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三种芯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方是做继电器、电子元器件的,高振东大概就知道对方想拿6013做什么了,接触材料,而且大概率是用于极为重要的项目的,否则这年头钨银材料的价格还是有点咬手,等闲不敢用。</p>

    高振东不太在意人家具体拿来干什么,他在意的是对方的身份和厂子。</p>

    对于高振东来说,如果日后想把直投光刻进化为微缩投影光刻,那么工件台、掩模台运动的自动控制这一步就躲不过去,特别是工件台。</p>

    而工件台的自动控制,那么就意味着工件台在运动过程中的定位这个问题就浮出水面了。</p>

    好在以现在的精度要求,工件台的运动控制是使用的手摇驱动齿轮、丝杠减速机构,这东西有个好处,其运动状态的比值是可以确定的,比如通过齿轮齿比、丝杠缠距等等参数直接计算就行。</p>

    这样一来,就好办了,把手摇转为电机,然后直接测量驱动齿轮的转动情况,就能直接算出工件台最终运动的距离了。</p>

    而这个初始驱动齿轮的转动情况的测量,最好的办法,毫无疑问就是多圈旋转编码器,至于是相对编码还是绝对编码问题不大,两者之间其实技术是共通的,只是绝对编码更复杂一些,而高振东现在的要求,多圈旋转相对编码器就够了。</p>

    至于绝对和相对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绝对编码器转轴的位置与输出值是严格对应的,输出的是一个数字,通过输出可以确定转轴所处的角度。</p>

    而相对编码器输出的是不是一个数字,不论以什么方式输出,其核心是一个与转速、方向、转过角度有关的信号。</p>

    如果用导航系统来打比方的话,绝对编码器的输出类似GPS的输出,直接就是结果,而相对编码器的输出类似惯性导航系统的输出,最终结果得靠对输出进行解算。</p>

    这两种方式没有高下区别,只是应用场合的不同,比如电机自控制,一般场合下绝对编码器就没有相对编码器好使,后者输出的频率信号可以在经过简单处理转换后直接用于驱动PWM电路,控制电机转速。</p>

    只是这东西吧,国内自己生产,已经是80年的事情了,在这之前,从50年代开始就是一直使用的进口货,而且还不太好进口。</p>

    高振东想通过专业元件厂的同志,搞清楚现在能不能搞到编码器,能稳定搞到什么样的编码器,哪怕同是多圈相对编码器,其中的区别和门道还是不少的。</p>

    如果能稳定搞到合适的,那就不用去折腾这个事情了,如果不行,那说不得要在这方面动动手了。</p>

    想了半天,高振东发现这个事情还不如直接去问十二机部,那边响应肯定比厂子要快,情况更全面,而这个厂子的出现,主要是起到了提醒自己的作用。</p>

    把电话放下,高振东叫人去叫小李。</p>

    一会儿小李就跑来了,进门就喊:“老师,有什么要我去办的?”</p>

    看着他的样子,高振东突然有一丝恍惚,一年多前,自己进师父办公室大概也是这样子吧。</p>

    摇摇头笑了,高振东扔了一根烟给他,走到沙发边坐下来。</p>

    “两个事情,第一个,你去找我们部里,对接一下,有厂子需要我们的6013材料,你去落实一下这个事情。第二个,向十二机部呈文,询问一下现在国内旋转编码器的情况。”</p>

    前一个事情全是细节,还涉及到保密工作,小李去组织落实正好。</p>

    后一个非常笼统,对办事人员的能力也没啥要求,但是不适合大张旗鼓,小李去办也正好。</p>

    小李把高振东的话记下来,高振东又给他补充了一些相关情况和注意事项,拿着笔记本转身就跑,办事去了。临出门,还找高振东要了剩下的半包烟,直言老师的烟比较好一点。</p>

    ――</p>

    十二月十六日,高振东接到了十二机部的电话,和旋转编码器的事情没有关系,而是他请十二机部确认的光刻胶和光学系统的事情有眉目了。</p>

    光刻胶方面,已经有同志搞好了一种负光刻胶以及配套的药物,速度还是很不错的。</p>

    高振东不在乎是正光刻还是负光刻,只要能确定是哪一种,他就能展开下一步的工作了――做掩模。</p>

    不知道能搞出来的光刻胶的正负,这一步就走不下去,原因很简单,两者的掩模是反的。</p>

    至于另外一个东西,也有了明确的消息。</p>

    东北光学所已经把第一步的光学系统搞出来了,也就是把一束激光扩散为直径160mm平行光的问题。</p>try{ggauto();} catch(ex){}

    其实这一步的光学系统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和复杂,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光学系统不是把几个透镜摆上去那么简单。</p>

    哪怕第一步并不需要重新聚焦,但是扩束准直、均质这些光路还是少不了的,而且还要考虑工程上的可靠、可用、调节、维护等问题,可以说,光路的设计,只是这里面的一部分。</p>

    虽然搞出来了,但是直接交付还是有些差距的,东北光学所的同志,还是希望课题的提出者能过去实地看看,也方便他们做最后的调整和完善。</p>

    不过东北光学所那边并不知道具体的课题提出者是谁,只好通知十二机部转达。</p>

    高振东想了想自己的时间,决定过去一趟,能外出一个月,怎么都够了,而且这边的其他项目也不可能让自己长期离开。</p>

    计算了一下时间,他回复十二机部的同志,自己准备在下周星期三过去。</p>

    放下电话,高振东开始安排自己的工作。</p>

    6011会战这边倒是不用担心,进度一切正常,有点儿小问题课题组的也基本上都自己解决了。</p>

    京城工大那边的课程倒是个问题,不过考虑到自己大概率是十天之内就能来回的,所以这个问题倒也还好,安排得好的话,也就只需要调整一个星期的课而已。</p>

    他安排下周星期三才过去,就是这个原因,上完星期二的课才走。</p>

    其他的,就剩一个最重要的事情了,加工掩模。</p>

    高振东拿出了三套图纸,这是他准备首批投入试验的三种芯片。</p>

    数字逻辑电路很多,但是高振东暂时只选了这三种,其他的,他另有准备。</p>

    ――与非门、或非门、D触发器。</p>

    之所以选这三种器件,是因为这三种器件是所有其他器件的基础,实际上D触发器也是可以由前两种器件构成的,只是其意义重大用途广泛,高振东也先把这玩意的集成电路给弄出来了。</p>

    与、或、非,最基本的三种逻辑运算,由他们可以组成一切逻辑电路。</p>

    而与非门、或非门就能完成上述三种逻辑运算。之所以不是直接搞成与门、或门、非门,是因为实际上的逻辑电路,与非、或非运算比与、或运算要多,更加常见。</p>

    大名鼎鼎的74系列芯片,头4种型号,7400~7403,就分别是两种与非门及两种或非门。</p>

    至于其他同或、异或、与或等等更复杂的逻辑运算,统统都可以分解成这三种运算。</p>

    而其中而异或门就特殊一些,两个异或门能构成RS锁存器,一个RS锁存器加上两个异或门能做D触发器,两个D触发器能构成一个边沿触发器。</p>

    而8个边缘触发器,就是一个1字节寄存器。</p>

    这就是高振东先挑选这三种芯片的原因,能完成所有的逻辑电路,同时能比较方便的做成小容量的存储器,比如寄存器、临时存储器之类。</p>

    但是用数字元件做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器是不行的,占用面积都还是小事,主要还是太贵了。在制程足够高之前,单位面积内晶体管数量是不够多的,这个时候,为了实现可靠、高速数据存储,付出更复杂结构代价的数字电路存储器件,成本远高于模拟电路。</p>

    抛开数据掉电保持问题不说,不用多,一个1kByte的数据存储器,需要八千个边沿触发器,共计16000个D触发器,这是不能接受的,远远没有晶体管存储器来得好,那可是三个晶体管就能存一位数据。</p>

    虽然如此,但是D触发器还是为工程应用中的少量数据的临时存储提供了方便的手段。</p>

    高振东搞的这三种芯片,都是14引脚的,这有利于1274厂统一工艺,降低成本。</p>

    与非门,电源、地各占一个引脚,其余12个引脚分为4组,每组是一个双输入单输出的与非门,这样的话一片芯片上有4个与非门可用。</p>

    或非门,结构与与非门一样,只是从与非运算变成了或非运算。</p>

    而D触发器则是一片芯片上有2个D触发器,也就是说如果当作存储器使用的时候,一片芯片能存1位,如果不要求可靠性,直接用D触发器做锁存的话,能存2位。</p>

    这对于现在的自动控制人员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这么小的芯片就能存两位数据?</p>

    没办法,当年的存储器,就是这么昂贵。</p>

    拿着图纸,高振东又一个电话叫来了于永年,加工的事情,交给他去落实正好。</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