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冯宝的决定
有件事,冯宝他不知道,许爰的父亲回来了。
自从许爰伯父许光从“洛阳市署丞”位置上升迁至异地为官后,其父许平不得不忙于家族各项事务,平日几乎都不在家。
可是现在接近年底,该忙的事情也都忙完了,许平自然得回家休息一阵。他这一回来不要紧,许爰可就出不来了。
许家的事,冯宝哪里能够知晓,他兴冲冲地跑去找,结果被黄文(黄雅雯)告知:“许先生与家人外出走亲戚去了。”
人没见着。当然也算不得大事,在冯宝看来,不过是早一点和晚一点之间的关系。但既然来了“洛阳”,总不能就这么空手回去,他稍加思索,决定去把一件正事给办了。
“贵衣绣铺”位于“北市”,是城里名气最大的一间裁缝店,其东家姓程,冯宝见过一次,却没有太多印象,只知道此人在城中拥有店面数家,主要做布料、丝绸生意,裁缝店不过是其名下的一项顺带生意,并不受其重视。
好在冯宝只是想去大致了解一下,订购五百套成衣,需要多少时间和费用而已。
正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一个掌柜模样的家伙告诉冯宝:“四十天,别说五百件衣服了,就是一百件也做不出!更别说还需要在左胸部位绣字了。”最后还信誓旦旦地道:“本店做不到的事,整个‘洛阳’就没有哪一家能做得到。”
“那你说,四十天里,能够做几件?”冯宝把标准降得低得不能再低地问。
掌柜回答道:“量好尺寸后,购置布料,再加上需要绣字的那一部分所需时间,大约四十天内可以做八十件。”
冯宝是彻底无语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眼中极其简单的事情,怎么做起来会这么难?
冯宝不想留下来继续谈了,反正也谈不出个什么名堂,不如干脆离开好了。
如果这么无功而返,那就是不是冯宝了,更何况此事他答应过谢岩,再困难也得找出解决办法来。
冯宝决定去找几个熟识的商人问问,了解一下“洛阳”城里做衣服的行情……
结果不太好,商人们告诉冯宝“城里裁缝店其实自己并不做衣服,真正缝制衣服的人都是各家各户的妇人,她们人数不多,能够四十天做八十件,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城里几十万人,难道就靠这些妇人做衣服穿不成?”冯宝问了一个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商人们如同看怪物一般看了一下冯宝,然后道:“平民百姓都是自己缝衣服穿,大户人家都有自己专门做衣服的人,怎么可能会依靠那些妇人呢?”
冯宝终于搞清楚了——大唐人的衣服几乎都是自产自销式的,少部分专业裁缝也是被大户人家养起来了,难怪市面上布店多,裁缝店极少,根源是出在这里。
弄清原委后,冯宝即想到了解决服装问题的方法,他在市面上买了一匹浅青色的布,带回“卫岗乡官衙”后,叫来十几个人,让他们将布样剪成一个个小方块,分别送到有孩子需要进学的人家中,一方面统计准确人数,另一方面,让生员的家人按布样,去买布做衣服。
由于大唐文人的装束区别不大,所以冯宝也就没有规定什么款式了,他只提了两点,第一,二十天内将做好的衣服送到官衙来,他需要命人拿去绣字;第二,衣服的花费,乡里支付。
众人离开后不久,杨登突然走了进来,他一见冯宝就道:“校尉啊,刚刚有人给我送来布,说是让我自己去买布给娃做衣服,那是怎么回事啊?”
“不就是做件衣服,有什么难的。”冯宝随口说道。
杨登一脸为难地道:“娃儿来了可是婆娘没来,我哪会缝衣服啊。”
冯宝道:“去城里找人做吧,这件事,我也有没有好办法啊。”说着,他将自己去“洛阳”的遭遇说了一遍。
“好吧,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杨登颇为无奈地说了一句。
冯宝道:“行啦,你就别发牢骚了,凑合着吧,以后有机会再想办法好了,此事也不能一直这样,总得想个法子彻底解决才是。”
杨登知道事情也怪不得谁,只好起身告辞,临走时,嘴里还嘟囔着说了一句:“‘洛阳’这地儿,还不如‘武平堡’呢!”
“慢着!”冯宝突然大喊一声,吓了杨登一跳,他急忙回身道:“出什么事了?”
“你刚才说的是什么?”冯宝从座位上站起来问。
杨登被问的莫名其妙,反问道:“哪一句啊?”
“就是最后一句,提到‘武平堡’的。”
杨登以为自己说错话,回忆了一下,才道:“没什么问题啊,末将说的是‘洛阳不如武平堡’。”
“那你告诉我,哪里不如?”冯宝追问。
杨登道:“咱们在堡中,有高句丽妇人专门做缝缝补补的事,那不比现在强多了啊。”
“对极了,我说刚刚怎么听你提起‘武平堡’之时,感觉自己遗漏了什么,原来是那些妇人,高句丽妇人。”
杨登望着面带兴奋之色的冯宝,忍不住张口道:“校尉,那是‘辽东’,这是‘洛阳’,可没有高句丽妇人的。”
“那可不一定!”冯宝回到座位上坐下道:“你可记得警官曾经说过,现在的‘武平堡’今时不比往日,繁荣的很,商队带回来的消息说,那些高句丽妇人现在很富裕,许多还嫁了人。”
杨登完全听不懂,只好问:“那又如何?”
“派人去‘武平堡’,接一些妇人来‘洛阳’,我要开办‘制衣作坊’。”冯宝一语道出心中所想。
“啊!”杨登吃惊地道:“校尉,你没看玩笑吧?”
“废话,你看我像开玩笑的样子吗?”冯宝接着继续道:“乡里开支逐渐增多,不多找点挣钱的法子,拿什么继续建设?还有,警官答应了陛下,明年此时,那是要给陛下上缴十万贯钱的,有了‘制衣作坊’,好歹一年也能多挣个两三万贯钱。”
杨登闻言一脸惊愕地问道:“校尉,妇人们的缝缝补补,能挣那么多钱?这怎么可能啊!”
“生意的事你不懂,要是警官在他肯定懂。好了,等以后就明白了,现在你去替我把王决找来。”冯宝懒得解释太多,直接说道。
杨登还想再说什么,却欲言又止,转身离开房间。
功夫不大,杨登、罗汉易还有王决三人一起进来了。
或许是杨登和他们说了什么,罗汉易刚进屋就对冯宝道:“校尉,高句丽妇人可不能接过来啊。”
“为何?”
罗汉易道:“末将记得,当初都督府的文书里,曾有注明,她们是异族,不可以进入‘幽州’以南地界的。”
“我怎么不记得?”冯宝疑惑地问。
“此事千真万确,末将不会记错的。”罗汉易认真地道。
“那你说怎么办?如果没有那些熟手带着,办个‘制衣作坊’很不容易,难不成以后弄个衣服还像此番这么麻烦?”冯宝问。
“校尉,这作坊有那么挣钱吗?”王决小心地问道。
“当然挣钱了,不然何必派人去‘辽东’。”冯宝知道他们都有顾虑,只能细说道:“你们都知道,那些妇人如今专门为‘辽东’驻军做衣服,可以说,她们已经将警官教的方法发扬光大了,要是她们做一千套衣服,应该四十天足够了。你们不妨想一想,‘洛阳’附近有多少驻军?又有多少官吏和衙役?光是这些生意,每年可以挣多少钱?要是运气好点,规模大些,还可以接下更多地方官府的订单,那可是一笔大进项啊,否则我哪里会想到去‘辽东’接人啊。”
王决他们三个都不是笨人,马上全都明白了——冯宝是要利用高句丽妇人那又快又好的缝补方式。
可有件事他们想不通,为何当初谢岩能够教会那些妇人,现在冯宝却要那些妇人来呢?难道说,大唐的妇人们学不会?
当他们问起冯宝此问题时,冯宝回答道:“你们也不想想,都是妇人家干活,谁去当管事?还有,当初那些高句丽妇人是没得选择,必须得干,可现在呢?大唐的妇人们能不能愿意出来干活还不知道呢,要是不先依靠高句丽妇人弄出点样子来,你们觉得有谁愿意来啊?”
听完冯宝一番话,三个人都再无话说了,可是,高句丽妇人不能进入大唐腹地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四个人商量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冯宝最后忍不住道:“管不了那么多了,王决,你带五个人跑一趟,我以‘卫岗乡’的名义给你出具一封文书,向‘营州都督府’要十个人,要是他们不同意,你就给我自己想办法带十个人回来,大不了我和警官去请求陛下责罚,相信陛下不会为了一点小事难为我们的。”
王决他们三个商量后,也觉得皇帝陛下不会太计较,况且,都督府那边,多半也会同意,毕竟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而已。
既然意见得到统一,冯宝当即决定——王决亲自带五个人上路,以一人双马方式,用最快速度赶赴“辽东”,至于巡逻队的公务,则由杨登暂时代管。
自从许爰伯父许光从“洛阳市署丞”位置上升迁至异地为官后,其父许平不得不忙于家族各项事务,平日几乎都不在家。
可是现在接近年底,该忙的事情也都忙完了,许平自然得回家休息一阵。他这一回来不要紧,许爰可就出不来了。
许家的事,冯宝哪里能够知晓,他兴冲冲地跑去找,结果被黄文(黄雅雯)告知:“许先生与家人外出走亲戚去了。”
人没见着。当然也算不得大事,在冯宝看来,不过是早一点和晚一点之间的关系。但既然来了“洛阳”,总不能就这么空手回去,他稍加思索,决定去把一件正事给办了。
“贵衣绣铺”位于“北市”,是城里名气最大的一间裁缝店,其东家姓程,冯宝见过一次,却没有太多印象,只知道此人在城中拥有店面数家,主要做布料、丝绸生意,裁缝店不过是其名下的一项顺带生意,并不受其重视。
好在冯宝只是想去大致了解一下,订购五百套成衣,需要多少时间和费用而已。
正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一个掌柜模样的家伙告诉冯宝:“四十天,别说五百件衣服了,就是一百件也做不出!更别说还需要在左胸部位绣字了。”最后还信誓旦旦地道:“本店做不到的事,整个‘洛阳’就没有哪一家能做得到。”
“那你说,四十天里,能够做几件?”冯宝把标准降得低得不能再低地问。
掌柜回答道:“量好尺寸后,购置布料,再加上需要绣字的那一部分所需时间,大约四十天内可以做八十件。”
冯宝是彻底无语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眼中极其简单的事情,怎么做起来会这么难?
冯宝不想留下来继续谈了,反正也谈不出个什么名堂,不如干脆离开好了。
如果这么无功而返,那就是不是冯宝了,更何况此事他答应过谢岩,再困难也得找出解决办法来。
冯宝决定去找几个熟识的商人问问,了解一下“洛阳”城里做衣服的行情……
结果不太好,商人们告诉冯宝“城里裁缝店其实自己并不做衣服,真正缝制衣服的人都是各家各户的妇人,她们人数不多,能够四十天做八十件,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城里几十万人,难道就靠这些妇人做衣服穿不成?”冯宝问了一个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商人们如同看怪物一般看了一下冯宝,然后道:“平民百姓都是自己缝衣服穿,大户人家都有自己专门做衣服的人,怎么可能会依靠那些妇人呢?”
冯宝终于搞清楚了——大唐人的衣服几乎都是自产自销式的,少部分专业裁缝也是被大户人家养起来了,难怪市面上布店多,裁缝店极少,根源是出在这里。
弄清原委后,冯宝即想到了解决服装问题的方法,他在市面上买了一匹浅青色的布,带回“卫岗乡官衙”后,叫来十几个人,让他们将布样剪成一个个小方块,分别送到有孩子需要进学的人家中,一方面统计准确人数,另一方面,让生员的家人按布样,去买布做衣服。
由于大唐文人的装束区别不大,所以冯宝也就没有规定什么款式了,他只提了两点,第一,二十天内将做好的衣服送到官衙来,他需要命人拿去绣字;第二,衣服的花费,乡里支付。
众人离开后不久,杨登突然走了进来,他一见冯宝就道:“校尉啊,刚刚有人给我送来布,说是让我自己去买布给娃做衣服,那是怎么回事啊?”
“不就是做件衣服,有什么难的。”冯宝随口说道。
杨登一脸为难地道:“娃儿来了可是婆娘没来,我哪会缝衣服啊。”
冯宝道:“去城里找人做吧,这件事,我也有没有好办法啊。”说着,他将自己去“洛阳”的遭遇说了一遍。
“好吧,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杨登颇为无奈地说了一句。
冯宝道:“行啦,你就别发牢骚了,凑合着吧,以后有机会再想办法好了,此事也不能一直这样,总得想个法子彻底解决才是。”
杨登知道事情也怪不得谁,只好起身告辞,临走时,嘴里还嘟囔着说了一句:“‘洛阳’这地儿,还不如‘武平堡’呢!”
“慢着!”冯宝突然大喊一声,吓了杨登一跳,他急忙回身道:“出什么事了?”
“你刚才说的是什么?”冯宝从座位上站起来问。
杨登被问的莫名其妙,反问道:“哪一句啊?”
“就是最后一句,提到‘武平堡’的。”
杨登以为自己说错话,回忆了一下,才道:“没什么问题啊,末将说的是‘洛阳不如武平堡’。”
“那你告诉我,哪里不如?”冯宝追问。
杨登道:“咱们在堡中,有高句丽妇人专门做缝缝补补的事,那不比现在强多了啊。”
“对极了,我说刚刚怎么听你提起‘武平堡’之时,感觉自己遗漏了什么,原来是那些妇人,高句丽妇人。”
杨登望着面带兴奋之色的冯宝,忍不住张口道:“校尉,那是‘辽东’,这是‘洛阳’,可没有高句丽妇人的。”
“那可不一定!”冯宝回到座位上坐下道:“你可记得警官曾经说过,现在的‘武平堡’今时不比往日,繁荣的很,商队带回来的消息说,那些高句丽妇人现在很富裕,许多还嫁了人。”
杨登完全听不懂,只好问:“那又如何?”
“派人去‘武平堡’,接一些妇人来‘洛阳’,我要开办‘制衣作坊’。”冯宝一语道出心中所想。
“啊!”杨登吃惊地道:“校尉,你没看玩笑吧?”
“废话,你看我像开玩笑的样子吗?”冯宝接着继续道:“乡里开支逐渐增多,不多找点挣钱的法子,拿什么继续建设?还有,警官答应了陛下,明年此时,那是要给陛下上缴十万贯钱的,有了‘制衣作坊’,好歹一年也能多挣个两三万贯钱。”
杨登闻言一脸惊愕地问道:“校尉,妇人们的缝缝补补,能挣那么多钱?这怎么可能啊!”
“生意的事你不懂,要是警官在他肯定懂。好了,等以后就明白了,现在你去替我把王决找来。”冯宝懒得解释太多,直接说道。
杨登还想再说什么,却欲言又止,转身离开房间。
功夫不大,杨登、罗汉易还有王决三人一起进来了。
或许是杨登和他们说了什么,罗汉易刚进屋就对冯宝道:“校尉,高句丽妇人可不能接过来啊。”
“为何?”
罗汉易道:“末将记得,当初都督府的文书里,曾有注明,她们是异族,不可以进入‘幽州’以南地界的。”
“我怎么不记得?”冯宝疑惑地问。
“此事千真万确,末将不会记错的。”罗汉易认真地道。
“那你说怎么办?如果没有那些熟手带着,办个‘制衣作坊’很不容易,难不成以后弄个衣服还像此番这么麻烦?”冯宝问。
“校尉,这作坊有那么挣钱吗?”王决小心地问道。
“当然挣钱了,不然何必派人去‘辽东’。”冯宝知道他们都有顾虑,只能细说道:“你们都知道,那些妇人如今专门为‘辽东’驻军做衣服,可以说,她们已经将警官教的方法发扬光大了,要是她们做一千套衣服,应该四十天足够了。你们不妨想一想,‘洛阳’附近有多少驻军?又有多少官吏和衙役?光是这些生意,每年可以挣多少钱?要是运气好点,规模大些,还可以接下更多地方官府的订单,那可是一笔大进项啊,否则我哪里会想到去‘辽东’接人啊。”
王决他们三个都不是笨人,马上全都明白了——冯宝是要利用高句丽妇人那又快又好的缝补方式。
可有件事他们想不通,为何当初谢岩能够教会那些妇人,现在冯宝却要那些妇人来呢?难道说,大唐的妇人们学不会?
当他们问起冯宝此问题时,冯宝回答道:“你们也不想想,都是妇人家干活,谁去当管事?还有,当初那些高句丽妇人是没得选择,必须得干,可现在呢?大唐的妇人们能不能愿意出来干活还不知道呢,要是不先依靠高句丽妇人弄出点样子来,你们觉得有谁愿意来啊?”
听完冯宝一番话,三个人都再无话说了,可是,高句丽妇人不能进入大唐腹地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四个人商量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冯宝最后忍不住道:“管不了那么多了,王决,你带五个人跑一趟,我以‘卫岗乡’的名义给你出具一封文书,向‘营州都督府’要十个人,要是他们不同意,你就给我自己想办法带十个人回来,大不了我和警官去请求陛下责罚,相信陛下不会为了一点小事难为我们的。”
王决他们三个商量后,也觉得皇帝陛下不会太计较,况且,都督府那边,多半也会同意,毕竟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而已。
既然意见得到统一,冯宝当即决定——王决亲自带五个人上路,以一人双马方式,用最快速度赶赴“辽东”,至于巡逻队的公务,则由杨登暂时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