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祁山之围
入驻祁山后,蜀军并没有急于离开。他们这一路奔波过于艰辛,而根据贾诩的判断,在金城、襄武的西人从得到消息到征调兵众,估计最少也需要七日,故而他们并不着急,在山堡中休整了三日后,方才准备离去。
弃城的时候,张辽站在前队回望山堡,感慨说:“如此天下巨防,弃之实在可惜。”世上山堡多是依山崖险处而建的营垒,虽然险峻,也不是毫无破绽。而祁山堡却完全不同,这得益于祁山独特的地势,它在平地之间拔地而起,虽不高耸,山基却是圆润无缺,稍做营建后,便是一座天然的堡垒。张辽自己判断,便是十万之众在此攻城,恐怕也要蹉跎岁月。
而天子牵了马出来,听到张辽如此言语,便说:“将军今日能进祁山,以后自然也能。”董昭在一旁微笑颔首,他心想此北上已圆满完成,不仅自长安迎回天子,手中还多了祁山的四千精卒,于国于己,他都是功莫大焉,故而心中极其愉快。
一众人就这么沿着祁山道往阳平关行进。祁山道虽然路程最长,但地势却最为平坦便利,董昭估计四百里的路程,大约四日就能赶到。不料在南下当日,忽然风雷大作,彻夜不息,大风吹得林木间飞沙走石,簌簌作响。雷鸣更如整座秦岭山脉在迸裂般连绵不绝,令蜀人们耳鸣目眩,这在陇上是极罕见的。
人们忽然想起在二月乙己的时候,天上曾突现日蚀,各地均可看到。日蚀是大灾之兆,但各地却并无异事发生,陈冲又不喜谈此事,所以就搁置下来了。但民间却传说,日蚀应巨星陨落,真龙将死!很快就传播开了,虽说随着时日过去,大家又渐渐澹忘。但此时再看到祁山道上的漫天雷光,蜀人们又不禁记起此事,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所谓庚寅虎年,不似一个平凡年。
但如此一来,他们行军的速度自然慢了下来,在第三日晚,蜀人的前锋方才赶到了香炉崖,距离嘉陵江口尚有三十余里,距阳平关更是还有两百里的路程,当夜他们就在崖下的阴凉处歇息,只有天子、董昭等寥寥数人给搭了帐篷。
到次日拂晓,天还黑着,随行的宫人唤醒还没有起身的天子,说:“陛下,董使君说有军情禀报!”
天子仍有睡意,但得闻后勉强披衣起身。他一边穿衣,一边寻思道:“我随军这几日,董昭从没有向我报过军情,怎么今日来找我?莫非是汉中的蜀军来接我了?”
天还没有大亮,天子出来时,发现来得不只有董昭,贾诩、张辽等人都到齐了。董昭见面拱手,而后靠近低声道:“陛下,前队行至嘉陵江口,发现似有贼子旗帜活动。”
天子大惊,立马问道:“大约有多少人,过得去吗?”董昭没有答话,而是一旁的张辽说:“还在查探,不久就有回报了。”天子知张辽不会谎言,但观察他神色忧虑,便明白敌军不在少数。一时也无言语,就回去探看伏后董贵妃等妻儿。
过了大约两刻钟,吴班回使来报说,不止是嘉陵江口,似乎在江口到秋木湾这二十里地的山道中,尽是朝廷的赤赭红旗,观其声势,恐怕不下四万人!这个消息令在场众人无不大惊,蜀道坎坷难行,而他们又出其不意走祁山道,朝廷怎么可能派如此大军拦在他们前面?
还是贾诩说出了最可能的情况,他满脸阴沉地说:“朝廷有高人啊!他大概是知道我等不能走傥骆、褒斜、子午诸道进入汉中,前围祁山又为时已晚,干脆反其道而行,以大军自陈仓深入至此,拦在阳平关前,我等便无路可去了。”
董昭用手扶着树,半晌没有动。他本以为大功已经告成,不料在这里竟然出了差错,该怎么办呢?山道只有一条,再走别的荒郊野岭,先不说能不能成功,一旦被西朝发现,自己就是自陷绝地了。硬杀过去吗?这山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哪里有赢的道理?
过了半晌,他才问:“看清了敌寇旗帜没有?是谁领兵啊?”
“有西府的帅旗!段煨肯定来了!”
董昭不觉惨笑一声,又说:“把这事告知陛下吧!”刘协再次出帐时,看见所有人都陷入沉默,他却没有受挫的神情,反而问道:“眼下能如何呢?”
“只有一个办法!”张辽按着刀柄上前道:“诸位先率大军回到祁山堡内固守,我带数骑走小道去汉中求援,汉中张鲁尚有三万兵卒,大约只需月余,我等依城而战,必能克敌致胜!”
也只有这个法子了,众人都没有异议。张辽带领数骑进入丛林后,其余人便开始指挥将士转身回返,但刘协的心中却产生出一种预感,自己大概永远无法进入汉中了。身边的妻儿显然也有如此感想,故而在路上隐隐啜泣,但他却面露平静之色,尽力安抚众人情绪,转头对伏后说道:“不用担心,我身边的贾先生是天下名士,亦是世间名将,有他指挥,必无大碍。”
大军回转之际,江口的西军也有所察觉,顿时派出前队在蜀军后队尾随,众人本来担忧段煨回即刻追击,牵扯蜀军回师的速度,但出乎他们预料,汉军的主力一直维持着与他们二十里的距离,哪怕是前队的斥候,一有交锋的迹象就立刻撤退,而后又视形势继续尾随。
回去的路上依旧风雷不断,阴霾中开始落下无声无息的雨丝,而后缓缓增大,蜀人冒雨回到祁山时,天地间尽是滂沱的泥水,纵使有蓑衣挡雨,亦将众人浇个通透,令他们感到浑身发冷。
匆匆进入堡内后,天子疲累不堪,擦洗了一番后,很快就和衣在榻上睡着了。而董昭则与贾诩商议着,是否要杀掉此前那些投降的汉兵,毕竟若要守城,这都是极为不安的因素。
等到天子这一觉一直睡到傍晚,突然惊觉而起,口中念道:“贾先生呢?让他来见我。”
不料一转身,就看见贾诩站在门边,对他微笑道:“陛下是回心转意了?”天子说:“我不走,但希望先生帮帮我,把岐儿送走。”贾诩叹了一口气,对天子说:“陛下不必担心,我已经与皇后商议过,两个时辰前就把殿下送走了。”
刘协松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好,他走了就好。”这时他走到门前,发现雨已经停了,一缕金色的阳光射入眼帘。太阳已经落在了西边山头之上,发出最后的金黄色光芒。无论是左是右的无数青山,此时都沐浴在一片温暖和谐之中,无利无争,静待黑夜的降临。
他看见落日缓缓沉入山头,只剩下一片余晖还映照在西边的云彩之上。最后,连余晖也越来越暗,天空呈现出青黑色,山头也变得隐隐约约。白色的澹云飘拂,西边的天空露出即刻依稀的星光,而在祁山堡的周遭夜幕里,一南一北两条火龙渐渐显现在河谷之间。火光映照着旗帜,可以看到南面是段煨的天狗旗帜,而北面则是一面全新的军旗,上面画着青天玄鸟旗帜,不知此军主帅是何人。
但很快疑问就得到了解答,十余名骑士从北面军中直奔祁山堡前,在箭程的边缘对着城内喊道:“代王太子驾临此地,城中将领出来答话!”
原来是刘燮!他怎么来得这么快?莫非这围堵的布置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刘协吃了一惊,还未细想清楚,就听闻城下人大声喝道:“蜀贼!快把陛下交还回来!否则休怪我等绝情!”
刘协闻言,干脆就站到城楼最显眼的位置,对着下面嘶声喊道:“何必多言!朕就坐在城内,看你们谁能拿来封侯!”
城下的骑士闻言,立刻笑道:“陛下玩笑了。”然后立刻回到军中向刘燮禀告,西府军诸将也都在他身旁,等待着他表态。
刘燮摸摸眉梢,转首问段煨道:“敢问都督,你可知堡中剩有多少粮草?”
“按例,城中一般备有足支四月的粮秣,上一次调粮是在四月底,距今已有月余,而城中约有九千人,应该还能供一月之用。”段煨答道。
“一月么?”刘燮放下手,转而对段煨笑道:“那我们就在这里等上三月,看天子能否回心转意,此间诸事,就劳烦段都督费心了。”
话毕,段煨听出其中关节,面色不禁一沉,但还是低首应道:“请世子放心,便是一只麻雀,我也不会让他飞进祁山!”
当夜,西府军便开始围绕祁山堡设围筑营,而后又绕城挖了一圈沟堑,朝中引入西汉水,虽未攻城,但城围可谓是水泄不通。但令士卒不解的是,城中明明只有一月之粮,而代王世子为何传军令要在此地驻留三月。而熟读史书的将领们则明白,代王世子是打算效彷李兑沙丘之围,将皇帝活活饿死在山堡之中了。
弃城的时候,张辽站在前队回望山堡,感慨说:“如此天下巨防,弃之实在可惜。”世上山堡多是依山崖险处而建的营垒,虽然险峻,也不是毫无破绽。而祁山堡却完全不同,这得益于祁山独特的地势,它在平地之间拔地而起,虽不高耸,山基却是圆润无缺,稍做营建后,便是一座天然的堡垒。张辽自己判断,便是十万之众在此攻城,恐怕也要蹉跎岁月。
而天子牵了马出来,听到张辽如此言语,便说:“将军今日能进祁山,以后自然也能。”董昭在一旁微笑颔首,他心想此北上已圆满完成,不仅自长安迎回天子,手中还多了祁山的四千精卒,于国于己,他都是功莫大焉,故而心中极其愉快。
一众人就这么沿着祁山道往阳平关行进。祁山道虽然路程最长,但地势却最为平坦便利,董昭估计四百里的路程,大约四日就能赶到。不料在南下当日,忽然风雷大作,彻夜不息,大风吹得林木间飞沙走石,簌簌作响。雷鸣更如整座秦岭山脉在迸裂般连绵不绝,令蜀人们耳鸣目眩,这在陇上是极罕见的。
人们忽然想起在二月乙己的时候,天上曾突现日蚀,各地均可看到。日蚀是大灾之兆,但各地却并无异事发生,陈冲又不喜谈此事,所以就搁置下来了。但民间却传说,日蚀应巨星陨落,真龙将死!很快就传播开了,虽说随着时日过去,大家又渐渐澹忘。但此时再看到祁山道上的漫天雷光,蜀人们又不禁记起此事,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所谓庚寅虎年,不似一个平凡年。
但如此一来,他们行军的速度自然慢了下来,在第三日晚,蜀人的前锋方才赶到了香炉崖,距离嘉陵江口尚有三十余里,距阳平关更是还有两百里的路程,当夜他们就在崖下的阴凉处歇息,只有天子、董昭等寥寥数人给搭了帐篷。
到次日拂晓,天还黑着,随行的宫人唤醒还没有起身的天子,说:“陛下,董使君说有军情禀报!”
天子仍有睡意,但得闻后勉强披衣起身。他一边穿衣,一边寻思道:“我随军这几日,董昭从没有向我报过军情,怎么今日来找我?莫非是汉中的蜀军来接我了?”
天还没有大亮,天子出来时,发现来得不只有董昭,贾诩、张辽等人都到齐了。董昭见面拱手,而后靠近低声道:“陛下,前队行至嘉陵江口,发现似有贼子旗帜活动。”
天子大惊,立马问道:“大约有多少人,过得去吗?”董昭没有答话,而是一旁的张辽说:“还在查探,不久就有回报了。”天子知张辽不会谎言,但观察他神色忧虑,便明白敌军不在少数。一时也无言语,就回去探看伏后董贵妃等妻儿。
过了大约两刻钟,吴班回使来报说,不止是嘉陵江口,似乎在江口到秋木湾这二十里地的山道中,尽是朝廷的赤赭红旗,观其声势,恐怕不下四万人!这个消息令在场众人无不大惊,蜀道坎坷难行,而他们又出其不意走祁山道,朝廷怎么可能派如此大军拦在他们前面?
还是贾诩说出了最可能的情况,他满脸阴沉地说:“朝廷有高人啊!他大概是知道我等不能走傥骆、褒斜、子午诸道进入汉中,前围祁山又为时已晚,干脆反其道而行,以大军自陈仓深入至此,拦在阳平关前,我等便无路可去了。”
董昭用手扶着树,半晌没有动。他本以为大功已经告成,不料在这里竟然出了差错,该怎么办呢?山道只有一条,再走别的荒郊野岭,先不说能不能成功,一旦被西朝发现,自己就是自陷绝地了。硬杀过去吗?这山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哪里有赢的道理?
过了半晌,他才问:“看清了敌寇旗帜没有?是谁领兵啊?”
“有西府的帅旗!段煨肯定来了!”
董昭不觉惨笑一声,又说:“把这事告知陛下吧!”刘协再次出帐时,看见所有人都陷入沉默,他却没有受挫的神情,反而问道:“眼下能如何呢?”
“只有一个办法!”张辽按着刀柄上前道:“诸位先率大军回到祁山堡内固守,我带数骑走小道去汉中求援,汉中张鲁尚有三万兵卒,大约只需月余,我等依城而战,必能克敌致胜!”
也只有这个法子了,众人都没有异议。张辽带领数骑进入丛林后,其余人便开始指挥将士转身回返,但刘协的心中却产生出一种预感,自己大概永远无法进入汉中了。身边的妻儿显然也有如此感想,故而在路上隐隐啜泣,但他却面露平静之色,尽力安抚众人情绪,转头对伏后说道:“不用担心,我身边的贾先生是天下名士,亦是世间名将,有他指挥,必无大碍。”
大军回转之际,江口的西军也有所察觉,顿时派出前队在蜀军后队尾随,众人本来担忧段煨回即刻追击,牵扯蜀军回师的速度,但出乎他们预料,汉军的主力一直维持着与他们二十里的距离,哪怕是前队的斥候,一有交锋的迹象就立刻撤退,而后又视形势继续尾随。
回去的路上依旧风雷不断,阴霾中开始落下无声无息的雨丝,而后缓缓增大,蜀人冒雨回到祁山时,天地间尽是滂沱的泥水,纵使有蓑衣挡雨,亦将众人浇个通透,令他们感到浑身发冷。
匆匆进入堡内后,天子疲累不堪,擦洗了一番后,很快就和衣在榻上睡着了。而董昭则与贾诩商议着,是否要杀掉此前那些投降的汉兵,毕竟若要守城,这都是极为不安的因素。
等到天子这一觉一直睡到傍晚,突然惊觉而起,口中念道:“贾先生呢?让他来见我。”
不料一转身,就看见贾诩站在门边,对他微笑道:“陛下是回心转意了?”天子说:“我不走,但希望先生帮帮我,把岐儿送走。”贾诩叹了一口气,对天子说:“陛下不必担心,我已经与皇后商议过,两个时辰前就把殿下送走了。”
刘协松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好,他走了就好。”这时他走到门前,发现雨已经停了,一缕金色的阳光射入眼帘。太阳已经落在了西边山头之上,发出最后的金黄色光芒。无论是左是右的无数青山,此时都沐浴在一片温暖和谐之中,无利无争,静待黑夜的降临。
他看见落日缓缓沉入山头,只剩下一片余晖还映照在西边的云彩之上。最后,连余晖也越来越暗,天空呈现出青黑色,山头也变得隐隐约约。白色的澹云飘拂,西边的天空露出即刻依稀的星光,而在祁山堡的周遭夜幕里,一南一北两条火龙渐渐显现在河谷之间。火光映照着旗帜,可以看到南面是段煨的天狗旗帜,而北面则是一面全新的军旗,上面画着青天玄鸟旗帜,不知此军主帅是何人。
但很快疑问就得到了解答,十余名骑士从北面军中直奔祁山堡前,在箭程的边缘对着城内喊道:“代王太子驾临此地,城中将领出来答话!”
原来是刘燮!他怎么来得这么快?莫非这围堵的布置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刘协吃了一惊,还未细想清楚,就听闻城下人大声喝道:“蜀贼!快把陛下交还回来!否则休怪我等绝情!”
刘协闻言,干脆就站到城楼最显眼的位置,对着下面嘶声喊道:“何必多言!朕就坐在城内,看你们谁能拿来封侯!”
城下的骑士闻言,立刻笑道:“陛下玩笑了。”然后立刻回到军中向刘燮禀告,西府军诸将也都在他身旁,等待着他表态。
刘燮摸摸眉梢,转首问段煨道:“敢问都督,你可知堡中剩有多少粮草?”
“按例,城中一般备有足支四月的粮秣,上一次调粮是在四月底,距今已有月余,而城中约有九千人,应该还能供一月之用。”段煨答道。
“一月么?”刘燮放下手,转而对段煨笑道:“那我们就在这里等上三月,看天子能否回心转意,此间诸事,就劳烦段都督费心了。”
话毕,段煨听出其中关节,面色不禁一沉,但还是低首应道:“请世子放心,便是一只麻雀,我也不会让他飞进祁山!”
当夜,西府军便开始围绕祁山堡设围筑营,而后又绕城挖了一圈沟堑,朝中引入西汉水,虽未攻城,但城围可谓是水泄不通。但令士卒不解的是,城中明明只有一月之粮,而代王世子为何传军令要在此地驻留三月。而熟读史书的将领们则明白,代王世子是打算效彷李兑沙丘之围,将皇帝活活饿死在山堡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