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树旗
“让我猜猜,陛下答应给我们的三十万贯钱估计也没了对吧?”李逍摇头叹气,突然修大明宫这事他不知情,不过他这个秘书少监虽说品级挺高,但也没高到能到政事堂议政的地步。
朝廷大事,也不是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能够参与决定的。
但大明宫的突然修建,确实也影响到了李逍的计划。
毕竟大明宫在历史上,可是非常的有名。太极宫是杨坚修建的,历经隋朝二帝,又历唐朝三帝。李治修大明宫后搬到大明宫,历史上先后有十七位唐朝皇帝在此理政,其规模可是比太极宫还大,甚至比后来玄宗皇帝建的兴庆宫也还大。
大明宫历史上被称为东内,太极宫被称为西内,兴庆宫为南内,三大内并称。
这样的宫殿可不是一座别宫,这是一整个宫殿群,皇宫大内啊。估计得动员十几万计的百姓工匠,历史上大明宫修的很快,当时还全天下加征税钱,京官甚至全部减俸一月支持,命天下各州进供物资,集天下之力,费时十个月修建完成。
修宫殿很费钱,修一座东大内更费钱。
李治原本答应李逍要拔三十万内帑给他印书,现在看来是没戏了。皇帝又要赈灾又要建宫殿,肯定是先紧着那边来。
果然,李元芳点头。
“内侍省的内常侍说陛下已经把钱拔走了,现在内府空虚,没钱可拔。那位内常侍也没办法,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自己想办法,这还真是简单啊。
将匠监不拔工匠、少府监不给人,连内侍省也不给钱了。
这让李逍如何筹建作坊,如何把印刷局拉起来,又如何印书?
“三郎,现在怎么办?”
“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事情还得做,不能停。没钱,我们就自己找钱,没人,我们自己找人。”李逍很坚定的道,印刷局的成败现在关系到李逍个人的安危,他不能不急。
“处处要钱,到哪去弄钱?”李元芳问。
李逍笑笑,“我们玉米监手头不是还有一笔钱吗,先用那个做启动资金,算是我们印刷局借玉米监的,按公廨钱利息拆借好了。”
玉米监是有小金库的,种辣椒种西瓜还私卖了下玉米种子,小金库里的钱给大家分了不少奖金,但也还有些剩余。反正现在印刷局的官员,都是从玉米监里借调过来的。
“监里的钱也不多,要印两万套书只怕不够。”
一位官员马上道,印两万套书最少要三十万贯钱,把玉米监卖掉都不值这么多。
“启动资金用不了太多,先把几个工坊弄起来,后续的再想办法。实在不行,我可以先把我自己的钱借垫一下。”
把私人钱垫支公家事,这也是没办法了。
“元芳,你马上去找狄法曹,让他替我们跟阎长史求个人情,让阎大匠给我们拔点人过来,起码得给我们点工匠,其余的我们自己想办法,工匠和工具这只能找他们借了。”
阎立本的兄长阎立德也是位建筑大师,现担任将匠大监,李逍跟他不熟,但阎立本还有些交情,狄仁杰又是李元芳的表兄,让狄仁杰找自己的上司阎立本说个情,通过他找阎立本要几个人估计不难。
李逍又叫来另一个属下,让他马上回玉米监打个借条,把玉米监小金库里的钱借过来先用着。
“你马上到长安去招募人手,凡愿来我们这里修作坊的,包吃住还给工钱。”李逍又叫来一名玉米监旧部。
“招什么样的?”
“管他什么样的,管他是长安居民也好,还是京外流外也罢,只要身体强壮愿意来做事就行,哪怕是健壮点的妇人也可以,来一个算一个,做事就有饭吃,还有工钱拿,若是有些技术的最好,我多给工钱。”
不给拔人,那就自己雇佣。
一番交待之后,李逍坐在一棵大树下,烈日炎炎,能看到渭河边上有不少从关陇河朔各州赶来的灾民,陆陆续续的向这边来。
玉米监里有几千贯钱,很快就尽数取来了。
李逍让人拿钱去买粮,长安现在的粮食很贵,好在李逍这算是公家买粮,还是有点门路的,再加上他也不限什么粮食,管他是高粱也好,大豆也罢,甚至就是芋头也要,这个时候,灾民们有口吃的就满足了,又哪里会挑那么多。
朝廷搞以工代赈,他李逍也搞。
不过几千贯钱,实在是办不了多少事情,把工坊建起来都有点难。
要两万套书,哪里可能,还是得想点办法啊。
因为李逍的作坊地址选在中渭桥边上,这里是不少进京百姓的必经之路。李逍让人架起一排大锅,把买来的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煮粥。
杂粮粥虽杂,但香气还是散的很远。
李逍又让人在旁边立起一根旗杆,上书招工两个大字。
挑了几个嗓门大的,站在旗杆下对着过往的流民们高喊招工,干活就有饭吃。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很快就有人闻声而来。
不少人已经饿了一路了,看到香喷喷的杂粮粥都忍不住流口水,李逍让他们排队吃粥,不管老弱,先让他们领碗粥喝。
喝过粥后,愿意做工的就到旁边的旗下报名,经过挑选合格的就可以上工了。
这办法简单粗暴,但确实管用。
若是在正常时候,一碗杂粮粥长安的百姓哪里瞧的上,更不可能说雇佣到人了。但是现在,对好多人来说,一碗杂粮粥就是救命粮。
在简单的询问了下招工的事项后,得知并不需要到什么山里挖矿,也不用给权贵庄园做奴后,大家都很痛快的就同意留下做工了。
李逍跟他们承诺,修建作坊期间每天管饭,还会有帐篷可住,另外不会给出钱,就算作坊修完了,到时也可以留下来在做坊里做工。而一旦他们想要返回原籍,李逍也会立马结清工钱,绝不会阻拦,更不会扣押工钱这些。
饥民们也没有其它的太多要求,只求能在饥荒之时有口饭吃,只求妻儿们能够暂时有个栖息之地,就足够了。
哪怕李逍开出来的工钱很低,但大家也并不在意了。
报名的人出人意料的多,路过的饥民,除了少数去投亲的,多数都在吃过一碗免费杂粮粥后,选择留下来。
半天时间,李逍就已经招揽到了一千多名工人,这些工人里不仅有强壮的男丁,甚至连半大的中男,以及年轻妇人李逍也算一个,他们那些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孩童,李逍也答应,只要愿意干活,也提供免费的粥,但没工钱,可这却还让灾民们感激不尽。
朝廷大事,也不是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能够参与决定的。
但大明宫的突然修建,确实也影响到了李逍的计划。
毕竟大明宫在历史上,可是非常的有名。太极宫是杨坚修建的,历经隋朝二帝,又历唐朝三帝。李治修大明宫后搬到大明宫,历史上先后有十七位唐朝皇帝在此理政,其规模可是比太极宫还大,甚至比后来玄宗皇帝建的兴庆宫也还大。
大明宫历史上被称为东内,太极宫被称为西内,兴庆宫为南内,三大内并称。
这样的宫殿可不是一座别宫,这是一整个宫殿群,皇宫大内啊。估计得动员十几万计的百姓工匠,历史上大明宫修的很快,当时还全天下加征税钱,京官甚至全部减俸一月支持,命天下各州进供物资,集天下之力,费时十个月修建完成。
修宫殿很费钱,修一座东大内更费钱。
李治原本答应李逍要拔三十万内帑给他印书,现在看来是没戏了。皇帝又要赈灾又要建宫殿,肯定是先紧着那边来。
果然,李元芳点头。
“内侍省的内常侍说陛下已经把钱拔走了,现在内府空虚,没钱可拔。那位内常侍也没办法,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自己想办法,这还真是简单啊。
将匠监不拔工匠、少府监不给人,连内侍省也不给钱了。
这让李逍如何筹建作坊,如何把印刷局拉起来,又如何印书?
“三郎,现在怎么办?”
“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事情还得做,不能停。没钱,我们就自己找钱,没人,我们自己找人。”李逍很坚定的道,印刷局的成败现在关系到李逍个人的安危,他不能不急。
“处处要钱,到哪去弄钱?”李元芳问。
李逍笑笑,“我们玉米监手头不是还有一笔钱吗,先用那个做启动资金,算是我们印刷局借玉米监的,按公廨钱利息拆借好了。”
玉米监是有小金库的,种辣椒种西瓜还私卖了下玉米种子,小金库里的钱给大家分了不少奖金,但也还有些剩余。反正现在印刷局的官员,都是从玉米监里借调过来的。
“监里的钱也不多,要印两万套书只怕不够。”
一位官员马上道,印两万套书最少要三十万贯钱,把玉米监卖掉都不值这么多。
“启动资金用不了太多,先把几个工坊弄起来,后续的再想办法。实在不行,我可以先把我自己的钱借垫一下。”
把私人钱垫支公家事,这也是没办法了。
“元芳,你马上去找狄法曹,让他替我们跟阎长史求个人情,让阎大匠给我们拔点人过来,起码得给我们点工匠,其余的我们自己想办法,工匠和工具这只能找他们借了。”
阎立本的兄长阎立德也是位建筑大师,现担任将匠大监,李逍跟他不熟,但阎立本还有些交情,狄仁杰又是李元芳的表兄,让狄仁杰找自己的上司阎立本说个情,通过他找阎立本要几个人估计不难。
李逍又叫来另一个属下,让他马上回玉米监打个借条,把玉米监小金库里的钱借过来先用着。
“你马上到长安去招募人手,凡愿来我们这里修作坊的,包吃住还给工钱。”李逍又叫来一名玉米监旧部。
“招什么样的?”
“管他什么样的,管他是长安居民也好,还是京外流外也罢,只要身体强壮愿意来做事就行,哪怕是健壮点的妇人也可以,来一个算一个,做事就有饭吃,还有工钱拿,若是有些技术的最好,我多给工钱。”
不给拔人,那就自己雇佣。
一番交待之后,李逍坐在一棵大树下,烈日炎炎,能看到渭河边上有不少从关陇河朔各州赶来的灾民,陆陆续续的向这边来。
玉米监里有几千贯钱,很快就尽数取来了。
李逍让人拿钱去买粮,长安现在的粮食很贵,好在李逍这算是公家买粮,还是有点门路的,再加上他也不限什么粮食,管他是高粱也好,大豆也罢,甚至就是芋头也要,这个时候,灾民们有口吃的就满足了,又哪里会挑那么多。
朝廷搞以工代赈,他李逍也搞。
不过几千贯钱,实在是办不了多少事情,把工坊建起来都有点难。
要两万套书,哪里可能,还是得想点办法啊。
因为李逍的作坊地址选在中渭桥边上,这里是不少进京百姓的必经之路。李逍让人架起一排大锅,把买来的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煮粥。
杂粮粥虽杂,但香气还是散的很远。
李逍又让人在旁边立起一根旗杆,上书招工两个大字。
挑了几个嗓门大的,站在旗杆下对着过往的流民们高喊招工,干活就有饭吃。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很快就有人闻声而来。
不少人已经饿了一路了,看到香喷喷的杂粮粥都忍不住流口水,李逍让他们排队吃粥,不管老弱,先让他们领碗粥喝。
喝过粥后,愿意做工的就到旁边的旗下报名,经过挑选合格的就可以上工了。
这办法简单粗暴,但确实管用。
若是在正常时候,一碗杂粮粥长安的百姓哪里瞧的上,更不可能说雇佣到人了。但是现在,对好多人来说,一碗杂粮粥就是救命粮。
在简单的询问了下招工的事项后,得知并不需要到什么山里挖矿,也不用给权贵庄园做奴后,大家都很痛快的就同意留下做工了。
李逍跟他们承诺,修建作坊期间每天管饭,还会有帐篷可住,另外不会给出钱,就算作坊修完了,到时也可以留下来在做坊里做工。而一旦他们想要返回原籍,李逍也会立马结清工钱,绝不会阻拦,更不会扣押工钱这些。
饥民们也没有其它的太多要求,只求能在饥荒之时有口饭吃,只求妻儿们能够暂时有个栖息之地,就足够了。
哪怕李逍开出来的工钱很低,但大家也并不在意了。
报名的人出人意料的多,路过的饥民,除了少数去投亲的,多数都在吃过一碗免费杂粮粥后,选择留下来。
半天时间,李逍就已经招揽到了一千多名工人,这些工人里不仅有强壮的男丁,甚至连半大的中男,以及年轻妇人李逍也算一个,他们那些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孩童,李逍也答应,只要愿意干活,也提供免费的粥,但没工钱,可这却还让灾民们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