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江北大战 (四)碧眼儿忆称帝奠基之战,欲再出诈降之计!
提到石亭大战,碧眼儿心中思绪翻涌,他还依稀的记得那是21年前的八月深秋时节…
魏太和二年、蜀建兴六年、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自己称帝的奠基之战石亭之战开启。
自三国鼎足之势形成以来,吴蜀对魏的北伐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此前,大耳贼刘备自己的便宜妹夫因自己命人斩杀关羽夺荆州,恼羞成怒,
怒而兴八万大军讨伐东吴,最后在夷陵之战遭到惨败,陆逊火烧连营,大耳贼刘备亲手打造了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使蜀汉元气大损,才有了白帝城托孤之事。
蜀相诸葛亮休养生息,才得以重建蜀汉军队,并以南征平定三郡叛乱,获取南中兵源。
之后诸葛亮先后派遣邓芝、费祎出使东吴,重建与东吴的“友谊”,商议共同北伐曹魏。
而魏帝曹丕因南征失利,魏军有诸多损失,便不再发动大规模战争。
魏帝曹丕驾崩两年后,也就是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发动春季攻势,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令曹魏震动,蜀汉大将姜维也是在这一战中自天水投奔诸葛亮的。
诸葛亮出兵的时间与孟达起兵的时间同步进行,只是诸葛亮行军遥远,故到出兵不久孟达就已经兵败。
街亭与新城二战连环相扣,并在曹魏都得到了响应,对曹魏西、南二线同时入侵,原本能够打出很大新格局。
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战略布局相当出色,奈何孟达、马谡、赵云皆败,实际操作执行不如人意。
同年夏天,经过曹爽的父亲“真子丹”、张郃出兵增援陇西,将蜀军击退,解除了曹魏西线的威胁。
魏明帝曹叡召司马懿商议讨伐吴、蜀的策略,此时司马懿担任荆州都督,认为吴国以为中原军队不习水战,故敢在东关、夏口等心喉之地布置军队。
若以陆军攻皖城,吸引武昌的孙权东下,司马懿再从荆州出兵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
曹叡同意了司马懿的策略,命司马懿返回宛城备战,制造战船,并把大将张郃从关中调给司马懿。
事实上碧眼儿对曹魏备战的时间更长,碧眼儿原本打算响应诸葛亮策动孟达及北伐作战,却因为二处战败太快,碧眼儿的作战就遭到了延期。
但是碧眼儿和东吴大都督陆逊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时间准备,碧眼儿谋划诱惑魏大司马曹休向吴国用兵,
此前就已先后发生过晋宗、韩综、翟丹投魏事件,特别是韩当之子韩综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这对两国而言是相当震动的事情。
此举对吴国内部产生极大影响,对曹休而言会认为吴国内部已经人心惶惶,连宿将韩当的儿子都能举家投敌,所以再有吴将向魏国投降是极为合情合理的事情。
再加上曹休数次与吴军交战都能取胜,还曾斩杀过皖城守将审德,自信对皖地很熟悉。
碧眼儿本想在当地山中的贼帅中找出一位去诱骗曹休,这就有点小气,拿不出手,鄱阳太守周鲂也认为贼帅只是小角色,不足以诱骗曹休。
便自荐对曹休进行诈降,尽管曹休对周鲂意图一再确认,周鲂割发取信,又因为有韩综先例在前,对此毫不怀疑。
按司马懿之计,魏军以曹休的陆军吸引吴军主力,贾逵都督大军进攻东关,待战斗进入焦灼之时,司马懿的水军就由襄阳出兵出夏口,一军牵制江陵的部队,主力直逼武昌。
八月,碧眼儿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孙权亲自执鞭为陆逊在前开路。
命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率三万迎接曹休的到来。
朱桓向陆逊献策,认为曹休此战必败,战败就必走夹石、挂车逃走,应该提前在这两处地方布下伏兵,由此可一举吞下曹休的部队,并能够趁胜追击直取寿春,割据淮南。孙权和陆逊商议后,此计策被陆逊所否决。
结果,陆逊和司马懿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魏尚书蒋济发现朱然的部队在长江尚有,随时袭击曹休,吴军凭着水军又很容易截断曹休后路。
曹叡急命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的部队改道与曹休会合,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说曹休不可孤军深入。
但曹休完全不按司马懿和陆逊的想法行军,率军直奔皖城而去,被陆逊击败于石亭。
曹休迅速的战败让陆逊也措手不及,曹休大军开始往夹石、挂车撤退,由于陆逊没料到曹休败的如此迅速,这么不经打,没在曹休后路安排伏兵,只能临时派兵绕路去夹石道拦截,把曹休包围起来。
贾逵得知曹休战败,不计前嫌,急忙出兵夹石与吴军争险,在夹石布下疑兵营造声势,亲率主力与吴军交战。
吴军以为魏军援军已到,就撤退了夹石,打开了曹休大军逃生的通道。吴军虽在此战中取得大胜,却没能够全歼敌人,给予重创。
石亭之战中,碧眼儿、陆逊利用吴国近年降魏的不利现象诱骗曹休,催化了石亭之战的胜利,使出了吴军一直以来惯用的诈降之计,
这个招数子自赤壁之战周瑜打黄盖以来,东吴便屡试不爽,可曹魏还是记吃不记打,
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碧眼儿也在思索着此战要不要再次使出诈降之计,坑曹爽一把,让魏军再次二三十年不敢南征,
东吴也便有了更多壮大实力的时间,最后说不得一统天下的便是自己了。
东吴大将军诸葛恪出列道:“启禀陛下,末将也以为,曹魏此番兴十万大军来犯我东吴江北之地,当速速派军抵抗还击,
必要时也可再次使出诈降之计,诱惑魏军孤军深入,如石亭之战之时,一举灭之!若陛下准许末将愿率大军替陛下出征!”
武卫都尉、侍中孙峻也紧随其后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也愿往,愿替陛下分忧,替陛下将魏军赶回合肥去!”
魏太和二年、蜀建兴六年、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自己称帝的奠基之战石亭之战开启。
自三国鼎足之势形成以来,吴蜀对魏的北伐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此前,大耳贼刘备自己的便宜妹夫因自己命人斩杀关羽夺荆州,恼羞成怒,
怒而兴八万大军讨伐东吴,最后在夷陵之战遭到惨败,陆逊火烧连营,大耳贼刘备亲手打造了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使蜀汉元气大损,才有了白帝城托孤之事。
蜀相诸葛亮休养生息,才得以重建蜀汉军队,并以南征平定三郡叛乱,获取南中兵源。
之后诸葛亮先后派遣邓芝、费祎出使东吴,重建与东吴的“友谊”,商议共同北伐曹魏。
而魏帝曹丕因南征失利,魏军有诸多损失,便不再发动大规模战争。
魏帝曹丕驾崩两年后,也就是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发动春季攻势,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令曹魏震动,蜀汉大将姜维也是在这一战中自天水投奔诸葛亮的。
诸葛亮出兵的时间与孟达起兵的时间同步进行,只是诸葛亮行军遥远,故到出兵不久孟达就已经兵败。
街亭与新城二战连环相扣,并在曹魏都得到了响应,对曹魏西、南二线同时入侵,原本能够打出很大新格局。
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战略布局相当出色,奈何孟达、马谡、赵云皆败,实际操作执行不如人意。
同年夏天,经过曹爽的父亲“真子丹”、张郃出兵增援陇西,将蜀军击退,解除了曹魏西线的威胁。
魏明帝曹叡召司马懿商议讨伐吴、蜀的策略,此时司马懿担任荆州都督,认为吴国以为中原军队不习水战,故敢在东关、夏口等心喉之地布置军队。
若以陆军攻皖城,吸引武昌的孙权东下,司马懿再从荆州出兵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
曹叡同意了司马懿的策略,命司马懿返回宛城备战,制造战船,并把大将张郃从关中调给司马懿。
事实上碧眼儿对曹魏备战的时间更长,碧眼儿原本打算响应诸葛亮策动孟达及北伐作战,却因为二处战败太快,碧眼儿的作战就遭到了延期。
但是碧眼儿和东吴大都督陆逊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时间准备,碧眼儿谋划诱惑魏大司马曹休向吴国用兵,
此前就已先后发生过晋宗、韩综、翟丹投魏事件,特别是韩当之子韩综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这对两国而言是相当震动的事情。
此举对吴国内部产生极大影响,对曹休而言会认为吴国内部已经人心惶惶,连宿将韩当的儿子都能举家投敌,所以再有吴将向魏国投降是极为合情合理的事情。
再加上曹休数次与吴军交战都能取胜,还曾斩杀过皖城守将审德,自信对皖地很熟悉。
碧眼儿本想在当地山中的贼帅中找出一位去诱骗曹休,这就有点小气,拿不出手,鄱阳太守周鲂也认为贼帅只是小角色,不足以诱骗曹休。
便自荐对曹休进行诈降,尽管曹休对周鲂意图一再确认,周鲂割发取信,又因为有韩综先例在前,对此毫不怀疑。
按司马懿之计,魏军以曹休的陆军吸引吴军主力,贾逵都督大军进攻东关,待战斗进入焦灼之时,司马懿的水军就由襄阳出兵出夏口,一军牵制江陵的部队,主力直逼武昌。
八月,碧眼儿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孙权亲自执鞭为陆逊在前开路。
命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率三万迎接曹休的到来。
朱桓向陆逊献策,认为曹休此战必败,战败就必走夹石、挂车逃走,应该提前在这两处地方布下伏兵,由此可一举吞下曹休的部队,并能够趁胜追击直取寿春,割据淮南。孙权和陆逊商议后,此计策被陆逊所否决。
结果,陆逊和司马懿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魏尚书蒋济发现朱然的部队在长江尚有,随时袭击曹休,吴军凭着水军又很容易截断曹休后路。
曹叡急命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的部队改道与曹休会合,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说曹休不可孤军深入。
但曹休完全不按司马懿和陆逊的想法行军,率军直奔皖城而去,被陆逊击败于石亭。
曹休迅速的战败让陆逊也措手不及,曹休大军开始往夹石、挂车撤退,由于陆逊没料到曹休败的如此迅速,这么不经打,没在曹休后路安排伏兵,只能临时派兵绕路去夹石道拦截,把曹休包围起来。
贾逵得知曹休战败,不计前嫌,急忙出兵夹石与吴军争险,在夹石布下疑兵营造声势,亲率主力与吴军交战。
吴军以为魏军援军已到,就撤退了夹石,打开了曹休大军逃生的通道。吴军虽在此战中取得大胜,却没能够全歼敌人,给予重创。
石亭之战中,碧眼儿、陆逊利用吴国近年降魏的不利现象诱骗曹休,催化了石亭之战的胜利,使出了吴军一直以来惯用的诈降之计,
这个招数子自赤壁之战周瑜打黄盖以来,东吴便屡试不爽,可曹魏还是记吃不记打,
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碧眼儿也在思索着此战要不要再次使出诈降之计,坑曹爽一把,让魏军再次二三十年不敢南征,
东吴也便有了更多壮大实力的时间,最后说不得一统天下的便是自己了。
东吴大将军诸葛恪出列道:“启禀陛下,末将也以为,曹魏此番兴十万大军来犯我东吴江北之地,当速速派军抵抗还击,
必要时也可再次使出诈降之计,诱惑魏军孤军深入,如石亭之战之时,一举灭之!若陛下准许末将愿率大军替陛下出征!”
武卫都尉、侍中孙峻也紧随其后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也愿往,愿替陛下分忧,替陛下将魏军赶回合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