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宣府镇下西路分守参将黎建萼娶的是赖天禄大姐,照理说他是赖家兄弟的大姐夫,虽非血脉至亲,却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利益共同体。
就在张家口事件发生数日后,当黎建萼耐不住自家妻子的哭求,只得点起兵马往张家口为自己的小舅子平冤脱难。
可他领军马行至万全左卫城附近的宣平堡时,却忽然驻军不前,两日后,又不知为何,竟灰溜溜地回师柴沟堡。
从此后,不论夫人如何哭闹,他都是不再理睬,有时被哭闹急了,更是怒声喝骂一阵,渐渐地,夫人赖氏也就不再哭闹。
原来,黎建萼在宣平堡内见到了宣府参将刘广武的信使,信中刘广武直言赖氏兄弟勾结奸商,私通建奴之罪。
更言明,前总兵麾下第一战将郭英贤,如今正率麾下精锐屯驻宁远站与沙岭一带,若是他黎建萼再向前一里,便要以叛乱为由予以诛除。
要知道,黎建萼出兵之际也只是基于一时之气愤,可一路行到宣平堡,他也早已冷静下来,现在黎建萼心中想的并非是能不能救回赖家兄弟。
他心中想得最多的,反而是自己的前途,究竟还能不能在下西路参将的位置上坐稳,所以在宣平堡驻兵不前,其实就是在等一个消息,也可以说是一个承诺,一个定心丸。
而刘广武派来的信使,就是他正在等待的定心丸,因为他带来了永宁伯张诚的承诺,下西路参将的位置永宁伯并不感兴趣,只要他黎建萼不添乱,便仍然是他继续坐这个位置。
正是因为得到了永宁伯张诚的亲笔书信作保,黎建萼才毅然决然地撤兵回柴沟堡,而宁远站的郭英贤只是他同意撤兵的一个幌子罢了。
…………
再有宣府镇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杨天福,他的三姐就嫁给了中路参将赖天寿,因此其与赖家也可以说是一个利益链条上的。
不过,正是因为他也姓杨,却被永宁伯张诚利用了这一因由,只是用了一招,便轻而易举地将之安抚。
其实,永宁伯张诚之所以图谋张家口,除了因为心中对山右八大商卖国行径的痛恨,也有想要彻底控制张家口这一边贸重地的想法。
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游击将军,刚刚才奉命出镇上北路的时候,就曾安排人往张家口落脚,想要在对蒙古的边贸上插一脚。
可未曾想到,山右八大商凭着自己在张家口的势力,竟容不得外人染指边贸事宜,并且态度还十分嚣张,毫无可以商量之余地。
当时,张诚便已动了杀心,只不过自己初到北路,根基未稳,更兼实力不济,这一口恶气也只能暂且忍下。
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张诚当时便暗下决心,来日如有时机,必将这八个卖国奸贼一并铲除,为此更是谋划经年,早早就在张家口埋下了伏笔。
他那时所想也只是张家口一地,并未有如此之大的野心。
不过,野心这东西,谁又能说得准呢?
随着自己实力的不断增加,野心同样会不断膨胀起来,或许当年张诚只是想进入张家口贸易赚钱,他甚至连诛除八大商的想法都不够坚定。
可当他坐上了宣府镇总兵官的位置,又获封永宁伯,更是手握数万天下强军,心态顺其自然地也会有所膨胀。
如今,永宁伯张诚想要的,可不止是一个张家口的边贸自由了!
他现在是既要张家口的控制权。
更要八大商这许多年积攒下来的所有家业。
还要借机在宣大三镇中铲除一些旧派军头,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
然,树威并不等同于滥杀,因为永宁伯可不想与选大三镇所有旧派势力为敌,他现在还不具备彻底推翻旧势力的力量。
借着这一次抓捕通奴卖国奸商的时机,将一部分与奸商勾连紧密的旧势力除掉,以此雷霆万钧之力,震慑住剩余的宣大旧派军门势力,达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平衡。
这才是张诚想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毕竟,勇毅军虽已是大明第一强军,但其两大究极对手流寇与虏贼,如今可都在蓬勃发展,张诚可不想自己这边陷于混乱,而因此失去未来争霸天下的实力。
所以在他的既定方略里,除了夺取并控制张家口,借机铲除赖氏兄弟,进而控制上西路和中路之外,对余下的几路分守参将,他并不想赶尽杀绝。
因为,一旦他真的这么做了,不只是宣大三镇的旧派军门势力,会成为他的死敌,就连朝廷上的各位阁老重臣,以及当今崇祯皇帝都不会放过他。
张诚倒是不怕脱离出体制外,自行发展,以他现有的实力,强行割据宣大一半以上的土地,自成一方势力,也不是不可能。
但若是真的那样做了,就等于同时失去体制给其输血的渠道,虽然这种输血对于勇毅军来说,微不足道,但总也是聊胜于无。
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一旦真的自立为王,那便会因此而失去大义的名分,虽然这个大义名分只是一件表面光鲜的外衣,其实际上并不能给张诚带来肉眼可见的好处。
但它却是一面旗帜,而张诚举着这面大旗,更能号召天下人!
张诚可不想自己成为后世史书中的叛贼,又或者是贰臣,所以这面代表着正统皇朝大义名分的旗帜,张诚注定要扛到最后。
既然这面代表着大义名分的旗帜,张诚不打算丢弃,那么便不可在宣大地方上杀戮过重,因此除了将赖氏家族连根拔起之外,余者各官各将,自然不会受到大的波及。
早在张家口锄奸行动开始前,张诚就已经与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杨天福有书信往复。
而为了进一步拉拢杨天福,张诚更是以他的二夫人杨丽英祖籍豫北,在宣府本地没有亲戚可以依靠为由,提出有意让自己二夫人认杨天福为义兄的想法。
彼时,张诚也已经晋升宣府副总兵,正处于事业如日中天般的上升期间,杨天福又怎会拒绝他主动伸过来的橄榄枝呢?
就这样,杨天福化身一变,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永宁伯张诚的便宜大舅哥,如此一来,赖天寿是杨天福的三姐夫,而永宁伯张诚又是他杨天福的干妹夫。
现在,两边都是杨天福的亲戚,他要帮哪一边,可就得好好仔细斟酌一番了。
其实杨天福内心中的想法,与下西路参将黎建萼一般无二,虽然那赖天寿是自家的亲姐夫,但在生死抉择面前,亲戚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张诚只是写了几封书信,一番好言安抚之下,杨天福这个便宜大舅哥就顺坡下驴,在顺盛川东城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了。
当然,永宁伯张诚也对杨天福做出了承诺,赖天寿固然必死无疑,但作为赖天寿正妻的杨家三姐,连同他的亲生儿女却是可以活下来。
既然自家亲姐姐和亲外甥没有生命危险,杨天福自然也就没有了拼命的理由。
其实,就算张诚不留杨家三姐及其子女的性命,杨天福也未必敢于率军找张诚拼命,不过这就是张诚大气之处,他永远不会把事情做绝。
正所谓“生死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
三月十七日,大明勇毅军青龙、白虎两营各部战士,分别出现在榆次、清源、徐沟、太谷、平遥、介休等县城外,大军浩荡,威风凛凛,甲械森严。
辰时初,介休县城,范府大院。
几进几出的庞大院落群,也没了往日森严的规矩,人来人往,显得嘈杂异常,似乎大难临头一般。
整个院落都显得十分沉闷,不论所见的范府族人,还是府中下人,个个神情都是惴惴不安,他们不时交头接耳,私下议论纷纷。
更有些人甚至已经在收拾屋里的贵细物品,大包小裹,而更为聪明之人,则悄悄将老婆孩子都送回了娘家,连屋里值钱物品都打包悄悄送走。
而他们自己则继续留在府里探听消息,一有不好,便立即飞奔离去。
范府中堂的议事大厅内,五位族老花白胡须的脸上也都是满面愁容,不住唉声叹气,居中而坐的那一位更是脸上沟壑深邃,一举一动,都是颤巍巍的老态龙钟样子。
虽然已是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时节,但他仍旧披着一件厚实的裘皮大衣,将身子包得紧紧的,只留了一张萎靡的老脸在外面。
范家现任家主正是奸商范永斗,不过,他为了把持与奴走私的主动权,也是为了巴结奴酋黄台吉,常年住在张家口与王登库竞争八大家话事人的角色。
而老宅和总号这边的事务,基本上都是由族老和大掌柜自决,族老们管理着族务和祠堂,大掌柜管理总号各项商事杂务。
可现在消息隔绝,家主范永斗生死不明,城外又是大军压境,声言要擒捉通奴奸商,族人个个慌乱不已,族老们也是连夜聚了过来,却没有议出个所以然来。
事情发展到今日这般地步,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勇毅军不是前去豫省剿贼的嘛?
怎么就突然来介休抓捕通奴奸商了呢!
对于范永斗在张家口做边贸生意一事,整个范氏家族都是全力支持的,毕竟能够赚来大把的真金白银,作为商人世家的他们怎么可以拒绝呢?
虽然不知道范永斗父子在张家口那边的情况,可既然勇毅军能兵临介休城外,声言要抓捕通奴奸商,若不开城,便强攻硬打。
这可如何是好?
勇毅军既然能来到这里,且不说范永斗父子如何,至少太原、大同等处的宅院、商铺和塌房里的无数货物,怕已尽数成了永宁伯张诚的战利品了吧?
那边还有许多管事的掌柜和伙计,不是族人,便是同乡,这下怕也尽数被抓捕了吧?
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人的心血,积累起来今日这等家底,难道就这样毁于一旦,毁在自己等人手中了嘛?
这可如何面对范家列祖列宗啊?
居中而坐的大族老范永勤,一脸惨笑,许久无言,介休是范家的祖居之地,世代经营,已是根深蒂固,就连县令老爷都不敢小觑范家。
然如今这场变故太大,虽然派人送去许多金银字画,可县令却百般推脱,直到最后才勉强承诺,绝不开城放宣府军马进来。
不过,不开门就真的能够将如狼似虎的宣府军,挡在门外了吗?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派人出城,往周边县城、甚至往府城去求助,可四面都是宣府军的骑兵,谁又敢出城送死呢。
自打晨起,勇毅军出现在城外,并围住四门是起,种种言论就已经开始在介休城内弥漫。
很多人都在痛骂奸商无义,竟然通奴卖国,真是祸国殃民,当人人得而诛之,言外之意竟已然直指范家族人,且这言论更大有越传越盛之势。
“我早就说过,永宁伯是啥人?那可是个活阎王,在他眼里杀个人就跟咱吃饭一样,连个眼珠都不带眨一下。”下首一个族老愤愤说着,言下之意,大有指责范永斗的意思。
他的话才一出口,立时就在议事厅内引起一片共鸣之声,各位族老再也憋不住了,一个个纷纷出言指责埋怨起家主范永斗来。
“好啦。”
大族老范永勤终于忍耐不住,一声怒喝,制止众人指责之声,怒气冲冲地说道:“现在还说这样的话,又有何用?”
言外之意,便是指责众人“早干嘛去了?”
他接着又道:“当初赚了银子,你等个个都夸永斗,哪一家年终的分红少拿啦?现在摊了事,却在这里埋怨指谪其永斗,心里可过意得去?”
“永勤老哥,不是我等埋怨永斗,可如今这事咋办,总得想个辙儿,不能一大家子人,全跟着赔进去吧?”
“知县老爷,答应我等,绝不开门放其入城,难道他宣府军还敢攻我山西的城?”
范永勤的话语一出,议事厅内立时安静下来,可才过片刻,便有人出言质疑:“就怕陈老爷,顶不住压力,若是开了门,咱们可就全完了。”
“是啊,通奴卖国,可是满门抄斩啊!”
“上城。咱得上了城才行,这就召集家丁和伙计,都是咱养了多年的自己人,派到各处城门城头,严防死守。”
“对……对嘞。只要守着几处城门,他宣府军就算真的敢攻城,一时半会,也不得破,只须坚守三五日,太原那边还有巡抚老爷和晋王千岁,必不会对此不闻不问。”
“城中粮草充裕,莫说三五日,就守上个三五月,也非难事!”
就在张家口事件发生数日后,当黎建萼耐不住自家妻子的哭求,只得点起兵马往张家口为自己的小舅子平冤脱难。
可他领军马行至万全左卫城附近的宣平堡时,却忽然驻军不前,两日后,又不知为何,竟灰溜溜地回师柴沟堡。
从此后,不论夫人如何哭闹,他都是不再理睬,有时被哭闹急了,更是怒声喝骂一阵,渐渐地,夫人赖氏也就不再哭闹。
原来,黎建萼在宣平堡内见到了宣府参将刘广武的信使,信中刘广武直言赖氏兄弟勾结奸商,私通建奴之罪。
更言明,前总兵麾下第一战将郭英贤,如今正率麾下精锐屯驻宁远站与沙岭一带,若是他黎建萼再向前一里,便要以叛乱为由予以诛除。
要知道,黎建萼出兵之际也只是基于一时之气愤,可一路行到宣平堡,他也早已冷静下来,现在黎建萼心中想的并非是能不能救回赖家兄弟。
他心中想得最多的,反而是自己的前途,究竟还能不能在下西路参将的位置上坐稳,所以在宣平堡驻兵不前,其实就是在等一个消息,也可以说是一个承诺,一个定心丸。
而刘广武派来的信使,就是他正在等待的定心丸,因为他带来了永宁伯张诚的承诺,下西路参将的位置永宁伯并不感兴趣,只要他黎建萼不添乱,便仍然是他继续坐这个位置。
正是因为得到了永宁伯张诚的亲笔书信作保,黎建萼才毅然决然地撤兵回柴沟堡,而宁远站的郭英贤只是他同意撤兵的一个幌子罢了。
…………
再有宣府镇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杨天福,他的三姐就嫁给了中路参将赖天寿,因此其与赖家也可以说是一个利益链条上的。
不过,正是因为他也姓杨,却被永宁伯张诚利用了这一因由,只是用了一招,便轻而易举地将之安抚。
其实,永宁伯张诚之所以图谋张家口,除了因为心中对山右八大商卖国行径的痛恨,也有想要彻底控制张家口这一边贸重地的想法。
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游击将军,刚刚才奉命出镇上北路的时候,就曾安排人往张家口落脚,想要在对蒙古的边贸上插一脚。
可未曾想到,山右八大商凭着自己在张家口的势力,竟容不得外人染指边贸事宜,并且态度还十分嚣张,毫无可以商量之余地。
当时,张诚便已动了杀心,只不过自己初到北路,根基未稳,更兼实力不济,这一口恶气也只能暂且忍下。
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张诚当时便暗下决心,来日如有时机,必将这八个卖国奸贼一并铲除,为此更是谋划经年,早早就在张家口埋下了伏笔。
他那时所想也只是张家口一地,并未有如此之大的野心。
不过,野心这东西,谁又能说得准呢?
随着自己实力的不断增加,野心同样会不断膨胀起来,或许当年张诚只是想进入张家口贸易赚钱,他甚至连诛除八大商的想法都不够坚定。
可当他坐上了宣府镇总兵官的位置,又获封永宁伯,更是手握数万天下强军,心态顺其自然地也会有所膨胀。
如今,永宁伯张诚想要的,可不止是一个张家口的边贸自由了!
他现在是既要张家口的控制权。
更要八大商这许多年积攒下来的所有家业。
还要借机在宣大三镇中铲除一些旧派军头,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
然,树威并不等同于滥杀,因为永宁伯可不想与选大三镇所有旧派势力为敌,他现在还不具备彻底推翻旧势力的力量。
借着这一次抓捕通奴卖国奸商的时机,将一部分与奸商勾连紧密的旧势力除掉,以此雷霆万钧之力,震慑住剩余的宣大旧派军门势力,达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平衡。
这才是张诚想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毕竟,勇毅军虽已是大明第一强军,但其两大究极对手流寇与虏贼,如今可都在蓬勃发展,张诚可不想自己这边陷于混乱,而因此失去未来争霸天下的实力。
所以在他的既定方略里,除了夺取并控制张家口,借机铲除赖氏兄弟,进而控制上西路和中路之外,对余下的几路分守参将,他并不想赶尽杀绝。
因为,一旦他真的这么做了,不只是宣大三镇的旧派军门势力,会成为他的死敌,就连朝廷上的各位阁老重臣,以及当今崇祯皇帝都不会放过他。
张诚倒是不怕脱离出体制外,自行发展,以他现有的实力,强行割据宣大一半以上的土地,自成一方势力,也不是不可能。
但若是真的那样做了,就等于同时失去体制给其输血的渠道,虽然这种输血对于勇毅军来说,微不足道,但总也是聊胜于无。
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一旦真的自立为王,那便会因此而失去大义的名分,虽然这个大义名分只是一件表面光鲜的外衣,其实际上并不能给张诚带来肉眼可见的好处。
但它却是一面旗帜,而张诚举着这面大旗,更能号召天下人!
张诚可不想自己成为后世史书中的叛贼,又或者是贰臣,所以这面代表着正统皇朝大义名分的旗帜,张诚注定要扛到最后。
既然这面代表着大义名分的旗帜,张诚不打算丢弃,那么便不可在宣大地方上杀戮过重,因此除了将赖氏家族连根拔起之外,余者各官各将,自然不会受到大的波及。
早在张家口锄奸行动开始前,张诚就已经与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杨天福有书信往复。
而为了进一步拉拢杨天福,张诚更是以他的二夫人杨丽英祖籍豫北,在宣府本地没有亲戚可以依靠为由,提出有意让自己二夫人认杨天福为义兄的想法。
彼时,张诚也已经晋升宣府副总兵,正处于事业如日中天般的上升期间,杨天福又怎会拒绝他主动伸过来的橄榄枝呢?
就这样,杨天福化身一变,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永宁伯张诚的便宜大舅哥,如此一来,赖天寿是杨天福的三姐夫,而永宁伯张诚又是他杨天福的干妹夫。
现在,两边都是杨天福的亲戚,他要帮哪一边,可就得好好仔细斟酌一番了。
其实杨天福内心中的想法,与下西路参将黎建萼一般无二,虽然那赖天寿是自家的亲姐夫,但在生死抉择面前,亲戚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张诚只是写了几封书信,一番好言安抚之下,杨天福这个便宜大舅哥就顺坡下驴,在顺盛川东城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了。
当然,永宁伯张诚也对杨天福做出了承诺,赖天寿固然必死无疑,但作为赖天寿正妻的杨家三姐,连同他的亲生儿女却是可以活下来。
既然自家亲姐姐和亲外甥没有生命危险,杨天福自然也就没有了拼命的理由。
其实,就算张诚不留杨家三姐及其子女的性命,杨天福也未必敢于率军找张诚拼命,不过这就是张诚大气之处,他永远不会把事情做绝。
正所谓“生死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
三月十七日,大明勇毅军青龙、白虎两营各部战士,分别出现在榆次、清源、徐沟、太谷、平遥、介休等县城外,大军浩荡,威风凛凛,甲械森严。
辰时初,介休县城,范府大院。
几进几出的庞大院落群,也没了往日森严的规矩,人来人往,显得嘈杂异常,似乎大难临头一般。
整个院落都显得十分沉闷,不论所见的范府族人,还是府中下人,个个神情都是惴惴不安,他们不时交头接耳,私下议论纷纷。
更有些人甚至已经在收拾屋里的贵细物品,大包小裹,而更为聪明之人,则悄悄将老婆孩子都送回了娘家,连屋里值钱物品都打包悄悄送走。
而他们自己则继续留在府里探听消息,一有不好,便立即飞奔离去。
范府中堂的议事大厅内,五位族老花白胡须的脸上也都是满面愁容,不住唉声叹气,居中而坐的那一位更是脸上沟壑深邃,一举一动,都是颤巍巍的老态龙钟样子。
虽然已是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时节,但他仍旧披着一件厚实的裘皮大衣,将身子包得紧紧的,只留了一张萎靡的老脸在外面。
范家现任家主正是奸商范永斗,不过,他为了把持与奴走私的主动权,也是为了巴结奴酋黄台吉,常年住在张家口与王登库竞争八大家话事人的角色。
而老宅和总号这边的事务,基本上都是由族老和大掌柜自决,族老们管理着族务和祠堂,大掌柜管理总号各项商事杂务。
可现在消息隔绝,家主范永斗生死不明,城外又是大军压境,声言要擒捉通奴奸商,族人个个慌乱不已,族老们也是连夜聚了过来,却没有议出个所以然来。
事情发展到今日这般地步,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勇毅军不是前去豫省剿贼的嘛?
怎么就突然来介休抓捕通奴奸商了呢!
对于范永斗在张家口做边贸生意一事,整个范氏家族都是全力支持的,毕竟能够赚来大把的真金白银,作为商人世家的他们怎么可以拒绝呢?
虽然不知道范永斗父子在张家口那边的情况,可既然勇毅军能兵临介休城外,声言要抓捕通奴奸商,若不开城,便强攻硬打。
这可如何是好?
勇毅军既然能来到这里,且不说范永斗父子如何,至少太原、大同等处的宅院、商铺和塌房里的无数货物,怕已尽数成了永宁伯张诚的战利品了吧?
那边还有许多管事的掌柜和伙计,不是族人,便是同乡,这下怕也尽数被抓捕了吧?
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人的心血,积累起来今日这等家底,难道就这样毁于一旦,毁在自己等人手中了嘛?
这可如何面对范家列祖列宗啊?
居中而坐的大族老范永勤,一脸惨笑,许久无言,介休是范家的祖居之地,世代经营,已是根深蒂固,就连县令老爷都不敢小觑范家。
然如今这场变故太大,虽然派人送去许多金银字画,可县令却百般推脱,直到最后才勉强承诺,绝不开城放宣府军马进来。
不过,不开门就真的能够将如狼似虎的宣府军,挡在门外了吗?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派人出城,往周边县城、甚至往府城去求助,可四面都是宣府军的骑兵,谁又敢出城送死呢。
自打晨起,勇毅军出现在城外,并围住四门是起,种种言论就已经开始在介休城内弥漫。
很多人都在痛骂奸商无义,竟然通奴卖国,真是祸国殃民,当人人得而诛之,言外之意竟已然直指范家族人,且这言论更大有越传越盛之势。
“我早就说过,永宁伯是啥人?那可是个活阎王,在他眼里杀个人就跟咱吃饭一样,连个眼珠都不带眨一下。”下首一个族老愤愤说着,言下之意,大有指责范永斗的意思。
他的话才一出口,立时就在议事厅内引起一片共鸣之声,各位族老再也憋不住了,一个个纷纷出言指责埋怨起家主范永斗来。
“好啦。”
大族老范永勤终于忍耐不住,一声怒喝,制止众人指责之声,怒气冲冲地说道:“现在还说这样的话,又有何用?”
言外之意,便是指责众人“早干嘛去了?”
他接着又道:“当初赚了银子,你等个个都夸永斗,哪一家年终的分红少拿啦?现在摊了事,却在这里埋怨指谪其永斗,心里可过意得去?”
“永勤老哥,不是我等埋怨永斗,可如今这事咋办,总得想个辙儿,不能一大家子人,全跟着赔进去吧?”
“知县老爷,答应我等,绝不开门放其入城,难道他宣府军还敢攻我山西的城?”
范永勤的话语一出,议事厅内立时安静下来,可才过片刻,便有人出言质疑:“就怕陈老爷,顶不住压力,若是开了门,咱们可就全完了。”
“是啊,通奴卖国,可是满门抄斩啊!”
“上城。咱得上了城才行,这就召集家丁和伙计,都是咱养了多年的自己人,派到各处城门城头,严防死守。”
“对……对嘞。只要守着几处城门,他宣府军就算真的敢攻城,一时半会,也不得破,只须坚守三五日,太原那边还有巡抚老爷和晋王千岁,必不会对此不闻不问。”
“城中粮草充裕,莫说三五日,就守上个三五月,也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