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个学社两地情愁
赵嘉仁不断开会,最后选出了他比较认同的五十几号人。这些人的基本特点差不多,都是经过长期考验的干部,或者是司马考、徐远志这种考验期不长,却算是有可取之处的人才。而且他们都在逻辑关系上比较有天份,能够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区别。
有了这么五十几号人,赵嘉仁就宣布建立了学社。学社和学校不同,学校有种强制教育的性质,不管家里是干部还是群众,不管是穷是富,赵嘉仁手下体系内的适龄学童就得去上学,适龄的扫盲者就得接受扫盲班的教育。各个行业的内部学校,只要从事了这个行业,就得去接受基本培训。
学社就不是强制性的,这是个由发起人主导的组织。赵嘉仁是最初的二十名学社成员的入社推荐人,而其他每一名学员都要得到三名学社成员的推荐才能成为预备学社成员。
这种制度并没有引发众人的反弹,因为推荐人制度本来就是很常见的制度。赵嘉仁办得学校其实很类似学徒制度,相当学徒可不是跑去找个老师就可以拜师。拜师首先就得有引荐人,老师经过观察试用后才能确定要不要招收学徒。引荐人并没有因此而功成名退,他们的责任在此时更加沉重了,假如学徒出事的话,他们就得担起责任来。
学校这种不管是谁都得被拉来教育的机构承担了以前学徒教育的工作,这个机构才是令这时代的人们感到不习惯,甚至是满心畏惧的存在。‘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仅仅一个疑问就让许多人感到不安。
反倒是学社的推荐人制度让大家感觉好了很多,至少学社在付出上也要求风险,要求担保呢。
当然,学社也不是关系户的组织。这帮学社成员们接到学社社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只要有三名学社成员的地方就要开办学习小组,学习学社发出来的文件。除了要发出文件,每隔一段时间,学社都要向学社成员发出议题,由学社成员们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任务还算是能让这帮学社成员们有兴趣,第二个任务下来,学社成员就觉得头大了。学社社长赵嘉仁要求这帮人每一周都要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办一次讲座,讲座内容由学社总部与各个地方学习小组商议决定。
‘这是学社,这可不是学堂啊’!不少学社成员为这沉重的工作而哀叹。不过也有大约一半的成员却看到了这背后的一些东西,他们觉得从逻辑上看,赵嘉仁既然定下学社成员入社需要三名推荐人的制度,那么学社成员就可以推荐其他人进学社。开办讲座,可以从听课的学员中找到可以推荐的优秀人员。
权力与义务并存,这些人既然肯承担被推荐人出事的责任,那么他们当然有推荐新人的权力。而那些新人,都是这些学社成员们认同的人。
福州学习小组成员刘猛回到福州,立刻就去找了自己的侄女刘红霞。毕竟是能被赵嘉仁认同的人,刘猛并没有献宝般急急忙忙把这件事给拿出来讲,而是让已经是通讯研究所研究员的侄女做好听课准备。
说到听课,刘红霞一点都不拒绝。她非常急切的问道:“伯伯,这是技术课么?是校长的课么?”
看了看侄女的表情,刘猛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说过很多次,工作上的事情靠着急没用,若是着急有用,我可比你更会着急。”
从伯伯的话语中听出这所谓的课程与技术无关,刘红霞的表情马上就变得有些失望。在这样的心情中,刘红霞听伯伯刘猛说道:“你那个同学,那个叫……,哦,叫程钧的那个同学,你也给他写封信。他那边也要办班听课,让他也去听。”
听到程钧的名字从伯伯刘猛的嘴里说出,刘红霞的脸腾的就变成通红。她只觉得心中说不出的混乱,充满了各种念头,又好像什么念头都没有。
看着侄女的表情,刘猛叹口气,“红霞,伯伯我一点都不反对你成家。你看你那胡月莲阿姨不也成家了么,日子还过得不错。程钧那个孩子我也知道些,他娘做的大锅饭还挺好吃呢。不过我是这么想的,你是想和他成家,可他是不是真的想和你成家呢。若是他真想,那就赶紧来求婚啊。想过我这关不容易,那不是我想刁难他。而是我也是个男人,知道男人的心思。他要是只是想占你便宜,我可绝不答应。若是他真的想和你成家,哪怕是为了你,我也不能真的去刁难他啊……”
刘红霞听着伯伯的话,只觉得心脏跳动的比平日里快了好几倍的样子。耳朵里面仿佛都能听到心跳的咚咚声,至于伯父说了什么,她好像听到了,又好像啥也没听到。
看到心爱的侄女这么一个表情,刘猛只想说一句‘女大不中留’,可他还是没说出口。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这么要离开自己过属于她的生活,刘猛就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在学社里面,赵嘉仁讲述过人类的心理模式,所以刘猛知道这只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导致自己对这种‘对自己存在的否定’起了反应。然而刘猛还是坦率的接受了自己的这种负面情绪。
因为精神震动导致肉体感受的痛苦真的存在,那是大脑基于类比发出的真实信号。想消除痛苦的第一步骤就是承认痛苦,就如想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就是承认问题一样。
刘红霞的信寄到了程钧的办公室,看到信封上熟悉的清秀字体,程钧就觉得精神大振。此时他已经从夜班换成了白班,上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下班之后他连饭都没吃,就跑回宿舍,关上门。仔细的用裁纸刀切开信封,抽出信纸。
自家女神的行文非常简单,首先就是说起程钧家已经在年后换了独家的楼,此事由刘红霞的刘猛管,所以不用担心。搬家的事情也已经开始进行,大概半个月内程钧家就应该有消息了。
看了这段,程钧觉得一阵不自在。虽然也说不清楚理由,然而程钧自己还是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刘猛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至少在航海行会在福州的分部里面拥有巨大的权力。与这个人相比,程钧虽然也算是个管理层,却也远远比不上。这让程钧觉得不舒服。
然而女神毕竟是女神,程钧的不快消散的很快。他继续看下去,就是刘红霞询问程钧在广州过的可好,因为赵嘉仁的缘故,航海行会总部已经差不多暂时移到广州,而刘红霞所在的通讯研究所也要先迁移到广州,承担以广州为中心的有线电报网的建设。
得知女神即将到程钧的地盘上,又从字里行间看出女神对这么艰苦的工作并无难受的感觉,程钧觉得很是欣喜。
在最后,程钧有看了女神建议程钧准备听课的事情。这让程钧感到很是不解,他还没有听说有听课的事情。而女神在距离广州这么远的地方是怎么知道广州要办什么学社课程呢?
程钧的迷惑继续了好一阵子,因为就是没人告诉他听课的事情。而且生产又这么忙,程钧很快就把学社的事情给完全忘到了九霄云外。现在厂里面的工作拍的满满当当,除了原有的四座高炉,又新开了几家炼铁厂,还有相应的铸铁厂。
身为技术骨干,程钧得每天活跃在工地上。这下他有些理解为啥让原本四十岁左右的大叔车间主任从白班给转到了夜班。夜班的话就不用去工地干活,白班的话就能充分利用程钧的所有时间来工作,工作,工作。
不过工作这么累,程钧的薪水也增加了一倍。从每个月五块银元变成了每个月十块银元,现在一块银元大概等于四贯铜钱,十块银元就是四十贯铜钱。一年下来加上年终奖,就是五百多贯铜钱。对于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这真的是令他毫无怨言的收入。
在此时,程钧的母亲写来了信。信中告诉程钧,他家的房子已经弄好,全家住了一个单独的小楼。然而这样的楼房让程钧的母亲有些不满,家里面只有她一个寡母,带着些孩子,完全没人撑门面。程钧的母亲在信里希望程钧能够回家成亲,如果和之前那个同住的家人结亲的话,至少就能够有个照应。
对于和那个平凡的姑娘成亲的事情,程钧知道自己绝不会答应。不过他母亲的话也让程钧心中原本因为与刘猛家相差太多而难以下定的决心终于被推动了一把。若是要通过结亲来照顾家庭,刘猛家比那个好人家的姑娘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反正都是这样,程钧索性鼓起勇气给女神写了封信。心里面先是介绍了自己现在收入情况,然后表达了自己想去提亲的打算。即便是写的时候不用面对任何人,程钧也觉得脸上热的的如同火烧。好不容易写完,他都不好意思再看一遍。大概浏览一番,他就红着脸到邮局,买了邮票,把信给寄了出去。
当信封投入邮筒,程钧知道再也不能收回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更紧张了。
有了这么五十几号人,赵嘉仁就宣布建立了学社。学社和学校不同,学校有种强制教育的性质,不管家里是干部还是群众,不管是穷是富,赵嘉仁手下体系内的适龄学童就得去上学,适龄的扫盲者就得接受扫盲班的教育。各个行业的内部学校,只要从事了这个行业,就得去接受基本培训。
学社就不是强制性的,这是个由发起人主导的组织。赵嘉仁是最初的二十名学社成员的入社推荐人,而其他每一名学员都要得到三名学社成员的推荐才能成为预备学社成员。
这种制度并没有引发众人的反弹,因为推荐人制度本来就是很常见的制度。赵嘉仁办得学校其实很类似学徒制度,相当学徒可不是跑去找个老师就可以拜师。拜师首先就得有引荐人,老师经过观察试用后才能确定要不要招收学徒。引荐人并没有因此而功成名退,他们的责任在此时更加沉重了,假如学徒出事的话,他们就得担起责任来。
学校这种不管是谁都得被拉来教育的机构承担了以前学徒教育的工作,这个机构才是令这时代的人们感到不习惯,甚至是满心畏惧的存在。‘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仅仅一个疑问就让许多人感到不安。
反倒是学社的推荐人制度让大家感觉好了很多,至少学社在付出上也要求风险,要求担保呢。
当然,学社也不是关系户的组织。这帮学社成员们接到学社社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只要有三名学社成员的地方就要开办学习小组,学习学社发出来的文件。除了要发出文件,每隔一段时间,学社都要向学社成员发出议题,由学社成员们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任务还算是能让这帮学社成员们有兴趣,第二个任务下来,学社成员就觉得头大了。学社社长赵嘉仁要求这帮人每一周都要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办一次讲座,讲座内容由学社总部与各个地方学习小组商议决定。
‘这是学社,这可不是学堂啊’!不少学社成员为这沉重的工作而哀叹。不过也有大约一半的成员却看到了这背后的一些东西,他们觉得从逻辑上看,赵嘉仁既然定下学社成员入社需要三名推荐人的制度,那么学社成员就可以推荐其他人进学社。开办讲座,可以从听课的学员中找到可以推荐的优秀人员。
权力与义务并存,这些人既然肯承担被推荐人出事的责任,那么他们当然有推荐新人的权力。而那些新人,都是这些学社成员们认同的人。
福州学习小组成员刘猛回到福州,立刻就去找了自己的侄女刘红霞。毕竟是能被赵嘉仁认同的人,刘猛并没有献宝般急急忙忙把这件事给拿出来讲,而是让已经是通讯研究所研究员的侄女做好听课准备。
说到听课,刘红霞一点都不拒绝。她非常急切的问道:“伯伯,这是技术课么?是校长的课么?”
看了看侄女的表情,刘猛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说过很多次,工作上的事情靠着急没用,若是着急有用,我可比你更会着急。”
从伯伯的话语中听出这所谓的课程与技术无关,刘红霞的表情马上就变得有些失望。在这样的心情中,刘红霞听伯伯刘猛说道:“你那个同学,那个叫……,哦,叫程钧的那个同学,你也给他写封信。他那边也要办班听课,让他也去听。”
听到程钧的名字从伯伯刘猛的嘴里说出,刘红霞的脸腾的就变成通红。她只觉得心中说不出的混乱,充满了各种念头,又好像什么念头都没有。
看着侄女的表情,刘猛叹口气,“红霞,伯伯我一点都不反对你成家。你看你那胡月莲阿姨不也成家了么,日子还过得不错。程钧那个孩子我也知道些,他娘做的大锅饭还挺好吃呢。不过我是这么想的,你是想和他成家,可他是不是真的想和你成家呢。若是他真想,那就赶紧来求婚啊。想过我这关不容易,那不是我想刁难他。而是我也是个男人,知道男人的心思。他要是只是想占你便宜,我可绝不答应。若是他真的想和你成家,哪怕是为了你,我也不能真的去刁难他啊……”
刘红霞听着伯伯的话,只觉得心脏跳动的比平日里快了好几倍的样子。耳朵里面仿佛都能听到心跳的咚咚声,至于伯父说了什么,她好像听到了,又好像啥也没听到。
看到心爱的侄女这么一个表情,刘猛只想说一句‘女大不中留’,可他还是没说出口。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这么要离开自己过属于她的生活,刘猛就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在学社里面,赵嘉仁讲述过人类的心理模式,所以刘猛知道这只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导致自己对这种‘对自己存在的否定’起了反应。然而刘猛还是坦率的接受了自己的这种负面情绪。
因为精神震动导致肉体感受的痛苦真的存在,那是大脑基于类比发出的真实信号。想消除痛苦的第一步骤就是承认痛苦,就如想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就是承认问题一样。
刘红霞的信寄到了程钧的办公室,看到信封上熟悉的清秀字体,程钧就觉得精神大振。此时他已经从夜班换成了白班,上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下班之后他连饭都没吃,就跑回宿舍,关上门。仔细的用裁纸刀切开信封,抽出信纸。
自家女神的行文非常简单,首先就是说起程钧家已经在年后换了独家的楼,此事由刘红霞的刘猛管,所以不用担心。搬家的事情也已经开始进行,大概半个月内程钧家就应该有消息了。
看了这段,程钧觉得一阵不自在。虽然也说不清楚理由,然而程钧自己还是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刘猛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至少在航海行会在福州的分部里面拥有巨大的权力。与这个人相比,程钧虽然也算是个管理层,却也远远比不上。这让程钧觉得不舒服。
然而女神毕竟是女神,程钧的不快消散的很快。他继续看下去,就是刘红霞询问程钧在广州过的可好,因为赵嘉仁的缘故,航海行会总部已经差不多暂时移到广州,而刘红霞所在的通讯研究所也要先迁移到广州,承担以广州为中心的有线电报网的建设。
得知女神即将到程钧的地盘上,又从字里行间看出女神对这么艰苦的工作并无难受的感觉,程钧觉得很是欣喜。
在最后,程钧有看了女神建议程钧准备听课的事情。这让程钧感到很是不解,他还没有听说有听课的事情。而女神在距离广州这么远的地方是怎么知道广州要办什么学社课程呢?
程钧的迷惑继续了好一阵子,因为就是没人告诉他听课的事情。而且生产又这么忙,程钧很快就把学社的事情给完全忘到了九霄云外。现在厂里面的工作拍的满满当当,除了原有的四座高炉,又新开了几家炼铁厂,还有相应的铸铁厂。
身为技术骨干,程钧得每天活跃在工地上。这下他有些理解为啥让原本四十岁左右的大叔车间主任从白班给转到了夜班。夜班的话就不用去工地干活,白班的话就能充分利用程钧的所有时间来工作,工作,工作。
不过工作这么累,程钧的薪水也增加了一倍。从每个月五块银元变成了每个月十块银元,现在一块银元大概等于四贯铜钱,十块银元就是四十贯铜钱。一年下来加上年终奖,就是五百多贯铜钱。对于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这真的是令他毫无怨言的收入。
在此时,程钧的母亲写来了信。信中告诉程钧,他家的房子已经弄好,全家住了一个单独的小楼。然而这样的楼房让程钧的母亲有些不满,家里面只有她一个寡母,带着些孩子,完全没人撑门面。程钧的母亲在信里希望程钧能够回家成亲,如果和之前那个同住的家人结亲的话,至少就能够有个照应。
对于和那个平凡的姑娘成亲的事情,程钧知道自己绝不会答应。不过他母亲的话也让程钧心中原本因为与刘猛家相差太多而难以下定的决心终于被推动了一把。若是要通过结亲来照顾家庭,刘猛家比那个好人家的姑娘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反正都是这样,程钧索性鼓起勇气给女神写了封信。心里面先是介绍了自己现在收入情况,然后表达了自己想去提亲的打算。即便是写的时候不用面对任何人,程钧也觉得脸上热的的如同火烧。好不容易写完,他都不好意思再看一遍。大概浏览一番,他就红着脸到邮局,买了邮票,把信给寄了出去。
当信封投入邮筒,程钧知道再也不能收回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更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