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五章 关于海洋核试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明1805正文卷第五一五章关于海洋核试验朱靖垣给出了自己的决定,朱昭燮为首的臣子们郑重的答应着。

    然后朱昭燮看朱靖垣没有对报告提出更多的疑问,就提出了一个酝酿了许久的问题:

    “陛下,羽林左卫准备申请一批旧战舰,用于海洋环境下的核试验,测试裂变武器对战舰的打击效果。”

    朱靖垣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思维明显的停顿了几秒钟。

    朱靖垣对海洋核试验是稍微有点敏感的。

    正常情况下,在台架和空投核爆之后,应该就要进行海洋试验了。

    在大明拥有自己的强大海军,也要参与海军作战的情况下,这种实验当然是很有必要的。

    朱靖垣前世的美利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了确定裂变武器对海军和军舰的杀伤力,就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做了两次海上核试验。

    分别在空中和水下,引爆了一枚裂胖子同款变炸弹,以观察核爆对水面舰艇的影响。

    这就是海军军迷们非常熟悉的十字路口行动。

    总共有九十五艘舰船参与了测试,其中在后世比较出名的有日本的长门、德国的欧根亲王、美利坚的萨拉托加。

    观察实验的舰队旗舰设在香格里拉号航空母舰上。

    朱靖垣前世恰好也对海军舰艇非常感兴趣,所以也了解过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在水面以上有一定距离的空爆,对战舰本身的直接摧毁效果,看上去并不显著。

    直接击沉的战舰“只有”五艘,一艘轻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两艘运输舰。

    被直接击沉的战舰与爆点的最远距离是六百九十米。

    被严重损毁的战舰有十四艘。

    这些战舰大部分集中都在爆点一千米以内。

    同时,位于爆点一千米以内的战舰,大部分也都被严重损毁了。

    只有长门号战列舰基本保持完整——

    指表面钢铁像是开始融化的蜡像一样,但是舰体的结构和内部基本完整。

    不考虑里面的人员……

    距离爆点最近的是萨拉托加号,在一千八百米的之外,被光热辐射点燃了弹药和燃油。

    反过来看,就算是用于打击建筑和人员的空爆,也让半径一千米以内的战舰失去作战能力,出现严重损毁。

    对于海军而言,战舰在战场上失去了战斗力,其实与沉没无异。

    也就是说,两万吨左右的核弹空爆,对传统战舰的直接杀伤半径,就是在一公里左右。

    对于载有大量燃油和炸弹的航母,范围可以扩大到两公里。

    在某种意义上讲,空爆对舰队的杀伤力,可以被视为是软“软杀伤”。

    对于舰载设备和人员的杀伤效果非常显著。

    钢铁战舰本身如果足够的坚固,甚至能在一公里以内基本保持完整。

    第二次实验的水下核爆,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效果了。

    负责投放核弹的登陆舰,在爆炸后当场汽化消失了。

    一百七十米外的战列舰,直接被爆炸的当场掀翻,然后又被空吸上了天。

    总共有十艘各型战舰,包括两艘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在后续几个小时陆续沉没。

    在第一次空爆基本无伤的长门号,在第二次核爆之后一天内沉没了。

    半径一公里内的战舰,遭到了比空爆更加直接的损伤。

    轻则舰体扭曲变形,重则直接撕裂沉没。

    根据这两次核爆的经验,用核弹打击船舶和海军舰艇,空爆和水下爆炸两种方式各有千秋。

    水下爆炸直接摧毁战舰的效果更好,直接击沉概率当然也更高。

    空爆的杀伤范围更大,对人员的杀伤效果更好,解除武装和战斗力的效果更好。

    虽然直接挨了爆炸的战舰,实际上也不具备修复价值了,但是可以在战后拖到合适的地方处置。

    总体上看,如果用核弹攻击战舰,就算是攻击的误差大到了一公里的级别,也能一发核弹击沉瘫痪好几艘战舰。

    一公里的巨大误差范围,就算是使用完全没有制导的传统炸弹,用传统飞机也很难打偏。

    如果被核弹命中到了一百米以内,就算是几万吨的战列舰也会被冲击波和水柱直接掀翻,甚至直接抛上天空。

    现代钢铁战舰一旦翻了,基本上就进入沉没倒计时了,被抛飞的更加没有生还可能。

    如果被核弹直接命中,整艘战舰都会直接粉碎甚至融化。

    当制导武器成熟之后,核装药的反舰导弹,是打击大型水面舰艇的最佳武器。

    对于二战的传统舰队,它们在保持密集队形航行的时候,甚至有机会被一枚核弹摧毁整个舰队。

    到了这个时候,现代武器和海军舰艇的攻击与防守能力彻底失衡了。

    再强大的战舰也无法抵御核爆的攻击。

    按照前世红色露西亚的玉米帝的思路,如果将核武器当做常规武器来使用,任何大型水面舰艇都是海上的活棺材。

    海军舰艇只需要能够远洋航行,并且能够搭载和投射这种武器就行了。

    所以玉米帝放弃了航母和战列舰,只保留巡洋舰与核潜艇。

    只是红色露西亚向来都是喊得很大声,但是却并不敢真的把核武器当常规武器来用。

    直到红色露西亚解体死亡的那一刻,都始终没有在战争中打出任何一枚核武器。

    与此同时,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利坚也从未使用过核武器。

    红色露西亚和美利坚,这一对冷战时代的对手,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制约。

    其中一方的存在让另一方不敢于轻易扩大战争。

    早期的裂变武器太过沉重,无法真正摧毁对方的全部本土城市和军事设施,只会让死敌关系明确下来。

    后期双方的核武库都太过庞大,也许还不足以杀死对方的所有人口,但足够摧毁对方的朝廷。

    所以双方都没有胆量敢于发动全面核战争。

    但是这些前世的经验,不能直接作为大明的行事准则。

    因为两个世界的局势截然不同。

    大明要更加认真的去考虑,如何将核武器用于常规战争。

    但是落实到具体的而海洋核试验上,朱靖垣现在却不想让他们马上去做。

    朱靖垣非常担心早期核爆对海洋的核污染……

    美利坚人的海洋核试验,都是放在西太平洋搞的,距离美国本土至少六千公里以上。

    后世的某国,向海洋中排放核污水的事件,也让朱靖垣印象深刻。

    早期的核武器,燃料的利用率很低,实验中的大部分燃料,都会被直接抛洒到海洋之中。

    朱靖垣前世也不知道,美利坚在海洋中搞得几十次核试验,对海洋有什么影响。

    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肯定是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的。

    美国人炸出去的还是浓缩铀。

    虽然海水其实就是全世界的下水道,海洋中的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当然也是少不了铀的。

    只不过海水中的铀,主要是以化合物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浓缩铀直接扔到海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在朱靖垣看来,海洋核试验最好是暂时不不要马上搞。

    就算是要搞,也得和前世的美国人那样,到离自己本土最远的地方去。

    可是大明现在在全球四大洋都有海岸线……

    距离大明最远的海洋,好像就是泰西北部的北海和波罗的海了。

    到这两个地方去搞实验?

    这个做法就太离谱了,去做实验肯定是瞒不住了的。

    最起码现在是没办法去做的。

    更何况,朱靖垣是有想法,将泰西各国本土,也变成自己的藩国的。

    真在泰西近海搞辐射很大的实验也不好。

    最好是等大明的技术更加成熟了,可以让反应尽可能的完全的时候,再找尽可能偏僻的海域去实验。

    于是朱靖垣直接回复了朱昭燮:

    “海洋核试验的事情,还是暂时先缓一缓吧。

    “全球的海水都是相通的,无法完全反应的核燃料,肯定会落到海水之中。

    “被核爆直接炸过的军舰,多半也是要沉入海中或者是到处漂流。

    “这具体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们目前还完全没弄清楚……

    “让相关的工匠,继续优化炸弹的设计,提高核燃料的反应效率,进而降低污染。

    “与此同时,深入的研究,核污染对海洋和陆地的影响。

    “当我们对方方面的情况,都有了相对准确的全面认识之后,再去考虑海洋核试验。

    “影响应该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将其压得尽可能低。

    “陆地的核试验,也暂时只在天南大陆内陆去搞,其他的地方暂时都不要涉及。”

    朱昭燮稍微有点意外,不过转念一想也觉得朱靖垣的话有道理。

    经过朱靖垣的提前叮嘱,经过早期的各种照射实验,让大明的相关将领和工匠们,对辐射的甚至非常深刻。

    不像历史上的美利坚人,搞海上核试验的时候,对辐射的认识很还很浮浅。

    甚至是在核爆之后,海军的人还再次登上没沉没的军舰,去展开了灭火和消洗工作……

    美利坚士兵用的一部分盖革计数器,甚至都测不出钚的辐射反应。

    结果当然是一大群士兵都被辐射残留物污染了。

    现在的大明,当然根本无法避免核污染,以后也肯定无法完全避免。

    不过降低污染的追求却是完全正确的方向。

    于是朱昭燮老老实实的躬身答应着了。

    朱靖垣这边也放下了两次核试验的报告文件,拿起了关于原子能产业体系的情况总体报告。

    实际上朱靖垣更在意的是这一份报告。

    核试验的相关情况,自己主要是知道成功了就行了。

    后续的用法安排,都可以算是现成的。

    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方向,才是自己需要继续重视,继续保持关注和引导的地方。

    这一份原子能产业的报告,比两次核试验的报告更长,也更加详细和准确。

    因为内容本身就非常多,朱昭燮准备的时间也更长。

    报告的最前面的第一部分,是关于裂变武器的生产体系的情况。

    大明的新元素工程,自安康二年底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十三年。

    准备和建设出来的设施和产业规模,也肯定是要比总共三年多曼哈顿工程要大很多的。

    首先,从铀矿开采到浓缩铀的提炼,这整套的核燃料生产链,都建成了完整的两套,互为备份和替换。

    两套中的每一套的规模的生产效率,估计都可以与前世美国人准备的全套相比。

    大明在天南大陆也已经建成了两个完全分开的独立矿区。

    除了最早的南方的大矿区,天南大陆最北方的矿区在两年前也已经建成投产。

    在大明统治的其他地区,也进行了一整轮的铀矿勘探,朱靖垣前世的主要铀矿,基本都已经发现了。

    大明目前随时可以继续扩大铀矿产能。

    曼哈顿工程开始的时候,就为了获得足够铀矿而大费周章,大明从一开始就准备充分。

    在此基础上,大明还直接跳过了早期的气体扩散法铀浓缩,直接走的是冷战时代的离心式铀浓缩路线。

    实际生产效率比气体扩散法提升了五到十倍。

    在相同的电力供应下,大明的浓缩铀生产速度,能比美利坚早期要快好几倍。

    用于生产武器级钚二三九的生产和后处理反应堆,现在已经累积建成了十六座,还有十六座正在建设之中。

    全部建成之后,总数量将达到历史上美利坚和露西亚两国建成的同类反应堆的总和。

    目前积累下来的武器级浓缩铀和钚,已经足够生产两百枚以上裂变炸弹。

    这还是在试爆实验成功之前,产业链和生产堆没有全速工作的情况下,慢慢的长期维持性运转积累下来的。

    现在试爆实验已经成功,相关生产线和反应堆就会从维持状态,转向全速生产状态。

    后续的生产速度会大幅度提升。

    成品的裂变炸弹装配工厂,在核爆实验成功之后,也从试生产状态转向全速生产。

    目前的生产速度是每个月四枚裂变炸弹。

    预计到了明年初的时候,速度就能提升到每个月十枚以上。

    如果不做任何限制,到了明年年底的时候,就能提升到每个月一百枚以上。

    到那个时候,朱靖垣就要考虑,要不要限制生产速度了。

    否则大明十年以内就能造出数万枚原子弹。

    现在大明需要生产原子弹,但是没有必要造那么多。

    以后淘汰的时候拆掉原子弹,抽核燃料造核反应堆都用不完。

    朱靖垣前世的美利坚的反应堆,一直到新世纪的时候,都还在用武器级浓缩铀,以至于形成了路径依赖。

    要进口露西亚拆解的原子弹的浓缩铀来当燃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