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有喜(二)
姜韶华一如往常,除了跪灵之外,不停下令定夺拿主意。</P></p>
“启禀郡主,宫中又抓了十几个逆贼,该如何处置?”这么来问询的,自然是马将军。</P></p>
姜韶华淡淡道:“杀了便是。”</P></p>
马将军奉令而去。</P></p>
“英卫营已经在宫外驻扎安顿,要不要让他们进宫来?”</P></p>
“御林军也在宫外,敢问郡主,是否让他们入宫。”</P></p>
这是英卫营和御林军各自派人进了宫。</P></p>
姜韶华话语简洁:“就在宫外守着,不必进宫。没有宫中号令,不可妄动。”</P></p>
然后,还有许多琐碎却又需要做决断的事。譬如受了伤的众臣,是否该送出宫回府去慢慢养伤。再譬如,死在宫中叛乱的臣子尸首,该如何处置?是否要让家眷领尸首回家操办丧事入土为安?还有,宫中这一场动乱,死了不少宫人和内侍,这些人的尸首又该如何处置?</P></p>
此外还有一桩不太美妙的消息。</P></p>
“郑宸应该已经逃出了京城,不知逃向了何处。”郑太皇太后满脸懊恼悔恨,咬牙低语:“这个孽障,看来是早有准备。”</P></p>
对这个结果,姜韶华早有心里准备。郑宸筹谋逆反宫变,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精力。以他的为人,焉能不备退路?</P></p>
说不定,退路还不止一条。</P></p>
郑太皇太后心里显然也有数。只是,当着姜韶华的面不便多说。</P></p>
姜韶华的态度一直很坚决,必须要除掉郑宸,此事绝没有回旋余地。好在对郑家的态度还算缓和,暂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P></p>
郑太皇太后在灵堂里待了小半日,借着疲累休息的空闲,去探望安国公。</P></p>
安国公伤在腿上,腿骨都断了。被太医正骨包扎后,一动不动地躺在床榻上,性命是没有大碍了,不过,少说也要躺个一年半载。日后能不能恢复如常,此时也说不好。</P></p>
安国公面色颓唐不振,一双眼下全是青影,可见这几日都没睡好。一来腿伤疼得厉害,二则是因为不知所踪的逆子郑宸。</P></p>
安国公夫人在一旁红着眼抹泪。</P></p>
郑太皇太后看着恼火,低声呵斥:“活的好好的,这时候哭什么哭。”</P></p>
安国公夫人哽咽着应道:“国公爷腿伤这么重,太医说了,便是日后好转,也易落下病根。走路或许不太平顺,以后怕是不能再上朝了。”</P></p>
朝廷重臣,最讲究体面,一颠一跛的,哪里还能做兵部尚书?</P></p>
安国公夫人一直被蒙在鼓里,压根不知眼下郑家面临的是谋逆株连九族的巨大灾难。安国公跛不跛的,倒算不得什么了。</P></p>
郑太皇太后有些不耐:“能保住一条命,就是万幸,以后的事以后再说。”</P></p>
安国公夫人抹了眼泪,满心期待地问道:“子羡还没回来吗?这都几天了,他到底领了什么差事出宫?”</P></p>
郑太皇太后冷着脸:“宫里的事,你别乱打听。哀家和安国公有事要商议,你先退下。”</P></p>
安国公夫人只得应下,怏怏退了出去。</P></p>
门关上,只剩郑太皇太后和安国公,还有角落里的赵公公。</P></p>try{ggauto();} catch(ex){}
安国公吃力地张口:“还没抓到那个孽障吗?”</P></p>
郑太皇太后冷哼一声:“那一日过后,就再没人见过他。哀家打发人去郑家内宅,范氏一无所知。”</P></p>
“他定然是逃出宫后就易容改扮,早就逃出京城了。”</P></p>
一旦出了京城,可以往四面八方逃窜。以郑宸的能耐,只要他不露面耐心躲藏起来,便很能抓住他。</P></p>
知子莫若父。</P></p>
安国公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他不会一直躲着,说不定,他会逃去边关。姑母派人延着司州的方向去找找看。”</P></p>
郑太皇太后眉头动了一动:“你的意思是,他会去投奔范大将军?”</P></p>
范嘉宁是范大将军嫡亲的孙女。郑宸这个孙女婿前去投奔,确实有可能。</P></p>
边军现在还有六七万精兵,郑宸若是能策反范大将军,边军倒戈反了朝廷,到时候可就是祸及江山了。</P></p>
郑太皇太后想及此,火冒三丈,脑仁疼得直抽抽,破口大骂:“看看你养的好儿子。郑家要被他连累的家破人亡。”</P></p>
安国公被骂得面色如土,心里却想,郑宸五岁就进宫做了太子伴读,哪里是他养大了儿子。分明就是郑太皇太后养大的孽障。</P></p>
这等话说出来,只怕会气死郑太皇太后。安国公哪里敢吭声。</P></p>
郑太皇太后骂了足足一炷香功夫,累得气喘吁吁。赵公公忙扶着主子坐下,又伺候主子喝了半碗温水。</P></p>
安国公低声道:“我这就让人送信去司州,提醒范大将军,只要发现这孽障行踪,就捆了送回京城。”</P></p>
最好的结果,就是用郑宸一条命,换来郑氏一族的平安。</P></p>
郑太皇太后阴沉着脸道:“动作要快。眼下皇上丧事没办完,谋逆宫变一案也未开始审理。趁着这段时间,抹平这桩祸事。”</P></p>
安国公犹豫片刻,低声叹道:“只怕姜韶华会紧盯着此事不放,一并铲除郑家。”</P></p>
“有哀家在,她动不了郑家。”郑太皇太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哀家自有办法说服她。此事你不必管,好好养伤。”</P></p>
……</P></p>
傍晚,众臣就着凉水吃起了馒头。</P></p>
一个内侍悄步过来,低语数句。</P></p>
姜韶华不动声色,略一点头,示意自己知晓。那个内侍,便又悄悄退下了。</P></p>
宫里的内侍,不乏眼明心亮之辈。眼见着郡主大权在握风头极劲,有心思活络的已积极地行动起来,主动给姜韶华通风报信。</P></p>
短短几日间,姜韶华便多出了许多耳目。</P></p>
郑太皇太后和安国公独处密议……还能密议什么?</P></p>
无非是要商量以什么样的好处堵住她的嘴,让她放过郑家。</P></p>
范贵太妃拉着平王的手过来,轻声道:“颢儿想和郡主待在一处。”</P></p>
姜韶华无可无不可,随意点点头。</P></p>
姜颢立刻在姜韶华身边坐下。馒头不好吃,他平日不爱吃,此时也不嫌弃,吃得很起劲。</P></p>
范贵太妃没话找话说:“郡主以后会长留京城,不如就在宫里住下,也省得每日跑来跑去。”</p></div>
“启禀郡主,宫中又抓了十几个逆贼,该如何处置?”这么来问询的,自然是马将军。</P></p>
姜韶华淡淡道:“杀了便是。”</P></p>
马将军奉令而去。</P></p>
“英卫营已经在宫外驻扎安顿,要不要让他们进宫来?”</P></p>
“御林军也在宫外,敢问郡主,是否让他们入宫。”</P></p>
这是英卫营和御林军各自派人进了宫。</P></p>
姜韶华话语简洁:“就在宫外守着,不必进宫。没有宫中号令,不可妄动。”</P></p>
然后,还有许多琐碎却又需要做决断的事。譬如受了伤的众臣,是否该送出宫回府去慢慢养伤。再譬如,死在宫中叛乱的臣子尸首,该如何处置?是否要让家眷领尸首回家操办丧事入土为安?还有,宫中这一场动乱,死了不少宫人和内侍,这些人的尸首又该如何处置?</P></p>
此外还有一桩不太美妙的消息。</P></p>
“郑宸应该已经逃出了京城,不知逃向了何处。”郑太皇太后满脸懊恼悔恨,咬牙低语:“这个孽障,看来是早有准备。”</P></p>
对这个结果,姜韶华早有心里准备。郑宸筹谋逆反宫变,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精力。以他的为人,焉能不备退路?</P></p>
说不定,退路还不止一条。</P></p>
郑太皇太后心里显然也有数。只是,当着姜韶华的面不便多说。</P></p>
姜韶华的态度一直很坚决,必须要除掉郑宸,此事绝没有回旋余地。好在对郑家的态度还算缓和,暂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P></p>
郑太皇太后在灵堂里待了小半日,借着疲累休息的空闲,去探望安国公。</P></p>
安国公伤在腿上,腿骨都断了。被太医正骨包扎后,一动不动地躺在床榻上,性命是没有大碍了,不过,少说也要躺个一年半载。日后能不能恢复如常,此时也说不好。</P></p>
安国公面色颓唐不振,一双眼下全是青影,可见这几日都没睡好。一来腿伤疼得厉害,二则是因为不知所踪的逆子郑宸。</P></p>
安国公夫人在一旁红着眼抹泪。</P></p>
郑太皇太后看着恼火,低声呵斥:“活的好好的,这时候哭什么哭。”</P></p>
安国公夫人哽咽着应道:“国公爷腿伤这么重,太医说了,便是日后好转,也易落下病根。走路或许不太平顺,以后怕是不能再上朝了。”</P></p>
朝廷重臣,最讲究体面,一颠一跛的,哪里还能做兵部尚书?</P></p>
安国公夫人一直被蒙在鼓里,压根不知眼下郑家面临的是谋逆株连九族的巨大灾难。安国公跛不跛的,倒算不得什么了。</P></p>
郑太皇太后有些不耐:“能保住一条命,就是万幸,以后的事以后再说。”</P></p>
安国公夫人抹了眼泪,满心期待地问道:“子羡还没回来吗?这都几天了,他到底领了什么差事出宫?”</P></p>
郑太皇太后冷着脸:“宫里的事,你别乱打听。哀家和安国公有事要商议,你先退下。”</P></p>
安国公夫人只得应下,怏怏退了出去。</P></p>
门关上,只剩郑太皇太后和安国公,还有角落里的赵公公。</P></p>try{ggauto();} catch(ex){}
安国公吃力地张口:“还没抓到那个孽障吗?”</P></p>
郑太皇太后冷哼一声:“那一日过后,就再没人见过他。哀家打发人去郑家内宅,范氏一无所知。”</P></p>
“他定然是逃出宫后就易容改扮,早就逃出京城了。”</P></p>
一旦出了京城,可以往四面八方逃窜。以郑宸的能耐,只要他不露面耐心躲藏起来,便很能抓住他。</P></p>
知子莫若父。</P></p>
安国公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他不会一直躲着,说不定,他会逃去边关。姑母派人延着司州的方向去找找看。”</P></p>
郑太皇太后眉头动了一动:“你的意思是,他会去投奔范大将军?”</P></p>
范嘉宁是范大将军嫡亲的孙女。郑宸这个孙女婿前去投奔,确实有可能。</P></p>
边军现在还有六七万精兵,郑宸若是能策反范大将军,边军倒戈反了朝廷,到时候可就是祸及江山了。</P></p>
郑太皇太后想及此,火冒三丈,脑仁疼得直抽抽,破口大骂:“看看你养的好儿子。郑家要被他连累的家破人亡。”</P></p>
安国公被骂得面色如土,心里却想,郑宸五岁就进宫做了太子伴读,哪里是他养大了儿子。分明就是郑太皇太后养大的孽障。</P></p>
这等话说出来,只怕会气死郑太皇太后。安国公哪里敢吭声。</P></p>
郑太皇太后骂了足足一炷香功夫,累得气喘吁吁。赵公公忙扶着主子坐下,又伺候主子喝了半碗温水。</P></p>
安国公低声道:“我这就让人送信去司州,提醒范大将军,只要发现这孽障行踪,就捆了送回京城。”</P></p>
最好的结果,就是用郑宸一条命,换来郑氏一族的平安。</P></p>
郑太皇太后阴沉着脸道:“动作要快。眼下皇上丧事没办完,谋逆宫变一案也未开始审理。趁着这段时间,抹平这桩祸事。”</P></p>
安国公犹豫片刻,低声叹道:“只怕姜韶华会紧盯着此事不放,一并铲除郑家。”</P></p>
“有哀家在,她动不了郑家。”郑太皇太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哀家自有办法说服她。此事你不必管,好好养伤。”</P></p>
……</P></p>
傍晚,众臣就着凉水吃起了馒头。</P></p>
一个内侍悄步过来,低语数句。</P></p>
姜韶华不动声色,略一点头,示意自己知晓。那个内侍,便又悄悄退下了。</P></p>
宫里的内侍,不乏眼明心亮之辈。眼见着郡主大权在握风头极劲,有心思活络的已积极地行动起来,主动给姜韶华通风报信。</P></p>
短短几日间,姜韶华便多出了许多耳目。</P></p>
郑太皇太后和安国公独处密议……还能密议什么?</P></p>
无非是要商量以什么样的好处堵住她的嘴,让她放过郑家。</P></p>
范贵太妃拉着平王的手过来,轻声道:“颢儿想和郡主待在一处。”</P></p>
姜韶华无可无不可,随意点点头。</P></p>
姜颢立刻在姜韶华身边坐下。馒头不好吃,他平日不爱吃,此时也不嫌弃,吃得很起劲。</P></p>
范贵太妃没话找话说:“郡主以后会长留京城,不如就在宫里住下,也省得每日跑来跑去。”</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