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三章 英国人的文明化
大明1805正文卷第五九三章英国人的文明化大公六年六月,英国本土的资产登记税征缴行动,已经到了最后的扫尾关头。
按照朱靖垣和夏洛特讨论后决定,英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之后,要完成一轮全面的社会改革。
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改革的核心目标,其实就是调整资产的所有权和分配制度。
俗话说的好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在没有合理补偿的情况下,直接褫夺一个人的资产,无异于杀父夺妻之仇。
所以历史上比较成功的改革,要么就是做出了足够的补偿,要么就是有另外的力量与其抵消了。
或者说是改革推动者有绝对武力压制。
就算是真的有杀父夺妻之恨,不想死的人也只能接受这种结果。
大明在英国的情况就是后者。
这次改革说是改革,其实就是简单粗暴的夺取富裕阶层的资产,大部分给皇帝、国王、朝廷分配。
最后匀一点出来给最底层的困难家庭。
但是在实际执行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公开理由的。
英国借助大明皇子朱迪钚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
英国的性质完整了一次彻底的转变,英国人的资产需要得在大明朝廷重新登记,才能够继续合法持有和继承。
登记之前,只有原来的英国王室承认,登记之后整个大明都承认。
但是大明不可能无条件给你们登记。
所以总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资产,都需要按照累进比例缴纳资产登记税。
朱靖垣当初承诺,英国本土的改革方案,可以参考东夷国的方案制定,但会进一步的放宽限制。
当初的东夷国人,只能保留一万银钞以下的资产。
相当于朱靖垣前世的一百万人民币。
英国人可以保留架子更高的资产,但是要按照累进税率的方式,一次性缴纳一笔资产登记税。
持有一百银钞以下的资产,不需要缴纳登记税。
一百银钞以上,一万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一的登记税。
一万银钞以上,十万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十的登记税。
十万银钞以上,一百万银钞以下的部分,缴纳百分之二十的登记税。
一百万银钞以上,一千万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五十的登记税。
一千万银钞以上,一亿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七十的登记税。
一亿银钞以上部分,缴纳百分之九十的登记税。
累进税率,只用来计算目标范围内的资产,每个阶段单独计算,最终叠加起来缴纳。
不是一个人总资产三亿,就直接收两亿七千万。
而是先收一亿以上部分,也是两亿的百分之九十,也就是一亿八千万。
然后一千万到一亿之间的部分,总共是九千万资产收百分之七十,也就是六千三百万。
再往下一百万到一千万之前的部分,总共九百万资产收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三百五十万。
这样算完所有阶段全部叠加起来,总共收两亿四千万七百七十万九千零九十九。
好像跟两亿七千万差的也不是很多。
只有一百万银钞以下的家庭,才能保留超过一半的资产。
实际上,对于一亿以上的资产,新朝廷直接收九成的登记税,基本上就是没收的意思。
留下一成都是大明皇帝“心善”。
在美利坚夭折的这个世界,英国就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
所以英国本土不像那个比较穷困边沿的殷洲殖民地,英国本土有几个拥有一亿银钞以上资产的家族。
其中一部分是地产贵族,一部分是工商业资本家。
大明英国新朝廷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些资产数额巨大的贵族和资本家族。
由于英国人是确实拥有大量资产,英国也是通过相对合法的手段,相对主动的加入大明的。
所以不能和泰西大陆其他地方那样,简单粗暴的直接没收全部的资产,同时每个人发一百银钞的现金抵账。
确实需要有一大批人员,根据以前的市场行情清算评估资产,最终按照比例收税。
按照大明真宗桓皇帝朱仲梁在遗产税方面的建议。
对于大地主,直接按照登记税的比例,收取相应比例的土地。
对于工商资本家,按照比例收取股权。
即使是有了这个经验,仍然折腾了两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基本上清算完毕了。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大明也对英国完成了一轮全面的资产和人口普查,给英国本土的所有人做了登记。
将英国本土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最为靠近城市的核心土地,都变成了王室或者国家所有。
英国国王直接成了英国本土最大的资产者和地产所有者。
原有的英国王室系统内的其他贵族成员,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轮大洗牌。
以前的偏远支系王室贵族,虽然英国允许他们继续保留贵族自称,但大明其他地区是不认他们的。
与此同时,资产登记税也一点都不能少交。
大明皇子和亲王都不能免税,更何况他们这些异族的贵族。
英国国王属于君主,才能免除资产登记税。
英国本土在大明天朝体系内的性质,是和波斯、埃及等国一样的外藩藩属国。
所以英国的土地和国家重要资产,都是归英国国王所有的。
现在英国国王还是个小孩子,所以是国王的母亲夏洛特担任摄政。
夏洛特这两年又要留在大明本土跟朱靖垣生孩子。
所以现在英国本土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大明朝廷安排的官员,带着英国本土的官员和贵族在做。
不过他们也是按照朱靖垣和夏洛特的指示去做的。
参考大明的皇室财团和大明财团,成立一个英国王室产业集团,一个英国国家产业集团。
两者的划分方式,也跟大明的皇家和朝廷类似。
只不过英国本土没有太过高端的产业。
只能将矿产、钢铁、军事、铁路、公路、航运、金融等基础产业交给了王室集团。
国家产业集团负责粮食、农业、汽车、火车、飞机、机械等大宗产业。
大部分城市土地和城郊的大型庄园,都归王室所有,少部分交给国家产业集团用于办公。
大量的小规模的的房产,有公寓楼、联排房屋、小型庄园,均匀的分给两个集团,作为员工的宿舍。
公寓楼直接给员工家庭居住,联排房屋可以每个家庭住一层,小型庄园可以按照房间,分给多个家庭居住。
并且公布了相同的政策,持续为王室和国家服务二十年后,他们就能得到一套房屋。
包括现在的公寓楼和联排房屋,未来将建设更多的家庭住宅,用于替换共同居住在庄园里面的家庭。
原本英国本土的工业体系之中,大部分工人都是租房生活的。
房租也是他们生活中一项重要开支。
现在大量的工人成了王室和国家的雇员,直接拿到了免费的公寓房作为住在使用。
首先是租房的开销没了,生活压力陡然下降了一大截。
关键是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情绪上的幸福度是直线上升的。
王室和国家把大量贵族霸占的庄园给了工人居住,也让英国城市的租房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
其他没有成为王室和国家产业雇员的工人生活压力也同步下降了。
与此同时,王室和国家产业公司,甚至是大明皇室财团,也在英国投资更多的产业。
他们给英国国内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同时还开出了相比以前更高的薪酬。
英国国内原有的贫困阶层,现在都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英国国内的局势自然也就全面稳定下来了。
损失了大量资产的富商和贵族,在大明驻军的直接压制之下,在全天下都归顺大明的大势下,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大公六年六月十六日,不列颠地区的财产登记税征缴完毕。
对于大明占领军,不列颠布政使司而言,算是完成了一项格外重大的任务。
重复审查完毕,递交给英国摄政和大明皇帝审阅。
最后大明皇帝回了个知道了,摄政夏洛特殿下回应可以解除军事管制了。
在资产登记期间,也就是对英国本土摸底的过程中,整个英国也是实施了军事管制状态的。
大公六年六月二十日,不列颠布政使司、不列颠都指挥使司共同下令,正式解除英国本土的军事管制状态。
消息通过广播公开之后,英国的富贵阶层终于松了口气。
最为压抑的时间终于过去了。
虽然很多人失去了很多财富,但是全家老小基本都是完整的,财富也还剩下很大一部分。
一亿银钞以下的资产,能留下三成多。
一千万银钞以下的资产,能留下五成以上。
一百万银钞能留下八成,也就是一亿的资产能留下八千万。
征税直接收的是土地和股权,如果有多处庄园土地或者多个厂商股权,还可以用其中几个集中全部缴纳。
进而保留另外地区的完整庄园和完整的工厂和商行控制权。
所以他们的手上仍然剩下很多东西。
对于这种级别的人而言,这种损失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为到了这种级别,更多的资产增长只是在资产数额上增值,对于持有者本人生活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小。
也是因此,资产阶级在绝对暴力前面的忍耐性是很高的。
就像历史上大明江南的士绅地主们,在大清的屠刀面前的忍耐性也是极高的。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底层百姓活不下去的地方。
资产阶级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管理能力,花费生命并不值钱的最底层人的力量,迫使不配合自己的传统君主服从。
让资产阶级自己扛枪闹革命?
他们才不会干。
要是自己的命没了,那还怎么挣钱啊?
如果传统意义上的君主,能够影响绝大部分底层普通人,能够给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
然后自己用普通人阻止了成规模的军队。
那资产阶级心中的怨念就算是再大,也没有勇气真的整出什么狠活来。
但是与此同时,传统君主要管理底层普通人,也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的管理能力的。
所以传统君主就算掌握着绝对武力,也不能真的把资产阶级往死里逼。
最终还是得给他们一条活路,还得保证的基本利益和特权。
这就是一种互相敌视和互相需要的矛盾。
自东汉到隋唐两代,神州传统帝王与传统世家关系,也非常类似。
泰西近代的选举产生官僚的方式,与神州古代通过乡贤推举、举孝廉方式产生官僚的,在某种程度上有很高的相似性。
能够参与选举的人与能够被举孝廉的人,有着类似的社会定位。
都是“世家”的代表或者代言人。
神州的唐宋皇帝,不想无条件的保障世家的特权,所以开创了另外一个途径,科举考试。
打造出了由普通人考核晋升成为国家管理者的途径。
以及将世家中愿意配合的人,真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给自己筛选出来的途径。
逐步将由世家推举官员,变成了自己选择官员。
哪怕最终选择的人,仍然有大部分来自世家,但是双方之间的主动权,已经逐步发生了逆转。
因为世家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大宗继承人能取得最高的成就。
哪怕是将世家的庶子拉到皇帝这边来,也足够将世家的体系打破并且掌控了。
出身神州的大明皇室和朝廷,有着从唐宋时代开始积累到现在日趋成熟,通过控制底层制服世家的经验。
现在也知道怎么去控制英国本土的资本家族。
先暴力压制和收缴一批,战绝绝大部分的社会资产,再用普遍的科举制度打破传统家族体系。
让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弟和普通人出身的人成为官员主力。
所以在解除军事管制的消息通报之后的第三天,不列颠布政使司官方发布了另一条同样重大的消息。
不列颠布政使司,将在皇历二零四六年二三旬一日,也就是八月十一日,举行第二次不列颠全境科举考试。
也将是第一轮正式严格举行的科举考试。
在军事管制期间,去年英国就已经举办一次非正式的科举,招收了一批英国生员秀才。
这一次省级考试将开放英国举人功名。
英国举人最高能够担任英国府级衙门主官。
解除军事管制的消息发出去之后,英国剩余的传统贵族和工厂主们,本来已经在准备庆祝自由的宴会了。
他们虽然失去了大量的资产,但是身份仍然能够勉强得到保障。
而且剩余的资产能够得到大明的保障。
也确实值得庆贺的事情。
实际上更重要的事情,是他们已经两年没有举行宴会了,没有机会随时交流和讨论事情了。
现在举行宴会的目的更多是要交换信息。
讨论未来的局势。
举行宴会的理由本身并不重要。
为了降低大明官服的警惕,用庆祝自由的名义更合适。
结果收到这条消息之后,很多人本来就不算多么愉快的心情,再次变得更加沉重了起来。
英国本土的传统贵族家族,以及新兴的资产家族,都是能够看出大明的科举考试会导致什么事情的。
会让家族内的次子,或者说是让本来没有继承权的孩子,成为英国新王室的拥趸。
会让那些经理和伙计的孩子,有机会成为管理自己的官员。
自己的社会地位会进一步的降低。
他们的心情复杂,但是所谓的庆祝宴会,却不得不继续举行,或者说更加应该举行了。
哪怕是找不到什么好的应对方法,互相抱怨宣泄一下情绪也好。
所以自从大公六年六月低开始,伦敦城内外开始接连举行大大小小的宴会和聚会。
结果情绪没有完全宣泄出来,却有一大批人被直接送进了大牢。
因为锦衣卫回去宴会上巡查,查阅参会人员的身份登记信息,关键是结婚登记信息。
发现牵手搂腰跳舞的男女,双方不是夫妻关系,就直接拉出去,当场拿棍子打十棍,加一百银钞罚款。
如果其中一方已经结婚的,那么双方都打二十棍,加两百银钞罚款。
如果直接捉奸在床的,双方不是夫妻关系的,打八十棍,加八百银钞罚款。
其中一方已经结婚的,那就打一百棍,外加一千银钞罚款。
当然,如果女方是娼妇,有正式登记的工作场所,有受邀的工作安排,那双方就是无罪的。
实际上按照通奸罪处理了,只是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处置而已。
本来应该抓到衙门管起来,换个时间公开打棍子,而且要扒裤子。
大明官方的法律,对通奸的处置,就是打棍子。
如果是丈夫本人发现的,本人可以现场杀死通奸双方而无罪。
但是之后丈夫本人,其他人不能插手。
要在现场即刻杀死,其实就是允许上头了杀人。
离开现场之后,丈夫越想越气,再去杀人的话,也是要受罚的。
古代所谓的浸猪笼沉塘,那就都是非官方的宗族私刑,与朝廷和衙门是无关的。
大明锦衣卫这个查聚会通奸的行动,又把英国传统富贵家庭的人给整崩溃了。
几个不同的城市接连几场聚会,都变成了一群人趴在地上挨板子了。
然后短时间就没有人再聚会了,所有人都开始仔细研究大明法律了。
没有人觉得,大明这种行为不好,没有人说这种法律反人类。
反而很快就有人在报纸上发文章,说英格兰终于要真正成为文明世界了。
号召所有的英国人,以后要努力的学习和遵守大明的制度,按照大明人的方式生活。
摒弃英国本土落后道德、法律、文化、服装、食物等所有一切传统。
要严格的没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才能有助于英国真正脱离蒙昧,融入大明主导的文明世界。
这个世界的文明的标准就是大明,大明的标准肯定就是文明的。
自己有跟大明不一样的传统和文化,那肯定是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是错误的。
以后都要全面的学习大明的制度和文化以及生活方式。
但是,也有一些人就是死硬不改,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
继续住在传统西式城堡里面,让自己全家和孩子都穿传统的泰西服饰。
坚持在日常生活中说英语而完全拒绝大明雅言。
大明锦衣卫也不去管他们。
只要在面对锦衣卫的时候,再去衙门办事的时候,用大明雅言和文字就可以了。
日常生活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英国的性质本身就特殊,勉强算是主动加入的他们,不适合被彻底全面的净化。
所以得到了大明皇帝朱靖垣的特许。
英国不需要彻底拆除原有传统建筑,也不需要强制英国人全面明化。
英国这个泰西文化的洼地,这个本来已经缝合的一塌糊涂的地方,会成为泰西传统文化保留区。
带着逆反心理想要保留传统的人,保留下来的也是一堆缝合的东西。
理所当然的夹杂了大量臆想出来的成分
按照朱靖垣和夏洛特讨论后决定,英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之后,要完成一轮全面的社会改革。
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改革的核心目标,其实就是调整资产的所有权和分配制度。
俗话说的好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在没有合理补偿的情况下,直接褫夺一个人的资产,无异于杀父夺妻之仇。
所以历史上比较成功的改革,要么就是做出了足够的补偿,要么就是有另外的力量与其抵消了。
或者说是改革推动者有绝对武力压制。
就算是真的有杀父夺妻之恨,不想死的人也只能接受这种结果。
大明在英国的情况就是后者。
这次改革说是改革,其实就是简单粗暴的夺取富裕阶层的资产,大部分给皇帝、国王、朝廷分配。
最后匀一点出来给最底层的困难家庭。
但是在实际执行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公开理由的。
英国借助大明皇子朱迪钚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
英国的性质完整了一次彻底的转变,英国人的资产需要得在大明朝廷重新登记,才能够继续合法持有和继承。
登记之前,只有原来的英国王室承认,登记之后整个大明都承认。
但是大明不可能无条件给你们登记。
所以总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资产,都需要按照累进比例缴纳资产登记税。
朱靖垣当初承诺,英国本土的改革方案,可以参考东夷国的方案制定,但会进一步的放宽限制。
当初的东夷国人,只能保留一万银钞以下的资产。
相当于朱靖垣前世的一百万人民币。
英国人可以保留架子更高的资产,但是要按照累进税率的方式,一次性缴纳一笔资产登记税。
持有一百银钞以下的资产,不需要缴纳登记税。
一百银钞以上,一万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一的登记税。
一万银钞以上,十万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十的登记税。
十万银钞以上,一百万银钞以下的部分,缴纳百分之二十的登记税。
一百万银钞以上,一千万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五十的登记税。
一千万银钞以上,一亿银钞以下部分,缴纳百分之七十的登记税。
一亿银钞以上部分,缴纳百分之九十的登记税。
累进税率,只用来计算目标范围内的资产,每个阶段单独计算,最终叠加起来缴纳。
不是一个人总资产三亿,就直接收两亿七千万。
而是先收一亿以上部分,也是两亿的百分之九十,也就是一亿八千万。
然后一千万到一亿之间的部分,总共是九千万资产收百分之七十,也就是六千三百万。
再往下一百万到一千万之前的部分,总共九百万资产收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三百五十万。
这样算完所有阶段全部叠加起来,总共收两亿四千万七百七十万九千零九十九。
好像跟两亿七千万差的也不是很多。
只有一百万银钞以下的家庭,才能保留超过一半的资产。
实际上,对于一亿以上的资产,新朝廷直接收九成的登记税,基本上就是没收的意思。
留下一成都是大明皇帝“心善”。
在美利坚夭折的这个世界,英国就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
所以英国本土不像那个比较穷困边沿的殷洲殖民地,英国本土有几个拥有一亿银钞以上资产的家族。
其中一部分是地产贵族,一部分是工商业资本家。
大明英国新朝廷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些资产数额巨大的贵族和资本家族。
由于英国人是确实拥有大量资产,英国也是通过相对合法的手段,相对主动的加入大明的。
所以不能和泰西大陆其他地方那样,简单粗暴的直接没收全部的资产,同时每个人发一百银钞的现金抵账。
确实需要有一大批人员,根据以前的市场行情清算评估资产,最终按照比例收税。
按照大明真宗桓皇帝朱仲梁在遗产税方面的建议。
对于大地主,直接按照登记税的比例,收取相应比例的土地。
对于工商资本家,按照比例收取股权。
即使是有了这个经验,仍然折腾了两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基本上清算完毕了。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大明也对英国完成了一轮全面的资产和人口普查,给英国本土的所有人做了登记。
将英国本土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最为靠近城市的核心土地,都变成了王室或者国家所有。
英国国王直接成了英国本土最大的资产者和地产所有者。
原有的英国王室系统内的其他贵族成员,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轮大洗牌。
以前的偏远支系王室贵族,虽然英国允许他们继续保留贵族自称,但大明其他地区是不认他们的。
与此同时,资产登记税也一点都不能少交。
大明皇子和亲王都不能免税,更何况他们这些异族的贵族。
英国国王属于君主,才能免除资产登记税。
英国本土在大明天朝体系内的性质,是和波斯、埃及等国一样的外藩藩属国。
所以英国的土地和国家重要资产,都是归英国国王所有的。
现在英国国王还是个小孩子,所以是国王的母亲夏洛特担任摄政。
夏洛特这两年又要留在大明本土跟朱靖垣生孩子。
所以现在英国本土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大明朝廷安排的官员,带着英国本土的官员和贵族在做。
不过他们也是按照朱靖垣和夏洛特的指示去做的。
参考大明的皇室财团和大明财团,成立一个英国王室产业集团,一个英国国家产业集团。
两者的划分方式,也跟大明的皇家和朝廷类似。
只不过英国本土没有太过高端的产业。
只能将矿产、钢铁、军事、铁路、公路、航运、金融等基础产业交给了王室集团。
国家产业集团负责粮食、农业、汽车、火车、飞机、机械等大宗产业。
大部分城市土地和城郊的大型庄园,都归王室所有,少部分交给国家产业集团用于办公。
大量的小规模的的房产,有公寓楼、联排房屋、小型庄园,均匀的分给两个集团,作为员工的宿舍。
公寓楼直接给员工家庭居住,联排房屋可以每个家庭住一层,小型庄园可以按照房间,分给多个家庭居住。
并且公布了相同的政策,持续为王室和国家服务二十年后,他们就能得到一套房屋。
包括现在的公寓楼和联排房屋,未来将建设更多的家庭住宅,用于替换共同居住在庄园里面的家庭。
原本英国本土的工业体系之中,大部分工人都是租房生活的。
房租也是他们生活中一项重要开支。
现在大量的工人成了王室和国家的雇员,直接拿到了免费的公寓房作为住在使用。
首先是租房的开销没了,生活压力陡然下降了一大截。
关键是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情绪上的幸福度是直线上升的。
王室和国家把大量贵族霸占的庄园给了工人居住,也让英国城市的租房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
其他没有成为王室和国家产业雇员的工人生活压力也同步下降了。
与此同时,王室和国家产业公司,甚至是大明皇室财团,也在英国投资更多的产业。
他们给英国国内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同时还开出了相比以前更高的薪酬。
英国国内原有的贫困阶层,现在都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英国国内的局势自然也就全面稳定下来了。
损失了大量资产的富商和贵族,在大明驻军的直接压制之下,在全天下都归顺大明的大势下,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大公六年六月十六日,不列颠地区的财产登记税征缴完毕。
对于大明占领军,不列颠布政使司而言,算是完成了一项格外重大的任务。
重复审查完毕,递交给英国摄政和大明皇帝审阅。
最后大明皇帝回了个知道了,摄政夏洛特殿下回应可以解除军事管制了。
在资产登记期间,也就是对英国本土摸底的过程中,整个英国也是实施了军事管制状态的。
大公六年六月二十日,不列颠布政使司、不列颠都指挥使司共同下令,正式解除英国本土的军事管制状态。
消息通过广播公开之后,英国的富贵阶层终于松了口气。
最为压抑的时间终于过去了。
虽然很多人失去了很多财富,但是全家老小基本都是完整的,财富也还剩下很大一部分。
一亿银钞以下的资产,能留下三成多。
一千万银钞以下的资产,能留下五成以上。
一百万银钞能留下八成,也就是一亿的资产能留下八千万。
征税直接收的是土地和股权,如果有多处庄园土地或者多个厂商股权,还可以用其中几个集中全部缴纳。
进而保留另外地区的完整庄园和完整的工厂和商行控制权。
所以他们的手上仍然剩下很多东西。
对于这种级别的人而言,这种损失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为到了这种级别,更多的资产增长只是在资产数额上增值,对于持有者本人生活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小。
也是因此,资产阶级在绝对暴力前面的忍耐性是很高的。
就像历史上大明江南的士绅地主们,在大清的屠刀面前的忍耐性也是极高的。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底层百姓活不下去的地方。
资产阶级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管理能力,花费生命并不值钱的最底层人的力量,迫使不配合自己的传统君主服从。
让资产阶级自己扛枪闹革命?
他们才不会干。
要是自己的命没了,那还怎么挣钱啊?
如果传统意义上的君主,能够影响绝大部分底层普通人,能够给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
然后自己用普通人阻止了成规模的军队。
那资产阶级心中的怨念就算是再大,也没有勇气真的整出什么狠活来。
但是与此同时,传统君主要管理底层普通人,也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的管理能力的。
所以传统君主就算掌握着绝对武力,也不能真的把资产阶级往死里逼。
最终还是得给他们一条活路,还得保证的基本利益和特权。
这就是一种互相敌视和互相需要的矛盾。
自东汉到隋唐两代,神州传统帝王与传统世家关系,也非常类似。
泰西近代的选举产生官僚的方式,与神州古代通过乡贤推举、举孝廉方式产生官僚的,在某种程度上有很高的相似性。
能够参与选举的人与能够被举孝廉的人,有着类似的社会定位。
都是“世家”的代表或者代言人。
神州的唐宋皇帝,不想无条件的保障世家的特权,所以开创了另外一个途径,科举考试。
打造出了由普通人考核晋升成为国家管理者的途径。
以及将世家中愿意配合的人,真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给自己筛选出来的途径。
逐步将由世家推举官员,变成了自己选择官员。
哪怕最终选择的人,仍然有大部分来自世家,但是双方之间的主动权,已经逐步发生了逆转。
因为世家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大宗继承人能取得最高的成就。
哪怕是将世家的庶子拉到皇帝这边来,也足够将世家的体系打破并且掌控了。
出身神州的大明皇室和朝廷,有着从唐宋时代开始积累到现在日趋成熟,通过控制底层制服世家的经验。
现在也知道怎么去控制英国本土的资本家族。
先暴力压制和收缴一批,战绝绝大部分的社会资产,再用普遍的科举制度打破传统家族体系。
让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弟和普通人出身的人成为官员主力。
所以在解除军事管制的消息通报之后的第三天,不列颠布政使司官方发布了另一条同样重大的消息。
不列颠布政使司,将在皇历二零四六年二三旬一日,也就是八月十一日,举行第二次不列颠全境科举考试。
也将是第一轮正式严格举行的科举考试。
在军事管制期间,去年英国就已经举办一次非正式的科举,招收了一批英国生员秀才。
这一次省级考试将开放英国举人功名。
英国举人最高能够担任英国府级衙门主官。
解除军事管制的消息发出去之后,英国剩余的传统贵族和工厂主们,本来已经在准备庆祝自由的宴会了。
他们虽然失去了大量的资产,但是身份仍然能够勉强得到保障。
而且剩余的资产能够得到大明的保障。
也确实值得庆贺的事情。
实际上更重要的事情,是他们已经两年没有举行宴会了,没有机会随时交流和讨论事情了。
现在举行宴会的目的更多是要交换信息。
讨论未来的局势。
举行宴会的理由本身并不重要。
为了降低大明官服的警惕,用庆祝自由的名义更合适。
结果收到这条消息之后,很多人本来就不算多么愉快的心情,再次变得更加沉重了起来。
英国本土的传统贵族家族,以及新兴的资产家族,都是能够看出大明的科举考试会导致什么事情的。
会让家族内的次子,或者说是让本来没有继承权的孩子,成为英国新王室的拥趸。
会让那些经理和伙计的孩子,有机会成为管理自己的官员。
自己的社会地位会进一步的降低。
他们的心情复杂,但是所谓的庆祝宴会,却不得不继续举行,或者说更加应该举行了。
哪怕是找不到什么好的应对方法,互相抱怨宣泄一下情绪也好。
所以自从大公六年六月低开始,伦敦城内外开始接连举行大大小小的宴会和聚会。
结果情绪没有完全宣泄出来,却有一大批人被直接送进了大牢。
因为锦衣卫回去宴会上巡查,查阅参会人员的身份登记信息,关键是结婚登记信息。
发现牵手搂腰跳舞的男女,双方不是夫妻关系,就直接拉出去,当场拿棍子打十棍,加一百银钞罚款。
如果其中一方已经结婚的,那么双方都打二十棍,加两百银钞罚款。
如果直接捉奸在床的,双方不是夫妻关系的,打八十棍,加八百银钞罚款。
其中一方已经结婚的,那就打一百棍,外加一千银钞罚款。
当然,如果女方是娼妇,有正式登记的工作场所,有受邀的工作安排,那双方就是无罪的。
实际上按照通奸罪处理了,只是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处置而已。
本来应该抓到衙门管起来,换个时间公开打棍子,而且要扒裤子。
大明官方的法律,对通奸的处置,就是打棍子。
如果是丈夫本人发现的,本人可以现场杀死通奸双方而无罪。
但是之后丈夫本人,其他人不能插手。
要在现场即刻杀死,其实就是允许上头了杀人。
离开现场之后,丈夫越想越气,再去杀人的话,也是要受罚的。
古代所谓的浸猪笼沉塘,那就都是非官方的宗族私刑,与朝廷和衙门是无关的。
大明锦衣卫这个查聚会通奸的行动,又把英国传统富贵家庭的人给整崩溃了。
几个不同的城市接连几场聚会,都变成了一群人趴在地上挨板子了。
然后短时间就没有人再聚会了,所有人都开始仔细研究大明法律了。
没有人觉得,大明这种行为不好,没有人说这种法律反人类。
反而很快就有人在报纸上发文章,说英格兰终于要真正成为文明世界了。
号召所有的英国人,以后要努力的学习和遵守大明的制度,按照大明人的方式生活。
摒弃英国本土落后道德、法律、文化、服装、食物等所有一切传统。
要严格的没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才能有助于英国真正脱离蒙昧,融入大明主导的文明世界。
这个世界的文明的标准就是大明,大明的标准肯定就是文明的。
自己有跟大明不一样的传统和文化,那肯定是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是错误的。
以后都要全面的学习大明的制度和文化以及生活方式。
但是,也有一些人就是死硬不改,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
继续住在传统西式城堡里面,让自己全家和孩子都穿传统的泰西服饰。
坚持在日常生活中说英语而完全拒绝大明雅言。
大明锦衣卫也不去管他们。
只要在面对锦衣卫的时候,再去衙门办事的时候,用大明雅言和文字就可以了。
日常生活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英国的性质本身就特殊,勉强算是主动加入的他们,不适合被彻底全面的净化。
所以得到了大明皇帝朱靖垣的特许。
英国不需要彻底拆除原有传统建筑,也不需要强制英国人全面明化。
英国这个泰西文化的洼地,这个本来已经缝合的一塌糊涂的地方,会成为泰西传统文化保留区。
带着逆反心理想要保留传统的人,保留下来的也是一堆缝合的东西。
理所当然的夹杂了大量臆想出来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