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上)
孝和乡十里八村的人都赶到了鹿山镇,使鹿山镇人潮汹涌,热闹异常。
鹿山镇上到处是零散的鞭炮声,一群顽童在茅房墙角点燃了一只炮仗,扔进茅房后便哄地跑散了,茅房里‘嘭!’地一声闷响,只见一个老者提着裤子咆哮着冲出茅房.....
官道两旁都被大大小小的货摊占领了,一家挨着一家,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吸引着一群群男女老幼。
卖小吃的,卖针头线脑的,卖野鸡野鸭的,卖瓜子果子的,卖各种廉价饰,卖日用百货.....
在怡春院门口,一群穿红戴绿的年轻女子在老鸨的带领下,正气势汹汹和一辆卖杂货的牛板车摊贩吵架,这辆牛车堵住了她们的大门,使她们没有了生意。
但镇上的小摊小贩吸引不了学子们的兴趣,他们飞奔地穿过小镇,向小镇最北面的社庙奔去。
“庆哥儿!”
李延庆听见旁边有人叫他,一转头,却见是顾三婶向他招手,顾三婶家离他家不远,胡大叔一家搬走后,他们便是最近的邻居。
“三婶子在这里做什么呢?”李延庆跑上前笑问道。
顾三婶笑眯眯道:“正好家里养了些鸡鸭,便趁这个机会拿来卖掉,庆哥儿要不要买两只鸡回去补补?”
李延庆这才注意到三婶脚下放着两个竹笼子,里面装了十几只鸡鸭。
“行啊!你拿几只鸡鸭去给忠叔吧!”
顾三婶笑逐颜开,“还是我们庆哥儿爽快!”
“三婶,大叔和柱子他们呢?”
“柱子被保正拉去敲鼓了,你大叔....咦!刚才他还在这里呢。”
顾三婶四下寻找丈夫,却现丈夫躲在角落里,正伸长脖子望着怡春院的一群花娘子嘿嘿直笑,她顿时大怒,上前一把揪住丈夫的耳朵,“你再往那边看,当心老娘把你的眼珠子挖下来。”
李延庆吐了下舌头,自己好像多事了,他高声道:“三婶,把你鸡鸭拿去我家,回头我让忠叔给你钱。”
说完,他便一溜烟地跑了......
社庙位于小镇最北面,也在鹿山脚下,距离李家祠堂不远,社庙就是土地庙,是座很小的建筑,供奉着孝和乡的土地公公。
但土地庙前面却有一块占地数百亩的空地,这里既是乡民们的打麦场,但同时也是孝和乡的娱乐文化中心,逢年过节的各种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孝和乡春社的大幕就在这里拉开,空地四周摆下了流水席一样的大棚,十三个村都有自己的场子,每个大棚前都有两三个年轻后生在拼命地敲锣打鼓,企图用气势压过对方。
李延庆找到了李文村的大棚,相比旁边的赵家村,李文村的棚子稍小一点,但比起潜山村却又大得多,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李文村大鼓架在一棵大树下,顾三婶的儿子顾大柱正憋足了劲敲鼓,他长得膀大腰圆,今年只有十七岁,十分老实憨厚,跟他爹爹在地里种田讨食。
“柱子,要不要换换手?”李延庆上前摩拳擦掌笑问道。
“我也是刚上手,刚才保正找你来着,他就在棚子里。”
李文村的保正原是李二父亲李真,李真升为都保正后,李文村的保正便由甲头李大印接任,李大印今年四十岁不到,长得十分精瘦,和他兄弟李大光的高大魁梧截然相反,他家住在村东头,家里有百余亩上田,也算是村中富裕人家。
此时,李大印正坐在桌前陪同几名客人说话,李延庆上前笑问道:“三叔找我有事吗?”
“庆儿来得正好!”
李大印给他介绍旁边一对三十余岁的夫妇,“这位是秦官人和他的浑家,从汤北乡过来,秦官人的浑家是我们孝和乡人,按照风俗,今天回了娘家。”
他又给夫妇二人介绍李延庆,“他就是你们问的庆哥儿。”
李延庆见他们衣着光鲜,容貌富态,保养得很好,尤其秦夫人还戴着遮面纱幔,显然是汤北乡的大户人家,李延庆连忙给他们躬身施礼,“延庆向秦官人和夫人问安!”
夫妻仔细打量李延庆,尤其秦家娘子还掀起纱幔上上下下细看李延庆,夫妻二人对望一眼,显然对李延庆很满意。
尤其李延庆称夫人,更显得他知书达理,尊敬长辈,不像李大印一口一个浑家,就显得比较粗俗。
“小官人还在鹿山学堂读书吗?”秦官人笑着问道。
李延庆恭恭敬敬道:“延庆再过两天就要考县学了。”
“以小官人的才气,考上县学是没有问题的,过两年考举人也是轻而易举,希望小官人能刻苦读书,将来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多谢秦官人鼓励!”
“听说令尊不在家,不知几时才能回来?”
“家父在安阳县,再过一阵子就回来。”
“哦!那就有点遗憾了。”
李延庆迟疑一下问道:“秦官人找家父有事吗?”
秦官人叫做秦宣,祖父曾做过一任通判,在汤北县是仅次于张家的大户,他和李延庆的外公丁仲关系不错,丁仲为了攀上秦家,便主动提出和秦宣结为亲家。
偏偏他的儿孙都不争气,秦家看不上,他便想到了外孙李延庆,便想让李延庆娶秦宣之女。
秦宣听说是五年前的神童,他还真有点动心了,正好趁这次春社妻子回娘探亲之时,顺便看一看李延庆,他比较开明,希望女儿自己也能满意。
秦宣呵呵一笑,回头招手道:“蔓儿,到这边来。”
李延庆早就注意到旁边站着一个小娘子,他只是不好意思细看,这会儿小娘子走上前,有点害羞地站在母亲身后,李延庆这才看清她的模样。
只见她年约十二三岁,长得倒是挺高,梳着双环髻,斜戴一朵大红的石榴绢花,瓜子脸,一对细细弯弯的秀眉,模样十分清秀,穿一件上等绸缎缝制的红面白底褙子衫。
“这是小女蔓儿,”
秦宣又给女儿介绍李延庆,“他是就是丁员外的外孙,曾经夺得童子会魁。”
李延庆心中‘砰!’的一跳,顿时想起了师父给自己带的口信,不会她就是要和自己相亲的那个小娘子吧!
秦蔓儿偷偷看了一眼李延庆,顿时满脸绯红,连忙扭过头去。
就在这时,棚子里门口传来了王贵和汤怀气喘吁吁的声音,“老李,我们到处找你!”
王贵和汤怀终于看见了李延庆,从棚子下方钻进来,跑上前埋怨他道:“你躲在这里做什么?”
王贵二人这才看见面前的秦氏夫妇,一抬头,又看见含羞脸红的秦蔓儿,两人顿时呆住了。
“你有事情,我们就不打扰了。”
两人转身要溜,李延庆连忙一把拉住他们,对秦宣和秦夫人道:“两位长辈若没有别的事,晚辈就失陪了。”
“去吧!去吧!”秦宣呵呵笑道:“怎能耽误你们春社游玩。”
李延庆行一礼便匆匆跑了,这时,李大印见门口又来了客人,便起身迎了上去。
秦宣这才低声问妻子,“夫人觉得他怎么样?”
秦夫人想了想道:“总觉得他比显哥儿差点什么,或许是不太门当户对吧!”
秦夫人又拉住宝贝女儿问道:“蔓儿,你觉得呢?”
秦蔓儿有点恼火李延庆不把她放在眼里,连个招呼都不打,她俏脸一沉,冷冰冰道:“女儿觉得他还是个没长大的顽童!”
秦宣对李延庆的印象还不错,但妻女都不太满意,他也只得放弃这次相亲了。
他看了看周围谈笑得热火朝天的村民,便起身道:“这里太杂乱了,不是我们该呆的地方,我们走吧!”
三人便带着两名丫鬟从大棚的后门的离去了。
.......
【老高写春社是从诗中描写得到灵感,从前鲁迅写的社戏也是春社,现在很多地方还有,也不知老高写得对不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珍惜,再向大家求票!】
鹿山镇上到处是零散的鞭炮声,一群顽童在茅房墙角点燃了一只炮仗,扔进茅房后便哄地跑散了,茅房里‘嘭!’地一声闷响,只见一个老者提着裤子咆哮着冲出茅房.....
官道两旁都被大大小小的货摊占领了,一家挨着一家,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吸引着一群群男女老幼。
卖小吃的,卖针头线脑的,卖野鸡野鸭的,卖瓜子果子的,卖各种廉价饰,卖日用百货.....
在怡春院门口,一群穿红戴绿的年轻女子在老鸨的带领下,正气势汹汹和一辆卖杂货的牛板车摊贩吵架,这辆牛车堵住了她们的大门,使她们没有了生意。
但镇上的小摊小贩吸引不了学子们的兴趣,他们飞奔地穿过小镇,向小镇最北面的社庙奔去。
“庆哥儿!”
李延庆听见旁边有人叫他,一转头,却见是顾三婶向他招手,顾三婶家离他家不远,胡大叔一家搬走后,他们便是最近的邻居。
“三婶子在这里做什么呢?”李延庆跑上前笑问道。
顾三婶笑眯眯道:“正好家里养了些鸡鸭,便趁这个机会拿来卖掉,庆哥儿要不要买两只鸡回去补补?”
李延庆这才注意到三婶脚下放着两个竹笼子,里面装了十几只鸡鸭。
“行啊!你拿几只鸡鸭去给忠叔吧!”
顾三婶笑逐颜开,“还是我们庆哥儿爽快!”
“三婶,大叔和柱子他们呢?”
“柱子被保正拉去敲鼓了,你大叔....咦!刚才他还在这里呢。”
顾三婶四下寻找丈夫,却现丈夫躲在角落里,正伸长脖子望着怡春院的一群花娘子嘿嘿直笑,她顿时大怒,上前一把揪住丈夫的耳朵,“你再往那边看,当心老娘把你的眼珠子挖下来。”
李延庆吐了下舌头,自己好像多事了,他高声道:“三婶,把你鸡鸭拿去我家,回头我让忠叔给你钱。”
说完,他便一溜烟地跑了......
社庙位于小镇最北面,也在鹿山脚下,距离李家祠堂不远,社庙就是土地庙,是座很小的建筑,供奉着孝和乡的土地公公。
但土地庙前面却有一块占地数百亩的空地,这里既是乡民们的打麦场,但同时也是孝和乡的娱乐文化中心,逢年过节的各种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孝和乡春社的大幕就在这里拉开,空地四周摆下了流水席一样的大棚,十三个村都有自己的场子,每个大棚前都有两三个年轻后生在拼命地敲锣打鼓,企图用气势压过对方。
李延庆找到了李文村的大棚,相比旁边的赵家村,李文村的棚子稍小一点,但比起潜山村却又大得多,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李文村大鼓架在一棵大树下,顾三婶的儿子顾大柱正憋足了劲敲鼓,他长得膀大腰圆,今年只有十七岁,十分老实憨厚,跟他爹爹在地里种田讨食。
“柱子,要不要换换手?”李延庆上前摩拳擦掌笑问道。
“我也是刚上手,刚才保正找你来着,他就在棚子里。”
李文村的保正原是李二父亲李真,李真升为都保正后,李文村的保正便由甲头李大印接任,李大印今年四十岁不到,长得十分精瘦,和他兄弟李大光的高大魁梧截然相反,他家住在村东头,家里有百余亩上田,也算是村中富裕人家。
此时,李大印正坐在桌前陪同几名客人说话,李延庆上前笑问道:“三叔找我有事吗?”
“庆儿来得正好!”
李大印给他介绍旁边一对三十余岁的夫妇,“这位是秦官人和他的浑家,从汤北乡过来,秦官人的浑家是我们孝和乡人,按照风俗,今天回了娘家。”
他又给夫妇二人介绍李延庆,“他就是你们问的庆哥儿。”
李延庆见他们衣着光鲜,容貌富态,保养得很好,尤其秦夫人还戴着遮面纱幔,显然是汤北乡的大户人家,李延庆连忙给他们躬身施礼,“延庆向秦官人和夫人问安!”
夫妻仔细打量李延庆,尤其秦家娘子还掀起纱幔上上下下细看李延庆,夫妻二人对望一眼,显然对李延庆很满意。
尤其李延庆称夫人,更显得他知书达理,尊敬长辈,不像李大印一口一个浑家,就显得比较粗俗。
“小官人还在鹿山学堂读书吗?”秦官人笑着问道。
李延庆恭恭敬敬道:“延庆再过两天就要考县学了。”
“以小官人的才气,考上县学是没有问题的,过两年考举人也是轻而易举,希望小官人能刻苦读书,将来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多谢秦官人鼓励!”
“听说令尊不在家,不知几时才能回来?”
“家父在安阳县,再过一阵子就回来。”
“哦!那就有点遗憾了。”
李延庆迟疑一下问道:“秦官人找家父有事吗?”
秦官人叫做秦宣,祖父曾做过一任通判,在汤北县是仅次于张家的大户,他和李延庆的外公丁仲关系不错,丁仲为了攀上秦家,便主动提出和秦宣结为亲家。
偏偏他的儿孙都不争气,秦家看不上,他便想到了外孙李延庆,便想让李延庆娶秦宣之女。
秦宣听说是五年前的神童,他还真有点动心了,正好趁这次春社妻子回娘探亲之时,顺便看一看李延庆,他比较开明,希望女儿自己也能满意。
秦宣呵呵一笑,回头招手道:“蔓儿,到这边来。”
李延庆早就注意到旁边站着一个小娘子,他只是不好意思细看,这会儿小娘子走上前,有点害羞地站在母亲身后,李延庆这才看清她的模样。
只见她年约十二三岁,长得倒是挺高,梳着双环髻,斜戴一朵大红的石榴绢花,瓜子脸,一对细细弯弯的秀眉,模样十分清秀,穿一件上等绸缎缝制的红面白底褙子衫。
“这是小女蔓儿,”
秦宣又给女儿介绍李延庆,“他是就是丁员外的外孙,曾经夺得童子会魁。”
李延庆心中‘砰!’的一跳,顿时想起了师父给自己带的口信,不会她就是要和自己相亲的那个小娘子吧!
秦蔓儿偷偷看了一眼李延庆,顿时满脸绯红,连忙扭过头去。
就在这时,棚子里门口传来了王贵和汤怀气喘吁吁的声音,“老李,我们到处找你!”
王贵和汤怀终于看见了李延庆,从棚子下方钻进来,跑上前埋怨他道:“你躲在这里做什么?”
王贵二人这才看见面前的秦氏夫妇,一抬头,又看见含羞脸红的秦蔓儿,两人顿时呆住了。
“你有事情,我们就不打扰了。”
两人转身要溜,李延庆连忙一把拉住他们,对秦宣和秦夫人道:“两位长辈若没有别的事,晚辈就失陪了。”
“去吧!去吧!”秦宣呵呵笑道:“怎能耽误你们春社游玩。”
李延庆行一礼便匆匆跑了,这时,李大印见门口又来了客人,便起身迎了上去。
秦宣这才低声问妻子,“夫人觉得他怎么样?”
秦夫人想了想道:“总觉得他比显哥儿差点什么,或许是不太门当户对吧!”
秦夫人又拉住宝贝女儿问道:“蔓儿,你觉得呢?”
秦蔓儿有点恼火李延庆不把她放在眼里,连个招呼都不打,她俏脸一沉,冷冰冰道:“女儿觉得他还是个没长大的顽童!”
秦宣对李延庆的印象还不错,但妻女都不太满意,他也只得放弃这次相亲了。
他看了看周围谈笑得热火朝天的村民,便起身道:“这里太杂乱了,不是我们该呆的地方,我们走吧!”
三人便带着两名丫鬟从大棚的后门的离去了。
.......
【老高写春社是从诗中描写得到灵感,从前鲁迅写的社戏也是春社,现在很多地方还有,也不知老高写得对不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珍惜,再向大家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