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内战爆发
得益于李延庆之前布下的莫俊这颗棋子,使李延庆立刻得到了平江府这座反抗赵佶的大本营,军队也在迅速增加。
第一天,李延庆以三千重甲步兵为核心,收编了平江府的五千厢军,并得到了平江府的三十万石税粮和百万贯税钱。
很快,常州练兵使潘岳率八千新兵赶到平江府,使李延庆的军队迅速增加到一万六千人,与此同时,韩世忠的三万军队也渡过长江,与江宁府的曹晟军队合兵一处,迅速赶往平江府,李延庆在短短四天内,军队将超过六万人。
与此同时,曹猛和高宠率领三万骑兵走武关进入邓州,强闯中原,伪齐王刘豫深知宋朝出了变故,便没有下令阻拦宋军骑兵,任由他们穿过中原南部,疾速赶往淮南。
李延庆的军营设在平江城南,占地数千亩,他从成都府带来了数千顶大帐,此时全部都用上了,先后扎下了数千顶营帐,很快,曹晟率大军从江宁府南下,也会带来数千顶大帐,基本上就解决了军营问题。
这天下午,李延庆着手组建了五千水军,这五千水兵都来源于江南各地,大多是操船手,驾船能力和水性都十分高明。
他率领的六十艘千石战船如果留在太湖不用,着实可惜了,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对于江南地区的作战,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李延庆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淮北楚州都统刘光世,他始终没有响应自己的‘清君侧’呼吁。
刘光世手中的五万军队都是从前宗泽的队伍,宗泽去世时,天子赵构和太上皇争夺宗泽留下的八万大军,最终一分为二,赵构得到的四万大军交给了岳飞,而太上皇赵佶得到的四万军就交给刘光世。
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可是高俅的心腹,对赵佶忠心耿耿,如果刘光世对赵佶没有表达过忠心,赵佶绝不会把四万军队交给他。
正是有这一点明悟,李延庆才必须要防备刘光世的军队南下,从背后袭击自己,所以建立一支水军封锁长江就很有必要了。
不过李延庆还在耐心等待阮氏三雄归队,他们从临安府赶来,应该就是这两天了。
“启禀都统,阮氏将军到了!”一名亲兵在门口禀报。
李延庆连忙道:“让他们进来!”
片刻,阮小二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都统!”
“辛苦了,快快请起!”
李延庆请他起来,又向后看了看,笑问道:“你的两个兄弟呢?”
“他们还在大营门口!”
“为什么?”李延庆不解问道。
“我们在路上救了一人,极可能是太子殿下。”
李延庆一怔,“那个两岁的孩子吗?”
阮小二点点头,“我们在茶棚喝茶,听见几名暗哨说发现了太子的踪迹,我们便尾随跟了上去,结果救下一名宫女,她怀中抱着一个孩子,说是太子,我们不敢确认,便将她和孩子护送来平江府。”
李延庆大喜,“看看去!”
他带着阮小二快步向军营大门走去,远远的,李延庆看见阮小二和阮小五陪着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大门口,女子怀中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
李延庆又问道:“就只有这个宫女?”
“原本还有一个老尼姑,是白云庵的庵主,她受了伤,确认我们身份后就回去了,这个小娘子不肯进军营,一定要见到都统才行。”
李延庆大步走出军营,宫女李彩娥认出了李延庆,顿时跪下大哭起来,她怀中的孩子害怕,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时,扈青儿带着几名女兵也赶了出来,她连忙扶起李彩娥,安抚她半晌,李彩娥才渐渐止住泪水,从怀中取出官家给她的血诏和金牌,递给了李延庆。
李延庆看完血诏,心中又是欢喜,同时也十分沉重,他连忙让一名女兵抱起孩子,带着众人进了大营。
大帐内,李延庆凝视着桌上的血诏,诏书上赵构说他若遇不测,可立太子继承大统,恳求李延庆早晚护佑他的儿子,这实际上是一份遗诏,立儿子为帝,并托孤李延庆,只是它用鲜血写成,更加触目惊心。
良久,李延庆低低叹息一声,将血诏收起,又问身后已站了片刻的扈青儿,“他们都安置好了?”
“安置好了,那孩子暂时离不开宫女,我就把他们安排在一顶大帐内,让两名女兵保护他们。”
“辛苦你了!”
扈青儿缓缓走上前,低声问道:“夫君打算立幼储?”
李延庆点点头,“这是上天的安排,我必须顺应天意。”
“那将来,我们就要搬回临安府了?”
“或许吧!”
李延庆笑了笑又道:“现在谈这件事尚早,去把阮氏三雄给我找来。”
扈青儿笑道:“他们比夫君性急,已经去训练水军了。”
李延庆哈哈一笑,“这三个家伙倒也自觉,走吧!我们看看去。”
李延庆离开了大帐,骑马向水军兵营而去。
.........
自从太上皇赵佶自立为摄政王后,各地响应并支持他的州府并不多,只有临安府附近的十个州府,包括嘉兴府、湖州、宁国府、广德军、严州、徽州、婺州、会稽府、庆元府、台州等等,而远距离的州府都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既不表态支持他为摄政王、也不表态支持李延庆的清君侧。
这个格局令赵佶十分恼火,虽然目前只有江宁府、平州府、扬州、润州、常州和鄂州两府四州公开支持李延庆,但赵佶很清楚,西北五路加上巴蜀三路以及河东路都肯定是支持李延庆,算下来,李延庆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州县的支持。
现在除了迅速剿灭李延庆外,他们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
知政堂内,赵佶主持了一次知政堂议事,就在昨天,赵佶又罢免了副相郑望之的相位,就因为郑望之是李延庆一手提拔,赵佶便怀疑他对自己的忠诚度。
取代郑望之的新副相,是之前因得罪李延庆而被罢相的徐处仁,赵佶又重新将他启用,徐处仁受宠若惊,他积极表述忠心,甚至比黄潜善和汪伯彦还要痛恨李延庆。
“现在的情形大家都知道,曹晟公开支持李延庆,潘岳也背叛了朝廷,李延庆之所以敢起兵造反,就是得到了两人的军队,大家说说看,怎么应对目前的局势?”
这时,汪伯彦欠身道:“陛下,微臣想说两句!”
汪伯彦是枢密使,对各地的军队情报比较了解,赵佶便点点头,“汪相公请说!”
“陛下,李延庆的西北军虽然强大,但毕竟路途遥远,从西北过来至少要一个半月,路上还要不断补充粮草,可以说非常不容易,而荆襄两路的军队正在忙碌剿匪,其实就是中立,这样一来,李延庆手中最多只有五万军队,而我们却拥有十八万军队!”
“等等!”
赵佶忽然听出不对,“还有五万军队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手中就只有十万招募的新军,加上三万守城军,一共十三万人,哪里又来五万军队?
但赵佶只是一愣神,便明白了,“你是说刘光世的五万军队?”
汪伯彦点点头,“刘光世的军队是陛下耗费了很大的精力才争取到,无论如何,他应该听从陛下指挥。”
赵佶心中忽然有些轻松起来,这样算起来,他们手中就有十八万军队,将近四倍于李延庆,赵佶下定了决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李延庆,不能让李延庆的大旗再继续举下去。
第一天,李延庆以三千重甲步兵为核心,收编了平江府的五千厢军,并得到了平江府的三十万石税粮和百万贯税钱。
很快,常州练兵使潘岳率八千新兵赶到平江府,使李延庆的军队迅速增加到一万六千人,与此同时,韩世忠的三万军队也渡过长江,与江宁府的曹晟军队合兵一处,迅速赶往平江府,李延庆在短短四天内,军队将超过六万人。
与此同时,曹猛和高宠率领三万骑兵走武关进入邓州,强闯中原,伪齐王刘豫深知宋朝出了变故,便没有下令阻拦宋军骑兵,任由他们穿过中原南部,疾速赶往淮南。
李延庆的军营设在平江城南,占地数千亩,他从成都府带来了数千顶大帐,此时全部都用上了,先后扎下了数千顶营帐,很快,曹晟率大军从江宁府南下,也会带来数千顶大帐,基本上就解决了军营问题。
这天下午,李延庆着手组建了五千水军,这五千水兵都来源于江南各地,大多是操船手,驾船能力和水性都十分高明。
他率领的六十艘千石战船如果留在太湖不用,着实可惜了,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对于江南地区的作战,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李延庆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淮北楚州都统刘光世,他始终没有响应自己的‘清君侧’呼吁。
刘光世手中的五万军队都是从前宗泽的队伍,宗泽去世时,天子赵构和太上皇争夺宗泽留下的八万大军,最终一分为二,赵构得到的四万大军交给了岳飞,而太上皇赵佶得到的四万军就交给刘光世。
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可是高俅的心腹,对赵佶忠心耿耿,如果刘光世对赵佶没有表达过忠心,赵佶绝不会把四万军队交给他。
正是有这一点明悟,李延庆才必须要防备刘光世的军队南下,从背后袭击自己,所以建立一支水军封锁长江就很有必要了。
不过李延庆还在耐心等待阮氏三雄归队,他们从临安府赶来,应该就是这两天了。
“启禀都统,阮氏将军到了!”一名亲兵在门口禀报。
李延庆连忙道:“让他们进来!”
片刻,阮小二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都统!”
“辛苦了,快快请起!”
李延庆请他起来,又向后看了看,笑问道:“你的两个兄弟呢?”
“他们还在大营门口!”
“为什么?”李延庆不解问道。
“我们在路上救了一人,极可能是太子殿下。”
李延庆一怔,“那个两岁的孩子吗?”
阮小二点点头,“我们在茶棚喝茶,听见几名暗哨说发现了太子的踪迹,我们便尾随跟了上去,结果救下一名宫女,她怀中抱着一个孩子,说是太子,我们不敢确认,便将她和孩子护送来平江府。”
李延庆大喜,“看看去!”
他带着阮小二快步向军营大门走去,远远的,李延庆看见阮小二和阮小五陪着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大门口,女子怀中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
李延庆又问道:“就只有这个宫女?”
“原本还有一个老尼姑,是白云庵的庵主,她受了伤,确认我们身份后就回去了,这个小娘子不肯进军营,一定要见到都统才行。”
李延庆大步走出军营,宫女李彩娥认出了李延庆,顿时跪下大哭起来,她怀中的孩子害怕,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时,扈青儿带着几名女兵也赶了出来,她连忙扶起李彩娥,安抚她半晌,李彩娥才渐渐止住泪水,从怀中取出官家给她的血诏和金牌,递给了李延庆。
李延庆看完血诏,心中又是欢喜,同时也十分沉重,他连忙让一名女兵抱起孩子,带着众人进了大营。
大帐内,李延庆凝视着桌上的血诏,诏书上赵构说他若遇不测,可立太子继承大统,恳求李延庆早晚护佑他的儿子,这实际上是一份遗诏,立儿子为帝,并托孤李延庆,只是它用鲜血写成,更加触目惊心。
良久,李延庆低低叹息一声,将血诏收起,又问身后已站了片刻的扈青儿,“他们都安置好了?”
“安置好了,那孩子暂时离不开宫女,我就把他们安排在一顶大帐内,让两名女兵保护他们。”
“辛苦你了!”
扈青儿缓缓走上前,低声问道:“夫君打算立幼储?”
李延庆点点头,“这是上天的安排,我必须顺应天意。”
“那将来,我们就要搬回临安府了?”
“或许吧!”
李延庆笑了笑又道:“现在谈这件事尚早,去把阮氏三雄给我找来。”
扈青儿笑道:“他们比夫君性急,已经去训练水军了。”
李延庆哈哈一笑,“这三个家伙倒也自觉,走吧!我们看看去。”
李延庆离开了大帐,骑马向水军兵营而去。
.........
自从太上皇赵佶自立为摄政王后,各地响应并支持他的州府并不多,只有临安府附近的十个州府,包括嘉兴府、湖州、宁国府、广德军、严州、徽州、婺州、会稽府、庆元府、台州等等,而远距离的州府都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既不表态支持他为摄政王、也不表态支持李延庆的清君侧。
这个格局令赵佶十分恼火,虽然目前只有江宁府、平州府、扬州、润州、常州和鄂州两府四州公开支持李延庆,但赵佶很清楚,西北五路加上巴蜀三路以及河东路都肯定是支持李延庆,算下来,李延庆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州县的支持。
现在除了迅速剿灭李延庆外,他们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
知政堂内,赵佶主持了一次知政堂议事,就在昨天,赵佶又罢免了副相郑望之的相位,就因为郑望之是李延庆一手提拔,赵佶便怀疑他对自己的忠诚度。
取代郑望之的新副相,是之前因得罪李延庆而被罢相的徐处仁,赵佶又重新将他启用,徐处仁受宠若惊,他积极表述忠心,甚至比黄潜善和汪伯彦还要痛恨李延庆。
“现在的情形大家都知道,曹晟公开支持李延庆,潘岳也背叛了朝廷,李延庆之所以敢起兵造反,就是得到了两人的军队,大家说说看,怎么应对目前的局势?”
这时,汪伯彦欠身道:“陛下,微臣想说两句!”
汪伯彦是枢密使,对各地的军队情报比较了解,赵佶便点点头,“汪相公请说!”
“陛下,李延庆的西北军虽然强大,但毕竟路途遥远,从西北过来至少要一个半月,路上还要不断补充粮草,可以说非常不容易,而荆襄两路的军队正在忙碌剿匪,其实就是中立,这样一来,李延庆手中最多只有五万军队,而我们却拥有十八万军队!”
“等等!”
赵佶忽然听出不对,“还有五万军队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手中就只有十万招募的新军,加上三万守城军,一共十三万人,哪里又来五万军队?
但赵佶只是一愣神,便明白了,“你是说刘光世的五万军队?”
汪伯彦点点头,“刘光世的军队是陛下耗费了很大的精力才争取到,无论如何,他应该听从陛下指挥。”
赵佶心中忽然有些轻松起来,这样算起来,他们手中就有十八万军队,将近四倍于李延庆,赵佶下定了决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李延庆,不能让李延庆的大旗再继续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