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缝隙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善造句者,必善于写诗。诗必须凝炼,加上格律,韵律的要求,既使不按照词牌填写,也得拥有杜甫的心思,“语不惊人死不休”。</p>

    精彩的句子总给人留下美极的印象。好记忆,脱口而出,传播,传诵。</p>

    为写一句话,绞尽脑汁。在月下,僧敲门还是叩门纠结了上千年。</p>

    一句话,可以受到皇帝的垂爱;一句话,可以立刻命丧黄泉。</p>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得遇到爱才,爱诗的主儿才行。一个唐代乡村的小帅哥,可以在房价超贵的长安城定居,单凭这两句,就稳拿了入场券。</p>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在那个荒诞的年代,其实,写出怎样的精彩,也难以被赏识,却更容易被砍头。</p>

    不造句时,文化人琢磨什么?在马背上、在林间、在朝堂上,或者在被贬谪的任职路上…,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或者鹳雀楼。假如没有这些当年土木结构的楼,该有多少美轮美奂的思绪随波逐流!</p>try{ggauto();} catch(ex){}

    诗的格律恰好是一个稳定的赛道,须思想滋养,音韵贯耳,节奏悦人,千百年来,跑赢多少诗人选手,也不意外地彰显出无数个城市之魅。长安、洛阳、扬州、苏州、杭州……。</p>

    诗的语言精炼且情感绚烂,诗,因诗人的性格而分豪放与婉约,因诗人的情怀而甄选出田园与边塞,山水与爱情。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喜欢造句的人,是在给华语文库贡献着文化财富,让其子孙们得以追溯历史,缅怀祖先,家国情怀,继往开来。</p>

    说到这里,不为溢美善造句者的功绩,而是感念前辈的执着和痴迷。生生不息的文化传脉,得有阅览者孜孜解读和创造。再写几万年,也不舍得丢下汉字,不舍得华夏文明的声韵。</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