么,他们想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卢柏风看过关于东罗马抢购风的报告,的确如杨从容所说的那帮混乱。一个假消息在很短时间中就让整个君士坦丁堡的居民都恐慌起来,现在狼真的来了。东罗马朝廷的皇帝的个人意见已经不重要,他曾经在过去几年里面让东罗马人都有饭吃,所以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与影响力。卢柏风虽然也觉得东罗马皇帝如果不能继续之前的努力,就要为曾经获得的一切付出加倍的代价。但是卢柏风还是觉得事情未必会到那个阶段。
此时书记员已经把赵谦勾勒的关系图以及下面的文字都抄到了黑板上,也许是因为字够大书记员抄写的又非常规整,让卢柏风觉得看了之后对赵谦的思路更清晰起来。然而随着一丝佩服,卢柏风却觉得心中有些不太舒服。在外交部众人开始自行讨论这些的事情,他竟然走神了。
大宋官员走神的时候没人会说,东罗马巴塞勒斯走神的时候也没人敢说什么。东罗马重臣厅外财政大臣的发言之后都看向他们英明神武的巴塞勒斯,这几年画着巴塞勒斯圣容的小卡片以及画像销量越来越好,吃上饱饭的各家个户往往买一张贴在墙上或者转入木框内放在桌上。百姓们的想法很简单,更贴近巴塞勒斯一点的举动或许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平日里的巴塞勒斯也会显得有点神游物外的意思,据说是他在感悟着神的指示。现在巴塞勒斯已经陷入这种感悟状态好长时间了,大臣们的耐心逐渐被消耗殆尽。就在财政大臣左看右看,并且从同僚眼中得到了鼓励之时,却见巴塞勒斯坐直了腰杆。大臣们立刻屏息凝神等待圣裁。没想到皇帝坐直了片刻,又站起身,接着迈步离开了会议室。大臣们目视巴塞勒斯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就听到侍卫喊道:“恭送巴塞勒斯回宫。”
这……这就走了么?大臣们全部傻了眼。随着侍卫们的脚步消失在走廊尽头,重臣们开始互瞅,很快就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不满,这些不满很快就集中在财政大臣与内务大臣身上。两位大臣也觉得自己很无辜,巴塞勒斯是东罗马至高无上的存在,法律上皇帝最大,宗教上东罗马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更重要的是,这次巴塞勒斯的举动并不是某种串通好的表演,两位大臣根本没有预料到。
面对同僚们的目光,财政大臣忍不住辩解道:“诸位,这次已经不是风传,元国已经明确告知我们这几个月不会对我们出口粮食。那些流言都是真的。必须请巴塞勒斯赶紧拿出办法来才行。”
重臣们很少离开君士坦丁堡,他们都经历过去年那次危机。随着粮食供应有问题的谣传,君士坦丁堡陷入了全面恐慌。市民们疯狂的前去抢购蔬菜腌制泡菜,导致蔬菜价格暴涨。之后蔬菜价格又暴跌,市民们骂菜贩,菜贩们骂朝廷。
一个谎言都能导致如此局面,现在东罗马帝国面对的已经不是谎言。这些年巴塞勒斯的威望就是因为他几百年来让东罗马城市居民终于能以低廉的价格购入粮食,又通过重建罗马军团,建立罗马军团家属能去挣钱的作坊,让几乎所有东罗马百姓都有饭吃。
现在这个局面只怕就要化作泡影,财政大臣想起更早前的粮价,只觉得背后发凉。按照那时候的粮价,君士坦丁堡里面一半人只怕都得饿死。
果然如财政大臣所料,这帮同僚们立刻指责起财政大臣,“难道就没有办法弄到粮食么?”
财政大臣知道拖也不是办法,他率直的说道:“我已经要大贵族们低价出售粮食,没有人答应。诸位若是真的心急,不妨自己也为朝廷出面请求他们一下。”
“按市面上的价格当然不行了!”大牧首立刻表达了态度,“那些粮食都是从元国买来的,按照那价格出售,还要赔钱呢!”
财政大臣翻了翻白眼,元国粮食价格很低,哪怕是海运提高了成本,销售价格也比东罗马帝国的本土粮食产地的价格还低。正因为如此巴塞勒斯的国库才能承担起大量购入粮食的负担。要是按照东罗马传统粮价就能买到足够粮食提供给军队,之前的历代巴塞勒斯们早就重建罗马军团了。
“那我请大家再去问问贵族们,他们最低的价格要多少。”财政大臣说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