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奇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丁原又是何人啊?”</p>

    王柔叹了口气,探问起来,对于这个要来他家里上任的同僚,他以前竟完全没听过这个名字。</p>

    “丁原,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人。</p>

    原仅区区一县吏,不知走哪里的关系,竟然一步登了天,得大将军赏识,转任并州刺史。”</p>

    “大将军的人?”王柔皱眉,大将军与宦官们的矛盾,他远在关外都有所耳闻,这突然空降了个大将军的亲信过来,他还真把不准这脉了。</p>

    “是的,不过这可是好事一件。</p>

    这丁原在我并州毫无根基,若想有所建树,必要有求于我王家。</p>

    大哥回家之后可趁机与其结交,他若治的好并州,能平了此番匈奴之乱,那自然皆大欢喜,大哥从中也出力功过相抵想来前途无碍。</p>

    他若治不好并州,再有问题也与大哥无干,你就安坐家中,谁又奈得你何呢?”</p>

    “你觉得他能治好并州?”王柔一脸狐疑。</p>

    他可不是热血小年轻,会相信空降一个长官就能治好并州了,那要多天真才行?</p>

    果然,王泽摇头</p>

    “不,这大汉朝怕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所以大哥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回到家里,广聚族丁,筑堡结寨,以应乱世之变啊,现在这无兵无权的官,不当也罢了。”</p>

    遇事不决,弃官而走的现象在后汉末年已蔚然成风,家底深厚的世家们在这时比起官场上一时的地位,更多的开始选择回归地方,筑堡结寨,以家族为重,未雨绸缪力图渡过乱世危局。</p>

    “也罢,那老夫便先回晋阳去吧。”</p>

    “遵上意,某不回晋阳,恐要在这里叨扰郡守一阵了。”</p>

    河内太守府。</p>

    河内太守王匡,并州刺史丁原与流落此地的前豫州刺史王允,三人正相对而坐。</p>

    原来丁原此行赴任前便已得到受命,令他在河内屯兵,提防西侧祸乱河东郡的白波军,拱卫京师防止其南下。</p>

    于是在来到河内后,他率先拜会了此地太守。</p>

    “丁使君放心,既然是大将军的吩咐,在下定会全力配合使君在此的任务”</p>

    王匡满口应道:</p>

    “不过在下听说白波军号十万之众,不知使君此来领多少兵呢?”</p>

    此言一出,丁原那是老脸一赤啊,顿了半晌终于憋出来一句</p>

    “五百。”</p>

    “什么?!”</p>

    这下子不但王匡震惊了,连王允端杯的手都抖了一下:</p>

    “五百?就这点人,建阳(丁原字)真是接了个烫手的山芋啊。”</p>

    丁原岂能不知呢?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p>

    朝廷若是还有兵可用,那也不至于让各地州郡募兵自保嘛,不过丁原倒也不绝望:</p>

    “某已下令并州九郡,每郡再抽500兵员,只待太原胡乱退去,道路通畅后便来此集合。</p>

    届时某便有5000人之众,只要王郡守这里再容某募上些兵,想来纵使进取不足,守成也是绰绰有余。</p>

    完成朝廷的任务是无妨的。”</p>

    “丁使君的人数怕是要打上些折扣了。”</p>

    王允递上了一些书信:</p>

    “这里是来自太原的信报,其中西河,上郡已陷胡手,朔方五原也均有敌情来报,有能力响应使君的怕是只剩五郡了。”</p>

    “这...并州局势竟已糜烂至此了吗。”</p>

    丁原握紧拳头,他知道并州难,但是这比他前日述职时的信息要糟糕了数倍。</p>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的”</p>

    王允拱手慢慢地说</p>

    “太原胡乱业已平定,王某这里还要恭喜建阳,发掘了一位了不得的少年英雄啊。”</p>try{ggauto();} catch(ex){}

    “少年英雄?”</p>

    丁原愣了一下,马上懂了。</p>

    这是王允在向他举荐人选呢。</p>

    也是嘛,他丁原刚刚上任,谁都不认识,发掘了個什么,想来定是这王家族中子弟。</p>

    自己以寒门之身任并州刺史,虽然暂时不准备去太原,但本地这些望族的面子却不能不给的。</p>

    哎,只是没想到这清名远播的王子师在这种事情上也不能免俗啊:</p>

    “不知是哪位王家少年?子师但说无妨,某这便着人将其调来刺史府。”</p>

    王允呵呵一笑:</p>

    “建阳误会了,此人并非我族中子侄,而是我祁县一少年,现在并州军任屯长”</p>

    是的,在苏曜不知道的时候,他的黑户问题在给他造成困扰前,就被自然而然的解决掉了。</p>

    现在苏曜成为了根正苗红的祁县良家子,这就是世家们的力量。</p>

    “并州军屯长?”</p>

    丁原又接过王允递来的文书,扫了一眼便惊呼:</p>

    “嚯,这是你祁县王家和乡郡三老一同保举?苏曜,弱冠之年?这小子好大的面子啊。”</p>

    “并非他面子大”</p>

    王允摇了摇头,神色复杂</p>

    “盖因此子战功卓绝,所行所为,非常人能为也。”</p>

    “使君好高的评价”</p>

    王匡都好奇了</p>

    “一个屯长,还能做到哪去?”</p>

    是啊,一个屯长,满编不过50,他能在这胡乱中做得什么?</p>

    要知道这王允王子师,那可并非常人啊,别看他现在被去官免职,但那正是因为此人一身傲骨,宁可赌上仕途命运,也要与阉党作对才有此结果。</p>

    在此之前他可是正儿八经从并州基层做起,一直干到中央又在黄巾之乱时临危受命,被选任豫州刺史,亲自披挂上阵平定了豫州黄巾军的狠人。</p>

    这样的人,那可是平素里软话都难见他说一句的主,现在对这个什么小屯长评价这么高?</p>

    丁原听得那真是面色狐疑。</p>

    “具体的建阳还是自己看吧”</p>

    王允将最后的资料送上后便闭目不语。</p>

    若不是他再三确认了那字迹确实是族兄无意,他定将这份举荐当做无稽之谈的妄语。</p>

    天下怎可能有如此离谱的事情。</p>

    “八十余人飞夺黄芦堡?!”</p>

    “不足一屯之兵聚歼了三千胡骑?!”</p>

    “以一己之力集斩将、夺旗、破阵、先登、陷城之功?!”</p>

    “王子师!你可敢为这文牍上的内容保名?!”</p>

    保名,即是为其担保的意思。</p>

    看过文牍后丁原是面色潮红,而王匡则捂唇不语,这要不是王允亲自送来的,他们定会将这当做一个不怎么好笑的故事。</p>

    但便是如此,让他们相信如此离谱的事情,那也是千难万难。</p>

    那王允敢为其担保吗?</p>

    答案当然是不,没有亲眼所见,他怎么可能会为这种事情担上自己的名誉。</p>

    “若允族亲所言不差,想来就这两日,你刺史府的请功书和具体战报应该就要到了,是真是假,届时建阳一看便知。”</p>

    见皮球又踢回自己这里,丁原只好郑重的表示会尽快核实情况,勘验战功。</p>

    “若这姓苏的小子真有此奇功,丁某定全力向朝廷保举,这可是我大汉当下不可多得的奇才啊!”</p>

    当然他没说的就是,如果此事为假,那怕是一桩最大的丑闻了,他可不得不慎重处置。</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