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赵宜昌开张
上元节烟花绚烂的时候,赵宜昌没有出门去看烟花。他炒了几盘菜,拿出新上市的烈酒,开始自斟自饮。从嘉定元年十二月到现在,赵宜昌在泉州跑了一个月,那些赵氏宗亲们的回应大同小异。
“宜昌,等我上元节之后收了账,再谈那事情。”
“宜昌,赵知州会不会先让我们欠着?”
“九郎,我觉得赵嘉仁不过是一说,你何必认真……”
赵宜昌并不相信这帮赵氏宗亲的话。大宋对宗亲有很好的待遇,愿意居住在泉州的赵氏宗亲尤其后代。长者每月13贯钱、1石米,二十岁以上的每月9.1贯钱、7斗米,十岁以上的每月4.7贯钱、4斗米,五岁以上的每月1贯钱、4斗米。要是谁家女儿出嫁,也有一笔丰厚的嫁妆。
赵嘉仁那种船每艘的造价也不过两三千贯,若是一个赵氏家庭肯省吃俭用一年,就可以拿出来几百贯。省吃俭用三四年,其间努力干些营生,一家买下一条船并不稀奇。
赵宜昌最近一个月的努力,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了现状。赵氏宗亲们原本就缺钱,现在更没钱投到海运上。他们的开销太大,别说投钱出去,不少家庭还要从朝廷借钱来渡过难关。
几口烈酒下肚,赵宜昌觉得脑袋开始晕乎乎的。出去办事之时,赵宜昌还努力让自己看着意气风发。自己独处之时,赵宜昌才敢放开心情,承认自己之前一个月都瞎跑了。
难道是赵嘉仁用这法子在耍自己?低落的情绪下,赵宜昌脑海里冒出这样的念头。赵嘉仁手里有上百条船,哪里会缺这几艘。想到这里,赵宜昌又不想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若是赵嘉仁说谎,赵宜昌就没了赚钱的方向。这几年,赵宜昌再没能轻松赚钱的门路。凭借年轻时代的体力与闯劲能干的事情已经不再适合一个三十来岁的人。
难倒我老了?这个念头突然就冒了出来。在这个四十岁就是黄土埋到胸口的年代,三十来岁已经是中年危机时期。一想到自己竟然已经开始要步入老境,赵宜昌在酒精的刺激下突然被泪水模糊了双眼,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哭了片刻,外面有人叫门。赵宜昌不想让别人看到他此时的悲伤,没想到仆人竟然去门口迎人。听声音,门口那位是赵宜昌母亲的堂侄。仆人告诉这位,赵家夫妇都去看花灯了。这位堂侄答道:“我来见宜昌兄。”
赵宜昌很是讶异,他和这位表弟之间素来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大家话都没怎么说过。今天这位为何跑来找赵宜昌了?赶紧胡乱擦了把脸,赵宜昌可不想让人看到他满脸泪水的模样。
“宜昌兄,上元节怎么会没出门?”送上带来的点心和两瓶新上市的烈酒,表弟亲切的说道。
一看这种有事相求的表情,赵宜昌就恢复了镇定。先请表弟坐下,赵宜昌问:“不知有何事可以让我效劳?”
见赵宜昌这么率直,表弟问道:“宜昌兄,我听说赵知州许人造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是……”赵宜昌本想说那是针对赵家的买卖,不过转念一想,他没有说出这些来。以赵氏宗亲的德性,指望他们大概是靠不住的。然而赵宜昌自己可是货真价实的赵氏宗亲,他掏钱的话,赵嘉仁怎么也不能否认这是赵氏宗亲的钱。
“那不是赵知州要造船,而是赵知州想让人在他那边投钱造船。”简单的开了个头,赵宜昌把情况介绍了一下。
表弟认真的听,表情上没有什么波澜。听完之后,表弟问道:“不知宜昌兄可否辛苦一下,我想请赵知州吃顿饭。”
送走了表弟之后,赵宜昌也准备洗洗睡了。喝口茶,赵宜昌觉得这位表弟越来越故弄玄虚,只是听了些消息就请赵嘉仁吃饭。且不说表弟是不是真心,赵嘉仁肯不肯赏脸还是两可的事情。
此时大门处又有人前来,还是来找赵宜昌的。请进来一看,原来是以前与赵宜昌同做过买卖的。见了面,那位前合作伙伴的话也是“宜昌兄,我听说赵知州许人造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正月十五上元节到正月十七,有四波人前来找赵宜昌。弄到赵宜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这四波人共同特点都是‘不穷,不贵’。都和赵家人有亲近的关系,却都不是赵家人。若是依照赵宜昌年轻时候的性情,他肯定不会和这帮家伙合作。不过上元节那天感受青春逝去,年华将老,赵宜昌也没有那股子争强好胜的心情。他就派人邀请赵嘉仁出来坐坐。
赵嘉仁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正月十九,在东湖上的游船上,赵宜昌做东请客。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就是众人聚聚。听了赵宜昌的介绍,赵嘉仁神色没有丝毫讶异。赵宜昌也放下心来,若是赵嘉仁起身离席,那可就太不给面子了。
听了那些对投资有兴趣的家伙提出了问题,赵嘉仁干脆给了他们每人一份章程。让他们边看边讲。
“这买卖说白了就是投多少钱,承担多大责任。我是想让大家不仅投钱,还要自己参与经营。干活的必须给干活的钱,和投资的不要混为一谈。”赵嘉仁简单的介绍了思路主体。
“东家会……”“掌柜责任制……”“股份……”“投票……”
这些能明白,又让人觉耳目一新的名词都引发了这帮人的极大兴趣。众人纷纷询问,赵嘉仁也仔细的讲述。原本是礼节性的会面竟然开了两个时辰。赵宜昌自己也听的津津有味。
把章程大概讲了一遍,赵嘉仁总结了一下,“诸位不少都是做生意的。这让我觉得不用担心说不明白。做生意有风险,若是连这个都不明白,那就没什么好谈。我定的章程有三点前提,我们自己其实并不知道风险来自何处。赚钱和风险,按照投钱的比例来。少数服从多数。若是大伙觉得这章程还行,咱们就继续谈。若是大伙觉得章程不行,咱们就好聚好散。”
“宜昌,等我上元节之后收了账,再谈那事情。”
“宜昌,赵知州会不会先让我们欠着?”
“九郎,我觉得赵嘉仁不过是一说,你何必认真……”
赵宜昌并不相信这帮赵氏宗亲的话。大宋对宗亲有很好的待遇,愿意居住在泉州的赵氏宗亲尤其后代。长者每月13贯钱、1石米,二十岁以上的每月9.1贯钱、7斗米,十岁以上的每月4.7贯钱、4斗米,五岁以上的每月1贯钱、4斗米。要是谁家女儿出嫁,也有一笔丰厚的嫁妆。
赵嘉仁那种船每艘的造价也不过两三千贯,若是一个赵氏家庭肯省吃俭用一年,就可以拿出来几百贯。省吃俭用三四年,其间努力干些营生,一家买下一条船并不稀奇。
赵宜昌最近一个月的努力,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了现状。赵氏宗亲们原本就缺钱,现在更没钱投到海运上。他们的开销太大,别说投钱出去,不少家庭还要从朝廷借钱来渡过难关。
几口烈酒下肚,赵宜昌觉得脑袋开始晕乎乎的。出去办事之时,赵宜昌还努力让自己看着意气风发。自己独处之时,赵宜昌才敢放开心情,承认自己之前一个月都瞎跑了。
难道是赵嘉仁用这法子在耍自己?低落的情绪下,赵宜昌脑海里冒出这样的念头。赵嘉仁手里有上百条船,哪里会缺这几艘。想到这里,赵宜昌又不想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若是赵嘉仁说谎,赵宜昌就没了赚钱的方向。这几年,赵宜昌再没能轻松赚钱的门路。凭借年轻时代的体力与闯劲能干的事情已经不再适合一个三十来岁的人。
难倒我老了?这个念头突然就冒了出来。在这个四十岁就是黄土埋到胸口的年代,三十来岁已经是中年危机时期。一想到自己竟然已经开始要步入老境,赵宜昌在酒精的刺激下突然被泪水模糊了双眼,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哭了片刻,外面有人叫门。赵宜昌不想让别人看到他此时的悲伤,没想到仆人竟然去门口迎人。听声音,门口那位是赵宜昌母亲的堂侄。仆人告诉这位,赵家夫妇都去看花灯了。这位堂侄答道:“我来见宜昌兄。”
赵宜昌很是讶异,他和这位表弟之间素来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大家话都没怎么说过。今天这位为何跑来找赵宜昌了?赶紧胡乱擦了把脸,赵宜昌可不想让人看到他满脸泪水的模样。
“宜昌兄,上元节怎么会没出门?”送上带来的点心和两瓶新上市的烈酒,表弟亲切的说道。
一看这种有事相求的表情,赵宜昌就恢复了镇定。先请表弟坐下,赵宜昌问:“不知有何事可以让我效劳?”
见赵宜昌这么率直,表弟问道:“宜昌兄,我听说赵知州许人造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是……”赵宜昌本想说那是针对赵家的买卖,不过转念一想,他没有说出这些来。以赵氏宗亲的德性,指望他们大概是靠不住的。然而赵宜昌自己可是货真价实的赵氏宗亲,他掏钱的话,赵嘉仁怎么也不能否认这是赵氏宗亲的钱。
“那不是赵知州要造船,而是赵知州想让人在他那边投钱造船。”简单的开了个头,赵宜昌把情况介绍了一下。
表弟认真的听,表情上没有什么波澜。听完之后,表弟问道:“不知宜昌兄可否辛苦一下,我想请赵知州吃顿饭。”
送走了表弟之后,赵宜昌也准备洗洗睡了。喝口茶,赵宜昌觉得这位表弟越来越故弄玄虚,只是听了些消息就请赵嘉仁吃饭。且不说表弟是不是真心,赵嘉仁肯不肯赏脸还是两可的事情。
此时大门处又有人前来,还是来找赵宜昌的。请进来一看,原来是以前与赵宜昌同做过买卖的。见了面,那位前合作伙伴的话也是“宜昌兄,我听说赵知州许人造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正月十五上元节到正月十七,有四波人前来找赵宜昌。弄到赵宜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这四波人共同特点都是‘不穷,不贵’。都和赵家人有亲近的关系,却都不是赵家人。若是依照赵宜昌年轻时候的性情,他肯定不会和这帮家伙合作。不过上元节那天感受青春逝去,年华将老,赵宜昌也没有那股子争强好胜的心情。他就派人邀请赵嘉仁出来坐坐。
赵嘉仁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正月十九,在东湖上的游船上,赵宜昌做东请客。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就是众人聚聚。听了赵宜昌的介绍,赵嘉仁神色没有丝毫讶异。赵宜昌也放下心来,若是赵嘉仁起身离席,那可就太不给面子了。
听了那些对投资有兴趣的家伙提出了问题,赵嘉仁干脆给了他们每人一份章程。让他们边看边讲。
“这买卖说白了就是投多少钱,承担多大责任。我是想让大家不仅投钱,还要自己参与经营。干活的必须给干活的钱,和投资的不要混为一谈。”赵嘉仁简单的介绍了思路主体。
“东家会……”“掌柜责任制……”“股份……”“投票……”
这些能明白,又让人觉耳目一新的名词都引发了这帮人的极大兴趣。众人纷纷询问,赵嘉仁也仔细的讲述。原本是礼节性的会面竟然开了两个时辰。赵宜昌自己也听的津津有味。
把章程大概讲了一遍,赵嘉仁总结了一下,“诸位不少都是做生意的。这让我觉得不用担心说不明白。做生意有风险,若是连这个都不明白,那就没什么好谈。我定的章程有三点前提,我们自己其实并不知道风险来自何处。赚钱和风险,按照投钱的比例来。少数服从多数。若是大伙觉得这章程还行,咱们就继续谈。若是大伙觉得章程不行,咱们就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