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短暂和平的终止(二)
晚上的时候,参谋长郑捷把李云叫到他那里。相差了十几岁的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年长的郑捷叹道:“两个师独立作战。你这设想可真不错。”
李云不觉得这话是赞赏,不管是同意或者不同意,进攻陕西的作战计划很快就会有最终决定。然而河北战役距离敲定还有很久的距离,郑捷以及负责作战的将领们非常烦心。李云一言不发的等着郑捷继续往下说。
然而郑捷却沉默下来。沉默了四五分钟,李云说道:“如果参谋长没什么别的事情,我就告辞了。”
“等等。”郑捷不快的拒绝了李云的要求。说完之后他又沉默了两分钟,这才说道:“你觉得官家为什么不认同我们的两个计划?”
李云其实早就考虑过郑捷的疑问,他坦率的答道:“大概是因为你的计划里面没有考虑如何应对蒙古骑兵大兵团。”
“在黄河战役里面,蒙古骑兵大兵团作战很失败。”郑捷讲述着自己的理由。
“那不是蒙古骑兵大兵团的失败,而是官家率先限制住了蒙古骑兵大兵团作战的范围,逼着他们和我们决战!”李云立刻答道。
这几年里面,宋军里面不少人都在研究黄河战役。作为大宋建国以来斩获最大的战役,那过程令所有大宋军人都感到沉迷。李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分析这场战役,看得出郑捷也尝试从这场全胜战役中吸取经验。
“我看你的计划里面是想象着蒙古人怎么打仗,而不是让蒙古人只剩下几个选择。我早两年也觉得官家是测算无疑,然而最近一年里面,我觉得官家不是算出蒙古人会干什么,而是知道天时地利之下,蒙古人还剩下多少选择。”李云从极高的层次来谈论获得的经验。
迄今为止宋军打过的规模最大的黄河战役,宋军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充分限制了蒙古军的行动。阿术元帅被洪水围困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用新黄河隔断山东与河北的蒙古军则是战略中计划好的局面。
自始至终,四万人的山东蒙古军都没能作为单方面的军团作战,当阿术元帅身亡之后,剩余的部队要么跑回山东,要么归于忽必烈直接指挥的兵团下。
忽必烈当时的注意力都被北归的黄河吸引,宋军的主动进攻直指忽必烈军粮囤积点滑县。为了阻止宋军的进攻,忽必烈只能采取正面与宋军决战的应对。如果他玩游击战,那就一定会先失落滑县。
赵官家在战前对此有过预测,失去了滑县的粮草,蒙古军骑兵就只能先撤退到后方。宋军就利用每隔30里建设的一个兵站为依托,和行军速度很慢的蒙古步军进行交战。沿途的村落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给近十万步军,三天内,宋军就可以给缺粮的蒙古步军毁灭性打击。接着迎战蒙古骑兵大兵团。
“以我看来,你就是在抄袭黄河战役。只是把滑县改成大都。可两者根本不相同,就算是没有了大都,蒙古军就没有办法继续作战了不成?他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我觉得你那计划的后半段都是一厢情愿。”
听了李云说出这么苛刻的评价,郑捷脸色变得非常不好看。然而他神色变化一阵,最后说道:“你觉得按照计划前半段做不到一击致命么?”
“嗯。我觉得前半截都没办法一击致命。河北太大了,你看三分,官渡之战后,哪怕是歼灭了袁绍的主力,曹操也没有继续进兵,而是选择观望。直到袁家自己内讧,整个四分五裂,他才去拿下河北。想击破蒙古军,就一定得解决掉蒙古军的骑兵。”
听了这个谁都能想到的解释,郑捷烦躁的说道:“我当然明白。可是官家也不给我们讲该怎么做,我们把史书和兵书看了个遍。根本没有找到应对的手段。”
“我觉得官家未必是不给你们讲,而是官家自己也不知道。”李云给了郑捷一个解释。
“你说什么?”郑捷大惊。
“官家从来没学过骑兵,他自己也多次这么讲。他说他顶多懂得育种学,却不懂怎么大规模使用骑兵。不懂该怎么看骑兵。我觉得官家没说谎。”
“官家怎么会不懂!”郑捷还是没办法接受这个解释。整个新式宋军都是赵官家创立,经过黄河战役之后,众将都认为赵官家运筹帷幄,无所不能。质疑一个连黄河都能给堵上的人,宋军将领们真没有这个勇气。
李云能理解郑捷的想法。他原本也是以名将自居,认为自己善于打仗。黄河战役让他的自傲大受打击,最近一两年才逐渐重拾信心。便是如此,李云也明白天份的重要性。有天份的人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一定不受结果导向引诱,而是最大限度的服从于规律本身。
看郑捷貌似陷入结果导向的泥淖,李云说道:“你若是不信,不妨直接问官家。”
“这可不行!”郑捷立刻反对。如果问官家是不是不懂,结果大概就是惹恼官家。
李云见郑捷这般态度,他只能说道:“若是不肯问官家,那你就自己瞎想吧。”
郑捷是中将,李云也是中将。军队里面职务虽然重要,但是同等级别的将领没理由就要对谁低头。虽然李云说的话不客气,郑捷也拿李云没办法。这场会面也就如此不欢而散。
之后两天,李云的计划得到了通过。唯一问题就是李云想尽早发动进攻,最好能在大宋321年年末发动进攻最好,理由是冬天可以有助于最大限度保留汉人。兵部希望能够在明年,也就是大宋322年4月后发动进攻。理由是这就是适合战争的时间。兵部觉得12月进攻,很容易就造成太大的后勤压力。
李云为自己的作战计划全力辩护,“我们已经占据了洛阳,几年来洛阳恢复许多。囤积了不少粮食。12月进攻,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雪,攻克长安之后就可以让一部分人马回洛阳。开春之后再到长安。12月份我们不好出兵,蒙古人更难出兵。如果敌人面对的困难比我们还大,那我们自然就有了优势。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要大意而已。”
兵部里面支持这种相对优势论的人并不多,直到赵嘉仁说道:“既然你已经做好了雪天行军作战的准备,我同意你的计划。”
这下兵部里面众人都露出讶异的表情,有人忍不住想反驳,但最后还是没说话。毕竟李云的计划只是看着比较托大,并没有达到不讲道理的地步。而且赵官家是宋军的最高统帅,是不是同意这个计划,本就是赵官家的权力。
李云的计划得到通过,并不的河北计划则没有得到通过。赵嘉仁也说了理由,“我不懂得骑兵大兵团作战,所以没办法确定蒙古军的应对策略。虽然战争是靠不断流血牺牲,最后积累起来经验,可是我不忍心看着大家承担这么大的损失,所以没办法做出决定。”
这话是出自赵嘉仁的真心,然而郑捷却觉得心里面窝火。他大声说道:“官家,我愿意亲自领兵。”
“这不是你领兵的事情,而是我们的骑军没有组建好。能对付骑兵的自然是骑兵,骑兵最知道骑兵想要什么。”赵嘉仁说道。他曾经看过一篇有关J20的文章,对立面讲的新中国空军在21世纪的发展史深以为然。
当年美国出了三代半,那时候中国手里只有二代半,就不得不考虑用歼八之类的飞机去对抗。等到三代半的歼十出产,实战操演之后才明白,二代半对抗三代半是错误的想法。
等到歼二十出产,编入现役,实施了演习。空军才明白美国空军对F22的优势描述并不是美国空军在危言耸听,而是美国空军自己都被F22的可怕威力给吓住了。用三代半对抗四代机的战术是错误的。
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错误,那就得有这样的尝试,马匹生育自有其时间长短,宋军现在能用于战争的马匹也就是一万多匹,顶多达到了能接受侦查骑兵损失的情况。蒙古军在黄河战役之时损失了上万骑兵,从此就不愿意和宋军交战。宋军若是损失了上万匹马,作战能力同样会大打折扣。
郑捷坚定的说道:“官家,若是如此,我们现在的水军足以占领直沽寨。在直沽寨修建起蒙古人无法攻破的城池。同时我们从直沽寨向大都修建兵站。可以每隔十里修建一个。派遣三万部队,一定可以攻克大都。便是攻不下,也能够攻守自若,从容撤退。我愿亲自领兵。”
这个计划倒是很有可操作性,而且郑捷态度坚定,满是是破釜沉舟的勇气。
见赵嘉仁还是有些迟疑,郑捷大声说道:“官家,若是有人一定要去尝试,我愿意做这个开路先锋。而且我不会意气用事,真的局面不对,我就撤退。还请官家答应。”
赵嘉仁心中虽然还有不安,却也知道有些事情大概只能如此。以他现在的经验,不可能真拿出一个对骑兵非常有见地的使用体系。而且在未来二十几年中,大概也不会有一个骑兵使用体系。而三十几年后大宋也许就有了初级的装甲车辆,就算是没有装甲车辆,大概也有了连射机枪。骑兵的集群冲击作用大大降低,也不再需要骑兵单独作战。
“小心为上。”赵嘉仁说道。
随着赵官家一句话,北伐战略初步达成。五个师四万五千宋军从直沽寨(天津)进攻大都,这一路是主攻方向。两个师一万八千人从洛阳出发攻打陕西,这是一支偏师。从纸面上看,整个计划还算是完整。
大宋有三十万军队,可以用来北伐的大概有二十五万左右。这次战役只动用了六万三千人,大概是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十九万军队中可以再做比较稳重的使用。依照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的观点,当下的北伐战略除了没有胜利的必然之外,看着没什么特别的问题。
兵部的效率极高,这边刚决定,立刻就有了动作。经过实际考验的五十几艘蒸汽车船先被尽数征调,开始运输军队与物资北上。
而李云则前往开封,带领河南战区的两个师进攻陕西。赵嘉仁心里面就忍不住挂念他的长子赵谦。现在赵谦已经是副排长,而且这孩子越来越少写信回来。从他的信里面判断,赵谦貌似已经有些习惯了军队。他毕竟是个年轻人,只要不是身体天生羸弱,很少有男孩子不喜欢打仗的。
回到家,吃了晚饭,秦玉贞就问赵嘉仁:“是不是大郎出了什么事情?”
“你怎么会这么想?”赵嘉仁心虚虚的答道。他老婆很多时候直觉非常准。
“你看我的眼神不对劲。”秦玉贞答道。
“大郎所在的部队要去打仗了。”赵嘉仁率直的说道。
“什么?”秦玉贞脸登时就白了。她先是目光毫无焦点的看向赵嘉仁方向,没多久,美目中已经是泪光盈盈。
“玉贞。”赵嘉仁握住妻子的冰凉手,“我们身为父母,当然会为大郎担心。但是你我都不能在此时把他叫回来,也不能故意把他安排在什么安全的地方。打这么多年仗,我们宋军十挺人马里面伤亡从来不到一挺,大郎的运气不会那么差。而且我们一旦插手,大郎一来觉得我们小看了他,二来还会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不承担责任的人。临安总投降是怎么出现的,不就是一群觉得他们可以不用承担责任的人坐在皇位上么!我不会把官家的位置交到这样的人手上。”
赵嘉仁只觉得妻子冰凉的手紧紧握住他的手,那种发自内心的悸动化作颤抖传到了赵嘉仁的手上。虽然秦玉贞此时已经泪流满面,但是出乎赵嘉仁的意料之外,秦玉贞最后竟然什么都没说。
之后的几天,秦玉贞一言不发,每天经常会突然落泪。看着妻子发自内心的担忧,赵嘉仁心中怜惜之外又忍不住有些嫉妒。他出兵这么多次,也没见妻子表现过如此的担心。这真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真正担心赵嘉仁个人的人,也许只有陈太后吧。但是赵嘉仁从未在陈太后脸上见过有担心的表情。
这世界上的人对赵嘉仁这么一个存在,大概只有仇恨或者期待吧。关心赵嘉仁本人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真存在过么?赵嘉仁忍不住生出了深深的怀疑。
李云不觉得这话是赞赏,不管是同意或者不同意,进攻陕西的作战计划很快就会有最终决定。然而河北战役距离敲定还有很久的距离,郑捷以及负责作战的将领们非常烦心。李云一言不发的等着郑捷继续往下说。
然而郑捷却沉默下来。沉默了四五分钟,李云说道:“如果参谋长没什么别的事情,我就告辞了。”
“等等。”郑捷不快的拒绝了李云的要求。说完之后他又沉默了两分钟,这才说道:“你觉得官家为什么不认同我们的两个计划?”
李云其实早就考虑过郑捷的疑问,他坦率的答道:“大概是因为你的计划里面没有考虑如何应对蒙古骑兵大兵团。”
“在黄河战役里面,蒙古骑兵大兵团作战很失败。”郑捷讲述着自己的理由。
“那不是蒙古骑兵大兵团的失败,而是官家率先限制住了蒙古骑兵大兵团作战的范围,逼着他们和我们决战!”李云立刻答道。
这几年里面,宋军里面不少人都在研究黄河战役。作为大宋建国以来斩获最大的战役,那过程令所有大宋军人都感到沉迷。李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分析这场战役,看得出郑捷也尝试从这场全胜战役中吸取经验。
“我看你的计划里面是想象着蒙古人怎么打仗,而不是让蒙古人只剩下几个选择。我早两年也觉得官家是测算无疑,然而最近一年里面,我觉得官家不是算出蒙古人会干什么,而是知道天时地利之下,蒙古人还剩下多少选择。”李云从极高的层次来谈论获得的经验。
迄今为止宋军打过的规模最大的黄河战役,宋军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充分限制了蒙古军的行动。阿术元帅被洪水围困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用新黄河隔断山东与河北的蒙古军则是战略中计划好的局面。
自始至终,四万人的山东蒙古军都没能作为单方面的军团作战,当阿术元帅身亡之后,剩余的部队要么跑回山东,要么归于忽必烈直接指挥的兵团下。
忽必烈当时的注意力都被北归的黄河吸引,宋军的主动进攻直指忽必烈军粮囤积点滑县。为了阻止宋军的进攻,忽必烈只能采取正面与宋军决战的应对。如果他玩游击战,那就一定会先失落滑县。
赵官家在战前对此有过预测,失去了滑县的粮草,蒙古军骑兵就只能先撤退到后方。宋军就利用每隔30里建设的一个兵站为依托,和行军速度很慢的蒙古步军进行交战。沿途的村落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给近十万步军,三天内,宋军就可以给缺粮的蒙古步军毁灭性打击。接着迎战蒙古骑兵大兵团。
“以我看来,你就是在抄袭黄河战役。只是把滑县改成大都。可两者根本不相同,就算是没有了大都,蒙古军就没有办法继续作战了不成?他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我觉得你那计划的后半段都是一厢情愿。”
听了李云说出这么苛刻的评价,郑捷脸色变得非常不好看。然而他神色变化一阵,最后说道:“你觉得按照计划前半段做不到一击致命么?”
“嗯。我觉得前半截都没办法一击致命。河北太大了,你看三分,官渡之战后,哪怕是歼灭了袁绍的主力,曹操也没有继续进兵,而是选择观望。直到袁家自己内讧,整个四分五裂,他才去拿下河北。想击破蒙古军,就一定得解决掉蒙古军的骑兵。”
听了这个谁都能想到的解释,郑捷烦躁的说道:“我当然明白。可是官家也不给我们讲该怎么做,我们把史书和兵书看了个遍。根本没有找到应对的手段。”
“我觉得官家未必是不给你们讲,而是官家自己也不知道。”李云给了郑捷一个解释。
“你说什么?”郑捷大惊。
“官家从来没学过骑兵,他自己也多次这么讲。他说他顶多懂得育种学,却不懂怎么大规模使用骑兵。不懂该怎么看骑兵。我觉得官家没说谎。”
“官家怎么会不懂!”郑捷还是没办法接受这个解释。整个新式宋军都是赵官家创立,经过黄河战役之后,众将都认为赵官家运筹帷幄,无所不能。质疑一个连黄河都能给堵上的人,宋军将领们真没有这个勇气。
李云能理解郑捷的想法。他原本也是以名将自居,认为自己善于打仗。黄河战役让他的自傲大受打击,最近一两年才逐渐重拾信心。便是如此,李云也明白天份的重要性。有天份的人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一定不受结果导向引诱,而是最大限度的服从于规律本身。
看郑捷貌似陷入结果导向的泥淖,李云说道:“你若是不信,不妨直接问官家。”
“这可不行!”郑捷立刻反对。如果问官家是不是不懂,结果大概就是惹恼官家。
李云见郑捷这般态度,他只能说道:“若是不肯问官家,那你就自己瞎想吧。”
郑捷是中将,李云也是中将。军队里面职务虽然重要,但是同等级别的将领没理由就要对谁低头。虽然李云说的话不客气,郑捷也拿李云没办法。这场会面也就如此不欢而散。
之后两天,李云的计划得到了通过。唯一问题就是李云想尽早发动进攻,最好能在大宋321年年末发动进攻最好,理由是冬天可以有助于最大限度保留汉人。兵部希望能够在明年,也就是大宋322年4月后发动进攻。理由是这就是适合战争的时间。兵部觉得12月进攻,很容易就造成太大的后勤压力。
李云为自己的作战计划全力辩护,“我们已经占据了洛阳,几年来洛阳恢复许多。囤积了不少粮食。12月进攻,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雪,攻克长安之后就可以让一部分人马回洛阳。开春之后再到长安。12月份我们不好出兵,蒙古人更难出兵。如果敌人面对的困难比我们还大,那我们自然就有了优势。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要大意而已。”
兵部里面支持这种相对优势论的人并不多,直到赵嘉仁说道:“既然你已经做好了雪天行军作战的准备,我同意你的计划。”
这下兵部里面众人都露出讶异的表情,有人忍不住想反驳,但最后还是没说话。毕竟李云的计划只是看着比较托大,并没有达到不讲道理的地步。而且赵官家是宋军的最高统帅,是不是同意这个计划,本就是赵官家的权力。
李云的计划得到通过,并不的河北计划则没有得到通过。赵嘉仁也说了理由,“我不懂得骑兵大兵团作战,所以没办法确定蒙古军的应对策略。虽然战争是靠不断流血牺牲,最后积累起来经验,可是我不忍心看着大家承担这么大的损失,所以没办法做出决定。”
这话是出自赵嘉仁的真心,然而郑捷却觉得心里面窝火。他大声说道:“官家,我愿意亲自领兵。”
“这不是你领兵的事情,而是我们的骑军没有组建好。能对付骑兵的自然是骑兵,骑兵最知道骑兵想要什么。”赵嘉仁说道。他曾经看过一篇有关J20的文章,对立面讲的新中国空军在21世纪的发展史深以为然。
当年美国出了三代半,那时候中国手里只有二代半,就不得不考虑用歼八之类的飞机去对抗。等到三代半的歼十出产,实战操演之后才明白,二代半对抗三代半是错误的想法。
等到歼二十出产,编入现役,实施了演习。空军才明白美国空军对F22的优势描述并不是美国空军在危言耸听,而是美国空军自己都被F22的可怕威力给吓住了。用三代半对抗四代机的战术是错误的。
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错误,那就得有这样的尝试,马匹生育自有其时间长短,宋军现在能用于战争的马匹也就是一万多匹,顶多达到了能接受侦查骑兵损失的情况。蒙古军在黄河战役之时损失了上万骑兵,从此就不愿意和宋军交战。宋军若是损失了上万匹马,作战能力同样会大打折扣。
郑捷坚定的说道:“官家,若是如此,我们现在的水军足以占领直沽寨。在直沽寨修建起蒙古人无法攻破的城池。同时我们从直沽寨向大都修建兵站。可以每隔十里修建一个。派遣三万部队,一定可以攻克大都。便是攻不下,也能够攻守自若,从容撤退。我愿亲自领兵。”
这个计划倒是很有可操作性,而且郑捷态度坚定,满是是破釜沉舟的勇气。
见赵嘉仁还是有些迟疑,郑捷大声说道:“官家,若是有人一定要去尝试,我愿意做这个开路先锋。而且我不会意气用事,真的局面不对,我就撤退。还请官家答应。”
赵嘉仁心中虽然还有不安,却也知道有些事情大概只能如此。以他现在的经验,不可能真拿出一个对骑兵非常有见地的使用体系。而且在未来二十几年中,大概也不会有一个骑兵使用体系。而三十几年后大宋也许就有了初级的装甲车辆,就算是没有装甲车辆,大概也有了连射机枪。骑兵的集群冲击作用大大降低,也不再需要骑兵单独作战。
“小心为上。”赵嘉仁说道。
随着赵官家一句话,北伐战略初步达成。五个师四万五千宋军从直沽寨(天津)进攻大都,这一路是主攻方向。两个师一万八千人从洛阳出发攻打陕西,这是一支偏师。从纸面上看,整个计划还算是完整。
大宋有三十万军队,可以用来北伐的大概有二十五万左右。这次战役只动用了六万三千人,大概是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十九万军队中可以再做比较稳重的使用。依照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的观点,当下的北伐战略除了没有胜利的必然之外,看着没什么特别的问题。
兵部的效率极高,这边刚决定,立刻就有了动作。经过实际考验的五十几艘蒸汽车船先被尽数征调,开始运输军队与物资北上。
而李云则前往开封,带领河南战区的两个师进攻陕西。赵嘉仁心里面就忍不住挂念他的长子赵谦。现在赵谦已经是副排长,而且这孩子越来越少写信回来。从他的信里面判断,赵谦貌似已经有些习惯了军队。他毕竟是个年轻人,只要不是身体天生羸弱,很少有男孩子不喜欢打仗的。
回到家,吃了晚饭,秦玉贞就问赵嘉仁:“是不是大郎出了什么事情?”
“你怎么会这么想?”赵嘉仁心虚虚的答道。他老婆很多时候直觉非常准。
“你看我的眼神不对劲。”秦玉贞答道。
“大郎所在的部队要去打仗了。”赵嘉仁率直的说道。
“什么?”秦玉贞脸登时就白了。她先是目光毫无焦点的看向赵嘉仁方向,没多久,美目中已经是泪光盈盈。
“玉贞。”赵嘉仁握住妻子的冰凉手,“我们身为父母,当然会为大郎担心。但是你我都不能在此时把他叫回来,也不能故意把他安排在什么安全的地方。打这么多年仗,我们宋军十挺人马里面伤亡从来不到一挺,大郎的运气不会那么差。而且我们一旦插手,大郎一来觉得我们小看了他,二来还会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不承担责任的人。临安总投降是怎么出现的,不就是一群觉得他们可以不用承担责任的人坐在皇位上么!我不会把官家的位置交到这样的人手上。”
赵嘉仁只觉得妻子冰凉的手紧紧握住他的手,那种发自内心的悸动化作颤抖传到了赵嘉仁的手上。虽然秦玉贞此时已经泪流满面,但是出乎赵嘉仁的意料之外,秦玉贞最后竟然什么都没说。
之后的几天,秦玉贞一言不发,每天经常会突然落泪。看着妻子发自内心的担忧,赵嘉仁心中怜惜之外又忍不住有些嫉妒。他出兵这么多次,也没见妻子表现过如此的担心。这真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真正担心赵嘉仁个人的人,也许只有陈太后吧。但是赵嘉仁从未在陈太后脸上见过有担心的表情。
这世界上的人对赵嘉仁这么一个存在,大概只有仇恨或者期待吧。关心赵嘉仁本人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真存在过么?赵嘉仁忍不住生出了深深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