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白骨精(十二)
诸位书友,元旦快乐!
河南秋天的夜晚很凉爽,走在回家路上的马庆昌脸色却如同冬天般阴冷。洛阳水席乃是中华的传统宴席,也就是说,不便宜。花了这么多钱,洛阳税务局长尤庸刚上了八道凉菜之后起身告辞。作为名义上召集人的洛阳知府王全乐也恼怒的起身拂袖而去。剩下的几个陪坐官员都讪讪的,却还是吃完了全套水席之后才离开。
如果这些人也跟着知府王全乐离开,马庆昌大概还不会这么恼火。这帮不帮忙办事只是凑趣的家伙却大吃一顿,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更何况那些家伙们并不会因为这顿饭而记了马庆昌的好处。他们只是陪坐而已,主角并不是他们。
进了家门,立刻有几人迎了出来,簇拥着马庆昌进了正屋。看几个人都试探着想询问,马庆昌恼怒的说道:“让你们回去告诉庄里人,你们去了么?”
几个人脸色登时就变得紧张起来,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年人迟疑着反问:“马爸爸,你不是说能把事情了结么!”
马庆昌立刻大怒。他之前的确说过这样的话,但是那明显不可能了。在马庆昌请洛阳知府王全乐出来调停的时候,王全乐就说的明白,不用想着息事宁人,打人的家伙必须交出来惩处。
自己所说的大话被戳穿,马庆昌怒道:“你们打了人,还想这么了事不成?”
几个庄里来的人物听到马庆昌出尔反尔,先是讶异,那四十来岁的老头子先恢复了正常。他努力收起不满的表情,继续说道:“马爸爸,我们问过了,没人承认说自己打过人。”
“你们没打人,难道那些税务局的人是自己打了自己么?”马庆昌的声音已经变得阴冷。
一个三十岁的中年人听马庆昌语气不善,不满的说道:“汉人从来都奸诈狡猾,他们为了陷害我们,定然是编造瞎话。”
听到这话,马庆昌心中杀气大盛。如果此事手里有刀,他很想一刀捅死这货。但是马庆昌手里没有刀,而且片刻的暴怒之后,马庆昌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了。由几个信真神教的村子组成的大庄子这些年一直没有纳税,但是他们的粮食可都卖了。掌握卖粮的就是马庆昌。
大宋官场人员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在临安总投降之后并没有投降的文人,他们跟着赵嘉仁继续对抗蒙古。另一部分就是赵嘉仁自己培养起来的学生、军人等干部。马庆昌并非两类人中的任何一类。大宋收复洛阳地区之后,马庆昌以当地人的身份帮助大宋联络洛阳地方上人物,一步步混上了现在的位置。
一个官场上的另类人物想在官场上立足,庄子里卖粮的钱起了极大作用。
努力压住了心中的怒气,马庆昌叹道:“你们可知大宋官家组建了税警么?上次去庄里的只是税务局的人,他们手里没有枪。现在汉人的税警已经准备前去庄子里,他们手里可都有火枪。咱们能比蒙古人还厉害么?咱们庄子里的马怎么来的,你们忘记了么?”
听了马庆昌的话,四十来岁的老头子惊了,他连忙问:“马爸爸,官军要用火枪对付咱们?”
十几年前,大宋北伐。宋元两国间爆发了黄河战役,眼瞅大宋攻城略地,蒙古骑兵就在洛阳盆地与宋军展开激战。宋军靠了大规模修建兵站,硬是用步兵靠两条腿将数千蒙古骑兵包围住。走投无路的蒙古骑兵向宋军发动了冲击,结果被宋军一举歼灭。
有那么一队漏网之鱼的蒙古军逃进了马庆昌所在的村落,在大元制度里,只要是‘回回’就算是二等人。北方汉人乃是三等人。这些精疲力竭胆战心惊的一等蒙古人此时也不敢再屠村,只能请求马庆昌他们将蒙古人藏匿起来。
马庆昌与村里长老商量之后,就答应了此时。等蒙古骑兵们躲进地窖,马庆昌带人封死地窖。等宋军追击到村里,马庆昌就领着宋军前去挖开地窖,把里面因为窒息死亡的蒙古人拖了出来。
这位四十来岁的老头子当时还是快三十岁的中年人,十几年过去了,他还能记得那些蒙古惨烈的死相。若不是惧怕大宋官军的火枪,这帮蒙古人怎么会如此轻松的就被骗进地窖。据说大元一等人的蒙古人有自己的骄傲,哪怕是死,也要死在马背上。
离开了马背的蒙古人想躲在地窖里逃脱大宋官军的搜索,却卑微的死在地窖里。他们的马匹都归了村里人所有。马庆昌提及了这段往事,他能让村里人信服,靠的就是帮助大家捞了一笔意外横财。
老年人还有当年的回忆,三十岁的中年人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当年没轮到从地窖里往外拖尸体。于是三十岁的中年人血气方刚的说道:“怕什么,这些年咱们也有了些火枪。”
不用马庆昌开口,老头子马上转身对着中年人怒喝:“你懂个屁!官军人数比咱们村里的人多得很。你能打得过那么多人么?”
中年人不服气的嘟囔道:“整个洛阳府里也没有几个兵……”
对于这样的混人,马庆昌也懒得废话。这厮至少还知道观察一下洛阳城里面的兵力,已经比村里那些敢殴打税警的家伙明白多了。
老头子则是大声训斥了中年人几句,这才转过头陪着笑问马庆昌,“马爸爸,我们能不能不要交人。你和汉人的官员都是好朋友,请他们吃个饭,多说点好话不就行了。”
在蒙古人统治黄河以北的时候,‘汉人’这个名词可不是什么好话。当时大元上下分为三等,汉人就是最低等的三等人。一等人杀了汉人,如果是汉人先挑衅,杀了就杀了。若是一等人无理,也不过是赔点烧埋钱,再赔一头驴了事。
而且三等人被杀,若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又有谁能前去告官。
想到过往,马庆昌忍不住说道:“你们以后不许再用‘汉人’二字。”
老年人没说话,中年人开口了,“马爸爸,咱们都是信真神教的二等回回。怎么不能说汉人了?你带着大家诵经的时候,总是告诉我们,大家都是真神的子民,都是兄弟姐妹。这时候怎么要我们改口!”
面对这要造反的话,马庆昌冷冷的问道:“你既然还记得我是诵经人,还敢不听我的话?”
老头子一看马庆昌真的生气了,赶紧想平息双方的冲突。没等他努力,三十岁的中年真神教信徒已经怼起了马庆昌,“马爸爸,这么多人都在。大家都能证明我又没有说瞎话。你说过,我们都是真神的子民,这世界就是真神创造的,所有的土地,财富都是真神创造出来给我们的。我们得团结在真神的旗帜下,从那些人手里把真神创造的世界和财富夺回来。我可有说错?”
这话是马庆昌说了好多次的话。实际上,作为诵经人的马庆昌大多数的开场白都是和这话差不多的开始。尤其是将几个汉人村落的汉人打跑之前,马庆昌格外卖力的宣扬这样的说法。
只是老头子毕竟是老头子,比中年人多吃了十几年饭。他自己当然笃信真神,不过却也见识过大宋军队的强悍与冷酷。十几年前,宋军检点完蒙古人的尸体之后,就砍下蒙古人的头颅,让村里人把几十具无头尸体给埋了。老头子现在还能清楚的回想起几十具无头尸体堆在一起的可怖模样。
马庆昌早就把那时候的事情忘得干净,他此时心中五味杂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后悔。自己当时太多的强调真神,这太过于失策。他应该更婉转的强调,诵经人作为真神真理的传递者,普通教众应该无条件服从诵经人命令。如果每次开场之前就能这么做,想来此时自己就可以轻松的让试图反叛夺权的中年人失去对经文经意的解释和借用。
然而中年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攻势并没有结束,他继续说道:“马爸爸,当年我们可是二等人,汉人乃是三等人。我们真神回回可比他们金贵。你也说过,只要信了真神,就再不是汉人。你现在又让我们不能说汉人,难道是想把咱们的兄弟交出去,换汉人开心不成?”
如此发言倒是击中了马庆昌的小心思,让马庆昌的脸色更难看了。他的确是如此考虑,如果想避免税警部队扫荡庄子,就得给他们一个交代。这么一个交代,那就必须是有人出来抗锅。若是庄子里的人不肯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那说不得,只能强行抓些人出来。
中年真神教徒始终盯着马庆昌的表情,见到他神色变化,立刻跟进抨击,“咱们都是真神的子民,这些汉人占了真神的土地,咱们所做的就是要把这些土地夺回来。不过是撵走了些汉人而已,咱们有什么错。马爸爸,你拿了大家这么多钱,大家可都没什么钱,你若是想让大家出来顶缸,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马庆昌此时心中满是杀意。他心中盘算着是不是干脆把眼前的这些人都给抓起来交给官府。让官府收拾他们。不过仔细一想,就发现了其中的漏洞。现在的大宋杀人并不是以前蒙古人那时候拖出去杀了,然后把脑袋拿去顶缸。
大宋杀人蒙古人那是干净利落,但是在内部处理事情就没这么干脆。他们建立了复杂的公检法,凡是杀人都要经过审问等过程。就眼前的这些人,一旦被抓,天知道他们会说出些什么来。马庆昌自己和这帮人有着深厚的关联。怎么都洗不清。
想到这里,马庆昌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起来,“你们担心的事情我知道,就是信不过汉人。担心汉人会欺负咱们……”
“不是担心,咱们本就住在真神赐给咱们的土地上,那些汉人凭什么来管我们!”中年人马上就反驳回去。
马庆昌心中好不容易稍微控制一下的怒火登时又燃烧起来。他怒喝道:“既然这么说,你可听说过真神有教诲。在不是真神教国家的土地上,他允许真神教的信徒们装作服从当地的风俗?嗯!你以为真神的智慧和你这样不知死活么?真神为了能够让信徒们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可不是像你这样让信徒们鸡蛋碰石头!”
中年信徒一听这话,立刻就要反驳。老头子气的上前劈面就给了中年人一嘴巴。他最初还是觉得中年人是在担心马庆昌不帮着庄子里说话,此时他已经确定中年人这是想从马庆昌手里夺取庄子里的领导权。
躲避不及的中年人挨了一嘴巴,立刻露出惊怒的表情。老头子则怒骂道:“你这个杀千刀的,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要闹!再闹,我打死你!”
被长辈这么责骂,中年人脸先是涨得通红,很快又变白了。他用求助的眼神看向周围几人,却见几人要么别开脸,要么低下视线。找不到支持者,中年人眼圈一红,也不再说话,转头向外就走。
“你要去哪里!”老头子对着中年人的背影喊道。
见到中年人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外走,他看了看马庆昌,然后追了出去。
马庆昌也很想追出去,追出去之后就能找机会干掉这个想抢夺
中年信徒一听这话,立刻就要反驳。老头子气的上前劈面就给了中年人一嘴巴。他最初还是觉得中年人是在担心马庆昌不帮着庄子里说话,此时他已经确定中年人这是想从马庆昌手里夺取庄子里的领导权。
躲避不及的中年人挨了一嘴巴,立刻露出惊怒的表情。老头子则怒骂道:“你这个杀千刀的,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要闹!再闹,我打死你!”
被长辈这么责骂,中年人脸先是涨得通红,很快又变白了。他用求助的眼神看向周围几人,却见几人要么别开脸,要么低下视线。找不到支持者,中年人眼圈一红,也不再说话,转头向外就走。
河南秋天的夜晚很凉爽,走在回家路上的马庆昌脸色却如同冬天般阴冷。洛阳水席乃是中华的传统宴席,也就是说,不便宜。花了这么多钱,洛阳税务局长尤庸刚上了八道凉菜之后起身告辞。作为名义上召集人的洛阳知府王全乐也恼怒的起身拂袖而去。剩下的几个陪坐官员都讪讪的,却还是吃完了全套水席之后才离开。
如果这些人也跟着知府王全乐离开,马庆昌大概还不会这么恼火。这帮不帮忙办事只是凑趣的家伙却大吃一顿,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更何况那些家伙们并不会因为这顿饭而记了马庆昌的好处。他们只是陪坐而已,主角并不是他们。
进了家门,立刻有几人迎了出来,簇拥着马庆昌进了正屋。看几个人都试探着想询问,马庆昌恼怒的说道:“让你们回去告诉庄里人,你们去了么?”
几个人脸色登时就变得紧张起来,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年人迟疑着反问:“马爸爸,你不是说能把事情了结么!”
马庆昌立刻大怒。他之前的确说过这样的话,但是那明显不可能了。在马庆昌请洛阳知府王全乐出来调停的时候,王全乐就说的明白,不用想着息事宁人,打人的家伙必须交出来惩处。
自己所说的大话被戳穿,马庆昌怒道:“你们打了人,还想这么了事不成?”
几个庄里来的人物听到马庆昌出尔反尔,先是讶异,那四十来岁的老头子先恢复了正常。他努力收起不满的表情,继续说道:“马爸爸,我们问过了,没人承认说自己打过人。”
“你们没打人,难道那些税务局的人是自己打了自己么?”马庆昌的声音已经变得阴冷。
一个三十岁的中年人听马庆昌语气不善,不满的说道:“汉人从来都奸诈狡猾,他们为了陷害我们,定然是编造瞎话。”
听到这话,马庆昌心中杀气大盛。如果此事手里有刀,他很想一刀捅死这货。但是马庆昌手里没有刀,而且片刻的暴怒之后,马庆昌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了。由几个信真神教的村子组成的大庄子这些年一直没有纳税,但是他们的粮食可都卖了。掌握卖粮的就是马庆昌。
大宋官场人员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在临安总投降之后并没有投降的文人,他们跟着赵嘉仁继续对抗蒙古。另一部分就是赵嘉仁自己培养起来的学生、军人等干部。马庆昌并非两类人中的任何一类。大宋收复洛阳地区之后,马庆昌以当地人的身份帮助大宋联络洛阳地方上人物,一步步混上了现在的位置。
一个官场上的另类人物想在官场上立足,庄子里卖粮的钱起了极大作用。
努力压住了心中的怒气,马庆昌叹道:“你们可知大宋官家组建了税警么?上次去庄里的只是税务局的人,他们手里没有枪。现在汉人的税警已经准备前去庄子里,他们手里可都有火枪。咱们能比蒙古人还厉害么?咱们庄子里的马怎么来的,你们忘记了么?”
听了马庆昌的话,四十来岁的老头子惊了,他连忙问:“马爸爸,官军要用火枪对付咱们?”
十几年前,大宋北伐。宋元两国间爆发了黄河战役,眼瞅大宋攻城略地,蒙古骑兵就在洛阳盆地与宋军展开激战。宋军靠了大规模修建兵站,硬是用步兵靠两条腿将数千蒙古骑兵包围住。走投无路的蒙古骑兵向宋军发动了冲击,结果被宋军一举歼灭。
有那么一队漏网之鱼的蒙古军逃进了马庆昌所在的村落,在大元制度里,只要是‘回回’就算是二等人。北方汉人乃是三等人。这些精疲力竭胆战心惊的一等蒙古人此时也不敢再屠村,只能请求马庆昌他们将蒙古人藏匿起来。
马庆昌与村里长老商量之后,就答应了此时。等蒙古骑兵们躲进地窖,马庆昌带人封死地窖。等宋军追击到村里,马庆昌就领着宋军前去挖开地窖,把里面因为窒息死亡的蒙古人拖了出来。
这位四十来岁的老头子当时还是快三十岁的中年人,十几年过去了,他还能记得那些蒙古惨烈的死相。若不是惧怕大宋官军的火枪,这帮蒙古人怎么会如此轻松的就被骗进地窖。据说大元一等人的蒙古人有自己的骄傲,哪怕是死,也要死在马背上。
离开了马背的蒙古人想躲在地窖里逃脱大宋官军的搜索,却卑微的死在地窖里。他们的马匹都归了村里人所有。马庆昌提及了这段往事,他能让村里人信服,靠的就是帮助大家捞了一笔意外横财。
老年人还有当年的回忆,三十岁的中年人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当年没轮到从地窖里往外拖尸体。于是三十岁的中年人血气方刚的说道:“怕什么,这些年咱们也有了些火枪。”
不用马庆昌开口,老头子马上转身对着中年人怒喝:“你懂个屁!官军人数比咱们村里的人多得很。你能打得过那么多人么?”
中年人不服气的嘟囔道:“整个洛阳府里也没有几个兵……”
对于这样的混人,马庆昌也懒得废话。这厮至少还知道观察一下洛阳城里面的兵力,已经比村里那些敢殴打税警的家伙明白多了。
老头子则是大声训斥了中年人几句,这才转过头陪着笑问马庆昌,“马爸爸,我们能不能不要交人。你和汉人的官员都是好朋友,请他们吃个饭,多说点好话不就行了。”
在蒙古人统治黄河以北的时候,‘汉人’这个名词可不是什么好话。当时大元上下分为三等,汉人就是最低等的三等人。一等人杀了汉人,如果是汉人先挑衅,杀了就杀了。若是一等人无理,也不过是赔点烧埋钱,再赔一头驴了事。
而且三等人被杀,若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又有谁能前去告官。
想到过往,马庆昌忍不住说道:“你们以后不许再用‘汉人’二字。”
老年人没说话,中年人开口了,“马爸爸,咱们都是信真神教的二等回回。怎么不能说汉人了?你带着大家诵经的时候,总是告诉我们,大家都是真神的子民,都是兄弟姐妹。这时候怎么要我们改口!”
面对这要造反的话,马庆昌冷冷的问道:“你既然还记得我是诵经人,还敢不听我的话?”
老头子一看马庆昌真的生气了,赶紧想平息双方的冲突。没等他努力,三十岁的中年真神教信徒已经怼起了马庆昌,“马爸爸,这么多人都在。大家都能证明我又没有说瞎话。你说过,我们都是真神的子民,这世界就是真神创造的,所有的土地,财富都是真神创造出来给我们的。我们得团结在真神的旗帜下,从那些人手里把真神创造的世界和财富夺回来。我可有说错?”
这话是马庆昌说了好多次的话。实际上,作为诵经人的马庆昌大多数的开场白都是和这话差不多的开始。尤其是将几个汉人村落的汉人打跑之前,马庆昌格外卖力的宣扬这样的说法。
只是老头子毕竟是老头子,比中年人多吃了十几年饭。他自己当然笃信真神,不过却也见识过大宋军队的强悍与冷酷。十几年前,宋军检点完蒙古人的尸体之后,就砍下蒙古人的头颅,让村里人把几十具无头尸体给埋了。老头子现在还能清楚的回想起几十具无头尸体堆在一起的可怖模样。
马庆昌早就把那时候的事情忘得干净,他此时心中五味杂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后悔。自己当时太多的强调真神,这太过于失策。他应该更婉转的强调,诵经人作为真神真理的传递者,普通教众应该无条件服从诵经人命令。如果每次开场之前就能这么做,想来此时自己就可以轻松的让试图反叛夺权的中年人失去对经文经意的解释和借用。
然而中年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攻势并没有结束,他继续说道:“马爸爸,当年我们可是二等人,汉人乃是三等人。我们真神回回可比他们金贵。你也说过,只要信了真神,就再不是汉人。你现在又让我们不能说汉人,难道是想把咱们的兄弟交出去,换汉人开心不成?”
如此发言倒是击中了马庆昌的小心思,让马庆昌的脸色更难看了。他的确是如此考虑,如果想避免税警部队扫荡庄子,就得给他们一个交代。这么一个交代,那就必须是有人出来抗锅。若是庄子里的人不肯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那说不得,只能强行抓些人出来。
中年真神教徒始终盯着马庆昌的表情,见到他神色变化,立刻跟进抨击,“咱们都是真神的子民,这些汉人占了真神的土地,咱们所做的就是要把这些土地夺回来。不过是撵走了些汉人而已,咱们有什么错。马爸爸,你拿了大家这么多钱,大家可都没什么钱,你若是想让大家出来顶缸,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马庆昌此时心中满是杀意。他心中盘算着是不是干脆把眼前的这些人都给抓起来交给官府。让官府收拾他们。不过仔细一想,就发现了其中的漏洞。现在的大宋杀人并不是以前蒙古人那时候拖出去杀了,然后把脑袋拿去顶缸。
大宋杀人蒙古人那是干净利落,但是在内部处理事情就没这么干脆。他们建立了复杂的公检法,凡是杀人都要经过审问等过程。就眼前的这些人,一旦被抓,天知道他们会说出些什么来。马庆昌自己和这帮人有着深厚的关联。怎么都洗不清。
想到这里,马庆昌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起来,“你们担心的事情我知道,就是信不过汉人。担心汉人会欺负咱们……”
“不是担心,咱们本就住在真神赐给咱们的土地上,那些汉人凭什么来管我们!”中年人马上就反驳回去。
马庆昌心中好不容易稍微控制一下的怒火登时又燃烧起来。他怒喝道:“既然这么说,你可听说过真神有教诲。在不是真神教国家的土地上,他允许真神教的信徒们装作服从当地的风俗?嗯!你以为真神的智慧和你这样不知死活么?真神为了能够让信徒们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可不是像你这样让信徒们鸡蛋碰石头!”
中年信徒一听这话,立刻就要反驳。老头子气的上前劈面就给了中年人一嘴巴。他最初还是觉得中年人是在担心马庆昌不帮着庄子里说话,此时他已经确定中年人这是想从马庆昌手里夺取庄子里的领导权。
躲避不及的中年人挨了一嘴巴,立刻露出惊怒的表情。老头子则怒骂道:“你这个杀千刀的,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要闹!再闹,我打死你!”
被长辈这么责骂,中年人脸先是涨得通红,很快又变白了。他用求助的眼神看向周围几人,却见几人要么别开脸,要么低下视线。找不到支持者,中年人眼圈一红,也不再说话,转头向外就走。
“你要去哪里!”老头子对着中年人的背影喊道。
见到中年人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外走,他看了看马庆昌,然后追了出去。
马庆昌也很想追出去,追出去之后就能找机会干掉这个想抢夺
中年信徒一听这话,立刻就要反驳。老头子气的上前劈面就给了中年人一嘴巴。他最初还是觉得中年人是在担心马庆昌不帮着庄子里说话,此时他已经确定中年人这是想从马庆昌手里夺取庄子里的领导权。
躲避不及的中年人挨了一嘴巴,立刻露出惊怒的表情。老头子则怒骂道:“你这个杀千刀的,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要闹!再闹,我打死你!”
被长辈这么责骂,中年人脸先是涨得通红,很快又变白了。他用求助的眼神看向周围几人,却见几人要么别开脸,要么低下视线。找不到支持者,中年人眼圈一红,也不再说话,转头向外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