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索要支持
朱靖垣自己,看着周围的大臣全都闭口不言,刚开始下意识的以为,自己的说法折服了所有王公大臣。
但是这个过于骄傲自大的想法,在冒出来的瞬间就被掐灭了。
没有任何置疑就接受,这本来就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也会有人提建议。
就算是都被自己折服了,也会站出来赞成才对,现在却都不吭气。
面对这种诡异的情况,朱靖垣在短暂的惊异之后,隐约明白了现在的情况了。
这说明,大家不愿意反对,也不方便赞成。
然后再次面对老皇帝的询问,朱靖垣心中有些无语,但是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键政了。
“如果我主持和谈的话,需要皇爷爷以及在座的诸位,共同接受、认可、配合这样三个前提。
“第一,和平只是暂时的,战事终究还会再起,因为各国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和约应该为新战争做准备。
“第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和谈在当前局势下具有最高优先级,所以军方和朝廷以及财团,都必须全力配合和谈。
“第三,在当前局势下指定非常紧迫的最后时限,是很难得到相对有利的条款的,所以和谈时限要尽可能宽松。”
朱靖垣说到这里,稍微停顿的同时,再次环顾皇帝和大臣们的反应。
大家没有任何太明显反应,甚至有不少人在暗自皱眉,显然是觉得朱靖垣说的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废话。
朱靖垣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如果没有这种基本的认知和觉悟,这些人也没有资格坐在这里,但是自己还是得说出来。
朱靖垣再次稳定了心态,似乎有些多余的再次询问:
“我的这三点前提,如果有哪位前辈不认可,请站出来说明理由,否则就表示,在座的诸位,全部都赞成这三点了。”
朱靖垣说的似乎是废话,但是大臣们却交头接耳起来。
大家是否知道那三条前提不重要,关于这三条前提的回应却非常重要。
前提的回应就是承诺,大家现在不说话的话,后面的讨论就必须以此为前提,不能再否认了。
现场的议论很快就停止了,军机大臣曹振镛开口说:
“紧迫的时限的确不利于谈判,但是时限也不能完全没有。
“现在前线战局焦灼,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弹药、物资,还有训练有素的士兵。
“所以谈判不能无限制拖延,我认为和谈时限不能超过六个月。”
世祖皇帝再兴大明之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威恢复,重新成为大明的最高军事机构。
同时对位朝廷的内阁,借用了大清军机处的名字,在武官系统增加了一个参谋机构,从五军都督府抽调人员组成。
所以,新大明的军机大臣,不是大清朝跪受笔录的磕头虫,而是军方最高参谋部的成员。
朱靖垣考虑了对方的身份后回应说:
“现在的技术有利于防守,防守损失比进攻要小多了,和谈开始后战斗烈度肯定会降低,消耗也就随之降低了。
“无论如何,六个月的时限都太短了,我认为前线至少应该再坚持两年的时间。”
曹振镛微微皱眉,下意识的看了眼右上方,皇帝朱仲梁和皇九子朱简烽。
朱简炎之前说过了,谈判结束之后皇帝可能就会退位,预订的继承人很可能就是朱简烽,这已经是半公开的了。
所以这个议和的期限,实际上等同于朱仲梁退位,朱简烽登基的期限。
大家都不想在这种话题上多谈,只能看向皇帝,让皇帝自己拿主意。
在一片安静之中,老皇帝朱仲梁扫视全场,轻轻吐了口气说:
“谈判时间截止到今年年底吧,靖垣你的三个前提大家都认可了,你继续往下说吧。”
朱靖垣稍微松了口气,对着老皇帝和周围的大臣们微微拱手,然后再次开口:
“基于以上三个前提,我认为朝廷首先需要在政治方面提供的配合,就是立刻把撤藩设省的政策确定下来。
“尽快确定和发布撤藩设省的条件和时间表,确定撤藩设省的后对藩国民众的安排,绝对不能再拖下去了。
“世祖皇帝时代大量设立藩国,是因为当时航行和信息传送速度有限,帝国无法直接掌控过于遥远的地方。
“譬如最遥远的南美新天府领地,当时的帆船顺着洋流季风来回一次,一整年都过去了,中央直辖根本无法实现。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帝国舰队只需要一个月就能抵达新天府,这比当时陆军去西域的速度都要快。
“与此同时,无线电中转天线搭配有线电缆,让我们可以迅速联络全球,不会因为通讯时间而错过决策时机。
“现在朝廷已经可以掌控最遥远的领地了,大模撤藩设省的前提条件已经成熟了。
“现在大量的藩国或明或暗的宣称要自立,在反明战争中奉行所谓得两部相帮原则,已经影响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只有朝廷果断的宣布撤藩置省,才能把藩国的力量再次拉过来,才能让整个大明再次团结起来。
“然后我们才能逼迫所谓反明同盟在谈判桌上让步。”
在藩国准备独立的情况下,朝廷宣布撤藩设省,不会逼迫藩国反叛和独立,反而能够降低独立倾向,增加帝国凝聚力。
这个逻辑在古典王朝感觉像是做梦,但是在当今的大明帝国范围内,却是理所当然的现实。
然而现场的王公大臣的反应,也都非常的奇妙。
在朱靖垣说明的时候,就开始低声嗡嗡的酝酿说辞和情绪,等朱靖垣说完之后再次拱手,就立刻接连不断的站了出来。
“宣称自立的各藩实际上就是反叛,朝廷不但不予惩戒,反而予以优容吗,天朝威严何在?”
“藩国与海外皇庄人口至少两万万人,撤藩置省要重建两万万人的户籍信息,这绝非两三年内能完成的!”
“朝廷现在没有这么多的人力、时间,去完成两万万人的户籍调整,安抚本土民变乃是第一要务!”
“撤藩置省之后,藩国这两万万人的身份如何安置?是否要给予帝国公民权?”
“是否允许原藩国公民其参与大明本土科举?本土各省与原藩国地区的科举的名额如何划分?”
“藩国已经开禁而帝国本土仍然属于专营的行业,撤藩置省之后要如何处置?”
“藩国有,而本土没有的族群,撤藩置省之后如何安置?要给予什么级别的居民权利?”
“靖垣殿下,撤藩置省在中枢已经酝酿多年,始终没有实施,是因为牵连甚广。”
“撤藩应该徐徐图之,万万不可操切,操切必定出乱啊!”
有的是置疑,有的是提醒,有的是劝说,但是无论如何,大家都不支持撤藩。
wap.
/129/129220/30071888.html
但是这个过于骄傲自大的想法,在冒出来的瞬间就被掐灭了。
没有任何置疑就接受,这本来就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也会有人提建议。
就算是都被自己折服了,也会站出来赞成才对,现在却都不吭气。
面对这种诡异的情况,朱靖垣在短暂的惊异之后,隐约明白了现在的情况了。
这说明,大家不愿意反对,也不方便赞成。
然后再次面对老皇帝的询问,朱靖垣心中有些无语,但是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键政了。
“如果我主持和谈的话,需要皇爷爷以及在座的诸位,共同接受、认可、配合这样三个前提。
“第一,和平只是暂时的,战事终究还会再起,因为各国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和约应该为新战争做准备。
“第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和谈在当前局势下具有最高优先级,所以军方和朝廷以及财团,都必须全力配合和谈。
“第三,在当前局势下指定非常紧迫的最后时限,是很难得到相对有利的条款的,所以和谈时限要尽可能宽松。”
朱靖垣说到这里,稍微停顿的同时,再次环顾皇帝和大臣们的反应。
大家没有任何太明显反应,甚至有不少人在暗自皱眉,显然是觉得朱靖垣说的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废话。
朱靖垣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如果没有这种基本的认知和觉悟,这些人也没有资格坐在这里,但是自己还是得说出来。
朱靖垣再次稳定了心态,似乎有些多余的再次询问:
“我的这三点前提,如果有哪位前辈不认可,请站出来说明理由,否则就表示,在座的诸位,全部都赞成这三点了。”
朱靖垣说的似乎是废话,但是大臣们却交头接耳起来。
大家是否知道那三条前提不重要,关于这三条前提的回应却非常重要。
前提的回应就是承诺,大家现在不说话的话,后面的讨论就必须以此为前提,不能再否认了。
现场的议论很快就停止了,军机大臣曹振镛开口说:
“紧迫的时限的确不利于谈判,但是时限也不能完全没有。
“现在前线战局焦灼,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弹药、物资,还有训练有素的士兵。
“所以谈判不能无限制拖延,我认为和谈时限不能超过六个月。”
世祖皇帝再兴大明之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威恢复,重新成为大明的最高军事机构。
同时对位朝廷的内阁,借用了大清军机处的名字,在武官系统增加了一个参谋机构,从五军都督府抽调人员组成。
所以,新大明的军机大臣,不是大清朝跪受笔录的磕头虫,而是军方最高参谋部的成员。
朱靖垣考虑了对方的身份后回应说:
“现在的技术有利于防守,防守损失比进攻要小多了,和谈开始后战斗烈度肯定会降低,消耗也就随之降低了。
“无论如何,六个月的时限都太短了,我认为前线至少应该再坚持两年的时间。”
曹振镛微微皱眉,下意识的看了眼右上方,皇帝朱仲梁和皇九子朱简烽。
朱简炎之前说过了,谈判结束之后皇帝可能就会退位,预订的继承人很可能就是朱简烽,这已经是半公开的了。
所以这个议和的期限,实际上等同于朱仲梁退位,朱简烽登基的期限。
大家都不想在这种话题上多谈,只能看向皇帝,让皇帝自己拿主意。
在一片安静之中,老皇帝朱仲梁扫视全场,轻轻吐了口气说:
“谈判时间截止到今年年底吧,靖垣你的三个前提大家都认可了,你继续往下说吧。”
朱靖垣稍微松了口气,对着老皇帝和周围的大臣们微微拱手,然后再次开口:
“基于以上三个前提,我认为朝廷首先需要在政治方面提供的配合,就是立刻把撤藩设省的政策确定下来。
“尽快确定和发布撤藩设省的条件和时间表,确定撤藩设省的后对藩国民众的安排,绝对不能再拖下去了。
“世祖皇帝时代大量设立藩国,是因为当时航行和信息传送速度有限,帝国无法直接掌控过于遥远的地方。
“譬如最遥远的南美新天府领地,当时的帆船顺着洋流季风来回一次,一整年都过去了,中央直辖根本无法实现。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帝国舰队只需要一个月就能抵达新天府,这比当时陆军去西域的速度都要快。
“与此同时,无线电中转天线搭配有线电缆,让我们可以迅速联络全球,不会因为通讯时间而错过决策时机。
“现在朝廷已经可以掌控最遥远的领地了,大模撤藩设省的前提条件已经成熟了。
“现在大量的藩国或明或暗的宣称要自立,在反明战争中奉行所谓得两部相帮原则,已经影响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只有朝廷果断的宣布撤藩置省,才能把藩国的力量再次拉过来,才能让整个大明再次团结起来。
“然后我们才能逼迫所谓反明同盟在谈判桌上让步。”
在藩国准备独立的情况下,朝廷宣布撤藩设省,不会逼迫藩国反叛和独立,反而能够降低独立倾向,增加帝国凝聚力。
这个逻辑在古典王朝感觉像是做梦,但是在当今的大明帝国范围内,却是理所当然的现实。
然而现场的王公大臣的反应,也都非常的奇妙。
在朱靖垣说明的时候,就开始低声嗡嗡的酝酿说辞和情绪,等朱靖垣说完之后再次拱手,就立刻接连不断的站了出来。
“宣称自立的各藩实际上就是反叛,朝廷不但不予惩戒,反而予以优容吗,天朝威严何在?”
“藩国与海外皇庄人口至少两万万人,撤藩置省要重建两万万人的户籍信息,这绝非两三年内能完成的!”
“朝廷现在没有这么多的人力、时间,去完成两万万人的户籍调整,安抚本土民变乃是第一要务!”
“撤藩置省之后,藩国这两万万人的身份如何安置?是否要给予帝国公民权?”
“是否允许原藩国公民其参与大明本土科举?本土各省与原藩国地区的科举的名额如何划分?”
“藩国已经开禁而帝国本土仍然属于专营的行业,撤藩置省之后要如何处置?”
“藩国有,而本土没有的族群,撤藩置省之后如何安置?要给予什么级别的居民权利?”
“靖垣殿下,撤藩置省在中枢已经酝酿多年,始终没有实施,是因为牵连甚广。”
“撤藩应该徐徐图之,万万不可操切,操切必定出乱啊!”
有的是置疑,有的是提醒,有的是劝说,但是无论如何,大家都不支持撤藩。
wap.
/129/129220/3007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