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话(农家 下)
赵府气势恢宏,规模极为宏大,占地近百亩。</p>
跟在易华伟身后的许辛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回廊缓缓朝后院走去。</p>
曲折蜿蜒的回廊将各个亭台楼阁巧妙地联接在一起。回廊的柱子上绘着色彩斑斓的图案,有神话传说中的瑞兽,有寓意吉祥的花卉。阳光透过回廊的镂空雕花,洒下斑驳的光影,雕梁画栋之间,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尊贵与奢华。精湛的雕刻技艺,绚丽的色彩搭配,无不让人惊叹于工匠们的巧夺天工。</p>
沿途,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一一映入众人眼帘。造型各异的亭台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小巧玲珑,宛如精致的艺术品;有的则气势恢宏,如同一座座雄伟的堡垒。楼阁高耸,飞檐斗拱,那精美的雕刻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处楼阁的门窗之上,都雕琢着细腻无比的花纹,花鸟鱼虫仿佛在花间嬉戏,山水人物好似在画中漫步,一个个图案都栩栩如生。</p>
许辛进过不少贵人府邸,那些府邸或精致典雅,或大气磅礴,但皆不如眼前的赵府这般令人震撼。</p>
目光在这一片奢华中流转,心中却微微一沉。作为农家子弟,许辛自小就深知百姓的疾苦,看着这些奢华的景象,他仿佛看见了无数百姓的民脂民膏。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着对这奢华之美的惊叹,又有着对百姓苦难的怜悯。哪里还高兴得起来?若不是为了见见易华伟口中所说的亩产千斤的神奇作物,恐怕早就告辞离去了。</p>
身后的弟子则瞪大了眼睛,被这眼前的美景所折服。看着不远处掩嘴轻笑的俏丽侍女时,一些年轻的弟子不禁红了脸,目光中流露出羞涩与好奇。侍女们看着这些局促的年轻人,笑得更加欢快,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引来众人一片羞涩的目光。</p>
“你们这些丫头,都没事做了吗?”</p>
一道娇斥声突然传来,抬头望去,却是吕雉走了过来。吕雉身着一袭淡雅的长裙,身姿婀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又带着几分温柔。她的出现,让那些嬉笑的侍女们顿时作鸟兽散,纷纷故作忙碌起来。</p>
“见过赵大人!许公!以及诸位。”</p>
吕雉盈盈一拜,举止优雅大方,起身后朝易华伟开口道:“大人,秋菊之前服侍的那位…下了帖子,说一会就过来……您看?”</p>
“嗯,这位是我府中管事,吕夫人。”</p>
易华伟点点头,简单介绍了一下便开口道:“不用管她,来了就让小荷先招呼着。我们走。”</p>
一行人跟在吕雉后面,两刻种,才到了后院侧门。</p>
走进大门,引人瞩目的却是那占据了府中近一半面积的广阔田地。</p>
门口建有一座简陋的木屋。这是农夫们休息和存放农具的地方。木屋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屋前摆放着一些农具,有锄头、镰刀、耙子等一些‘匠神’发明的器具。看得出,这些工具应该使用了一段时间,却保养得很好,在阳光下散发着金属的光泽。</p>
田地里,一垄垄整齐的土地犹如棋盘般排列,土壤肥沃而黝黑,散发着淡淡的泥土芬芳。田间的小径纵横交错,铺满了细小的鹅卵石。</p>
眺眼望去,数十亩土地分为整齐的四块,一块田地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嫩绿的蔬菜,有金黄的麦穗,还有一些翠绿刚刚结果的瓜果。</p>
另外三大块则是土豆、番薯、玉米的实验田。</p>
此时,田间的农夫们正有条不紊地劳作着。一些农夫弯着腰,用小锄头轻轻地清理着杂草。动作娴熟而认真,每一下都恰到好处,既不会伤到藤蔓,又能将杂草清理干净。时不时直起身子,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一擦额头的汗水,然后又继续投入到劳作之中。</p>
番薯地里,一垄垄番薯藤蔓整齐地排列着。叶子翠绿欲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藤蔓粗壮,紧紧地抓着土地,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它们顽强的生命力。</p>
一旁的吕雉微微侧身,轻声开口道:“大人带回的这些番薯,一年一熟,亩产约在二十五石左右。此处乃是北地,气候相对寒冷,对作物生长多有制约。可若在南方,诸如象郡、桂林、南海、巴蜀等地,那里气候温暖湿润,这些番薯便可实现一年两熟。”</p>
吕雉说话之际,微微抬眸看了易华伟一眼,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在此之前,她也曾对易华伟所言深感怀疑,一度以为他是在信口开河。然而,在去年九月,她亲眼见证了一亩地里挖出了整整二十六石番薯的震撼场景。那一刻,她瞬间明白,有了这些神奇的作物,大秦的根基已然坚不可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跟刘邦一同离开。</p>
作为刘邦的枕边人,吕雉对刘邦的心思了如指掌。她知道刘邦胸怀远大志向,可她也清楚地知道,刘邦的志向是建立在大秦混乱、民不聊生的基础之上。而如今,这些作物的出现,再加上大秦那百万虎贲。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民心稳定,军心稳定,想成事无异于天方夜谭。</p>
许辛缓缓蹲下身子,目光专注地落在番薯的藤蔓和叶子上。身体微微前倾,伸出手轻轻触摸着番薯的叶子,叶片柔软而带着微微的韧性,纹理清晰地展现在指尖。许辛仔细感受着叶子的质感,眼神中充满了惊叹和好奇,那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强烈渴望。凝视着番薯的藤蔓,看着它们在土地上蜿蜒伸展,这些陌生的作物,让他这个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农家巨子也感到无比震撼。</p>
过了片刻,许辛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郑重地朝易华伟拱了拱手,恭敬地说道:“大人,我可以看看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和急切。</p>
“当然!”</p>
易华伟看着许辛的神情,笑了笑,眼中满是理解。他知道许辛对这些番薯的好奇与渴望,也明白这些新作物对于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p>
许辛得到许可后,再次蹲下身子,更加仔细地观察着番薯的生长情况。轻轻拨开周围的泥土,查看番薯的根部,想要了解这些作物的生长习性。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p>
此时番薯的块根刚刚开始膨大。在土壤之下,番薯的根部形成小块状的凸起,这些就是未来番薯的雏形。这些小小的块根洁白而鲜嫩,充满了水分,紧紧地附着在根系上。</p>
第一次看见番薯,许辛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心里默默估测了一番,对易华伟提出的亩产二十石已经没有太大的怀疑,于是又走到玉米地里看着那些玉米苗。</p>
地里的玉米苗已有一尺余高,叶子油黑发绿,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微的光泽。</p>
许辛站起身来,走到玉米地旁,仔细地观察着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在他的印象里,传统的农作物中,很少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长得如此茁壮的。</p>try{ggauto();} catch(ex){}
“这些得九、十月份才能成熟。”</p>
易华伟指了指另外一侧:“我们去那边看看。”</p>
土豆地里,一片繁忙景象。</p>
农夫们一个个弯着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劳作之中。双手熟练而快速地翻动着泥土,随着动作,一个个饱满的土豆不断被挖出。那些土豆从泥土中滚落出来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农夫们有条不紊地将土豆收集在一起,然后轻轻地放在篮子里。</p>
这时,易华伟一行人走了过来。农夫们察觉到他们的到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身子,齐齐朝易华伟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喊道:“大人!”</p>
易华伟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起来吧,你们继续。”</p>
随后朝其中一位须眉发白的老汉招了招手:“老何,你过来一下。”</p>
老何听到召唤,连忙起身,快步走到易华伟一行人面前,又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见过诸位大人!”</p>
许辛等人见状,急忙回了一礼,态度十分谦逊。</p>
易华伟看着老何,笑了笑说:“老何,跟许公说说,这一亩收成多少?再跟许公说一下具体方法。”</p>
老何微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回答道:“这土豆一亩地能收个二十石左右。若是精心照料,收成还能更高些。这东西好种,不挑地,耐旱。我们种的时候,先把地翻整好,施上些基肥。等苗长出来后,及时除草、松土。浇水也不用太勤,看着地干了再浇。到了收获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大伙一起动手,把土豆挖出来。”</p>
许辛听了老何的介绍,微微点头,心中对土豆的种植和收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土豆种植的细节问题,老何都一一作答。</p>
易华伟微微侧过身子,神色郑重地对许辛说道:“许公,我计划建立一个农业部,专门负责推广这些新作物。不知许公是否愿意与我携手,共同为大秦百姓谋求福祉呢?”</p>
“固所愿不敢请尔!”</p>
许辛点头,眼中流露出深思之色,回应道:“但此事困难重重,需要仔细谋划一番。”</p>
“哈哈,好!”</p>
易华伟呵哈哈一笑:“许公,这边请!”</p>
众人移步至大院偏房,屋子布置得简洁而大气。墙上悬挂着大秦的详细地图,各个郡县的位置和边界清晰可见。桌子上堆放着关于新作物的各种资料,有记录其生长特性的竹简,上面的文字工整而细致,详细地描述了新作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还有描绘其形态的图样,线条简洁却准确地勾勒出了新作物的模样。</p>
易华伟指着地图说道:“我的想法是在各地官田开展种植,争取在五年内将这些新作物推广至全国。”</p>
许辛微微皱起眉头,认真分析道:“大人,这实施起来恐怕有不少困难。其一,各地官员未必愿意配合。在官田里种植新作物,如果收成不好,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政绩考核。毕竟官员们的晋升往往与政绩紧密相关,他们可能会担心新作物的风险而不愿尝试。</p>
其二,百姓对这些新作物心存疑虑,不太可能轻易接受。百姓们习惯了传统的作物种植,对于陌生的新作物,他们会担心种植失败导致生活无以为继。</p>
其三,新作物的种植技术目前还未普及,若操作不当,极容易导致减产。新作物的生长习性与传统作物有所不同,百姓们缺乏相关的种植经验,很可能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p>
易华伟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说道:“许公所言极是。这些困难我也有所考虑。对于官员的疑虑,我会向朝廷上书,详细阐明新作物推广的重要性,并请求朝廷免去他们在新作物种植方面的责任。我将各地官田的三分之一拿出来种植新鲜作物,这样,即便没有成功,也不会对整体农业生产造成太大影响。等百姓看到了这些作物的好处,自然会打消心中疑虑。</p>
至于种植技术方面,可以组织农夫进行集中培训。挑选一些有经验的农夫和熟悉农业的学者担任培训师,他们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示范和详细讲解,让百姓切实掌握新作物的种植技巧。”</p>
许辛思考了一会儿,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的策略确实考虑得很周全。但我还有一个顾虑,新作物的种子数量有限,如何进行合理分配也是个难题。”</p>
易华伟回应道:“我已经安排人收集种子,并且建立了种子库。种子的分配,应当根据各地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实际因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我们可以鼓励百姓自己留种,以此来扩大种子的来源。比如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对于成功留种并分享给邻居的百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p>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p>
接着,许辛一行人跟易华伟又深入讨论了推广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问题,比如如何与地方官员进行有效合作、如何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等等。经过长时间的热烈讨论,他们最终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推广计划。</p>
首先,成立专门的推广小组,负责向各地宣传新作物的好处和种植方法。这个小组的成员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准确地向百姓传达新作物的优势。他们可以在各地举办宣讲会,邀请当地百姓参加,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案例展示,让百姓了解新作物的价值。</p>
其次,积极与地方官员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可以通过与官员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新作物推广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对于积极推广新作物的官员,可以在朝廷考核中给予加分。</p>
然后,组织大规模的技术培训,提高百姓的种植技术水平。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农夫和农学家担任培训师,通过现场示范和讲解,让百姓掌握新作物的种植技巧。培训可以分阶段进行,从基础的种植知识到后期的田间管理,逐步提高百姓的种植能力。</p>
最后,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加以解决。可以设立专门的反馈渠道,让百姓和官员能够及时反馈问题,以便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比如可以在各地设立反馈点,百姓和官员可以将问题写在竹简上投递到反馈点,推广小组定期收集并处理这些问题。</p>
等制定好第一个五年推广计划,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p>
侍女已经来过几次,但吕雉看着易华伟跟许辛一行人聊得忘却了时间,有些焦急,但又不敢催促,只能耐下性子站在一旁。</p>
“大人,玉…夫人已经等候多时了!”</p>
见他们终于聊完,吕雉忙走到易华伟身前提醒了一句。</p></div>
跟在易华伟身后的许辛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回廊缓缓朝后院走去。</p>
曲折蜿蜒的回廊将各个亭台楼阁巧妙地联接在一起。回廊的柱子上绘着色彩斑斓的图案,有神话传说中的瑞兽,有寓意吉祥的花卉。阳光透过回廊的镂空雕花,洒下斑驳的光影,雕梁画栋之间,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尊贵与奢华。精湛的雕刻技艺,绚丽的色彩搭配,无不让人惊叹于工匠们的巧夺天工。</p>
沿途,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一一映入众人眼帘。造型各异的亭台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小巧玲珑,宛如精致的艺术品;有的则气势恢宏,如同一座座雄伟的堡垒。楼阁高耸,飞檐斗拱,那精美的雕刻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处楼阁的门窗之上,都雕琢着细腻无比的花纹,花鸟鱼虫仿佛在花间嬉戏,山水人物好似在画中漫步,一个个图案都栩栩如生。</p>
许辛进过不少贵人府邸,那些府邸或精致典雅,或大气磅礴,但皆不如眼前的赵府这般令人震撼。</p>
目光在这一片奢华中流转,心中却微微一沉。作为农家子弟,许辛自小就深知百姓的疾苦,看着这些奢华的景象,他仿佛看见了无数百姓的民脂民膏。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着对这奢华之美的惊叹,又有着对百姓苦难的怜悯。哪里还高兴得起来?若不是为了见见易华伟口中所说的亩产千斤的神奇作物,恐怕早就告辞离去了。</p>
身后的弟子则瞪大了眼睛,被这眼前的美景所折服。看着不远处掩嘴轻笑的俏丽侍女时,一些年轻的弟子不禁红了脸,目光中流露出羞涩与好奇。侍女们看着这些局促的年轻人,笑得更加欢快,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引来众人一片羞涩的目光。</p>
“你们这些丫头,都没事做了吗?”</p>
一道娇斥声突然传来,抬头望去,却是吕雉走了过来。吕雉身着一袭淡雅的长裙,身姿婀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又带着几分温柔。她的出现,让那些嬉笑的侍女们顿时作鸟兽散,纷纷故作忙碌起来。</p>
“见过赵大人!许公!以及诸位。”</p>
吕雉盈盈一拜,举止优雅大方,起身后朝易华伟开口道:“大人,秋菊之前服侍的那位…下了帖子,说一会就过来……您看?”</p>
“嗯,这位是我府中管事,吕夫人。”</p>
易华伟点点头,简单介绍了一下便开口道:“不用管她,来了就让小荷先招呼着。我们走。”</p>
一行人跟在吕雉后面,两刻种,才到了后院侧门。</p>
走进大门,引人瞩目的却是那占据了府中近一半面积的广阔田地。</p>
门口建有一座简陋的木屋。这是农夫们休息和存放农具的地方。木屋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屋前摆放着一些农具,有锄头、镰刀、耙子等一些‘匠神’发明的器具。看得出,这些工具应该使用了一段时间,却保养得很好,在阳光下散发着金属的光泽。</p>
田地里,一垄垄整齐的土地犹如棋盘般排列,土壤肥沃而黝黑,散发着淡淡的泥土芬芳。田间的小径纵横交错,铺满了细小的鹅卵石。</p>
眺眼望去,数十亩土地分为整齐的四块,一块田地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嫩绿的蔬菜,有金黄的麦穗,还有一些翠绿刚刚结果的瓜果。</p>
另外三大块则是土豆、番薯、玉米的实验田。</p>
此时,田间的农夫们正有条不紊地劳作着。一些农夫弯着腰,用小锄头轻轻地清理着杂草。动作娴熟而认真,每一下都恰到好处,既不会伤到藤蔓,又能将杂草清理干净。时不时直起身子,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一擦额头的汗水,然后又继续投入到劳作之中。</p>
番薯地里,一垄垄番薯藤蔓整齐地排列着。叶子翠绿欲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藤蔓粗壮,紧紧地抓着土地,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它们顽强的生命力。</p>
一旁的吕雉微微侧身,轻声开口道:“大人带回的这些番薯,一年一熟,亩产约在二十五石左右。此处乃是北地,气候相对寒冷,对作物生长多有制约。可若在南方,诸如象郡、桂林、南海、巴蜀等地,那里气候温暖湿润,这些番薯便可实现一年两熟。”</p>
吕雉说话之际,微微抬眸看了易华伟一眼,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在此之前,她也曾对易华伟所言深感怀疑,一度以为他是在信口开河。然而,在去年九月,她亲眼见证了一亩地里挖出了整整二十六石番薯的震撼场景。那一刻,她瞬间明白,有了这些神奇的作物,大秦的根基已然坚不可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跟刘邦一同离开。</p>
作为刘邦的枕边人,吕雉对刘邦的心思了如指掌。她知道刘邦胸怀远大志向,可她也清楚地知道,刘邦的志向是建立在大秦混乱、民不聊生的基础之上。而如今,这些作物的出现,再加上大秦那百万虎贲。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民心稳定,军心稳定,想成事无异于天方夜谭。</p>
许辛缓缓蹲下身子,目光专注地落在番薯的藤蔓和叶子上。身体微微前倾,伸出手轻轻触摸着番薯的叶子,叶片柔软而带着微微的韧性,纹理清晰地展现在指尖。许辛仔细感受着叶子的质感,眼神中充满了惊叹和好奇,那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强烈渴望。凝视着番薯的藤蔓,看着它们在土地上蜿蜒伸展,这些陌生的作物,让他这个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农家巨子也感到无比震撼。</p>
过了片刻,许辛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郑重地朝易华伟拱了拱手,恭敬地说道:“大人,我可以看看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和急切。</p>
“当然!”</p>
易华伟看着许辛的神情,笑了笑,眼中满是理解。他知道许辛对这些番薯的好奇与渴望,也明白这些新作物对于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p>
许辛得到许可后,再次蹲下身子,更加仔细地观察着番薯的生长情况。轻轻拨开周围的泥土,查看番薯的根部,想要了解这些作物的生长习性。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p>
此时番薯的块根刚刚开始膨大。在土壤之下,番薯的根部形成小块状的凸起,这些就是未来番薯的雏形。这些小小的块根洁白而鲜嫩,充满了水分,紧紧地附着在根系上。</p>
第一次看见番薯,许辛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心里默默估测了一番,对易华伟提出的亩产二十石已经没有太大的怀疑,于是又走到玉米地里看着那些玉米苗。</p>
地里的玉米苗已有一尺余高,叶子油黑发绿,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微的光泽。</p>
许辛站起身来,走到玉米地旁,仔细地观察着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在他的印象里,传统的农作物中,很少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长得如此茁壮的。</p>try{ggauto();} catch(ex){}
“这些得九、十月份才能成熟。”</p>
易华伟指了指另外一侧:“我们去那边看看。”</p>
土豆地里,一片繁忙景象。</p>
农夫们一个个弯着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劳作之中。双手熟练而快速地翻动着泥土,随着动作,一个个饱满的土豆不断被挖出。那些土豆从泥土中滚落出来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农夫们有条不紊地将土豆收集在一起,然后轻轻地放在篮子里。</p>
这时,易华伟一行人走了过来。农夫们察觉到他们的到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身子,齐齐朝易华伟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喊道:“大人!”</p>
易华伟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起来吧,你们继续。”</p>
随后朝其中一位须眉发白的老汉招了招手:“老何,你过来一下。”</p>
老何听到召唤,连忙起身,快步走到易华伟一行人面前,又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见过诸位大人!”</p>
许辛等人见状,急忙回了一礼,态度十分谦逊。</p>
易华伟看着老何,笑了笑说:“老何,跟许公说说,这一亩收成多少?再跟许公说一下具体方法。”</p>
老何微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回答道:“这土豆一亩地能收个二十石左右。若是精心照料,收成还能更高些。这东西好种,不挑地,耐旱。我们种的时候,先把地翻整好,施上些基肥。等苗长出来后,及时除草、松土。浇水也不用太勤,看着地干了再浇。到了收获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大伙一起动手,把土豆挖出来。”</p>
许辛听了老何的介绍,微微点头,心中对土豆的种植和收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土豆种植的细节问题,老何都一一作答。</p>
易华伟微微侧过身子,神色郑重地对许辛说道:“许公,我计划建立一个农业部,专门负责推广这些新作物。不知许公是否愿意与我携手,共同为大秦百姓谋求福祉呢?”</p>
“固所愿不敢请尔!”</p>
许辛点头,眼中流露出深思之色,回应道:“但此事困难重重,需要仔细谋划一番。”</p>
“哈哈,好!”</p>
易华伟呵哈哈一笑:“许公,这边请!”</p>
众人移步至大院偏房,屋子布置得简洁而大气。墙上悬挂着大秦的详细地图,各个郡县的位置和边界清晰可见。桌子上堆放着关于新作物的各种资料,有记录其生长特性的竹简,上面的文字工整而细致,详细地描述了新作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还有描绘其形态的图样,线条简洁却准确地勾勒出了新作物的模样。</p>
易华伟指着地图说道:“我的想法是在各地官田开展种植,争取在五年内将这些新作物推广至全国。”</p>
许辛微微皱起眉头,认真分析道:“大人,这实施起来恐怕有不少困难。其一,各地官员未必愿意配合。在官田里种植新作物,如果收成不好,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政绩考核。毕竟官员们的晋升往往与政绩紧密相关,他们可能会担心新作物的风险而不愿尝试。</p>
其二,百姓对这些新作物心存疑虑,不太可能轻易接受。百姓们习惯了传统的作物种植,对于陌生的新作物,他们会担心种植失败导致生活无以为继。</p>
其三,新作物的种植技术目前还未普及,若操作不当,极容易导致减产。新作物的生长习性与传统作物有所不同,百姓们缺乏相关的种植经验,很可能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p>
易华伟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说道:“许公所言极是。这些困难我也有所考虑。对于官员的疑虑,我会向朝廷上书,详细阐明新作物推广的重要性,并请求朝廷免去他们在新作物种植方面的责任。我将各地官田的三分之一拿出来种植新鲜作物,这样,即便没有成功,也不会对整体农业生产造成太大影响。等百姓看到了这些作物的好处,自然会打消心中疑虑。</p>
至于种植技术方面,可以组织农夫进行集中培训。挑选一些有经验的农夫和熟悉农业的学者担任培训师,他们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示范和详细讲解,让百姓切实掌握新作物的种植技巧。”</p>
许辛思考了一会儿,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的策略确实考虑得很周全。但我还有一个顾虑,新作物的种子数量有限,如何进行合理分配也是个难题。”</p>
易华伟回应道:“我已经安排人收集种子,并且建立了种子库。种子的分配,应当根据各地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实际因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我们可以鼓励百姓自己留种,以此来扩大种子的来源。比如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对于成功留种并分享给邻居的百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p>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p>
接着,许辛一行人跟易华伟又深入讨论了推广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问题,比如如何与地方官员进行有效合作、如何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等等。经过长时间的热烈讨论,他们最终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推广计划。</p>
首先,成立专门的推广小组,负责向各地宣传新作物的好处和种植方法。这个小组的成员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准确地向百姓传达新作物的优势。他们可以在各地举办宣讲会,邀请当地百姓参加,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案例展示,让百姓了解新作物的价值。</p>
其次,积极与地方官员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可以通过与官员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新作物推广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对于积极推广新作物的官员,可以在朝廷考核中给予加分。</p>
然后,组织大规模的技术培训,提高百姓的种植技术水平。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农夫和农学家担任培训师,通过现场示范和讲解,让百姓掌握新作物的种植技巧。培训可以分阶段进行,从基础的种植知识到后期的田间管理,逐步提高百姓的种植能力。</p>
最后,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加以解决。可以设立专门的反馈渠道,让百姓和官员能够及时反馈问题,以便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比如可以在各地设立反馈点,百姓和官员可以将问题写在竹简上投递到反馈点,推广小组定期收集并处理这些问题。</p>
等制定好第一个五年推广计划,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p>
侍女已经来过几次,但吕雉看着易华伟跟许辛一行人聊得忘却了时间,有些焦急,但又不敢催促,只能耐下性子站在一旁。</p>
“大人,玉…夫人已经等候多时了!”</p>
见他们终于聊完,吕雉忙走到易华伟身前提醒了一句。</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