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朝议烟税
翌日,昧爽时分,天色刚亮。
大明宫奉天殿外,丹陛前文武官员分列左右,等待皇帝到来,不乏接耳交谈的。
有人注意到队伍里多了张新面孔,是位穿着六品官服的英俊少年,正目光好奇的四处观望,正是初次参加朝会的柳湘莲。
他在看风景,旁人在看他,倒不是因六品官没有上朝议事资格,而是太过年轻,偏又是文官装扮。
户部尚书顾克贞也看到了他,见其举止甚不安分,径自走了过去,低声斥道:“不要乱看!上朝之后,举止尤须恭谨!”
柳湘莲奏请烟草征税的事他也知道,本以为皇帝会先下发户部讨论,不想直接拎到早朝上,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对此有些忧虑,禁烟原是太上皇下发的诏令,如今骤然要改,是否是永隆帝在试探什么?接下来会否反对者众多?
至于烟草税本身,他并没有太过在意,只感叹柳湘莲是打定了主意钻营旁门左道。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减轻些阻力。
见顾大人神色不佳,隐有愁色,柳湘莲还以为是在担心他上朝时失仪,灿然笑说道:“部堂大人不必多虑,先前礼部教授过礼仪,卑职晓得进退。”
“最好如此。”顾克贞听了点点头,只要他态度端正,礼仪上出不了什么大错。顿了顿,又提点道:“你准备的如何了?想改变朝廷禁令,阻力不小,历朝历代无不以农桑为本,弛禁烟草定会惹来非议,反对者不会少。”
“随机应变就是。”柳湘莲无意多说,敷衍了一句。
昨晚内监忽然登门传谕,命他参与早朝,颇有些意外。加征当税虽然引来一些关注,但他的日子其实挺轻松的,毕竟官职卑微,年纪又小,旁人只当他是被人推出来的棋子。的确有人骂他,又能如何呢?彼此连个对线的机会都没有。
这次突然要他面对朝臣,在看来,许是永隆帝也厌烦了,让他分些担子。
不管如何,差事不能办砸了。所以接旨后,他就考虑朝臣可能发难的角度,筹谋应对。
因要早早起床,直接睡在了书房中,养精蓄锐一晚,精神正好。
顾克贞还欲再问,时辰已经到了,殿上金钟叩响,钟声悠悠。
朝臣列队走入殿内,文武官员面北而立,正对着高高在上、金光耀目的御座。
群臣恭迎中,永隆帝登阶,落座。群臣行礼。
最先处理的是些常规事项,而后方进入奏事环节。偌大国家,事务繁杂,不断有官员出班,永隆帝有直接批准的,有命付部再议的,其中有两件事引起了柳湘莲的注意。
一是,老奴在今年迁都沈阳,改名盛京。与后世不同,这时辽阳才是辽东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沈阳则破旧许多,城墙“高不盈丈余,面窄仅五六尺”,墙砖“皆腐蚀珊塌”,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此时,辽阳尚在朝廷手中,沈阳与之相距不足两百里,竟敢堂而皇之迁都,分明有恃无恐、视熙朝如无物,严重刺激了朝臣敏感的神经。
于是有言官指责现任辽东经略【杨廷宗】畏敌怯战,不思恢复故土,只知闭城自守。请求皇帝下旨命其进攻东虏,迅速收复失地。若仍逡巡不敢进,则应罢黜之,更换得力重臣干将。
附和此议的人不在少数。
近年来战线稍稍稳固,多次扛住东虏进攻,许多人已经忘了当年三军尽墨、皇帝北狩带来的战栗之感,渐起“恢复辽左”的雄心,全都成了主战派。因此批评杨廷宗的人不在少数,他太“稳”了!
这次老奴迁都沈阳并公告天下,显是挑衅,令人难以忍受。甚至有人怀疑杨廷宗通虏!
听到这些严重的指责,永隆帝面色不变,不置可否,搁置再议。
宝座侧下方的戴权却察觉到主子龙眼微眯,脸颊微动,似在冷笑。
另一件事,今年鲁东数府发生蝗灾,据说“飞蝗蔽天”,不说颗粒无收,肯定要大幅减产,有责任心的地方官已经上报,请求减免赋税,并及时调拨粮食赈灾。
永隆帝最近在研究“大冰河气候”,对这类灾害越来越重视。因已派人核实过灾情,当场同意,命户部办理。
顾克贞听了心里直叹气,六部尚书属这户部尚书最难干。举例而言,即便战场失利,也非兵部尚书的直接责任,毕竟封疆大吏都是对皇帝直接负责,可不会全听他的。
皇帝却不会管具体如何收税,户部入不敷出,收不到足够的赋税,自是计臣无能。
议完几件要事后,终于有人开始对筹饷司发难了。
一位官员奏报道:“筹饷司成立后,招募千余人,靡费甚巨,请裁撤以省用度。”
就像是吹响了总攻的号角,接下来不断有人出班上奏:
“加征当税令民间物议沸腾,与民争利无过于此,为安民,请罢之!”
“有司欲征烟草税,与朝廷禁令抵牾,擅改祖宗成法,请陛下斥退佞人。”
“筹饷司操练行伍,居心叵测,京师重地,一旦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
之所以引来“公愤”,倒不是柳湘莲真的损害旁人利益,他已经很小心很收敛了。
让人震惊的是,永隆帝圣明天子,竟然允许设筹饷司并建税卒,这可是闻所未闻之事。
为收税竟要建专门的军队,何等的丧心病狂呀,比另一时空万历派出税监还匪夷所思!
其他的胡乱指责,哪怕捕风捉影都算不上,永隆帝也能忍得住,听到“祖宗成法”,着实被气得不轻。禁烟令是太上皇发布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太上皇定的事朕就改不得?
见还有人要发言,他咳嗽了一声,当即有鸿胪寺官员喝道:“肃静!”
群臣各自归位,上奏的官员无不满眼期待的看着永隆帝。心想,陛下的确可以把奏本留中不发,可现在也该看到大家的意思了吧?
永隆帝睥睨众臣,满朝朱紫色,不乏心忧国事的,更多的却是自私自利之辈,他用厚重沉稳的嗓音说道:“众卿皆为国家栋梁之才,既然对筹饷司意见这么大,可有愿入司办事的?”
啊,众人顿时被问懵了——我们只管提意见,怎么让我们去办事儿?这事儿是好办的?
一时无人回答。
尴尬的寂静过后,永隆帝沉声道:“自辽左事起,国用日蹙,兵饷匮乏,举朝皆知。筹饷司非为朕谋私利,所得全入户部,你等何必揪着不放?不过区区千人,难道有京营在、有禁军在,连千人也抵挡不住?”
这是回应刚才有人暗戳戳指责柳湘莲“居心叵测”,就差说阴谋造反了。
一听这话,现任京营节度使和禁卫将领等全都出列跪地,信誓旦旦道:“陛下放心,莫说一千,一万也不妨事!”
永隆帝满意的颔首,说道:“筹饷司绝不可取消,至于税卒,筹饷自负,何来靡费?既然你们都有高见,那就议一议是否加征烟草税!”命人宣读了柳湘莲的题本。
他没有秘奏的权利,所上题本先经通政司传递,再经内阁票拟,最后到皇帝手中,过程中谈不上保密,内容昨日便已传开。
关注这类事的自然早早知道,有意反对的朝臣早准备好了说辞,这时跃跃欲试。只要能问得柳湘莲哑口无言,便是大成告功,筹饷司将威信尽丧!虽然现在也没什么威信。
刚刚读完,就有人出列,奏道:“烟草占用良田、靡费人力,又于国用民生实无益处。朝廷早有禁令,一旦征税,则禁令废矣!今后种植者更众!近年天灾不断,收成不足,岂不是雪上加霜?
陛下圣明,断不能容此误国害民之举!这等佞臣也该早日罢黜!”
直接就戴帽子了。
柳湘莲站在队伍末尾,不知是不是该他出去反驳,没有动弹。
永隆帝望了望,也没看到他到底在哪儿,“柳爱卿来了没有?你来分说。”
“爱卿?”众朝臣感觉无语,感觉皇帝故意的,一个无知少年何德何能当得此称!
面对满朝朱紫,柳湘莲初时有些紧张。但听他们说了一通,早放松了。一些人是迂腐,一些人完全出于私利。就比如之前弹劾辽东经略的人,根本就不知兵。守城和野战能是一回事儿么?难道非得进攻又大败,消耗掉数量有限的精兵良将?不是蠢就是坏!
相较而言,驳斥他烟草征税的,有的是出于公心,认为此物有伤农本,有的是想借此打击筹饷司,而非对他这样的少年“勋贵之后”刻意为难。因为根本不放在眼中。所以相比杨大人,他的处境好多了。
柳湘莲出列,手持象笏,缓缓走至众臣前方,瞧了瞧对方,并不认识,“这位大人是……?”
对方颇具风骨的瞥了一眼,随后不高不低的冷哼一声:“张珂,忝为户科给事中。”
哦,原来是科道言官,不用想,多半是为了喷而喷。柳湘莲问:“张大人既说朝廷早有禁令,不知禁令执行的如何?”
烟草兴盛已是举世皆知,张珂也有耳闻。可要是说实际情况,不正说明理该征税吗?站在他面前的不过是个少年,不免心生轻视,便高声道:“自然有好有坏。”
柳湘莲是查阅过一些资料的,冷笑斥道:“张大人真是睁眼说瞎话,掩耳盗铃,无过如此!”
张珂气的眼睛大睁,指着柳湘莲怒问:“你何故辱我?!”
“如今是什么情形,张大人果真不知?自从闽地先种,随后快速的一路往内地蔓延,如今偏僻之辽东都有。这就是你所谓的禁止?
的确有地方官劝告百姓不要种烟,改为种粮食。效果如何?百姓无不心怀怨愤,认为此举不通民情。每年上报工作,各地都说‘境内无栽种者’,实则呢?不过是胥吏欺瞒县令,县令欺瞒上官,上官再欺瞒朝廷。陛下当面,你欲欺君不成?”
刚刚被人送了好多高帽,他也送一顶出去。
张珂喝道:“污蔑!或许的确有官员如你所说,那证明禁令废弛!
朝廷更该加大考察审核,加重惩处,严加禁止!绝不可弛禁,流毒天下。”
急于挽回面子,张珂口不择言,暗戳戳说道:
“禁烟之令乃太上皇所定,子岂可改父之道?”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前面还有一句:“父没,观其行”,说的是父亲死后,做儿子的不能更改父亲的“道”。
张珂这话里暗示的意思——永隆帝你不是整天说孝道吗?你爹还在呢,这就要改了?
相应的柳湘莲也就成了令君主不孝的佞臣。
只不过不敢当面说出来。
群臣有的变了脸色,此言不妥。
永隆帝听到此处,也发出一声低微冷哼,面色不显,却在心里给张珂打个大大的叉。
这人算是废了。
群臣站在下方发现不了,戴权却一清二楚,冷笑,这官儿也太没眼色了。明知道皇帝缺钱,你想得圣眷就搞钱啊。不搞钱不说,还要来捣乱,就算在士林中博取了再大名声又有什么用?皇帝不用你啊!
柳湘莲当然也听出他这话里暗示的意思。君臣父子,真是麻烦。
他忽然笑着发问道:“张大人,你觉得帝禹可是贤君?”
张珂一怔,边想对方的意图边答道:“自然贤君,太史公赞曰‘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这与你我所议论的有何关系?”
柳湘莲道:“上古之时,洪水滔天,禹之父鲧,以壅堵之法治水,九年而无功。
禹则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而克服水患。
岂不正如今日情形?
诚然此物占据良田,耗费民力,理当禁之。
旧法已经证明无效,何不换个法子?”
柳湘莲的话不仅化解了张珂之暗讽,还暗暗的拍了永隆帝的马屁。
张珂也知不可再继续纠缠改不改父道,不然没好果子吃。
冷笑道:“你的法子便是征税?”
柳湘莲道:“正是!此策为‘寓禁于征’!
百姓争种烟草,无非是为逐厚利。‘十倍于粮’,孰能不动心?
与其强禁而不可得,不如征收重税!
在收入等同而种植烟草又多耗费人力的情况下,百姓自然会知道如何取舍于己更有利。”
张珂摇头道:“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你以为地方会完全遵照执行朝廷旨意?”
柳湘莲笑道:“张大人既然如此不信任地方官员,是禁止是征税还有什么区别呢?”
张珂发觉小瞧了这小子,他知道的倒是不少。
老调重弹:“贸然增税,胥吏又增盘剥借口,会增加小民负担。”
柳湘莲笑道:“张大人多虑了。税收亦分多种,谁说一定会加重小民税负?
你不会以为征收烟草税便是去田间地头收吧?
朝廷要这么多烟草有何用处?自然是在销售环节征收。”
“那与店肆税又有何异?岂不是多此一举?”
柳湘莲断然道:“当然不同,要另收重税!”
又道:“难道张大人以为店肆税该增加?”
“我何曾有此意!休要乱说!动辄要收重税,必然扰民!”
柳湘莲道:“此税并无伤民之忧。为何?
若家贫自然舍不得买此物,非衣非食的。
舍得买的便是家有余财,正好取来弥补国用。
正符合老子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张珂愕然,瞪大眼睛问:“你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群臣听了都觉好笑,还是头一次听见把朝廷摆在“不足”位置的。
眼皮子浅的信以为真,便叹,果然是不学无术的勋贵之后,连这点儿道理都不懂,竟也敢堂而皇之的当朝辩驳。
张珂暂时想不出新的攻击点,重复道:
“臣恳请陛下深思。万不可为微利所诱,万不可为小人所惑!”
旁人听了,也暂时没有要补充的。
永隆帝挺满意,就是有点儿浪费时间。
总结说道:“朝廷的态度当然是此物该禁!然旧法收效不佳,朕以为不妨征收重税以禁之,一举两得。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的目光落在几位阁臣身上。
群臣也都看向几位阁臣。
皇帝不会错的,要是错了,一定是臣子的错。这时也没丞相,只有阁臣能担起这个伟大责任。
朝堂议事不一定要当场决定,退朝后还可再议,而永隆帝的态度就是——当场决定此事。
要么你们就反对——这件事真没什么可反对的。
要么你们就支持——无形会增加筹饷司的威望。
尤其是阁臣,别总是置身事外,好似“诸臣非不贤,奈何不纳谏”。
众阁臣也明白皇帝之意,一时都不语。
他们发现最近永隆帝有些焦躁,不似以前那般纳谏如流,都不想触眉头。
氛围有些尴尬,站在前列的一位绯袍老者走出,乃是工部尚书【刘闻岭】。
也是阁臣之一,还是永隆帝看重的。
望着少年,他叹道:“柳主事,与收税相比,老夫更担心此物损伤身体。
禁令一旦松弛,恐吸食者更众。”
柳湘莲闻言诧异。
这时的人多认为烟草可作药物,甚至“疗百疾”,这老头倒有些真知灼见。
此人他也见过,知道是位阁臣,那天唯一没劝阻永隆帝加征当税的。
拱手作揖,微笑问道:“阁老大人何以有此论断?”
刘闻岭见他态度好,捋须而叹:“老夫是浙人,年轻时读书常犯困,听闻此物可醒神,曾试用过,竟欲罢不能。
当时不觉,几年后渐感心肺不适,稍有举动便气喘不已。方知此物实为有害,悚然戒之。
近日听乡人言,此物已经泛滥成灾,老少皆用,不免为之忧虑。”
原来是现身说法,柳湘莲脸上现出佩服之色。点头说道:“烟草的确有成瘾之患,且不利身体,老大人能够戒掉,足见是有大毅力之人,小子佩服!”
刘闻岭大喜,此前与旁人说过这样的观点,听者无不生疑。
不料这小少年竟然相信,不禁高看他一眼,怪不得能得到陛下信重。
精神稍振,问道:“这么说,你也认同此物有害?”
柳湘莲道:“的确有害。短时间内隐而不显,年老方知。”
刘闻岭道:“既然如此,就更不能松弛禁令了!该严命地方查禁才是!”
此语出于至诚,因见乡中多种此物,他忧心不已。
朝廷有禁令,则部分耿直官员还会清理焚烧掉田地中的烟草,逼迫百姓种粮。
如果朝廷都允许,此物成了牟利之途,根本不可能禁止。
所谓“寓禁于征”,只是听着好听,许能收不少税金,但绝不会有禁止的效果。
这样一条生财之道摆在眼前,地方怎肯放弃?与其竭泽而渔,不如细水长流,征税的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柳湘莲摇了摇头,双眸中闪着坚定之色,说道:“阁老,此物是禁不掉的。越禁越神秘,传播越广。
不如令凡是售卖此物的店铺,必须说明此物有害身体康健,告诫慎重使用。
这样,明知于自己不利,还要强行为之,就不是朝廷的过错了。
强行禁止,徒劳无功,于国于民都无益。”
见对方脸现失望,他话锋一转,笑问道:“或者老大人竟有妙策令天下百姓不再种植?洗耳恭听。”
刘闻岭苦笑,自己能有什么办法,这东西就是人性呀。
又道:“恐怕征税也不是件易事。你准备如何操作?”
柳湘莲道:“的确如此,尚未定下章程。我建议专营,但目前也不具备条件。还须再作绸缪。”
显然是不想说。
刘闻岭转身,对永隆帝道:“臣无异议。”
一时也无人再说。众人心思各异,对经济敏感之辈,知此物难禁,将来必会盛行于世,若是真的专营,其利益比之盐引、茶引也不遑多让!自己是否可以掺和?
因此,一些本想反对人也不反对了。
柳湘莲与众人辩论一通,除了那些故意找茬的人死性不改外,倒是多有被其说服的。
永隆帝放了心,命道:“既无异议,着户部办理。”
大明宫奉天殿外,丹陛前文武官员分列左右,等待皇帝到来,不乏接耳交谈的。
有人注意到队伍里多了张新面孔,是位穿着六品官服的英俊少年,正目光好奇的四处观望,正是初次参加朝会的柳湘莲。
他在看风景,旁人在看他,倒不是因六品官没有上朝议事资格,而是太过年轻,偏又是文官装扮。
户部尚书顾克贞也看到了他,见其举止甚不安分,径自走了过去,低声斥道:“不要乱看!上朝之后,举止尤须恭谨!”
柳湘莲奏请烟草征税的事他也知道,本以为皇帝会先下发户部讨论,不想直接拎到早朝上,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对此有些忧虑,禁烟原是太上皇下发的诏令,如今骤然要改,是否是永隆帝在试探什么?接下来会否反对者众多?
至于烟草税本身,他并没有太过在意,只感叹柳湘莲是打定了主意钻营旁门左道。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减轻些阻力。
见顾大人神色不佳,隐有愁色,柳湘莲还以为是在担心他上朝时失仪,灿然笑说道:“部堂大人不必多虑,先前礼部教授过礼仪,卑职晓得进退。”
“最好如此。”顾克贞听了点点头,只要他态度端正,礼仪上出不了什么大错。顿了顿,又提点道:“你准备的如何了?想改变朝廷禁令,阻力不小,历朝历代无不以农桑为本,弛禁烟草定会惹来非议,反对者不会少。”
“随机应变就是。”柳湘莲无意多说,敷衍了一句。
昨晚内监忽然登门传谕,命他参与早朝,颇有些意外。加征当税虽然引来一些关注,但他的日子其实挺轻松的,毕竟官职卑微,年纪又小,旁人只当他是被人推出来的棋子。的确有人骂他,又能如何呢?彼此连个对线的机会都没有。
这次突然要他面对朝臣,在看来,许是永隆帝也厌烦了,让他分些担子。
不管如何,差事不能办砸了。所以接旨后,他就考虑朝臣可能发难的角度,筹谋应对。
因要早早起床,直接睡在了书房中,养精蓄锐一晚,精神正好。
顾克贞还欲再问,时辰已经到了,殿上金钟叩响,钟声悠悠。
朝臣列队走入殿内,文武官员面北而立,正对着高高在上、金光耀目的御座。
群臣恭迎中,永隆帝登阶,落座。群臣行礼。
最先处理的是些常规事项,而后方进入奏事环节。偌大国家,事务繁杂,不断有官员出班,永隆帝有直接批准的,有命付部再议的,其中有两件事引起了柳湘莲的注意。
一是,老奴在今年迁都沈阳,改名盛京。与后世不同,这时辽阳才是辽东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沈阳则破旧许多,城墙“高不盈丈余,面窄仅五六尺”,墙砖“皆腐蚀珊塌”,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此时,辽阳尚在朝廷手中,沈阳与之相距不足两百里,竟敢堂而皇之迁都,分明有恃无恐、视熙朝如无物,严重刺激了朝臣敏感的神经。
于是有言官指责现任辽东经略【杨廷宗】畏敌怯战,不思恢复故土,只知闭城自守。请求皇帝下旨命其进攻东虏,迅速收复失地。若仍逡巡不敢进,则应罢黜之,更换得力重臣干将。
附和此议的人不在少数。
近年来战线稍稍稳固,多次扛住东虏进攻,许多人已经忘了当年三军尽墨、皇帝北狩带来的战栗之感,渐起“恢复辽左”的雄心,全都成了主战派。因此批评杨廷宗的人不在少数,他太“稳”了!
这次老奴迁都沈阳并公告天下,显是挑衅,令人难以忍受。甚至有人怀疑杨廷宗通虏!
听到这些严重的指责,永隆帝面色不变,不置可否,搁置再议。
宝座侧下方的戴权却察觉到主子龙眼微眯,脸颊微动,似在冷笑。
另一件事,今年鲁东数府发生蝗灾,据说“飞蝗蔽天”,不说颗粒无收,肯定要大幅减产,有责任心的地方官已经上报,请求减免赋税,并及时调拨粮食赈灾。
永隆帝最近在研究“大冰河气候”,对这类灾害越来越重视。因已派人核实过灾情,当场同意,命户部办理。
顾克贞听了心里直叹气,六部尚书属这户部尚书最难干。举例而言,即便战场失利,也非兵部尚书的直接责任,毕竟封疆大吏都是对皇帝直接负责,可不会全听他的。
皇帝却不会管具体如何收税,户部入不敷出,收不到足够的赋税,自是计臣无能。
议完几件要事后,终于有人开始对筹饷司发难了。
一位官员奏报道:“筹饷司成立后,招募千余人,靡费甚巨,请裁撤以省用度。”
就像是吹响了总攻的号角,接下来不断有人出班上奏:
“加征当税令民间物议沸腾,与民争利无过于此,为安民,请罢之!”
“有司欲征烟草税,与朝廷禁令抵牾,擅改祖宗成法,请陛下斥退佞人。”
“筹饷司操练行伍,居心叵测,京师重地,一旦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
之所以引来“公愤”,倒不是柳湘莲真的损害旁人利益,他已经很小心很收敛了。
让人震惊的是,永隆帝圣明天子,竟然允许设筹饷司并建税卒,这可是闻所未闻之事。
为收税竟要建专门的军队,何等的丧心病狂呀,比另一时空万历派出税监还匪夷所思!
其他的胡乱指责,哪怕捕风捉影都算不上,永隆帝也能忍得住,听到“祖宗成法”,着实被气得不轻。禁烟令是太上皇发布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太上皇定的事朕就改不得?
见还有人要发言,他咳嗽了一声,当即有鸿胪寺官员喝道:“肃静!”
群臣各自归位,上奏的官员无不满眼期待的看着永隆帝。心想,陛下的确可以把奏本留中不发,可现在也该看到大家的意思了吧?
永隆帝睥睨众臣,满朝朱紫色,不乏心忧国事的,更多的却是自私自利之辈,他用厚重沉稳的嗓音说道:“众卿皆为国家栋梁之才,既然对筹饷司意见这么大,可有愿入司办事的?”
啊,众人顿时被问懵了——我们只管提意见,怎么让我们去办事儿?这事儿是好办的?
一时无人回答。
尴尬的寂静过后,永隆帝沉声道:“自辽左事起,国用日蹙,兵饷匮乏,举朝皆知。筹饷司非为朕谋私利,所得全入户部,你等何必揪着不放?不过区区千人,难道有京营在、有禁军在,连千人也抵挡不住?”
这是回应刚才有人暗戳戳指责柳湘莲“居心叵测”,就差说阴谋造反了。
一听这话,现任京营节度使和禁卫将领等全都出列跪地,信誓旦旦道:“陛下放心,莫说一千,一万也不妨事!”
永隆帝满意的颔首,说道:“筹饷司绝不可取消,至于税卒,筹饷自负,何来靡费?既然你们都有高见,那就议一议是否加征烟草税!”命人宣读了柳湘莲的题本。
他没有秘奏的权利,所上题本先经通政司传递,再经内阁票拟,最后到皇帝手中,过程中谈不上保密,内容昨日便已传开。
关注这类事的自然早早知道,有意反对的朝臣早准备好了说辞,这时跃跃欲试。只要能问得柳湘莲哑口无言,便是大成告功,筹饷司将威信尽丧!虽然现在也没什么威信。
刚刚读完,就有人出列,奏道:“烟草占用良田、靡费人力,又于国用民生实无益处。朝廷早有禁令,一旦征税,则禁令废矣!今后种植者更众!近年天灾不断,收成不足,岂不是雪上加霜?
陛下圣明,断不能容此误国害民之举!这等佞臣也该早日罢黜!”
直接就戴帽子了。
柳湘莲站在队伍末尾,不知是不是该他出去反驳,没有动弹。
永隆帝望了望,也没看到他到底在哪儿,“柳爱卿来了没有?你来分说。”
“爱卿?”众朝臣感觉无语,感觉皇帝故意的,一个无知少年何德何能当得此称!
面对满朝朱紫,柳湘莲初时有些紧张。但听他们说了一通,早放松了。一些人是迂腐,一些人完全出于私利。就比如之前弹劾辽东经略的人,根本就不知兵。守城和野战能是一回事儿么?难道非得进攻又大败,消耗掉数量有限的精兵良将?不是蠢就是坏!
相较而言,驳斥他烟草征税的,有的是出于公心,认为此物有伤农本,有的是想借此打击筹饷司,而非对他这样的少年“勋贵之后”刻意为难。因为根本不放在眼中。所以相比杨大人,他的处境好多了。
柳湘莲出列,手持象笏,缓缓走至众臣前方,瞧了瞧对方,并不认识,“这位大人是……?”
对方颇具风骨的瞥了一眼,随后不高不低的冷哼一声:“张珂,忝为户科给事中。”
哦,原来是科道言官,不用想,多半是为了喷而喷。柳湘莲问:“张大人既说朝廷早有禁令,不知禁令执行的如何?”
烟草兴盛已是举世皆知,张珂也有耳闻。可要是说实际情况,不正说明理该征税吗?站在他面前的不过是个少年,不免心生轻视,便高声道:“自然有好有坏。”
柳湘莲是查阅过一些资料的,冷笑斥道:“张大人真是睁眼说瞎话,掩耳盗铃,无过如此!”
张珂气的眼睛大睁,指着柳湘莲怒问:“你何故辱我?!”
“如今是什么情形,张大人果真不知?自从闽地先种,随后快速的一路往内地蔓延,如今偏僻之辽东都有。这就是你所谓的禁止?
的确有地方官劝告百姓不要种烟,改为种粮食。效果如何?百姓无不心怀怨愤,认为此举不通民情。每年上报工作,各地都说‘境内无栽种者’,实则呢?不过是胥吏欺瞒县令,县令欺瞒上官,上官再欺瞒朝廷。陛下当面,你欲欺君不成?”
刚刚被人送了好多高帽,他也送一顶出去。
张珂喝道:“污蔑!或许的确有官员如你所说,那证明禁令废弛!
朝廷更该加大考察审核,加重惩处,严加禁止!绝不可弛禁,流毒天下。”
急于挽回面子,张珂口不择言,暗戳戳说道:
“禁烟之令乃太上皇所定,子岂可改父之道?”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前面还有一句:“父没,观其行”,说的是父亲死后,做儿子的不能更改父亲的“道”。
张珂这话里暗示的意思——永隆帝你不是整天说孝道吗?你爹还在呢,这就要改了?
相应的柳湘莲也就成了令君主不孝的佞臣。
只不过不敢当面说出来。
群臣有的变了脸色,此言不妥。
永隆帝听到此处,也发出一声低微冷哼,面色不显,却在心里给张珂打个大大的叉。
这人算是废了。
群臣站在下方发现不了,戴权却一清二楚,冷笑,这官儿也太没眼色了。明知道皇帝缺钱,你想得圣眷就搞钱啊。不搞钱不说,还要来捣乱,就算在士林中博取了再大名声又有什么用?皇帝不用你啊!
柳湘莲当然也听出他这话里暗示的意思。君臣父子,真是麻烦。
他忽然笑着发问道:“张大人,你觉得帝禹可是贤君?”
张珂一怔,边想对方的意图边答道:“自然贤君,太史公赞曰‘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这与你我所议论的有何关系?”
柳湘莲道:“上古之时,洪水滔天,禹之父鲧,以壅堵之法治水,九年而无功。
禹则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而克服水患。
岂不正如今日情形?
诚然此物占据良田,耗费民力,理当禁之。
旧法已经证明无效,何不换个法子?”
柳湘莲的话不仅化解了张珂之暗讽,还暗暗的拍了永隆帝的马屁。
张珂也知不可再继续纠缠改不改父道,不然没好果子吃。
冷笑道:“你的法子便是征税?”
柳湘莲道:“正是!此策为‘寓禁于征’!
百姓争种烟草,无非是为逐厚利。‘十倍于粮’,孰能不动心?
与其强禁而不可得,不如征收重税!
在收入等同而种植烟草又多耗费人力的情况下,百姓自然会知道如何取舍于己更有利。”
张珂摇头道:“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你以为地方会完全遵照执行朝廷旨意?”
柳湘莲笑道:“张大人既然如此不信任地方官员,是禁止是征税还有什么区别呢?”
张珂发觉小瞧了这小子,他知道的倒是不少。
老调重弹:“贸然增税,胥吏又增盘剥借口,会增加小民负担。”
柳湘莲笑道:“张大人多虑了。税收亦分多种,谁说一定会加重小民税负?
你不会以为征收烟草税便是去田间地头收吧?
朝廷要这么多烟草有何用处?自然是在销售环节征收。”
“那与店肆税又有何异?岂不是多此一举?”
柳湘莲断然道:“当然不同,要另收重税!”
又道:“难道张大人以为店肆税该增加?”
“我何曾有此意!休要乱说!动辄要收重税,必然扰民!”
柳湘莲道:“此税并无伤民之忧。为何?
若家贫自然舍不得买此物,非衣非食的。
舍得买的便是家有余财,正好取来弥补国用。
正符合老子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张珂愕然,瞪大眼睛问:“你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群臣听了都觉好笑,还是头一次听见把朝廷摆在“不足”位置的。
眼皮子浅的信以为真,便叹,果然是不学无术的勋贵之后,连这点儿道理都不懂,竟也敢堂而皇之的当朝辩驳。
张珂暂时想不出新的攻击点,重复道:
“臣恳请陛下深思。万不可为微利所诱,万不可为小人所惑!”
旁人听了,也暂时没有要补充的。
永隆帝挺满意,就是有点儿浪费时间。
总结说道:“朝廷的态度当然是此物该禁!然旧法收效不佳,朕以为不妨征收重税以禁之,一举两得。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的目光落在几位阁臣身上。
群臣也都看向几位阁臣。
皇帝不会错的,要是错了,一定是臣子的错。这时也没丞相,只有阁臣能担起这个伟大责任。
朝堂议事不一定要当场决定,退朝后还可再议,而永隆帝的态度就是——当场决定此事。
要么你们就反对——这件事真没什么可反对的。
要么你们就支持——无形会增加筹饷司的威望。
尤其是阁臣,别总是置身事外,好似“诸臣非不贤,奈何不纳谏”。
众阁臣也明白皇帝之意,一时都不语。
他们发现最近永隆帝有些焦躁,不似以前那般纳谏如流,都不想触眉头。
氛围有些尴尬,站在前列的一位绯袍老者走出,乃是工部尚书【刘闻岭】。
也是阁臣之一,还是永隆帝看重的。
望着少年,他叹道:“柳主事,与收税相比,老夫更担心此物损伤身体。
禁令一旦松弛,恐吸食者更众。”
柳湘莲闻言诧异。
这时的人多认为烟草可作药物,甚至“疗百疾”,这老头倒有些真知灼见。
此人他也见过,知道是位阁臣,那天唯一没劝阻永隆帝加征当税的。
拱手作揖,微笑问道:“阁老大人何以有此论断?”
刘闻岭见他态度好,捋须而叹:“老夫是浙人,年轻时读书常犯困,听闻此物可醒神,曾试用过,竟欲罢不能。
当时不觉,几年后渐感心肺不适,稍有举动便气喘不已。方知此物实为有害,悚然戒之。
近日听乡人言,此物已经泛滥成灾,老少皆用,不免为之忧虑。”
原来是现身说法,柳湘莲脸上现出佩服之色。点头说道:“烟草的确有成瘾之患,且不利身体,老大人能够戒掉,足见是有大毅力之人,小子佩服!”
刘闻岭大喜,此前与旁人说过这样的观点,听者无不生疑。
不料这小少年竟然相信,不禁高看他一眼,怪不得能得到陛下信重。
精神稍振,问道:“这么说,你也认同此物有害?”
柳湘莲道:“的确有害。短时间内隐而不显,年老方知。”
刘闻岭道:“既然如此,就更不能松弛禁令了!该严命地方查禁才是!”
此语出于至诚,因见乡中多种此物,他忧心不已。
朝廷有禁令,则部分耿直官员还会清理焚烧掉田地中的烟草,逼迫百姓种粮。
如果朝廷都允许,此物成了牟利之途,根本不可能禁止。
所谓“寓禁于征”,只是听着好听,许能收不少税金,但绝不会有禁止的效果。
这样一条生财之道摆在眼前,地方怎肯放弃?与其竭泽而渔,不如细水长流,征税的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柳湘莲摇了摇头,双眸中闪着坚定之色,说道:“阁老,此物是禁不掉的。越禁越神秘,传播越广。
不如令凡是售卖此物的店铺,必须说明此物有害身体康健,告诫慎重使用。
这样,明知于自己不利,还要强行为之,就不是朝廷的过错了。
强行禁止,徒劳无功,于国于民都无益。”
见对方脸现失望,他话锋一转,笑问道:“或者老大人竟有妙策令天下百姓不再种植?洗耳恭听。”
刘闻岭苦笑,自己能有什么办法,这东西就是人性呀。
又道:“恐怕征税也不是件易事。你准备如何操作?”
柳湘莲道:“的确如此,尚未定下章程。我建议专营,但目前也不具备条件。还须再作绸缪。”
显然是不想说。
刘闻岭转身,对永隆帝道:“臣无异议。”
一时也无人再说。众人心思各异,对经济敏感之辈,知此物难禁,将来必会盛行于世,若是真的专营,其利益比之盐引、茶引也不遑多让!自己是否可以掺和?
因此,一些本想反对人也不反对了。
柳湘莲与众人辩论一通,除了那些故意找茬的人死性不改外,倒是多有被其说服的。
永隆帝放了心,命道:“既无异议,着户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