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大锅饭(二十六)
郝仁脸色阴沉,看在铁穆尔大汗眼里觉得很有趣。眼前的两份奏折事关郝仁的儿子郝康,能看到郝仁如此不爽就令铁穆尔心中欢喜。此时铁穆尔大汗并不知道将领的那份奏折并非是与郝康同时写的那份。将领当面口述奏折的时候觉得脱脱与郝康更亲近,所以遣词造句非常收敛。
等离开之后又命人再写一份替代了公开口述那份,既然是之后写,内容自然充满了各种攻击性。如果按照奏折所写,郝康大概只差当时公开高喊着要造反了。
铁穆尔大汗等着郝仁公开表态,等了好一阵也没下文。他只能开口问郝仁:“丞相,你如何看此事。”
“军队不得入城驻扎。”郝仁立刻答道。这次他脸色不快并非是因为郝康,郝康的选择很符合郝仁的态度。军队就该驻扎在军营中,把他们放进城里就会闹事。所谓蒙古军队驻扎城内的老规矩的确存在,那是蒙古军征战四方时候的规矩。蒙古人每攻陷一座城市之后当然要驻扎其中。不然怎么能够有效屠杀呢。
现在这位将军用如此案例就是强词夺理,大都城不大,大汗亲军也在城外居住。最初的时候巴格达也是如此安排,只是在真神教起来造反之后才有了变化。
“为何?”铁穆尔问道。说完之后他就觉得后悔了,但是没等他来得及调整就听郝仁开始讲述起来。与往常一样说的都是各种道理,这让铁穆尔只觉得有好多苍蝇在围绕着他旋转,原本的好心情瞬间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好不容易等郝仁讲完,立刻有王爷说道:“大汗,旗军与以前的蒙古铁骑不同,蒙古铁骑都是由各地征发,等战争结束之后就回到原本部落。现在旗军乃是常备军,让他们在城外风吹雨打怎么行!”
这位王爷素来与郝仁唱反调,有他开头,其他同一阵营的王爷们也跟着发表观点。虽然出发点各不相同,归结起来都是旗军就该住城内。甚至有王爷看似公允的说道:“这些旗军乃是我蒙古的骨干,若是城内没有那么多地方住,就该把一些城内居民赶出去才对。”
听了这么多,铁穆尔随口说道:“那就让旗军入城居住。”
这话说完,铁穆尔突然后悔了。他自己也知道这么说的原因只是为了想和郝仁唱唱反调,其实他自己也没有特别的决定。只说话出口了,铁穆尔虽然后悔却不想立刻反悔。这可不是蒙古汉子的英雄行为。
听铁穆尔这么讲,与郝仁对立的王爷们立刻大声称赞起来。最初几人的话听着还不太舒服,可听了一阵吹捧之后,铁穆尔就觉得这个决定也挺正确。为什么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汗亲军就要在野地里风吹日晒。在设计旗军的时候就决定驻扎在大马士革的旗军会长期驻扎。只要大马士革附近出了事情,旗军就要立刻前往镇压。这又不是几天时间,只要蒙古帝国还在,大马士革的旗军就会一直在那里驻扎。在城内过的舒服点有什么错么?
在一片吹捧大汗圣明的言论中,郝仁开口了,“大汗……”
铁穆尔只觉得心中腻味,干脆打断了郝仁的话,“今天朝会就到这里,我还要去给太后问安。”
“大汗!”郝仁大声说道:“大马士革的事情可以先不谈,可探马已经禀报奴隶王朝动向奇怪,此时还需商议。”
铁穆尔心中又有些迟疑,只是他觉得此时再坐下未免出尔反尔。难道给太后问安的不比朝政重要么?更何况这是铁穆尔的手段,这次破例下次怎么才能立刻走人。想到这里,铁穆尔说道:“那件事明日再说。”
到了太后阔阔真那边,铁穆尔悉心询问了太后的日常,就准备离开。阔阔真叫住了铁穆尔,“你先别走。我听说最近你与丞相相处的好了些。”
铁穆尔连忙答道:“回禀太后,我很久没与丞相争执过了。丞相建议之事,十件里面我都答应了七八件。”
阔阔真听了之后露出笑容,“铁穆尔,丞相靠得住,你得让他多为朝廷出力。”
当然要让郝仁出力,不然那些粮食怎么办。铁穆尔心中答道。说的却是别的话,“请太后放心,我一定会多与丞相商议。”
离开了母亲这里,铁穆尔就想起了郝仁所说的奴隶王朝的事情。不知不觉就与郝仁相处了快一年,铁穆尔对郝仁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郝仁对于各种事情的看法多数应验。铁穆尔也真的想多信任郝仁一些。于是铁穆尔停下脚步让侍卫请郝仁进宫。
等了一个时辰,侍卫回来禀报。“大汗,丞相没有回府。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什么?就没人见到丞相去了哪里?”铁穆尔心中生出极大怒气,平时就见郝仁各种胡咧咧,想躲开都办不到。现在铁穆尔终于准备听郝仁说说奴隶王朝的事情,郝仁反倒不见了!这就是所谓忠臣的模样么?忠臣不就该随叫随到,为大汗排忧解难么!
带着这股怒气,铁穆尔喝道:“你们马上去找,找不到丞相就不用回来了!”
就在侍卫们再次跑出去的时候,蒙古朝廷的八百里快马传书已经拿着墨迹刚干的圣旨奔出巴格达。负责文书差事的王爷完成了他这辈子效率最高的一次工作,大汗的命令立刻变成了圣旨发送去目的地。以往完成这件事的平均时长要超过七天。
举着令骑的快马如流星般奔行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道路上,在路边田野中与玉昔帖木儿一起骑马散心的郝仁看到马匹后忍不住叹道:“朝廷做事总是争论不休,尽力延宕。若是能如这个信使般尽力就好了。”
玉昔帖木儿并不关心一个小小的信使,他继续之前的话题,“丞相以为奴隶王朝真的要与我蒙古打仗?”
郝仁收回目光答道:“我看了那么多宋国报纸,宋国官家对于一神教极为警惕。他好多次说,信仰自由。但是真神教不是信仰。哪里见过家里一人信真神教,全家都得入教的道理。我蒙古信长生天,对于信长生天的改信景教也不反对。对于信景教的该信长生天的也不在意。许多人说我蒙古霸道,却哪里有十字教与真神教霸道。连宋国官家都如此警惕,我以为不可不谨慎。”
更新最快(的新
(м.ō)m
等离开之后又命人再写一份替代了公开口述那份,既然是之后写,内容自然充满了各种攻击性。如果按照奏折所写,郝康大概只差当时公开高喊着要造反了。
铁穆尔大汗等着郝仁公开表态,等了好一阵也没下文。他只能开口问郝仁:“丞相,你如何看此事。”
“军队不得入城驻扎。”郝仁立刻答道。这次他脸色不快并非是因为郝康,郝康的选择很符合郝仁的态度。军队就该驻扎在军营中,把他们放进城里就会闹事。所谓蒙古军队驻扎城内的老规矩的确存在,那是蒙古军征战四方时候的规矩。蒙古人每攻陷一座城市之后当然要驻扎其中。不然怎么能够有效屠杀呢。
现在这位将军用如此案例就是强词夺理,大都城不大,大汗亲军也在城外居住。最初的时候巴格达也是如此安排,只是在真神教起来造反之后才有了变化。
“为何?”铁穆尔问道。说完之后他就觉得后悔了,但是没等他来得及调整就听郝仁开始讲述起来。与往常一样说的都是各种道理,这让铁穆尔只觉得有好多苍蝇在围绕着他旋转,原本的好心情瞬间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好不容易等郝仁讲完,立刻有王爷说道:“大汗,旗军与以前的蒙古铁骑不同,蒙古铁骑都是由各地征发,等战争结束之后就回到原本部落。现在旗军乃是常备军,让他们在城外风吹雨打怎么行!”
这位王爷素来与郝仁唱反调,有他开头,其他同一阵营的王爷们也跟着发表观点。虽然出发点各不相同,归结起来都是旗军就该住城内。甚至有王爷看似公允的说道:“这些旗军乃是我蒙古的骨干,若是城内没有那么多地方住,就该把一些城内居民赶出去才对。”
听了这么多,铁穆尔随口说道:“那就让旗军入城居住。”
这话说完,铁穆尔突然后悔了。他自己也知道这么说的原因只是为了想和郝仁唱唱反调,其实他自己也没有特别的决定。只说话出口了,铁穆尔虽然后悔却不想立刻反悔。这可不是蒙古汉子的英雄行为。
听铁穆尔这么讲,与郝仁对立的王爷们立刻大声称赞起来。最初几人的话听着还不太舒服,可听了一阵吹捧之后,铁穆尔就觉得这个决定也挺正确。为什么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汗亲军就要在野地里风吹日晒。在设计旗军的时候就决定驻扎在大马士革的旗军会长期驻扎。只要大马士革附近出了事情,旗军就要立刻前往镇压。这又不是几天时间,只要蒙古帝国还在,大马士革的旗军就会一直在那里驻扎。在城内过的舒服点有什么错么?
在一片吹捧大汗圣明的言论中,郝仁开口了,“大汗……”
铁穆尔只觉得心中腻味,干脆打断了郝仁的话,“今天朝会就到这里,我还要去给太后问安。”
“大汗!”郝仁大声说道:“大马士革的事情可以先不谈,可探马已经禀报奴隶王朝动向奇怪,此时还需商议。”
铁穆尔心中又有些迟疑,只是他觉得此时再坐下未免出尔反尔。难道给太后问安的不比朝政重要么?更何况这是铁穆尔的手段,这次破例下次怎么才能立刻走人。想到这里,铁穆尔说道:“那件事明日再说。”
到了太后阔阔真那边,铁穆尔悉心询问了太后的日常,就准备离开。阔阔真叫住了铁穆尔,“你先别走。我听说最近你与丞相相处的好了些。”
铁穆尔连忙答道:“回禀太后,我很久没与丞相争执过了。丞相建议之事,十件里面我都答应了七八件。”
阔阔真听了之后露出笑容,“铁穆尔,丞相靠得住,你得让他多为朝廷出力。”
当然要让郝仁出力,不然那些粮食怎么办。铁穆尔心中答道。说的却是别的话,“请太后放心,我一定会多与丞相商议。”
离开了母亲这里,铁穆尔就想起了郝仁所说的奴隶王朝的事情。不知不觉就与郝仁相处了快一年,铁穆尔对郝仁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郝仁对于各种事情的看法多数应验。铁穆尔也真的想多信任郝仁一些。于是铁穆尔停下脚步让侍卫请郝仁进宫。
等了一个时辰,侍卫回来禀报。“大汗,丞相没有回府。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什么?就没人见到丞相去了哪里?”铁穆尔心中生出极大怒气,平时就见郝仁各种胡咧咧,想躲开都办不到。现在铁穆尔终于准备听郝仁说说奴隶王朝的事情,郝仁反倒不见了!这就是所谓忠臣的模样么?忠臣不就该随叫随到,为大汗排忧解难么!
带着这股怒气,铁穆尔喝道:“你们马上去找,找不到丞相就不用回来了!”
就在侍卫们再次跑出去的时候,蒙古朝廷的八百里快马传书已经拿着墨迹刚干的圣旨奔出巴格达。负责文书差事的王爷完成了他这辈子效率最高的一次工作,大汗的命令立刻变成了圣旨发送去目的地。以往完成这件事的平均时长要超过七天。
举着令骑的快马如流星般奔行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道路上,在路边田野中与玉昔帖木儿一起骑马散心的郝仁看到马匹后忍不住叹道:“朝廷做事总是争论不休,尽力延宕。若是能如这个信使般尽力就好了。”
玉昔帖木儿并不关心一个小小的信使,他继续之前的话题,“丞相以为奴隶王朝真的要与我蒙古打仗?”
郝仁收回目光答道:“我看了那么多宋国报纸,宋国官家对于一神教极为警惕。他好多次说,信仰自由。但是真神教不是信仰。哪里见过家里一人信真神教,全家都得入教的道理。我蒙古信长生天,对于信长生天的改信景教也不反对。对于信景教的该信长生天的也不在意。许多人说我蒙古霸道,却哪里有十字教与真神教霸道。连宋国官家都如此警惕,我以为不可不谨慎。”
更新最快(的新
(м.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