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孙策之怒
巢湖和合肥侯国交界之地出现一队骑兵,孙策带着周瑜策马扬鞭,无边的压力从四面八方席卷而至。回想出使庐江郡发生的事情,目光不停的闪烁着。虽说在庐江郡府外遭遇到的伏杀,可以称得上是死里逃生,可是经过反思之后却发现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一切未免太巧合了,自己出使庐江之前并没有表明过身份,豫章郡是如何得知的?
邓当?邓当不是豫章贾念留下的四位重臣吗?手握豫章郡近一半的兵马。如今袁州牧在江南三郡之地屯兵,兵锋直指豫章,身为大将怎么敢轻离?难道他们想把所有的兵马全部屯于庐江?
不可能、一旦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么豫章郡又拿什么来抵挡纪灵大军的兵锋?巢湖一定发生了变故,或者是豫章郡一定发生了变故。
“报”
“甘宁所部已经撤往豫章”
一名骑兵疾驰而来,对着正在狂奔的孙策大声说着。
听着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孙策伸手拉住了缰绳,身后数十骑也让战马停下脚步。
“甘宁撤往豫章?”
“正是”
那骑兵对着孙策回复。
不解、疑惑彼此交织,站在后面的周瑜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为何会如此反常?难道大战在即豫章要放弃了巢湖吗?还是说他们在故布疑阵。
“报”
“豫章军师刘晔率领三千兵马抵达巢湖,已经和甘宁所部完成了交接事宜”
又一名骑兵快速跑来,对着孙策和周瑜说着。
疑惑逐渐消散,周瑜嘴角泛起一声冷笑。
“甘宁所部久驻巢湖、皖县一带,和大山之中的葛坡黄巾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如今豫章郡临阵调兵换防堪为不智”
“如此看来这刘晔带领的应该是邓当所部兵马”
“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说得清,为何我们会在庐江郡府外遇见邓当,甚至险些被其伏杀”
周瑜缓缓说着,语气中露出一丝恨意。
虽说两军交战各凭手段,但是斩杀来使,却让人不齿。
这笔仇会讨回来的,而且时间不会拖的太长。
“好好的为什么会换防?”
“听闻豫章两位军师虽然多智但却略有不和,要不然这些年刘晔也不会一直驻扎在巢湖”
“那依公瑾的意思,这应该是豫章内部相互牵制的结果?”
“十有八九”
周瑜在脑海中浮现出关于豫章郡的消息,根据目前的局势快速推演。不得不承认这位贾太守能在离开豫章两年有余,还能让郡内没有发生易主的事情是一个奇迹。鲁肃、刘晔、邓当、甘宁,彼此牵制,又加之那位乔氏长女在背后的付出,这才有今天的盛况。
但凡事有利有弊,此次换防毫无疑问给了自己一个有机可乘的时机。
甘宁所部驻守巢湖一带数年之久,熟悉巢湖地势,如果想要攻下来必然损失惨重。但换上不熟悉的邓当,结果一定会好到超出自己的想象。相反纪灵面对的也是不熟悉豫章地势的甘宁,那么胜算也就大了几分。
“公瑾、我意立即率兵猛攻巢湖,不知你意下如何?”
“此时攻巢湖不妥”
“为何?”
“豫章换防甘宁所部并未走远,此时如果猛攻巢湖,必然会受到两部兵马的攻击。主公可以在忍耐一二,等换防结束在猛攻亦不迟”
周瑜对着孙策说着,语气中泛起一丝战意。
孙策一挥,豪气从胸中蔓延开来。
“公瑾何必畏首畏尾,伏杀之仇我孙伯符岂能久等”
“主公”
周瑜知道孙策的脾气涌了上来,只能苦口婆心的大喊一声。
孙策打断了周瑜的话,对着他往下说着。
“你所忧虑的就是我军只有五千之众,如果贸然攻击巢湖,那么就会受到三千邓当所部兵马以及还未远去的五千甘宁所部”
“但你有没有想过,我孙氏是奉袁州牧攻伐庐江,而非我孙氏一己之力?”
孙策对着周瑜询问。
周瑜一下子醒悟了过来,瞬间明白孙策心中所想。
“难道主公想拖住这豫章郡的八千兵马?”
“不错,我打算拖住他们,然后请求寿春援兵,同时传书纪将军所部。一旦大军开拔,豫章郡以区区两千之众,如何抵挡一万兵马的攻击?待此地之兵听闻豫章被袭,必然军心大乱,彼时这巢湖岂不是尽入吾手?至于陆康匹夫,除了束手就擒还能如何?”
“主公之计堪为绝妙,只是我等如何确定,豫章郡只有两千兵马?”
“为何说此言?难道豫章郡还能凭空变出兵马不成?”
“大山会不会有异动?”
“那是袁州牧应该考虑的事情,寿春城中万余兵马,不正是在防备大山吗?”
“刘荆州呢?”
“且不说荆、交两州正在酣战,就算刘表匹夫还有余力又能如何?只要纪灵的速度够快,那么等他反应过来万事已成为定局。难道他还敢冒着和我扬州开战的风险,腹背受敌吗?”
当说到刘表匹夫这四个字的时候,孙策的杀意不加掩饰的蔓延开来。
目光看向周瑜,信誓旦旦的说着。
“当我站在父亲遇伏之地,我孙伯符就在心中立下誓言。此生必斩刘表匹夫,此生绝不会陷入伏杀之中”
“刘表坐拥荆州,我们暂且奈何不得,但是眼前的庐江以及豫章却能宣泄吾等的怒火”
“公瑾、你愿意和我一同马踏庐江吗?”
“待夺取庐江,我为庐江太守之时,便一同迎娶乔氏二女岂不是一桩美谈”
“若主公执意如此,公瑾愿从命”
“好、返回合肥侯国,集结兵马准备随时南下巢湖”
“不对、南下昌河镇”
周瑜对着孙策提示。
孙策立即醒悟了过来,对着身后的众骑兵更改军令。
“集结兵马,准备随时南下昌河镇”
“诺”
众孙氏骑兵齐声暴呵,随后在孙策的带领下往北方疾驰而去。现在的孙氏虽然很弱小,但也不是庐江和豫章可以招惹的。最少借助袁州牧的羽翼,可以轻而易举的报仇雪恨。
只是不知尔等是否做好了承受吾孙伯符的怒火,待马蹄踏破两郡之时,便是枭首之日。只可惜见不到吾洞房花烛之景,少了许些遗憾。
这一切未免太巧合了,自己出使庐江之前并没有表明过身份,豫章郡是如何得知的?
邓当?邓当不是豫章贾念留下的四位重臣吗?手握豫章郡近一半的兵马。如今袁州牧在江南三郡之地屯兵,兵锋直指豫章,身为大将怎么敢轻离?难道他们想把所有的兵马全部屯于庐江?
不可能、一旦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么豫章郡又拿什么来抵挡纪灵大军的兵锋?巢湖一定发生了变故,或者是豫章郡一定发生了变故。
“报”
“甘宁所部已经撤往豫章”
一名骑兵疾驰而来,对着正在狂奔的孙策大声说着。
听着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孙策伸手拉住了缰绳,身后数十骑也让战马停下脚步。
“甘宁撤往豫章?”
“正是”
那骑兵对着孙策回复。
不解、疑惑彼此交织,站在后面的周瑜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为何会如此反常?难道大战在即豫章要放弃了巢湖吗?还是说他们在故布疑阵。
“报”
“豫章军师刘晔率领三千兵马抵达巢湖,已经和甘宁所部完成了交接事宜”
又一名骑兵快速跑来,对着孙策和周瑜说着。
疑惑逐渐消散,周瑜嘴角泛起一声冷笑。
“甘宁所部久驻巢湖、皖县一带,和大山之中的葛坡黄巾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如今豫章郡临阵调兵换防堪为不智”
“如此看来这刘晔带领的应该是邓当所部兵马”
“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说得清,为何我们会在庐江郡府外遇见邓当,甚至险些被其伏杀”
周瑜缓缓说着,语气中露出一丝恨意。
虽说两军交战各凭手段,但是斩杀来使,却让人不齿。
这笔仇会讨回来的,而且时间不会拖的太长。
“好好的为什么会换防?”
“听闻豫章两位军师虽然多智但却略有不和,要不然这些年刘晔也不会一直驻扎在巢湖”
“那依公瑾的意思,这应该是豫章内部相互牵制的结果?”
“十有八九”
周瑜在脑海中浮现出关于豫章郡的消息,根据目前的局势快速推演。不得不承认这位贾太守能在离开豫章两年有余,还能让郡内没有发生易主的事情是一个奇迹。鲁肃、刘晔、邓当、甘宁,彼此牵制,又加之那位乔氏长女在背后的付出,这才有今天的盛况。
但凡事有利有弊,此次换防毫无疑问给了自己一个有机可乘的时机。
甘宁所部驻守巢湖一带数年之久,熟悉巢湖地势,如果想要攻下来必然损失惨重。但换上不熟悉的邓当,结果一定会好到超出自己的想象。相反纪灵面对的也是不熟悉豫章地势的甘宁,那么胜算也就大了几分。
“公瑾、我意立即率兵猛攻巢湖,不知你意下如何?”
“此时攻巢湖不妥”
“为何?”
“豫章换防甘宁所部并未走远,此时如果猛攻巢湖,必然会受到两部兵马的攻击。主公可以在忍耐一二,等换防结束在猛攻亦不迟”
周瑜对着孙策说着,语气中泛起一丝战意。
孙策一挥,豪气从胸中蔓延开来。
“公瑾何必畏首畏尾,伏杀之仇我孙伯符岂能久等”
“主公”
周瑜知道孙策的脾气涌了上来,只能苦口婆心的大喊一声。
孙策打断了周瑜的话,对着他往下说着。
“你所忧虑的就是我军只有五千之众,如果贸然攻击巢湖,那么就会受到三千邓当所部兵马以及还未远去的五千甘宁所部”
“但你有没有想过,我孙氏是奉袁州牧攻伐庐江,而非我孙氏一己之力?”
孙策对着周瑜询问。
周瑜一下子醒悟了过来,瞬间明白孙策心中所想。
“难道主公想拖住这豫章郡的八千兵马?”
“不错,我打算拖住他们,然后请求寿春援兵,同时传书纪将军所部。一旦大军开拔,豫章郡以区区两千之众,如何抵挡一万兵马的攻击?待此地之兵听闻豫章被袭,必然军心大乱,彼时这巢湖岂不是尽入吾手?至于陆康匹夫,除了束手就擒还能如何?”
“主公之计堪为绝妙,只是我等如何确定,豫章郡只有两千兵马?”
“为何说此言?难道豫章郡还能凭空变出兵马不成?”
“大山会不会有异动?”
“那是袁州牧应该考虑的事情,寿春城中万余兵马,不正是在防备大山吗?”
“刘荆州呢?”
“且不说荆、交两州正在酣战,就算刘表匹夫还有余力又能如何?只要纪灵的速度够快,那么等他反应过来万事已成为定局。难道他还敢冒着和我扬州开战的风险,腹背受敌吗?”
当说到刘表匹夫这四个字的时候,孙策的杀意不加掩饰的蔓延开来。
目光看向周瑜,信誓旦旦的说着。
“当我站在父亲遇伏之地,我孙伯符就在心中立下誓言。此生必斩刘表匹夫,此生绝不会陷入伏杀之中”
“刘表坐拥荆州,我们暂且奈何不得,但是眼前的庐江以及豫章却能宣泄吾等的怒火”
“公瑾、你愿意和我一同马踏庐江吗?”
“待夺取庐江,我为庐江太守之时,便一同迎娶乔氏二女岂不是一桩美谈”
“若主公执意如此,公瑾愿从命”
“好、返回合肥侯国,集结兵马准备随时南下巢湖”
“不对、南下昌河镇”
周瑜对着孙策提示。
孙策立即醒悟了过来,对着身后的众骑兵更改军令。
“集结兵马,准备随时南下昌河镇”
“诺”
众孙氏骑兵齐声暴呵,随后在孙策的带领下往北方疾驰而去。现在的孙氏虽然很弱小,但也不是庐江和豫章可以招惹的。最少借助袁州牧的羽翼,可以轻而易举的报仇雪恨。
只是不知尔等是否做好了承受吾孙伯符的怒火,待马蹄踏破两郡之时,便是枭首之日。只可惜见不到吾洞房花烛之景,少了许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