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新菜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亥时出发。

    赵二娘比他先到一步,热情的跟他打了招呼。

    杜蘅招呼桃笙,把摊子给支起来。

    经过两晚,杜蘅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很多食客慕名而来。

    “回锅肉有吧?”前晚第一个客人钱掌柜出现。

    杜蘅笑着招呼:“有啊,今天还有熘肝尖,要不尝一尝?”

    “有新菜式啊?上来尝尝。再来半斤酒。”钱掌柜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桃笙赶忙过去打酒,让钱掌柜先喝着。

    食材都是洗净切好的,杜蘅直接放入锅中爆炒,很快就把钱掌柜的菜给做好。

    一张小桌,现在全部坐满,桌椅明显不够。

    “杜哥儿,我这边有空位,让他们到这边来吧。”卖馄饨的老陈头招呼。

    杜蘅便安排了两个客人过去先坐,炒好了菜让桃笙给送过去。

    坐到老陈头那边的客人,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也从老陈头那里要了一碗馄饨。

    虽说昨晚杜蘅提议反抗酒食行,没人敢参加,但大伙儿素来敬仰杜家,对杜蘅也是爱屋及乌。

    杜蘅自然投桃报李,分出一小碟的味精,递给老陈头:“陈伯,试着往汤里加一点味精,能让你的馄饨汤更鲜美。”

    老陈头早就从赵二娘那里得知味精的作用,满面笑容:“哎哟,杜哥儿,你可真是个好人啊,有了你这味精,我老陈馄饨还怕做不过别人?”

    虽说白石街只有一家馄饨摊,但别的地方还有不少,有些还开起了门脸。

    杜蘅回到摊位,继续炒菜。

    一会儿,钱掌柜吃好了,付了钱,对杜蘅道:“杜兄弟,你这跟谁学的手艺,熘肝尖又嫩又滑,一点腥味都没有,我还是第一次觉得下水这么好吃。”

    “嗐,以前府里有个老厨师,我没事跟他学了两手。”杜蘅信口回答。

    桃笙想起以前上将军府的厨师,都是退役的火头军,家里失田失地,无处可去,老太爷好心将他们留在府上掌厨。

    但火头军做的是大锅饭,管饱可以,但要说好吃,实在算不上。

    跟少爷的手艺相比,可真是差太远了。

    桃笙也很疑惑,少爷的手艺到底跟谁学的,要说从书上看来的,他平常也不怎么看书啊。

    钱掌柜刚刚离开,就见一个玉面星眸的锦衣少年,手里摇着一柄玉骨折扇,踏步而来。

    来人正是梁辰。

    身边依旧跟着楚天和王承恩。

    “看来你这生意不错啊。”梁辰笑着看向杜蘅。

    杜蘅笑道:“你先坐。想吃什么?”

    “你这都有什么?”

    “回锅肉、熘肝尖、清炒藕丝。”

    三个菜,梁辰也就吃过清炒藕丝而已,不由有些好奇,找了刚才钱掌柜的位置坐下。

    桃笙过来收拾桌面的碗筷,拿着抹布一抹,问道:“公子点什么菜?”

    “三个菜各来一道。”

    “好,稍等。”

    杜蘅忙着做菜,没空招呼他们。

    梁辰看着白石街的烟火气息,露出怡然自得的笑意。

    一会儿,回锅肉炒好了,桃笙端了上去。

    王承恩看了一眼:“猪肉?公子要不别吃了。”

    虽然普通百姓,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回猪肉,但对上流社会而言,猪肉却是贱肉。

    梁辰倒是不以为意,夹了一块回锅肉放入口中,鲜美的汁液充满了整个口腔,心头猛地一震,怎么会比御膳还好吃?

    一会儿熘肝尖也上来了。

    梁辰又夹了一口,火候刚刚好,而且加了味精,勾了些芡汁,因此猪肝显得十分爽滑和鲜嫩。

    这是梁辰从未尝过的美味。

    “你们也尝尝!”梁辰招呼楚天和王承恩。

    二人相互对望一眼,从筷子筒里抽了筷子出来,一人夹了一口,眼神顿时就发生了变化。

    甚至王承恩都冒出了一个想法,要把杜蘅弄进尚食局。

    “昨夜诗会,杜公子一口气作诗词三十六,如此惊才绝艳,就在这街头贩卖小吃,是不是有些屈才了?”梁辰抬头,眸光炯炯的看着杜蘅。

    “那些诗不是我写的。”杜蘅淡淡回应。

    梁辰一愣:“怎么不是你写的?昨夜我也在场,分明看你出口成诗。”

    “都是我从前认识的一些朋友写的。”

    “莫非是那个苏轼?”梁辰眉峰轻轻一敛。

    杜蘅笑道:“除了苏轼,还有蛮多人的,以后得空与你细说。”

    昨晚梁辰提前离开,杜蘅说那些诗词不是他写的,倒是让他意外。

    不过回想他连科举都找人代笔,殿试的时候更是一问三不知,梁辰倒有几分相信他的话。

    “你拿别人的诗词替自己扬名,杜公子,会不会有点不妥?”

    “我并非替自己扬名,而是替我那些朋友扬名,昨晚已经告知了众人,诗词的作者是谁。他们那些绝妙的诗词如果不为人所知,岂不可惜了?”

    “他们为何自己不扬名?”

    杜蘅有些懊悔,每次都要跟人解释一遍。

    倒不如一开始就冒认了这些诗词。

    反正他念的那些诗词的作者,在这个时间线都没出生,以后会不会有这个人也说不准,毕竟历史出现了拐点,就会产生蝴蝶效应。

    就算以后出现了这些人,生活的环境、人生的经历估计也会有所不同,写出的诗词也会大不相同,未必是杜蘅前世读过的那些。

    因此将他们那些佳作带到这个时空,杜蘅倒也不觉得做错了什么,那些千古绝唱也该被这个时空的人知晓,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盛唐气象,什么是两宋情致。

    只是每当说作者不是自己的时候,就会有人问一堆的问题,一个谎言需要无数的谎言去圆,杜蘅少不得又要胡诌:“他们都是一些隐士,我也是游山访友的时候,遇到他们,听了他们一些诗文,我想这些千古绝唱,不该埋没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林中,便自作主张带到这凡尘中。”

    梁辰若有所思,问道:“从诗文上,你的这些隐士朋友,个个都是有才之人,若能将他们引入仕途,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我的那些朋友无意于仕途。何况,会写诗,不代表会治国。有时非但于国于民不是一件好事,还有可能祸国殃民。”

    “本朝以文治国,正是重用读书人的时候,公子这话又是怎么说的?”

    epzww.com3366xs.com80wx.comxsxs.cc</p>

    yjxs.cc3jwx.com8pzw.comxiaohongshu.cc</p>

    kanshuba.cchmxsw.com7cct.combiquhe.com</p>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