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文轻武的歪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唐代更是打得四夷宾服,在西北方西域开疆扩土。</p>

    自宋以后,重文轻武,汉人的武力值才每况愈下。</p>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世宗柴荣武将,趁周世宗死后余下孤儿寡妇,以所谓〝黄袍加身〞手法被手下诸将拥立,从出征抗敌变成班师回朝逼宫,改国号为宋,自己当上了大宋开国皇帝。</p>

    自此大宋皇帝最怕武将出征,一旦武将拥兵自重,不背叛皇帝夺位,皇帝已经要烧高香了。</p>

    宋朝代代皇帝只好搞以文人驾御武人,忌讳有能力战功的大将。</p>

    高宗要杀岳飞,后世人查来查去,说岳飞真实不是笨蛋,后期已经没有再提及迎还徽钦二帝。</p>

    秦桧说了真话,罪名「莫须有」。岳飞之必死,便是因为他文武双全,爱民如子,不贪财不好色不怕死,还很能打仗,几乎是完人。</p>

    后世还有考究古书找出岳飞身世疑点,说他其实是高宗的同父异母弟,乃徽宗懐孕宫女流落民间所生。</p>

    不然解释不了何来如此世间完人。</p>

    实在是人家武将世家出身的韩世忠都做不到他这个水平。</p>

    韩世忠也爱美人财皂的。他的名妓出身美妾梁红玉还要带在身边去大战金兵。</p>

    黄天荡一战大败金兵,梁红玉擂鼓败女真金兵成为千古佳话。</p>

    但行军大战还带女人,若非打赢了,否则肯定要被降罪。</p>

    岳飞却真的连这么一丁点污点都没有!</p>

    皇帝要杀岳飞,竞争对手韩世忠都要为他抱不平质问秦桧。</p>

    秦桧实在回答不出来,才有“莫须有”一说。</p>

    实在是多疑怕死的高宗皇帝不放心留下他这个完人的性命,又加上岳飞打仗痛打金兵,杀敌无数,令敌人恨之刺骨,才必杀他。</p>

    读书人最懂事了。</p>

    从此读书人当了官还敢不贪吗?!</p>

    你当了官不贪财好色,你图什么?!</p>

    读书人还敢文武全才吗?!</p>

    你文武全才,要谋朝夺位叛逆吗?</p>

    秦桧都不惜背负千古骂命把皇帝最忌的大将岳飞杀了,高宗还是对秦桧不放心,据史书记载,高宗天天在靴筒里藏了一把匕首,预备随时与秦桧来一个鱼死网破!</p>

    总有人想害朕。</p>

    这是宰相有问题还是皇帝有问题?</p>

    答案显而易见。</p>

    结果大宋沦落至变成了南宋,从秦桧至史迩远至贾似道,便没有一个宰相不贪污好财货美色的了。</p>

    刚开始可能他们心里想:“咱这是叫自污,免得皇上以为咱要挟万民拥戴之势,逼无能犯错的皇帝退位。”</p>

    后来发现皇帝不怪罪反而放心了。于是愈贪愈多变惯例了。</p>

    读书人还鄙视武人。</p>

    这股重文轻武的歪风由北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鼓吹至极点。</p>

    这位后世网上外号“高梁河战神”的大宋第二任皇帝,上位时已有“烛影斧声”污名,被人怀疑他弑兄夺位。他可能深恐文人后世对他口诛笔伐,又在北伐辽国时大败于高梁河,毫无武功之下,竟然转向搞文治,极力拉拢巴结文人。</p>

    宋太宗更强调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真男儿。</p>

    由皇帝亲自“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p>

    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p>

    当年共得进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这一举措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其仪式也逐渐制度化。</p>

    随着后来录取进士人数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就改成了皇帝象征性地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由官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p>

    考上了,基本上便当官员了。</p>

    当官了,美女有了,财富来了,权力也来了。</p>

    有了权力,更多的财富和美女……</p>try{ggauto();} catch(ex){}

    人人都想考状元,印在世代中国人的基因里了!</p>

    国内高考有状元。香江会考也有状元。</p>

    自此,激烈内卷的考试制度,令中国传统上的文武双全士人武功全失,从古代能文能武的士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所谓读书人。</p>

    以这种读书人去统御大军与崇尚勇武的胡人作战,焉能不败?!</p>

    但大宋皇帝的位子却坐稳当了。</p>

    这些读书人除了脑袋聪明一点,会投明主,懂“水太凉”,真的是百无一用。</p>

    他们只要知道忠君,所有权力和能力来自皇帝,没有皇帝给他们的权力,要他们闹什么革命谋朝篡位,基本上毫无可能。</p>

    如此搞法,这个大宋不亡于外族还有天理吗?!</p>

    金人大举南迁汉化,大金国的皇帝也看上了这种方便他家搞家天下的考试制度,把原本勇武的金人也卷成了弱鸡,于是打不过北方原来比他们弱的蒙古人了。</p>

    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规制,据《清史稿·礼志》记载,传胪当天,皇帝在太和殿接见新科进士,新进士们要换上公服,带上“三枝九叶顶冠”,站在朝班之末等候。</p>

    百官行礼后,由鸿胪寺的官员引领进士就位,跪下听传。之后会分别念到第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姓名,这三个人都要出班前跪谢恩。</p>

    后面的第二甲和第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不用单独出班,只需要一起行三跪九叩礼即可。传胪完成后由礼部的官员高举着“金榜”领路,诸进士出左右掖门,置榜龙亭,复行三叩礼。最后金榜还会在东长安门外张贴三日,然后再交回内阁。</p>

    由此看来,重文轻武的制度,因为帮助了帝王统治天下,自宋流传至明清,有这样的制度,便一定会有异族入寇的外患。</p>

    所以北宋亡于金,金、南宋亡于蒙古,明实际亡于女真大清,大清实际在八国联军之时已亡于外族了。</p>

    可是现在这个时空,与汉人重文抑武政策相反,当年这些关外未汉化前的女真族,在宋时已有人接触过,回来后惊呼女真人的强大,意思竟然可以与北方强大的契丹人对抗。</p>

    北宋后期的孔平仲载道:”匈奴尤畏女真国。范纯礼尝闻彼使云:‘女真国人长马大,其境土之广,南北不知几千里也。‘徐禧覆于永洛,是时匈奴方苦女真侵扰,故帖然自守,不敢为中国患。”这些资讯,渐渐向宋人传达了女真人顽强凶猛的概念,为后来与金兵交战时的恐金症埋下伏笔。</p>

    实力不成,嘴皮子功夫再利害也没有用。</p>

    所谓黔驴技穷,没出手之前人家还不知你真正深浅,还顾忌着三分。</p>

    宝剑在将出未出之际,威慑力才是最大的。</p>

    一旦出了手,打赢了还好,输了的话,虚实实力暴露了,便再也没有补救办法了。</p>

    大宋在联金灭辽北伐燕云中一战大败而回,露底了。</p>

    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也同样露底了。</p>

    大清在甲午海战......</p>

    据说穿越众记忆力都特别好。</p>

    王小龙也发觉自己的记忆清楚无比,正把自宋以来重文轻武、以文御武的弊病一一回想分析,浮想翩翩,都快要回溯至清末甲午海战了乃至八国联军。</p>

    这时众人眼看这位文武双全的王少保沉吟了有一阵子了,只以为他也在犹豫不决。</p>

    「圣上下旨给东虏支援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冀望便能平息来虏怒火怨恨。」陈新甲起立,向南面拱手为礼,回身向王小龙说道:「然东虏桀骜不驯,朝野共识,必须有一位勇冠三军的将军,陪同下官往东北一行,以震慑东虏。岂知满朝武将,尽皆推举王少保大人啊!」</p>

    王小龙闻言心中大骂。</p>

    岂有此理!</p>

    大明朝这班缩头乌龟将军,这不是陷害我吗?!</p>

    亏我还分润这么多军功给他们。</p>

    究竟是那一个混蛋如此害我?!</p></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