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多高尚啊!(5200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旧日音乐家</p>

    事实上,当三人看了越来越多的留言便笺时,才逐渐发现...</p>

    对于这场印象主义美展的讨论远比演出要多,哪怕目前的时间线才第一天,哪怕目前的留言区域是音乐会的海报下方。</p>

    而且涉及到音乐会的三成,基本是成片好评,伟大的新钢协作品首演、“李”永不过时的迷人魅力、就连洛桑小姐的那些新语汇,用词也是谨慎中向好。</p>

    大抵是因为交响乐嘛,如此多正装出席的绅士淑女倾情演绎,木管、铜管、弦乐和钢琴在指挥棒下的碰撞交融...这无论如何也难以被指责为“不优雅”或“不道德”。</p>

    但更直观的美术...</p>

    对于印象主义美展这块的七成留言,批评具有相当的比例。</p>

    也有谨慎好评之声:</p>

    但下面毫不留情地被贴着:</p>

    而范宁收藏的《午餐后的音乐会》,可谓是凭一己之力直接吸引了过半的火力。</p>

    对于马来这幅画的话题讨论,有贴在新区域的,也有直接贴在他人纸条下面的。</p>

    大型糖葫芦都挂了好几串了。</p>

    直接斥之以“下流”的尖锐声音不多,但委婉或暗含辛辣讽刺的不在少数。</p>

    琼望着刚被工作人员提在手里的《午餐后的音乐会》,脸色泛红地撇了撇嘴:“我也觉得这幅画看了有些让我那个...但卡洛恩的眼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p>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留言怎么办?”希兰清了清嗓子羊装镇定道,“确定要保留甚至出版合集吗?卡洛恩,你和那些主流媒体的关系处得不错,我觉得没必要通过这种...”</p>

    “不,这都是很精彩的观点,很精彩的讨论。”范宁含笑摇头。</p>

    世界首场印象主义美展的第一天,如果反响是一片赞扬之声,那范宁可能觉得自己被污染眼花了。</p>

    “你们看,这些批评之人并不是没有受到反驳,而反驳之人被回驳,被回驳后又开始捍卫观点,多精彩,多让人为之惊叹!”</p>

    希兰和琼细细阅读那些“糖葫芦串”上的内容,眼眸逐渐睁大,这两位小姑娘从来没见过这种话题存在如此直面矛盾又具备实时性的“骂战”:</p>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p>

    ......</p>

    「绅士们!我相信我们担忧的并非内容,而是技法的处理:当我们讨论人体时,所讨论的应是姿态高雅、行为矜持、面容圣洁的宗教女性形象,而不是毫无古典优美之感的一个神态高傲造作又满不在乎的娼妓式的女人...尤其旁边还精心描绘着鲜花、乐器,以及一堆脱去的衣物!</p>

    !这让我们很难相信那些称之为“欣赏”的人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p>

    两位少女目瞪口呆。</p>

    最后这张贴上的纸片似乎具备一定的“杀伤力”,于是这串“糖葫芦”到此为止无人跟贴,而墙面上其他角度的论战兀自不休。</p>

    “瞧瞧这些观点的碰撞,我都忍不住想为之鼓掌。”范宁坦然而笑,“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需要有这样的声音,我会将它们一并纳入精选留言集,并注明事件、人物与时间,让它们被铭记在艺术史的长河之中...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p>

    两位小姑娘顺着范宁手指强调的位置看去。</p>

    “这些留言人士中有大量的媒体、评论家、收藏家以及学院派!甚至于学院派艺术家们的名字不仅出现在了反面的观点上,在正面的观点上也有不少!”</p>

    “你们要知道,在艺术领域,观点是有价值的,既定的权威观点有价值,未盖棺定论前的交锋过程更有价值。观点来源于思考,他们在思考了,所有人都开始思考了...”</p>

    “这才第一天。这个前沿阵地的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而且我想,嗅觉最敏锐的那部分投资客们,已经在心中标好了部分作品的价格,只等在画展中后期出手了...”</p>

    事实上这些人的动作比范宁想得还要快,在第三天没有演出的白天,突然有26幅作品被贴上了竞价条。</p>

    按照参展画家人均来算的话,平均每人已有1.3幅作品进入市场视野了。</p>

    它们的价格总体在200-500镑间,而上了第一场“音画结合”的作品,克劳维德《枫丹白鹭宫的喷泉》和库米耶《橡木林中之雨》则分别被贴上了1100镑和1000镑的出价!</p>

    当范宁提醒克劳维德,那天他许下的“某幅作品买出四位数高价”的愿望在第三天就实现了的时候,这位画家脸上的表情就别提有多精彩了。</p>

    唯一好像有点惨的是马来,他的其他画作竟然暂时没人出价。</p>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深陷《午餐后的音乐会》的争议所导致。</p>

    也就是这一天,在大家于开放的艺术场馆内闲逛的时候,主流媒体注意到了这个“留言墙”。</p>

    彻底的,带着重要性认识的注意,而非之前一些从业者以个人名义参与讨论。</p>

    首先是拍照,这个走廊动线的起始一角影像,被一拨又一拨的记者带着摄影器材所记录了下来,而且有不少嗅觉敏感的人,特意留下了一个往后续海报延伸出去的侧方拍摄视角。</p>

    该做法似乎是在计划以时间线的形式,将特纳艺术厅未来所有的演出都这样陈列下去?然后在对应的下方区域让市民参与讨论?</p>

    交响大厅外延走廊有这么大,从空间上来说肯定是能做到的,至少记录下未来五年的演出,才能绕一圈回来。</p>

    这位范宁艺术总监…当你觉得他会重复上次大获成功的点子时,他却拿了一个新点子并再次取得成功。</p>

    而再当你觉得这回总该到底了的时候,他又有了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动作!</p>try{ggauto();} catch(ex){}

    这简直就和他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一样!</p>

    然后是内容,媒体们已经把它们中间一些精彩的对话,给摘录在加急报道里面了。</p>

    是的,在范宁自己的“精选集”还停留到设想阶段的时候。</p>

    市民的自发产生,媒体们的二次转发,让这些激烈思潮的碰撞场地,从交响大厅的一面墙壁扩散到了世界各国…当然随之扩散的,还有《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盛况空前的首演现场。</p>

    也有很多自诩“理性”或“持保留态度”的声音,仍在认为十场协奏曲首演有“炮制噱头”的成分,认为特纳艺术厅的运营策略是用“高质量的首尾曲目”撑起声浪、获得支持,再用“中间的数量填充起一个音乐季的工作量”。</p>

    换言之,他们虽然认可这位范宁指挥惊为天人的创作才能,但不觉得那些位于普通的数字场序的作品,他能作到和第一首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保持同等质量。</p>

    有些媒体的资讯版面在附上排期单时,还特别“心机”地将“1”和“10”予以大号字体,“2-9”则偷偷缩小了一号。</p>

    于是就在“柴一”之后,今天晚上的第二场音乐会,范宁直接把“柴小协”安排上了。</p>

    反正北大陆的艺术氛围类似前世俄罗斯,先连着来两首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打开一下气氛,这很合理吧?</p>

    掌声和咳嗽声归于平息,范宁捏着乐谱一角,以潇洒的姿态指示乐队开始序奏。</p>

    第一乐章宽广的抒情旋律,以明朗悠扬的诗意方式呈现,它贴近早春泥土的芬芳与冰雪的醉意,又逐渐在色彩变幻中带上了悲欢的情愫。</p>

    而聚光灯下的希兰,开篇所奏出的苍凉又深情的琴声,瞬间就将霍夫曼民族那乐观豪迈的精神与敏感忧郁的内在性格,给戏剧性地冲突对置起来了。</p>

    热忱又忧悒、向往又含蓄的半音化副题,饱含深情笔触的独奏华彩,以某种内省的力量融化了黑土地上的白雪与普肖尔河上的浮冰,而从沉寂中再次归来的长笛则像云层里投射出的阳光,与乐队一起逐渐将第一乐章引入宏大的尾声。</p>

    木管组和圆号吹响了忧愁的风,独奏小提琴至始至终以凄美的旋律贯穿第二乐章。</p>

    激动得难以自抑的听众,又逐渐被惆怅的心情所纠缠裹覆。</p>

    黄昏时刻,边境哨卡,灰褐色的尖碑,枯叶被风卷起,远处破旧的旅馆和教堂浸透在暮霭之中,倚在雪橇上的旅人凝视着远处暗澹的天际…</p>

    中段转入的大调让乐思多了一丝明亮,闲适的思绪,茫茫的追忆间又环绕着略带空无的深沉,如同那些自然主义画家笔下幽深的森林…</p>

    尾声中木管组和圆号再次奏出引子的材料,并逐渐归于宁静。</p>

    这样的音乐,只听前一二乐章,就应该感激涕零,但狂欢仍旧如约而至。</p>

    终曲极活泼的快板,乐队以反复而迫切的情绪引出了小提琴的舞蹈,强烈动感的节奏、极为多变的速度、完美匀称的交响性音响、极具辉煌的尾声…情绪高涨的听众再次把最热烈的呼声献给了希兰小姐。</p>

    这一下,那些“保留态度”的声音彻底咽气了。</p>

    一张又一张便笺纸,被离场的乐迷贴到了第二幅音乐会海报的留言墙上。</p>

    有好事者做了件更损人的举动。</p>

    他明显是提前购好了头几天的刊物报纸,把某些媒体的“理性发言”文章,给直接用剪刀剪下来了!</p>

    然后直接用胶水湖到了自己的留言贴上,作为“引用回复”。</p>

    艺术界风评转向,并从印象主义的争辩中抽身出来,纷纷赞颂范宁指挥俨然已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领军创作者。</p>

    而第三晚和第四晚,他们却听到了极具本格主义美感的两场首演!</p>

    由大提琴首席罗尹小姐带来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那或甜美、或华丽的宫廷气息,乐观、明朗中带着幽默的乐思,均衡克制的古典演绎手法,无懈可击的技巧…这一切都与她高贵优雅的气质如此般配,如此让人为之倾倒!</p>

    由长笛首席琼小姐带来的《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则是一次纯粹心灵的洗礼,少女所倾吐出每一个乐句都闪耀着灵动轻盈火花,那些机灵轻快的吐音与跑动,连贯完整,流畅自然,没有矫揉造作的妆容,句句都是那样诚恳真实,每一个细微的心理变化,都生动地用音符表现了出来!</p>

    留言墙上的内容不断地往前延伸。</p>

    《提欧来恩文化周报》主编唐·耶图斯在第四个晚上,留下了他对范宁专业客观又不吝赞扬的评语:</p>

    而当第五个晚上,传奇钢琴家“李”再度登场,为大家带来《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听众们无一不被那压抑、深沉、狂暴的力量所深深带入其内,而在乐曲从痛苦中展开身躯,放声高歌之时,越来越多的听众,在席位上流下了热泪。</p>

    北国的提欧来恩民众,或许真的和前世的斯拉夫民族一样有一种虐恋情节。</p>

    非阻滞不能心向阳光,非痛苦不能感受爱恋。</p>

    “拉二”如此浓重的感情,如此深渊般的痛苦…当晚范宁与“李”的联袂演绎,对听众情感的冲击实在太过强烈了。</p>

    当那幅北国大地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时,漫无涯际的原野、萧索凋敝的公路、厚重低垂的云层...狂暴的震撼与哀怨的怅惘开始交相辉映。</p>

    渺小的旅者在苍茫天地之间奔跑,奔涌的愁思深不见底。</p>

    这一晚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东西,出现在了留言墙上。</p>

    而有一位乐迷所留下的真诚言语,引发了无数市民强烈的共鸣,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