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布衣、宰相
午间的中书门下省很安静,处处彰显帝国中枢的威严。
李逍原本以为午饭是在皇城吃,结果却不料被带到了禁中。所谓禁中,自然就是大内宫廷。
在大唐开国之初,朝廷延续的是隋朝的三省六部制,那个时候朝廷的中枢核心还是尚书省,左右仆射更是天然的宰相之首,甚至朝廷的中枢议事机构也是设在尚书省内,称为政事堂。
然则如今,朝廷的中枢已经改到了中书门下。
中书和门下两省虽然也和尚书省一样在皇城里还有衙门,但那里的衙门称为中书和门下外省,宰相们议事之地,其实是在禁中的内省。
因此现在大家也习惯称中书门下为内首,称尚书省为外省。
呆在皇宫之中而不是皇城里办公,可见中枢的重要。虽然宰相们议事的内省只是在宫城的前先廷而非后宫。
可毕竟是在禁中,出入不易,宰相们在禁中议事,皇帝便特为他们提供午餐,免得来回奔波。
宰相们的工作餐叫堂馔,也称为廊餐,因为以前是在政事堂的廊下吃,因此也称为堂下饭。
这堂下饭可是只有宰相才有资格吃的,而且规格极高,起码八个菜起,丰盛的甚至让宰相们都不忍下筷子。
相比起宰相们的廊餐,其它官员虽然也有工作午餐,但就非常简单了。
李逍倒不稀罕这顿什么廊餐,但皇帝有诏,这是恩赏,而且几位宰相也要见他问话,他这个新被任的玉米太监就不得不来。
哪怕他对于当这个什么玉米太监也并没有什么意愿。
可在这个时代,雷霆玉露皆是君恩,你不当都不行。
唐朝人一般也习惯是吃两餐的,早一顿,晚一顿,中午往往是没饭吃的。不过贵族们向来是例外的,春秋之时的贵族就已经开始三餐了,甚至国君们还四餐五餐的。
吃的餐越多,代表地位也就越高,就如同这年头穿衣服颜色、住房屋的间数,门楼的高低一样,都得有相应的地位才能享受,否则就是逾越。
官员们是时代的精英,自然是可以吃三餐的。
内省的门前廊下,早有御膳房的人送来了廊餐。
每位宰相一张桌几,一个蒲团,桌上摆了七菜一汤。有荤有素,而且菜做的很精致。
朝中十一位宰相,平时也不一定所有宰相都在内省议事,都是当天有几位宰相在,就准备几位的廊餐。
偶尔皇帝也会在这里陪宰相们用食。
只有极少时,才会有六部九寺五监十二位的重臣们到中枢内省议事时,蒙皇帝特赐得以吃廊餐。
可今天让御膳房的人十分意外的是,今天十一位宰相都在内省议事,但皇帝却没留下来陪宰相们吃饭,可偏偏却又特赐一人廊餐,而更奇怪的是,这人并没有参加今天的议事。
“这人什么来头?”
“听说是陛下刚钦封的玉米太监。”
“啥监?”
“玉米监正,从六品下呢。”一位御厨感叹着道,从六品下,这级别比他们御膳房的老大级别还高呢。
“从六品下就能得食廊餐?”另一人有些不解,什么时候廊餐这么不值钱了?多少六部尚书、十二卫大将军,都没机会吃上呢。
“这人可不一般,听说今天陛下和诸位相国们议论了一上午,都是在谈关于他的事情呢。”
“这人到底什么来头啊?”
“不知道啊,反正挺年轻的,一会送餐的时候,仔细瞧瞧,回来跟我们说说长啥样。”
李逍到的时候,廊餐已经摆上了。
除了十一位宰相,今天还有雍州长史阎立本也得到皇帝特赐,赏廊餐。
除了这位,李逍认识的人里也就只有李绩了,毕竟李绩也是在他家蹭过几顿白食的,至于其它的宰相们,他一个不认识,只觉得高矮胖瘦都有,可全都身着紫袍佩着金鱼袋,还真傻傻分不清谁是谁。
反正不认识,也就懒得去猜了。
他目光先扫了下,看到还有一个空座,就赶紧的过去。
几上已经摆好了餐,一眼扫去,发现确实还挺丰盛,七菜一汤,有煎有煮有炖有烤甚至还有炒菜和凉拌。
一盘炒的青油油的田间野菜,放了点蒜蓉,而且闻着是放了菜油炒的,很香。凉拌的菜则是折耳根,这菜可是他李家庄特色,后来教给了大彪,也成了蓝溪李庄饭店的特色凉拌菜之一,想不到都传到大内宫廷来了。
李绩看见李逍这么不客气的,上来就往一边坐下,眼睛尽盯着那些菜了,不由的黑了脸。
这小子,真是太不懂礼数了,这里哪个不是朝廷重臣,不说官职爵位,就是论年纪,那一个个都是李逍的爷爷辈了。
“李逍,还不快过来拜见诸位相公。”
李逍笑着起身,走到李绩面前,拱手躬身下拜,“逍拜见英国公。”
然后又转头对着阎立本一拜,“逍拜见阎长史。”
后面的他就不知道拜谁了,谁也不认识啊。
倒是李绩这个时候挺帮忙的,在那里道,“真是乡野村乡,没见过世面,来,我跟你介绍一下诸位相公。”
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韩瑗、来济,宇文节、许敬宗、李义府、崔敦礼、杜正伦·······
一个个都是当朝宰相,位极人臣啊。
不少人名字李逍可是在后世就听过的,比如长孙无忌,跟张无忌哥哥的名字也就相差一个姓了,那也是极牛逼的人物了,皇帝的亲舅舅,尤其人家还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呢,他爹又偏偏是一箭双雕的长孙晟大将军,他曾读过一些小说,里面可都称长孙无忌哥哥老了的时候,可是成了一代老阴逼的。
至于褚遂良,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啊,不管人家官当的如何,人品怎么样啥的,最起码,这位褚老爷子的书法可谓一绝。
还有许敬宗、李义府,好像都是武则天当政时的牛逼实权宰相了。
还有那位来济,他爹可是隋朝时有名的大将军来护儿啊,他还有个极为牛逼的万人敌哥哥来十二郎好像,另外他还有个弟弟啊还是哥哥,好像后来也当了宰相的,兄弟两个都是宰相,这可了不得。
尤其比较了不得的是兄弟俩人当宰相可不是靠着家族的关系,毕竟他们爹虽说是隋朝的荣国公来护儿,但来护儿早年是陈朝人,后来年轻时杀了仇人游过长江投奔了隋军,上阵立功直至国公,可跟着随炀帝一起死了,他的其它儿子也都被杀了。
而来济兄弟俩个当时还才几岁呢,因没跟在身边才逃过一劫。自那后,来家兄弟成了孤儿,家道也是再次中落,后来都是靠着读书才算是出头的,能奋斗成为宰相,那是真本事的。
宇文节,好像跟宇文化及应当有点亲戚吧,杜正伦,应当是早年房谋杜断中杜如晦的本家?
总之,这些人真没几个简单的,看着一团和气,可李逍心里清楚,这些人可是明显的分为两党的。
一边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元老派,一帮则是以李绩为首的山东新贵派了。
历史证明,最后是李绩为首的新贵派压倒了元老派,全面夺权成功,不过可惜最后让武则天夺取了最高权力,这批人最后好像也没几个得到善终。
就连李绩这样挺武的人,结果最后都因为他孙子起兵造武则天的反,连累到他被挖了棺材,甚至被赐予的李姓,也还是被剥夺,恢复为徐。而他有一个儿子,因为忠于武则天,结果最后居然被赐武姓?
不知道那时已经被挖了棺材的李绩知道后,会不会被气的再死一次。
斗争啊,这就是最上层的斗争了。
既可以说是皇帝和顾命大臣们的权力斗争,也可以说是关陇贵族集团和山东豪强集团的斗争,这是路线斗争了。
李逍虽然先知先觉了许多,但小身子板并不想插足其间。
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李绩,人家都是元老勋臣,个个都是宰相,捏死他跟捏死个臭虫似的。
“你就是李逍?”
拜见长孙无忌的时候,老阴逼居高临下的打量着他,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态度让人很不爽,也太瞧不起人了。
不过李逍想想也对,长孙无忌什么人啊,太宗的大舅哥,当今皇帝的亲舅舅,又是玄武门功臣,贞观的重臣,更是当朝的顾命大臣,如今的宰相之首。
一把年纪了,又位高权重,而且他也听说自己这个弄出来的玉米似乎惹来了长孙的不快。
一个小小的乡下子,或许在长孙的眼里,所谓的玉米,不过就是个骗术,李逍,也不过和那些江湖骗子一样吧。
古往今来,这样的江湖骗子不知凡几,长孙也不知道见过了多少。只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他遇到的可不是一个骗子。
“在下李逍,拜见长孙相国。”
韩瑗在一边喝斥,“你如今既然已经是陛下钦封之玉米监监正,那么就得有朝廷命官的样子,拜见相国,当口称下官,而不是什么在下。”
李逍原本以为午饭是在皇城吃,结果却不料被带到了禁中。所谓禁中,自然就是大内宫廷。
在大唐开国之初,朝廷延续的是隋朝的三省六部制,那个时候朝廷的中枢核心还是尚书省,左右仆射更是天然的宰相之首,甚至朝廷的中枢议事机构也是设在尚书省内,称为政事堂。
然则如今,朝廷的中枢已经改到了中书门下。
中书和门下两省虽然也和尚书省一样在皇城里还有衙门,但那里的衙门称为中书和门下外省,宰相们议事之地,其实是在禁中的内省。
因此现在大家也习惯称中书门下为内首,称尚书省为外省。
呆在皇宫之中而不是皇城里办公,可见中枢的重要。虽然宰相们议事的内省只是在宫城的前先廷而非后宫。
可毕竟是在禁中,出入不易,宰相们在禁中议事,皇帝便特为他们提供午餐,免得来回奔波。
宰相们的工作餐叫堂馔,也称为廊餐,因为以前是在政事堂的廊下吃,因此也称为堂下饭。
这堂下饭可是只有宰相才有资格吃的,而且规格极高,起码八个菜起,丰盛的甚至让宰相们都不忍下筷子。
相比起宰相们的廊餐,其它官员虽然也有工作午餐,但就非常简单了。
李逍倒不稀罕这顿什么廊餐,但皇帝有诏,这是恩赏,而且几位宰相也要见他问话,他这个新被任的玉米太监就不得不来。
哪怕他对于当这个什么玉米太监也并没有什么意愿。
可在这个时代,雷霆玉露皆是君恩,你不当都不行。
唐朝人一般也习惯是吃两餐的,早一顿,晚一顿,中午往往是没饭吃的。不过贵族们向来是例外的,春秋之时的贵族就已经开始三餐了,甚至国君们还四餐五餐的。
吃的餐越多,代表地位也就越高,就如同这年头穿衣服颜色、住房屋的间数,门楼的高低一样,都得有相应的地位才能享受,否则就是逾越。
官员们是时代的精英,自然是可以吃三餐的。
内省的门前廊下,早有御膳房的人送来了廊餐。
每位宰相一张桌几,一个蒲团,桌上摆了七菜一汤。有荤有素,而且菜做的很精致。
朝中十一位宰相,平时也不一定所有宰相都在内省议事,都是当天有几位宰相在,就准备几位的廊餐。
偶尔皇帝也会在这里陪宰相们用食。
只有极少时,才会有六部九寺五监十二位的重臣们到中枢内省议事时,蒙皇帝特赐得以吃廊餐。
可今天让御膳房的人十分意外的是,今天十一位宰相都在内省议事,但皇帝却没留下来陪宰相们吃饭,可偏偏却又特赐一人廊餐,而更奇怪的是,这人并没有参加今天的议事。
“这人什么来头?”
“听说是陛下刚钦封的玉米太监。”
“啥监?”
“玉米监正,从六品下呢。”一位御厨感叹着道,从六品下,这级别比他们御膳房的老大级别还高呢。
“从六品下就能得食廊餐?”另一人有些不解,什么时候廊餐这么不值钱了?多少六部尚书、十二卫大将军,都没机会吃上呢。
“这人可不一般,听说今天陛下和诸位相国们议论了一上午,都是在谈关于他的事情呢。”
“这人到底什么来头啊?”
“不知道啊,反正挺年轻的,一会送餐的时候,仔细瞧瞧,回来跟我们说说长啥样。”
李逍到的时候,廊餐已经摆上了。
除了十一位宰相,今天还有雍州长史阎立本也得到皇帝特赐,赏廊餐。
除了这位,李逍认识的人里也就只有李绩了,毕竟李绩也是在他家蹭过几顿白食的,至于其它的宰相们,他一个不认识,只觉得高矮胖瘦都有,可全都身着紫袍佩着金鱼袋,还真傻傻分不清谁是谁。
反正不认识,也就懒得去猜了。
他目光先扫了下,看到还有一个空座,就赶紧的过去。
几上已经摆好了餐,一眼扫去,发现确实还挺丰盛,七菜一汤,有煎有煮有炖有烤甚至还有炒菜和凉拌。
一盘炒的青油油的田间野菜,放了点蒜蓉,而且闻着是放了菜油炒的,很香。凉拌的菜则是折耳根,这菜可是他李家庄特色,后来教给了大彪,也成了蓝溪李庄饭店的特色凉拌菜之一,想不到都传到大内宫廷来了。
李绩看见李逍这么不客气的,上来就往一边坐下,眼睛尽盯着那些菜了,不由的黑了脸。
这小子,真是太不懂礼数了,这里哪个不是朝廷重臣,不说官职爵位,就是论年纪,那一个个都是李逍的爷爷辈了。
“李逍,还不快过来拜见诸位相公。”
李逍笑着起身,走到李绩面前,拱手躬身下拜,“逍拜见英国公。”
然后又转头对着阎立本一拜,“逍拜见阎长史。”
后面的他就不知道拜谁了,谁也不认识啊。
倒是李绩这个时候挺帮忙的,在那里道,“真是乡野村乡,没见过世面,来,我跟你介绍一下诸位相公。”
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韩瑗、来济,宇文节、许敬宗、李义府、崔敦礼、杜正伦·······
一个个都是当朝宰相,位极人臣啊。
不少人名字李逍可是在后世就听过的,比如长孙无忌,跟张无忌哥哥的名字也就相差一个姓了,那也是极牛逼的人物了,皇帝的亲舅舅,尤其人家还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呢,他爹又偏偏是一箭双雕的长孙晟大将军,他曾读过一些小说,里面可都称长孙无忌哥哥老了的时候,可是成了一代老阴逼的。
至于褚遂良,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啊,不管人家官当的如何,人品怎么样啥的,最起码,这位褚老爷子的书法可谓一绝。
还有许敬宗、李义府,好像都是武则天当政时的牛逼实权宰相了。
还有那位来济,他爹可是隋朝时有名的大将军来护儿啊,他还有个极为牛逼的万人敌哥哥来十二郎好像,另外他还有个弟弟啊还是哥哥,好像后来也当了宰相的,兄弟两个都是宰相,这可了不得。
尤其比较了不得的是兄弟俩人当宰相可不是靠着家族的关系,毕竟他们爹虽说是隋朝的荣国公来护儿,但来护儿早年是陈朝人,后来年轻时杀了仇人游过长江投奔了隋军,上阵立功直至国公,可跟着随炀帝一起死了,他的其它儿子也都被杀了。
而来济兄弟俩个当时还才几岁呢,因没跟在身边才逃过一劫。自那后,来家兄弟成了孤儿,家道也是再次中落,后来都是靠着读书才算是出头的,能奋斗成为宰相,那是真本事的。
宇文节,好像跟宇文化及应当有点亲戚吧,杜正伦,应当是早年房谋杜断中杜如晦的本家?
总之,这些人真没几个简单的,看着一团和气,可李逍心里清楚,这些人可是明显的分为两党的。
一边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元老派,一帮则是以李绩为首的山东新贵派了。
历史证明,最后是李绩为首的新贵派压倒了元老派,全面夺权成功,不过可惜最后让武则天夺取了最高权力,这批人最后好像也没几个得到善终。
就连李绩这样挺武的人,结果最后都因为他孙子起兵造武则天的反,连累到他被挖了棺材,甚至被赐予的李姓,也还是被剥夺,恢复为徐。而他有一个儿子,因为忠于武则天,结果最后居然被赐武姓?
不知道那时已经被挖了棺材的李绩知道后,会不会被气的再死一次。
斗争啊,这就是最上层的斗争了。
既可以说是皇帝和顾命大臣们的权力斗争,也可以说是关陇贵族集团和山东豪强集团的斗争,这是路线斗争了。
李逍虽然先知先觉了许多,但小身子板并不想插足其间。
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李绩,人家都是元老勋臣,个个都是宰相,捏死他跟捏死个臭虫似的。
“你就是李逍?”
拜见长孙无忌的时候,老阴逼居高临下的打量着他,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态度让人很不爽,也太瞧不起人了。
不过李逍想想也对,长孙无忌什么人啊,太宗的大舅哥,当今皇帝的亲舅舅,又是玄武门功臣,贞观的重臣,更是当朝的顾命大臣,如今的宰相之首。
一把年纪了,又位高权重,而且他也听说自己这个弄出来的玉米似乎惹来了长孙的不快。
一个小小的乡下子,或许在长孙的眼里,所谓的玉米,不过就是个骗术,李逍,也不过和那些江湖骗子一样吧。
古往今来,这样的江湖骗子不知凡几,长孙也不知道见过了多少。只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他遇到的可不是一个骗子。
“在下李逍,拜见长孙相国。”
韩瑗在一边喝斥,“你如今既然已经是陛下钦封之玉米监监正,那么就得有朝廷命官的样子,拜见相国,当口称下官,而不是什么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