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内幕消息
李延庆顿时有了兴趣,笑道:“你说,我洗耳恭听!”
郑荣泰在李延庆面前一直抬不起头,难得李延庆关注他的话,他心中不由有几分得意,连忙道:“不过关于我的事情,你可别再骂我!”
李延庆知道他在说什么,便笑道:“你的事情我心里有数,那个其实和你没关系,你就是个**纵的棋子。”
“这话怎么听着别扭啊!”
郑荣泰咧嘴道:“虽然事实如此,但你也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好不好,说得好听一点,比如我迫不得已之类。”
“少说废话,说正题!”
郑荣泰连声答应,他又压低声音道:“今年一共录取五百八十六人,名单已经出来了,今天下午报送礼部,等天子认可后就正式公榜,不好意思,愚兄已经被录取了,这次是梁太傅的人情,听说绝大部分都是南方士子。”
“那我的名字有没有上名单?”
郑荣泰摇摇头,“我真不知道,这个是绝对保密的,不过你可以去找童太尉,既然名单已经报给礼部,他可以打听到。”
李延庆只是随口问问,这个关键时刻他才不会去找童贯,反正还有两天,时间一晃就过。
“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就是嘉王殿下听说也参加了科举。”
这个消息让李延庆一下愣住了,赵楷是历史上唯一的皇族状元,难道就是这次科举吗?
当然,事情并不像野史中说得那样传奇,赵佶事先不知道自己儿子考上状元,是赵楷告诉他后,他才知道真相,他大为高兴,但还是把儿子调为第二名榜眼。
事实上这就是一派胡言,状元可是殿试的第一名,赵佶亲自考试,前三名还要面试,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儿子考中状元,就是赵佶钦点儿子为状元,又装模作样谦让。
这应该是赵佶在给太子制造竞争对手,用这个办法来提高赵楷的声望。
太子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千方百计扩大势力,连郑荣泰这个不学无术的小舅子也要培养了。
想到这,李延庆又笑着问郑荣泰道:“你还要参加殿试吗?”
郑荣泰摇摇头,“我爹爹说,我绝对不能去参加殿试,让我殿试前一天病倒,反正省试过了,最差也是赐同进士出身,吏部和审官院那边的关系都打点好了,准备让我去相州县里当官。”
李延庆心中一激灵,不会是去汤阴县当县尉吧!这个位子已经空了一年,会不会真是给你郑胖子量身打造?
李延庆打量一下,觉得真有这个可能,这个胖子最适合的官职就是县尉。
“再告诉你一个利好消息!”
郑荣泰得意洋洋道:“我爹爹把高阳正店买下来了,我们也可以酿酒卖了,如果宝妍斋想做酒生意的话,我可以便宜卖给你父亲。”
大宋的酒是实行专卖制,制酒的曲饼只能问官府买,酿酒也只有十几家正店有资格,其他酒楼都是从各家正店买回酒后再窖藏加工,形成自己风格的配制酒,其实就是清酒。
李延庆自从用蒸馏法提纯香水后,他也有过做酒生意的想法,只是他当时要专攻胭脂一术,才放弃了酒生意。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买不到好的酒源,如果郑家肯把高阳正店的清酒卖给自己,倒可以让杨信来蒸馏制酒和酒精,这可是一门大生意啊!
而且他知道宋朝最有名的桂林三花酒就是蒸馏酒,只是远在偏僻之地,秘方从不外传,可惜李延庆也知道蒸馏酒的秘密。
不过这件事不能急,等科举结束以后再考虑也不迟。
.......
省试和发解试不同的是,省试后面还有一场殿试,在某种意义上说,省试只是殿试的资格考试,考中者没有跨马游街,也没有名次排行,只有录取榜单,要等殿试后才正式发三榜,那时才会产生状元、榜眼、探花。
清晨,贡院广场已是人山人海,数万考生从京城的四面八方涌来,等待录取榜单出来,为了分流看榜士子,朝廷又在北城外设置了一个看榜点,但作用不大,大部分考生依旧涌到贡院。
李延庆一早便约了周春前去贡院看榜,洪大志在科举第二天便回乡,他知道自己肯定名落孙山,也不想再负担京城高昂的生活费,便早早返乡了,他会在一个月后,等科举完全结束后才重新返京,在宝妍斋担任临时帐房,同时在太学旁听。
像洪大志的考生绝不在少数,很多考生没有能完成考题,便知道科举无望,再加上囊中羞涩,便早早离去了。
可就算是这样,整个汴京还是有六万余考生在等待发榜一刻的到来。
李延庆和周春赶到贡院已经有点晚了,贡院已密密麻麻站满了考生,一群群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
“延庆,发榜会在辰时三刻,至少还有半个时辰,我们有点来早了。”
李延庆指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笑道:“不说半个时辰,我们再晚来一刻钟,这贡院广场能进得来吗?看完榜至少要到中午去了。”
“周贤弟!”远处有几个人在向周春招手。
“是我岳麓书院的同窗,过去看一看。”
周春和李延庆快步走上前,这里聚集着十几名岳麓书院的士子,大都二十余岁,周春给他们介绍了李延庆,众人听说是太学生,一起拱手见礼。
一名士子笑道:“我们前年都参加过恩科考试,有经验了,这边是甲考场发榜处,西面是乙考场发榜,要尽量靠榜单近一点,等会儿可是挤不过的。”
“那等会儿怎么出去呢?”李延庆看了一眼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群问道。
“李贤弟不用担心,发榜多少年了,考官们都有经验。”
一名士子指着对面一条路笑道:“看见没有,那条路很空旷,没有一个人,那条路口有士兵守着,只能出不能进,看完榜我们就从那边出去,外面就是大相国寺,还可以顺便去逛逛书坊。”
周春笑问道:“你们考得如何?书院每次考试你们都排在前面,应该都能中榜吧!”
“书院是书院,科举是科举,哪有那么容易中榜。”
众人说说笑笑,时间便很快过去,发榜时间快到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士子越来越多,广场上已经进不去了,大量士子等候在四周街道上。
辰时三刻,也就是八点半,贡院大门准时开启,数十名考官拿着数十张大纸榜单从大门内出来,数万士子顿时激动起来,呼喊声响彻云霄,后面的士子拼命向里面拥挤,一千多名手执巨盾的士兵结成盾墙,有效地将士子抵御在榜单一丈外。
由于省试榜单不分名次,所以为了方便士子看榜,三十多张榜单贴在东西两头,甲考场录取名单贴在东面,乙考场录取名单在西面,然后由以考号顺序排列,这样很方便考生寻找自己的名字。
比如李延庆考号是甲二十五之八十四号,那他就需要到东面看榜,然后迅速找到二十五巷,这样就不用几十张榜单一张张寻找了。
几名官员搭上小梯子开始刷浆糊贴榜,第一张榜单是一到三巷,开始有士子激动得惊呼起来,几名士子喜极而泣,甚至有一人激动得晕了过去。
“我考中了!”
周春忽然在第二张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激动得大叫起来,旁边另一名同样考中的同窗和他紧紧拥抱。
李延庆没有过去,二十五巷应该在第四张榜单上就出现了,此时此刻,他心中也紧张异常,怦怦乱跳,这十天他规划过自己的人生,但也想过考不上怎么办?
第四张榜单贴上了,最后三名都二十五巷的士子,第十一号,三十八号和六十六号,李延庆的头脑顿时‘轰!’的一声,顿时变得一片空白,口干舌燥,心脏紧张得快要跳出来,但表面上他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待着第五张榜单的出现。
郑荣泰在李延庆面前一直抬不起头,难得李延庆关注他的话,他心中不由有几分得意,连忙道:“不过关于我的事情,你可别再骂我!”
李延庆知道他在说什么,便笑道:“你的事情我心里有数,那个其实和你没关系,你就是个**纵的棋子。”
“这话怎么听着别扭啊!”
郑荣泰咧嘴道:“虽然事实如此,但你也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好不好,说得好听一点,比如我迫不得已之类。”
“少说废话,说正题!”
郑荣泰连声答应,他又压低声音道:“今年一共录取五百八十六人,名单已经出来了,今天下午报送礼部,等天子认可后就正式公榜,不好意思,愚兄已经被录取了,这次是梁太傅的人情,听说绝大部分都是南方士子。”
“那我的名字有没有上名单?”
郑荣泰摇摇头,“我真不知道,这个是绝对保密的,不过你可以去找童太尉,既然名单已经报给礼部,他可以打听到。”
李延庆只是随口问问,这个关键时刻他才不会去找童贯,反正还有两天,时间一晃就过。
“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就是嘉王殿下听说也参加了科举。”
这个消息让李延庆一下愣住了,赵楷是历史上唯一的皇族状元,难道就是这次科举吗?
当然,事情并不像野史中说得那样传奇,赵佶事先不知道自己儿子考上状元,是赵楷告诉他后,他才知道真相,他大为高兴,但还是把儿子调为第二名榜眼。
事实上这就是一派胡言,状元可是殿试的第一名,赵佶亲自考试,前三名还要面试,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儿子考中状元,就是赵佶钦点儿子为状元,又装模作样谦让。
这应该是赵佶在给太子制造竞争对手,用这个办法来提高赵楷的声望。
太子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千方百计扩大势力,连郑荣泰这个不学无术的小舅子也要培养了。
想到这,李延庆又笑着问郑荣泰道:“你还要参加殿试吗?”
郑荣泰摇摇头,“我爹爹说,我绝对不能去参加殿试,让我殿试前一天病倒,反正省试过了,最差也是赐同进士出身,吏部和审官院那边的关系都打点好了,准备让我去相州县里当官。”
李延庆心中一激灵,不会是去汤阴县当县尉吧!这个位子已经空了一年,会不会真是给你郑胖子量身打造?
李延庆打量一下,觉得真有这个可能,这个胖子最适合的官职就是县尉。
“再告诉你一个利好消息!”
郑荣泰得意洋洋道:“我爹爹把高阳正店买下来了,我们也可以酿酒卖了,如果宝妍斋想做酒生意的话,我可以便宜卖给你父亲。”
大宋的酒是实行专卖制,制酒的曲饼只能问官府买,酿酒也只有十几家正店有资格,其他酒楼都是从各家正店买回酒后再窖藏加工,形成自己风格的配制酒,其实就是清酒。
李延庆自从用蒸馏法提纯香水后,他也有过做酒生意的想法,只是他当时要专攻胭脂一术,才放弃了酒生意。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买不到好的酒源,如果郑家肯把高阳正店的清酒卖给自己,倒可以让杨信来蒸馏制酒和酒精,这可是一门大生意啊!
而且他知道宋朝最有名的桂林三花酒就是蒸馏酒,只是远在偏僻之地,秘方从不外传,可惜李延庆也知道蒸馏酒的秘密。
不过这件事不能急,等科举结束以后再考虑也不迟。
.......
省试和发解试不同的是,省试后面还有一场殿试,在某种意义上说,省试只是殿试的资格考试,考中者没有跨马游街,也没有名次排行,只有录取榜单,要等殿试后才正式发三榜,那时才会产生状元、榜眼、探花。
清晨,贡院广场已是人山人海,数万考生从京城的四面八方涌来,等待录取榜单出来,为了分流看榜士子,朝廷又在北城外设置了一个看榜点,但作用不大,大部分考生依旧涌到贡院。
李延庆一早便约了周春前去贡院看榜,洪大志在科举第二天便回乡,他知道自己肯定名落孙山,也不想再负担京城高昂的生活费,便早早返乡了,他会在一个月后,等科举完全结束后才重新返京,在宝妍斋担任临时帐房,同时在太学旁听。
像洪大志的考生绝不在少数,很多考生没有能完成考题,便知道科举无望,再加上囊中羞涩,便早早离去了。
可就算是这样,整个汴京还是有六万余考生在等待发榜一刻的到来。
李延庆和周春赶到贡院已经有点晚了,贡院已密密麻麻站满了考生,一群群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
“延庆,发榜会在辰时三刻,至少还有半个时辰,我们有点来早了。”
李延庆指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笑道:“不说半个时辰,我们再晚来一刻钟,这贡院广场能进得来吗?看完榜至少要到中午去了。”
“周贤弟!”远处有几个人在向周春招手。
“是我岳麓书院的同窗,过去看一看。”
周春和李延庆快步走上前,这里聚集着十几名岳麓书院的士子,大都二十余岁,周春给他们介绍了李延庆,众人听说是太学生,一起拱手见礼。
一名士子笑道:“我们前年都参加过恩科考试,有经验了,这边是甲考场发榜处,西面是乙考场发榜,要尽量靠榜单近一点,等会儿可是挤不过的。”
“那等会儿怎么出去呢?”李延庆看了一眼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群问道。
“李贤弟不用担心,发榜多少年了,考官们都有经验。”
一名士子指着对面一条路笑道:“看见没有,那条路很空旷,没有一个人,那条路口有士兵守着,只能出不能进,看完榜我们就从那边出去,外面就是大相国寺,还可以顺便去逛逛书坊。”
周春笑问道:“你们考得如何?书院每次考试你们都排在前面,应该都能中榜吧!”
“书院是书院,科举是科举,哪有那么容易中榜。”
众人说说笑笑,时间便很快过去,发榜时间快到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士子越来越多,广场上已经进不去了,大量士子等候在四周街道上。
辰时三刻,也就是八点半,贡院大门准时开启,数十名考官拿着数十张大纸榜单从大门内出来,数万士子顿时激动起来,呼喊声响彻云霄,后面的士子拼命向里面拥挤,一千多名手执巨盾的士兵结成盾墙,有效地将士子抵御在榜单一丈外。
由于省试榜单不分名次,所以为了方便士子看榜,三十多张榜单贴在东西两头,甲考场录取名单贴在东面,乙考场录取名单在西面,然后由以考号顺序排列,这样很方便考生寻找自己的名字。
比如李延庆考号是甲二十五之八十四号,那他就需要到东面看榜,然后迅速找到二十五巷,这样就不用几十张榜单一张张寻找了。
几名官员搭上小梯子开始刷浆糊贴榜,第一张榜单是一到三巷,开始有士子激动得惊呼起来,几名士子喜极而泣,甚至有一人激动得晕了过去。
“我考中了!”
周春忽然在第二张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激动得大叫起来,旁边另一名同样考中的同窗和他紧紧拥抱。
李延庆没有过去,二十五巷应该在第四张榜单上就出现了,此时此刻,他心中也紧张异常,怦怦乱跳,这十天他规划过自己的人生,但也想过考不上怎么办?
第四张榜单贴上了,最后三名都二十五巷的士子,第十一号,三十八号和六十六号,李延庆的头脑顿时‘轰!’的一声,顿时变得一片空白,口干舌燥,心脏紧张得快要跳出来,但表面上他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待着第五张榜单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