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伟大思想
第316章伟大思想</p>
文官集团对于大理寺的变动,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p>
正如陈景恪所说,司法的底层思想逻辑不变,不论换多少个人,大理寺依然是儒家的大理寺。</p>
为啥当初朝廷要搞司法独立的时候,文官集团没有反对,反而视之为己方力量的扩大?</p>
原因就在这里。</p>
朱元璋虽然有些失望,但提前得到陈景恪的提醒,也没有再瞎折腾。</p>
能把户部剥离出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p>
接下来还是全力推行阶梯性收税为主。</p>
想要推行新法,依然离不开基层官吏的执行。</p>
说来说去,还是要依靠儒家官吏。</p>
换成别的皇帝,在打了一棒子之后,就会给儒家一颗甜枣,希望他们支持新政。</p>
但朱元璋没有,他的办法始终如一。</p>
且行事风格非常狂野,堪称六亲不认,亲爹都能送进去。</p>
有些知道阶梯性收税的,已经在考虑如何应对了。</p>
总之,一个谁都没想到的局面出现了。</p>
老朱虽然很心疼那两成的税款,却也认为这个钱花的值。</p>
然后告诉剩下的人,给咱努力推行新政,否则也去诏狱呆着去吧。</p>
通过临时军训,将新政的信息传达到基层。</p>
而且他们比锦衣卫更加具有主动性。</p>
朱元璋下令,将其中几十名典型打入诏狱。</p>
税务稽查司也出手,给每一家土地超过千亩的地主,送去了一份税务清单。</p>
所以,在他的明示下,蒋那边拿出了一摞子口供,被供出来的各级官吏三百余人。</p>
怕您不知道新政,漏缴触犯律法,我们特意友情提示。</p>
你以为这就完了?</p>
不,朱元璋又放出风去。</p>
朝廷规定,追缴的税款七成上缴国库,一成作为办公经费,剩下两成归办案人员。</p>
税务稽查司成立时间虽短,但其凶名已经可以和锦衣卫比肩。</p>
但他们为朝廷创造的税收,以及节约的行政成本,远远超过了造成的负面影响。</p>
他们只能不情不愿的,加入推行新政的行列。</p>
有一个词叫做贼心虚,于是又有更多人背叛了自己的出身。</p>
朝廷颁布了新税法,这是您明年需要缴纳的赋税。</p>
您最忠诚的伙伴,大明税务稽查司。</p>
友情提示哦。</p>
不知道新政的,则主动开始打听相关消息。</p>
已经组建完成的预备役体系,也开始发挥作用。</p>
如果一棒子不够,那就再来两棒子三棒子……</p>
请遵守国家税法,准时缴纳赋税。</p>
当然了,朱元璋也没有将全部希望,都放在儒家官员身上。</p>
锦衣卫是听命办事,皇帝下发命令他们才会出动。</p>
但凡家产达到税务稽查司监督标准的,无不战战兢兢,生怕被找上门。</p>
在如此巨额的利益面前,他们的积极性有多高可想而知。</p>
事实证明,面对屠刀的时候,能坚持己见的人不多。</p>
那可是足足两成。</p>
要么你执行我的命令,要么我把你打死换个人上来。</p>
然而一想到那张税务清单……</p>
就连贵为皇帝的老朱,都心疼的想反悔,更别提下面的官吏了。</p>
等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心里自然一万不愿意。</p>
新抓入诏狱的这些人也招了……</p>
并且还鼓励百姓,举报隐瞒土地情况的士绅地主。</p>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的发展。</p>
尤其还是在他们被抓住小尾巴的情况下,那是死了都要被钉在耻辱柱上。</p>
此时,那些士绅地主,突然收到税务稽查司的税务清单,有多紧张可想而知。</p>
税务稽查司不同,他们是为自己的腰包干活。</p>
绝不是什么威胁。</p>
一个月后,宣传新政的工作正式完成。</p>
粗略统计,税务稽查司的效率是最高的,远远超过其他几个部门的总和。</p>
而且在他们的震慑下,大批中小地主,主动对自家土地进行了拆分。</p>
他们还不是拆分到一千亩以下,而是五百亩以下。</p>
因为按照新税法,五百亩以内正常缴纳田税。</p>
超过五百亩开始计算累进税,超过千亩税就高到赔钱了。</p>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累进税他们也是不愿意缴纳的。</p>
“还有一个原因,普通地主其实也没多高的学问,他们对新政的深远影响并无多少认识。”</p>
“对他们来说,把地分给儿子,肉也是烂在自家锅里了。”</p>
“对于地主的儿子们来说,以前没有继承权,现在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然是非常乐意的。”</p>
“甚至,如果父母不给他们分田,他们还会主动举报。”</p>
“真正抵制新政的,是累世官宦之家。”</p>
“他们有更高的政治诉求,也很清楚累进税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p>
“而我们真正要打击的,就是这个群体。”</p>
听完陈景恪的分析,朱元璋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p>
“咱会让锦衣卫重点盯着这些官宦世家的,敢阻挠新政的,休怪咱不客气。”</p>
这话是带着血腥味儿的。</p>
上次借助赵瑁案打击地方大户,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p>
猪也养肥了,正好开宰。</p>
就在老朱磨刀霍霍的时候,边关先后传来消息。</p>
晋王顺利拿下河西,燕王击破乃儿不花和咬住部。</p>
漠南已经没有成型的蒙古势力了。</p>
接到消息,老朱兴奋的连声叫好。</p>
两个儿子,都没有让他失望。</p>
“将战报公布出去,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国祚稳如泰山。”</p>
在朝廷的有意宣传下,战报迅速传扬开来。</p>
随着教化工作的展开,百姓已经对大明建立了一定的认同感。</p>
此时大明旗开得胜,他们自然也跟着一起高兴。</p>
而官僚集团则感到心慌不已。</p>
朝廷越强,他们反对新政的危险性就越大。</p>
尤其是,这次统军的还是两个亲王。</p>
等两个亲王率军归来,恐怕皇帝的手段会更加强硬。</p>
一想到这些,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线,也迅速的破碎。</p>
很多士绅地主选择分拆自家土地。</p>
而他们的背叛,也加速了内部的分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降。</p>
剩下的顽固派,已经无法阻挡大势。</p>
不过,分拆土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p>
即便上下一心都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更何况还有人抵制拖后腿。</p>
朱元璋的计划是,明年征收夏税的时候,完成此项任务。</p>try{ggauto();} catch(ex){}
“嘿嘿……明年夏税开征还未完成分拆的,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阶梯性收税。”</p>
“这么一想,咱反倒希望他们不要分拆了。”</p>
对于他的恶趣味,大家就当没看到。</p>
都忙得团团转,谁有空陪他闹啊。</p>
陈景恪自己也是忙的脚不沾地。</p>
除了参与各种政策的制定,他还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改革计划。</p>
上辈子他只是个普通医生,穿越后靠着超前的知识勉强站稳了脚跟。</p>
然后通过恶补知识,总算是勉强能应付当前的各种事务了。</p>
但对于如何打造一个时代,他依然没有成熟的想法。</p>
最开始他以为,进行制度变革,发展生产力、建工厂、搞工业化就能成功。</p>
随着对政治的了解越来越深,他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p>
构建新时代,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p>
然后他就迷茫了。</p>
他知道自己的变革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p>
直到司法独立失败,才让他陡然明白过来。</p>
他的变革缺了最重要的东西,思想。</p>
为什么司法独立会失败?</p>
因为当前的道德标准是儒家思想确立的,而律法又是根据道德标准来制定的。</p>
说白了,此时国家运转的底层逻辑,是儒家思想提供的。</p>
不改变这一点,司法就永远无法独立。</p>
至于用工业化倒逼儒家变革,这个计划也很难实现。</p>
工业化不是建工厂那么简单。</p>
前世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很多国家,停留在工业化的门槛之外,就是最好的证明。</p>
工业化,需要相应的思想做指引才能完成。</p>
如果将工业化比作是一台电脑,工厂是电脑的硬件,思想就是软件。</p>
没有思想的工业化,就像是没有软件的电脑,就是一块电子垃圾。</p>
指望一块电子垃圾倒逼儒家进步,多少有点缘木求鱼的感觉了。</p>
同理,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一个伟大的思想做动力驱动。</p>
否则,往往会人亡政息。</p>
只有用思想武装起来的集团,才能自发运转,不因人而变。</p>
也只有伟大的思想,才能构建出一个伟大的帝国。</p>
否则,他所谓的帝国时代,永远都无法实现。</p>
最多重走一遍英国的殖民道路。</p>
明白了这一点,他终于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p>
不,准确的说,他终于摸到了门槛。</p>
可门后的道路是什么样子的,又该如何走,暂时还没有头绪。</p>
说的直白点,他不知道那个伟大的思想该如何构建。</p>
现在他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p>
太阳的思想自然伟大,可不适应这个时代。</p>
直接照搬,后果是毁灭性的。</p>
要构建符合时代的伟大思想,就必须先了解这个时代。</p>
同时还要专研诸子百家的思想,以求从中汲取到养分。</p>
不过他有个别人都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作为穿越者,他能跳出时代看问题。</p>
更何况,他脑海里已经有一个伟大思想做参考。</p>
更容易找到适合的道路。</p>
但也只是相对其他人来说更容易,真正想要做到这一步,非常难。</p>
除此之外,李善长也经常来找他讨论‘法治’。</p>
自从听到法治这个概念,李善长就好像是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门,每天都有无数的新想法冒出。</p>
在他看来,最能理解自己想法的,自然就是陈景恪。</p>
所以,每当有了新的灵感,都会找他来讨论。</p>
陈景恪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让他自己完善法治思想,是很难的。</p>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p>
李善长是这个时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能根据法家思想,完善法治概念。</p>
那可就太好了。</p>
为什么一定要用法家思想,来完善法治概念呢?</p>
很简单,尊古习俗。</p>
凭空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难被人接受的。</p>
在前人的思想上推陈出新,那就完全不一样了。</p>
至于李善长热衷此事的原因,自然和三不朽有关。</p>
立功立德立言。</p>
立功他做到了,大明开国第一功勋。</p>
立德……他有自知之明,这辈子和德是沾不上边了。</p>
那就只剩下立言了。</p>
以前他没那个机会,虽然对法家思想研究很深,可并没有能推陈出新。</p>
陈景恪的一句‘法治’点醒了他。</p>
不需要全面解析法家思想,只要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突破,也是一样的。</p>
根据‘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发展出法治思想,和儒家的人治相对立。</p>
然后用‘法治’思想武装司法系统,让整个司法系统变成自己的门徒。</p>
不就完成立言了吗?</p>
当然,他很清楚自己占了陈景恪的便宜,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这么做。</p>
陈景恪就通过马皇后,向他转达了自己的意思。</p>
法治思想虽然是我提出的,但思想不受限制,谁都有权力去完善。</p>
只要承认我是这个概念的创立者就行。</p>
言外之意就是,我是创立者,你是完善者。</p>
李善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对于陈景恪的气量,发自内心的敬佩。</p>
他找陈景恪讨论灵感,也不全是为了交流。</p>
还有个原因,就是增加陈景恪的参与度。</p>
这样他就可以对外说,这新思想是我们两人一起完善的。</p>
陈景恪有那个肚量,我也不能当小人。</p>
这就是他的想法。</p>
对于陈景恪来说,和李善长交流,也大大增长了他对法家思想的了解。</p>
对于他构建心目中的‘伟大思想’,有着极大的帮助。</p>
就在陈景恪忙碌的时候,边关又一个情报传来。</p>
晋王和燕王即将凯旋,大约在八月份到达洛阳。</p>
为了迎接两个儿子归来,也为了彰显大明的武德充沛,朱元璋命令礼部制定了高规格的迎接仪式。</p>
非但如此,他还命人翻修了洛阳宫。</p>
才刚刚入住没几年的新宫殿群,竟然就要翻修,自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p>
但老朱一意孤行,必须翻修。</p>
咱平日里那么节俭,偶尔奢侈一把怎么了?</p>
就连马皇后都出面,说满足一下皇帝这个小要求吧。</p>
群臣这才不情不愿的同意。</p>
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他翻修洛阳宫的真正目的,是为朱标登基做准备。</p>
就在群臣为两位亲王凯旋做准备的时候,周王朱低调的进入了洛阳城。</p></div>
文官集团对于大理寺的变动,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p>
正如陈景恪所说,司法的底层思想逻辑不变,不论换多少个人,大理寺依然是儒家的大理寺。</p>
为啥当初朝廷要搞司法独立的时候,文官集团没有反对,反而视之为己方力量的扩大?</p>
原因就在这里。</p>
朱元璋虽然有些失望,但提前得到陈景恪的提醒,也没有再瞎折腾。</p>
能把户部剥离出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p>
接下来还是全力推行阶梯性收税为主。</p>
想要推行新法,依然离不开基层官吏的执行。</p>
说来说去,还是要依靠儒家官吏。</p>
换成别的皇帝,在打了一棒子之后,就会给儒家一颗甜枣,希望他们支持新政。</p>
但朱元璋没有,他的办法始终如一。</p>
且行事风格非常狂野,堪称六亲不认,亲爹都能送进去。</p>
有些知道阶梯性收税的,已经在考虑如何应对了。</p>
总之,一个谁都没想到的局面出现了。</p>
老朱虽然很心疼那两成的税款,却也认为这个钱花的值。</p>
然后告诉剩下的人,给咱努力推行新政,否则也去诏狱呆着去吧。</p>
通过临时军训,将新政的信息传达到基层。</p>
而且他们比锦衣卫更加具有主动性。</p>
朱元璋下令,将其中几十名典型打入诏狱。</p>
税务稽查司也出手,给每一家土地超过千亩的地主,送去了一份税务清单。</p>
所以,在他的明示下,蒋那边拿出了一摞子口供,被供出来的各级官吏三百余人。</p>
怕您不知道新政,漏缴触犯律法,我们特意友情提示。</p>
你以为这就完了?</p>
不,朱元璋又放出风去。</p>
朝廷规定,追缴的税款七成上缴国库,一成作为办公经费,剩下两成归办案人员。</p>
税务稽查司成立时间虽短,但其凶名已经可以和锦衣卫比肩。</p>
但他们为朝廷创造的税收,以及节约的行政成本,远远超过了造成的负面影响。</p>
他们只能不情不愿的,加入推行新政的行列。</p>
有一个词叫做贼心虚,于是又有更多人背叛了自己的出身。</p>
朝廷颁布了新税法,这是您明年需要缴纳的赋税。</p>
您最忠诚的伙伴,大明税务稽查司。</p>
友情提示哦。</p>
不知道新政的,则主动开始打听相关消息。</p>
已经组建完成的预备役体系,也开始发挥作用。</p>
如果一棒子不够,那就再来两棒子三棒子……</p>
请遵守国家税法,准时缴纳赋税。</p>
当然了,朱元璋也没有将全部希望,都放在儒家官员身上。</p>
锦衣卫是听命办事,皇帝下发命令他们才会出动。</p>
但凡家产达到税务稽查司监督标准的,无不战战兢兢,生怕被找上门。</p>
在如此巨额的利益面前,他们的积极性有多高可想而知。</p>
事实证明,面对屠刀的时候,能坚持己见的人不多。</p>
那可是足足两成。</p>
要么你执行我的命令,要么我把你打死换个人上来。</p>
然而一想到那张税务清单……</p>
就连贵为皇帝的老朱,都心疼的想反悔,更别提下面的官吏了。</p>
等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心里自然一万不愿意。</p>
新抓入诏狱的这些人也招了……</p>
并且还鼓励百姓,举报隐瞒土地情况的士绅地主。</p>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的发展。</p>
尤其还是在他们被抓住小尾巴的情况下,那是死了都要被钉在耻辱柱上。</p>
此时,那些士绅地主,突然收到税务稽查司的税务清单,有多紧张可想而知。</p>
税务稽查司不同,他们是为自己的腰包干活。</p>
绝不是什么威胁。</p>
一个月后,宣传新政的工作正式完成。</p>
粗略统计,税务稽查司的效率是最高的,远远超过其他几个部门的总和。</p>
而且在他们的震慑下,大批中小地主,主动对自家土地进行了拆分。</p>
他们还不是拆分到一千亩以下,而是五百亩以下。</p>
因为按照新税法,五百亩以内正常缴纳田税。</p>
超过五百亩开始计算累进税,超过千亩税就高到赔钱了。</p>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累进税他们也是不愿意缴纳的。</p>
“还有一个原因,普通地主其实也没多高的学问,他们对新政的深远影响并无多少认识。”</p>
“对他们来说,把地分给儿子,肉也是烂在自家锅里了。”</p>
“对于地主的儿子们来说,以前没有继承权,现在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然是非常乐意的。”</p>
“甚至,如果父母不给他们分田,他们还会主动举报。”</p>
“真正抵制新政的,是累世官宦之家。”</p>
“他们有更高的政治诉求,也很清楚累进税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p>
“而我们真正要打击的,就是这个群体。”</p>
听完陈景恪的分析,朱元璋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p>
“咱会让锦衣卫重点盯着这些官宦世家的,敢阻挠新政的,休怪咱不客气。”</p>
这话是带着血腥味儿的。</p>
上次借助赵瑁案打击地方大户,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p>
猪也养肥了,正好开宰。</p>
就在老朱磨刀霍霍的时候,边关先后传来消息。</p>
晋王顺利拿下河西,燕王击破乃儿不花和咬住部。</p>
漠南已经没有成型的蒙古势力了。</p>
接到消息,老朱兴奋的连声叫好。</p>
两个儿子,都没有让他失望。</p>
“将战报公布出去,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国祚稳如泰山。”</p>
在朝廷的有意宣传下,战报迅速传扬开来。</p>
随着教化工作的展开,百姓已经对大明建立了一定的认同感。</p>
此时大明旗开得胜,他们自然也跟着一起高兴。</p>
而官僚集团则感到心慌不已。</p>
朝廷越强,他们反对新政的危险性就越大。</p>
尤其是,这次统军的还是两个亲王。</p>
等两个亲王率军归来,恐怕皇帝的手段会更加强硬。</p>
一想到这些,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线,也迅速的破碎。</p>
很多士绅地主选择分拆自家土地。</p>
而他们的背叛,也加速了内部的分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降。</p>
剩下的顽固派,已经无法阻挡大势。</p>
不过,分拆土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p>
即便上下一心都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更何况还有人抵制拖后腿。</p>
朱元璋的计划是,明年征收夏税的时候,完成此项任务。</p>try{ggauto();} catch(ex){}
“嘿嘿……明年夏税开征还未完成分拆的,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阶梯性收税。”</p>
“这么一想,咱反倒希望他们不要分拆了。”</p>
对于他的恶趣味,大家就当没看到。</p>
都忙得团团转,谁有空陪他闹啊。</p>
陈景恪自己也是忙的脚不沾地。</p>
除了参与各种政策的制定,他还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改革计划。</p>
上辈子他只是个普通医生,穿越后靠着超前的知识勉强站稳了脚跟。</p>
然后通过恶补知识,总算是勉强能应付当前的各种事务了。</p>
但对于如何打造一个时代,他依然没有成熟的想法。</p>
最开始他以为,进行制度变革,发展生产力、建工厂、搞工业化就能成功。</p>
随着对政治的了解越来越深,他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p>
构建新时代,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p>
然后他就迷茫了。</p>
他知道自己的变革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p>
直到司法独立失败,才让他陡然明白过来。</p>
他的变革缺了最重要的东西,思想。</p>
为什么司法独立会失败?</p>
因为当前的道德标准是儒家思想确立的,而律法又是根据道德标准来制定的。</p>
说白了,此时国家运转的底层逻辑,是儒家思想提供的。</p>
不改变这一点,司法就永远无法独立。</p>
至于用工业化倒逼儒家变革,这个计划也很难实现。</p>
工业化不是建工厂那么简单。</p>
前世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很多国家,停留在工业化的门槛之外,就是最好的证明。</p>
工业化,需要相应的思想做指引才能完成。</p>
如果将工业化比作是一台电脑,工厂是电脑的硬件,思想就是软件。</p>
没有思想的工业化,就像是没有软件的电脑,就是一块电子垃圾。</p>
指望一块电子垃圾倒逼儒家进步,多少有点缘木求鱼的感觉了。</p>
同理,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一个伟大的思想做动力驱动。</p>
否则,往往会人亡政息。</p>
只有用思想武装起来的集团,才能自发运转,不因人而变。</p>
也只有伟大的思想,才能构建出一个伟大的帝国。</p>
否则,他所谓的帝国时代,永远都无法实现。</p>
最多重走一遍英国的殖民道路。</p>
明白了这一点,他终于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p>
不,准确的说,他终于摸到了门槛。</p>
可门后的道路是什么样子的,又该如何走,暂时还没有头绪。</p>
说的直白点,他不知道那个伟大的思想该如何构建。</p>
现在他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p>
太阳的思想自然伟大,可不适应这个时代。</p>
直接照搬,后果是毁灭性的。</p>
要构建符合时代的伟大思想,就必须先了解这个时代。</p>
同时还要专研诸子百家的思想,以求从中汲取到养分。</p>
不过他有个别人都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作为穿越者,他能跳出时代看问题。</p>
更何况,他脑海里已经有一个伟大思想做参考。</p>
更容易找到适合的道路。</p>
但也只是相对其他人来说更容易,真正想要做到这一步,非常难。</p>
除此之外,李善长也经常来找他讨论‘法治’。</p>
自从听到法治这个概念,李善长就好像是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门,每天都有无数的新想法冒出。</p>
在他看来,最能理解自己想法的,自然就是陈景恪。</p>
所以,每当有了新的灵感,都会找他来讨论。</p>
陈景恪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让他自己完善法治思想,是很难的。</p>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p>
李善长是这个时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能根据法家思想,完善法治概念。</p>
那可就太好了。</p>
为什么一定要用法家思想,来完善法治概念呢?</p>
很简单,尊古习俗。</p>
凭空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难被人接受的。</p>
在前人的思想上推陈出新,那就完全不一样了。</p>
至于李善长热衷此事的原因,自然和三不朽有关。</p>
立功立德立言。</p>
立功他做到了,大明开国第一功勋。</p>
立德……他有自知之明,这辈子和德是沾不上边了。</p>
那就只剩下立言了。</p>
以前他没那个机会,虽然对法家思想研究很深,可并没有能推陈出新。</p>
陈景恪的一句‘法治’点醒了他。</p>
不需要全面解析法家思想,只要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突破,也是一样的。</p>
根据‘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发展出法治思想,和儒家的人治相对立。</p>
然后用‘法治’思想武装司法系统,让整个司法系统变成自己的门徒。</p>
不就完成立言了吗?</p>
当然,他很清楚自己占了陈景恪的便宜,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这么做。</p>
陈景恪就通过马皇后,向他转达了自己的意思。</p>
法治思想虽然是我提出的,但思想不受限制,谁都有权力去完善。</p>
只要承认我是这个概念的创立者就行。</p>
言外之意就是,我是创立者,你是完善者。</p>
李善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对于陈景恪的气量,发自内心的敬佩。</p>
他找陈景恪讨论灵感,也不全是为了交流。</p>
还有个原因,就是增加陈景恪的参与度。</p>
这样他就可以对外说,这新思想是我们两人一起完善的。</p>
陈景恪有那个肚量,我也不能当小人。</p>
这就是他的想法。</p>
对于陈景恪来说,和李善长交流,也大大增长了他对法家思想的了解。</p>
对于他构建心目中的‘伟大思想’,有着极大的帮助。</p>
就在陈景恪忙碌的时候,边关又一个情报传来。</p>
晋王和燕王即将凯旋,大约在八月份到达洛阳。</p>
为了迎接两个儿子归来,也为了彰显大明的武德充沛,朱元璋命令礼部制定了高规格的迎接仪式。</p>
非但如此,他还命人翻修了洛阳宫。</p>
才刚刚入住没几年的新宫殿群,竟然就要翻修,自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p>
但老朱一意孤行,必须翻修。</p>
咱平日里那么节俭,偶尔奢侈一把怎么了?</p>
就连马皇后都出面,说满足一下皇帝这个小要求吧。</p>
群臣这才不情不愿的同意。</p>
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他翻修洛阳宫的真正目的,是为朱标登基做准备。</p>
就在群臣为两位亲王凯旋做准备的时候,周王朱低调的进入了洛阳城。</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