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谣言
松山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位于锦州市南山脚下,周围“群山环拱,南临大海,颇称险阻”是辽西走廊上的重要军事重镇。
如今在松山城南门外,张诚、郭英贤全身缟素,他们身后是剩余的不到三百家丁亲军护卫着杨国柱的灵柩缓缓前行。
蓟辽总督洪承畴、总监军张若麒、辽东巡抚邱民仰等官,以及陈九皋、吴三桂等各镇总兵都随在灵车之后,缓缓进了松山城。
杨国柱的灵堂就设在城内兵备道署对面的官衙前厅内,郭英贤亲自领着杨国柱的家丁亲军为其守灵。
何振雄与唐先成也要留下,却被郭英贤断然拒绝,因为宣镇大军在今日的一战之中,伤亡颇重,急需他们回去稳定军心。
就这样,第一夜就由张诚与郭英贤一同为杨国柱守灵,其余诸官将帅随着总督洪承畴、总监军张若麒拜祭完杨国柱灵位后,便陆续退去。
大明援辽王师首战鞑贼,自宣府镇总兵杨国柱以下阵亡将官多人,如副将赵邦宁右臂中锏,坠马奋战阵亡;游击将军刘嵩基面中一矢,洞贯腮颊,阵亡;守备罗文耀、李志荣,千总仝献章、梁得胜,都司刘文炤、王得功等尽皆捐躯锋鏑,殒命沙场。
今日一战,明军各部也是伤亡颇重,最为惨重的就是宣镇杨国柱麾下兵马,好在战场表现英勇,虽损伤极重,却也给鞑贼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经过统计,宣镇三个步营只战亡将士就近一千余,督标营骑兵也战亡四百余人,此外负伤的将士也有差不多千余人马。
宣镇援辽兵马战损竟接近两成,更兼主将阵亡,几乎可以说宣镇援军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还将面临被瓜分的威胁。
总体算来明军此战阵亡将士总数已达九千余众,负伤亦有一万三千人,若是再加上那些伤亡的民夫和军壮,此战明军伤亡已是高达两万五千人马,可谓损失惨重。
明军伤亡如此惨重,一日便出现了超过百分之十的战损,出战的各镇帅麾下都伤亡不小,如曹变蛟所部兵马伤亡也很大,而山西总兵李辅明所部也几近崩溃,该部折损近半,现只剩三千余人马。
而清军方面也是损失不小,除了蒙古正黄旗固山额真何洛会被郭英贤击杀于阵前,还有正白旗固山额真“巴图鲁”准塔也被张广达斩杀于阵前。
此外,还有甲喇章京觉罗兰泰、宏科、穆护萨,牛录章京彰库善、阿福尼越、辉兰等将官阵亡。
而满洲各旗伤亡也达四千余众,蒙古八旗伤亡超过了三千人,汉军诸旗伤亡两千多、天佑军也有一千余人的伤亡,此外还有外藩蒙古和朝鲜军的伤亡。
如此零零碎碎的算起来,只今日一战,清军损失就超过了一万人马,若是再加上在前线修壕助战的包衣杂役,其伤亡总数已近一万五千人。
清军在锦州城外,原本有兵马就不足七万,此战后,所存兵马加在一起竟不足六万,只堪堪够明军的三分之一。
多尔衮也是忧心不已,同时经此一战,他也感觉到聚在松山城外的明军不同与往日,不止数量庞大,更是敢于血战。
若是再来两次今日这般的大战,自己这些兵马,怕就要消耗殆尽,他也不敢再行托大,无奈之下,尽撤乳峰山、松山岭、毛家沟各处守军。
他要集中兵力围困锦州,只固守城南石门山要道和黄土岭,同时,经过与豪格等诸将商议后,连夜便将今日战事,以及明军增援的详细情况,写成一封奏报,派飞骑急送回盛京,报给奴酋黄台吉。
…………
就在多尔衮从乳峰山、松山岭、毛家沟撤兵,连夜送信给黄台吉的时候,松山城内也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为了争抢杨国柱留下的宣镇兵马,蠢蠢欲动起来。
祭拜完杨国柱的灵位后,山西总兵李辅明便急急前往总督行辕求见洪承畴,此战他虽功劳不显,但却损失颇重,使得他本来就不多的兵马,现下更为弱小。
他特别恳求蓟辽总督洪承畴,希望能将宣镇总兵杨国柱麾下残存的兵马,暂时交由他来指挥,至少也给他补充一营兵马,以便更好的为国效力。
而对于杨国柱所留下的宣镇军马,洪承畴也有些想法,他倒不是要吞并为自己所有,而是想将他们分派给各营,以补充今日的损失,好再与鞑贼一战。
为此,他并没有直接答应李辅明,只是温言抚慰一番便令他回去歇息,现在他所急的其实还是确定今日诸将功绩与过错,以便形成奏报奏闻君前。
当然,这种事作为武将的各镇帅将军们自然无缘参与,洪承畴经过与张若麒、邱民仰、马绍瑜、张斗等众人的一番商议。
今日的首功在杨国柱、张诚、陈九皋三人身上争议不休,杨国柱所部给予多尔衮部清军重创,杀敌最著,其麾下参将郭英贤更阵斩清军蒙古八旗固山额真何洛会。
更兼杨国柱为国捐躯,死后哀荣总是要给的,因此以他为首功的呼声也是最高。
不过,张诚麾下兵马出战救援神机营与宣府镇标营,杀敌也多,张国栋所部更是一鼓而下娘娘庙清军炮阵,夺得清军大小火炮数十门,此一大功。
而且他麾下游击张广达也斩杀清军满洲八旗固山额真准塔,这可是有着“巴图鲁”称号的鞑贼勇士,总监军张若麒就力挺张诚宣北军的首功之议。
但神机营在陈九皋和符应崇的指挥下,火炮轰鸣,于东、西石门两边战事皆有很大助力,虽然该部近战能力令人担忧,可这火炮威力那可是有目共睹,今后更需其卖力才行。
经过一番争议,最后还是确定首功报杨国柱,对此,张诚自无异议,毕竟杨国柱对他照拂爱护颇多,如同亦师亦父般的存在。
而陈九皋更无意见,他虽然对自家的火炮充满自信,且对麾下将士们打炮的本领也是自豪,但却未曾想过自己竟然有机会争取首功。
当议定首功人选后,洪承畴久久不言,只拿眼神望着辽东巡抚邱民仰,邱民仰与洪承畴共事日久,自然会意,当下便提议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在东石门表现卓异,也应评为次功。
众人对此虽颇有微词,却也无人在明面上反对,大家心知肚明这是洪承畴在提携吴三桂,更何况东石门方面虽无大的战绩,却也是打得有声有色。
只是苦了曹变蛟,他在黄土岭与奴激战颇烈,杀伤较吴三桂尤多,可评功却又低了吴三桂一等。
最后便是李辅明进兵不利,导致宣镇兵马单独对敌多尔衮部清军精锐,致使杨国柱殒身沙场,为国捐躯,洪承畴奏请朝廷,建议降职一等,暂留军前堪用。
其实,这个处罚跟没有并无差别,因为李辅明早在崇祯十二年,便被弹劾罢了山西总兵职,此番得洪承畴保荐才携本部兵马随军听用。
莫说只是降职一等,就是连降三级,对于他来说也是无所谓,只要还在军前,只要手中还有军队,只要立下些许功劳,随时还能再升为总兵。
诸将功过就这么十分和谐的确定了下来,不管怎么说,此一战即使未能解除清军对锦州的围困。
但也对其杀伤极大,打出了明军的气势,更迫使清军主将多尔衮收缩防线,可以说就算一时不能解锦州之围,至少也是解围有望。
如此,多少也可安慰京师的朝官和崇祯皇帝一下。
…………
诸官议定诸将功过后,便离了松山临时总督行辕,各自退去。
蓟辽总督洪承畴回到内院,亲信幕僚谢四新待众人坐定后,便吩咐奉茶的小厮退下,才开口问道:“宣府杨帅捐躯,尚留有万余人马,即使汰去些杂兵,也还有近万步骑精锐。
军无主将,便如狼群失去了头狼,没了主心骨,便难以发挥出该有的战力,不若……”
谢四新没有继续说下去,点到为止,既是提议,也是试探,一切都在不言中,懂得人自然会懂,如果假装不懂,那就没有继续这一话题的意义了。
洪承畴十分儒雅的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小口,放下茶杯,仍是不发一言。
赞画李嵩见洪承畴并不反对,这才出言说道:“督臣,诚如谢先生之言,宣镇兵马,不可一日无主,当择一员大将主之。否则,无主将节制,恐日久生乱啊!”
这时,另一个姓杜的幕僚出言道:“宣镇尚有郭参将,是否可由其暂统杨总兵所留军马?”
内宅偏厅中一阵沉默,可见这个提议,众人皆不感兴趣,大家很有默契的低头品茶,各怀心思的静坐。
“咳咳……”
片刻后,谢四新轻咳几声,又缓缓说道:“依我看来,不若将宣镇兵马,分别补充给其他几位大将,以弥补今日出战的伤亡。
如此,既能避免宣镇兵马无主将节制,又可是各大将快速回复战力,可谓一举两得。”
洪承畴儒雅的脸上闪过一丝隐秘的笑意,却依然没有说什么,他缓缓起身来到窗前,望着外面的落日余晖,不发一语。
李嵩望了望谢四新,又看了眼杜赞画,才开口道:“今日,惟山西李总兵、东协曹总兵、宁远吴总兵三人损伤最重,不若就将杨总兵所部宣镇残兵,补充给他们三人军中,如何?”
他这话看是问询,可实际上就是试探,试探着偏厅内这些人的想法,看看能否达成一致,而这种想法,其实在大多时候都是老大的想法。
这里的老大是谁?
毫无疑问,蓟辽总督洪承畴才是这些人的老大,现在大家都是在不断的揣摩、试探着他的意思。
追随日久,对于洪承畴的性格早已熟知,在形成定议之前,这些亲信的幕僚们可以随意发言,因为他们不受拘束的话语才能给洪承畴以启发。
但自打入援锦州以来,洪承畴的性格似乎也有所改变,虽表面一如既往的儒雅,但暗里确是越发阴鸷,只不过这些变化只有身边的近人才知晓。
正因如此,他们才不断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洪承畴内心的想法,每一个人在说完话之后,都将目光投向洪承畴,以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实质上则是在寻求洪承畴的首肯。
洪承畴放下茶杯,目光集中在了李嵩身上,说道:“郭英贤虽建功颇著,但确非一军主将之选。而今宣镇杨总兵为国捐躯,但尚有副总兵张诚在,安可分兵以补别镇之缺?”
众人闻言一阵沉默,片刻后,谢四新才说道:“督臣,张诚麾下宣北兵马已近两万,如将杨总兵麾下兵马也归入,其统兵过众,恐生倨傲之心,阵前不宜调度啊!”
余者几人连连称“是”,洪承畴也不由深思起来。
那位杜赞画更开口说道:“何况,山西李总兵所部兵马损失严重,确是继续补充,否则恐不堪再战。”
其他几人也是连连相劝,其意无非是将杨国柱宣镇旧部分别补充给李辅明、吴三桂、曹变蛟,最多再加上分给张诚一部,确无人支持全部由张诚代为统管杨国柱旧部。
他们无非是担心张诚一人统兵过重,反生倨傲之心,如此,阵前难以调度,恐对辽东战局不利。
洪承畴闭目沉思,良久后,仍不能决,便对众人说道:“我有些乏累,此事明日再议吧。”
…………
当晚,松山城内外便开始盛传,总督府有人欲趁杨国柱阵亡之际,分宣镇兵马以补充各营战损。
一时间,宣镇将士皆愤愤不平,各营将佐虽奋力弹压,但各将心中也是对此颇有微词,都不愿被分给别的大将统领,甚至有人提出要逃回宣镇。
在总督行辕对面灵堂里,为杨国柱守灵的张诚对此也有耳闻,他一方面严令麾下诸将,管制还各自的麾下诸营兵马,禁止谣言在军中传开。
另一方面则专心为杨国柱守灵,暗中观察郭英贤的态度,他知道这位杨国柱亲将,乃是宣镇老将,在镇标营中的地位举重若轻,仅次于总兵杨国柱。
如今在松山城南门外,张诚、郭英贤全身缟素,他们身后是剩余的不到三百家丁亲军护卫着杨国柱的灵柩缓缓前行。
蓟辽总督洪承畴、总监军张若麒、辽东巡抚邱民仰等官,以及陈九皋、吴三桂等各镇总兵都随在灵车之后,缓缓进了松山城。
杨国柱的灵堂就设在城内兵备道署对面的官衙前厅内,郭英贤亲自领着杨国柱的家丁亲军为其守灵。
何振雄与唐先成也要留下,却被郭英贤断然拒绝,因为宣镇大军在今日的一战之中,伤亡颇重,急需他们回去稳定军心。
就这样,第一夜就由张诚与郭英贤一同为杨国柱守灵,其余诸官将帅随着总督洪承畴、总监军张若麒拜祭完杨国柱灵位后,便陆续退去。
大明援辽王师首战鞑贼,自宣府镇总兵杨国柱以下阵亡将官多人,如副将赵邦宁右臂中锏,坠马奋战阵亡;游击将军刘嵩基面中一矢,洞贯腮颊,阵亡;守备罗文耀、李志荣,千总仝献章、梁得胜,都司刘文炤、王得功等尽皆捐躯锋鏑,殒命沙场。
今日一战,明军各部也是伤亡颇重,最为惨重的就是宣镇杨国柱麾下兵马,好在战场表现英勇,虽损伤极重,却也给鞑贼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经过统计,宣镇三个步营只战亡将士就近一千余,督标营骑兵也战亡四百余人,此外负伤的将士也有差不多千余人马。
宣镇援辽兵马战损竟接近两成,更兼主将阵亡,几乎可以说宣镇援军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还将面临被瓜分的威胁。
总体算来明军此战阵亡将士总数已达九千余众,负伤亦有一万三千人,若是再加上那些伤亡的民夫和军壮,此战明军伤亡已是高达两万五千人马,可谓损失惨重。
明军伤亡如此惨重,一日便出现了超过百分之十的战损,出战的各镇帅麾下都伤亡不小,如曹变蛟所部兵马伤亡也很大,而山西总兵李辅明所部也几近崩溃,该部折损近半,现只剩三千余人马。
而清军方面也是损失不小,除了蒙古正黄旗固山额真何洛会被郭英贤击杀于阵前,还有正白旗固山额真“巴图鲁”准塔也被张广达斩杀于阵前。
此外,还有甲喇章京觉罗兰泰、宏科、穆护萨,牛录章京彰库善、阿福尼越、辉兰等将官阵亡。
而满洲各旗伤亡也达四千余众,蒙古八旗伤亡超过了三千人,汉军诸旗伤亡两千多、天佑军也有一千余人的伤亡,此外还有外藩蒙古和朝鲜军的伤亡。
如此零零碎碎的算起来,只今日一战,清军损失就超过了一万人马,若是再加上在前线修壕助战的包衣杂役,其伤亡总数已近一万五千人。
清军在锦州城外,原本有兵马就不足七万,此战后,所存兵马加在一起竟不足六万,只堪堪够明军的三分之一。
多尔衮也是忧心不已,同时经此一战,他也感觉到聚在松山城外的明军不同与往日,不止数量庞大,更是敢于血战。
若是再来两次今日这般的大战,自己这些兵马,怕就要消耗殆尽,他也不敢再行托大,无奈之下,尽撤乳峰山、松山岭、毛家沟各处守军。
他要集中兵力围困锦州,只固守城南石门山要道和黄土岭,同时,经过与豪格等诸将商议后,连夜便将今日战事,以及明军增援的详细情况,写成一封奏报,派飞骑急送回盛京,报给奴酋黄台吉。
…………
就在多尔衮从乳峰山、松山岭、毛家沟撤兵,连夜送信给黄台吉的时候,松山城内也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为了争抢杨国柱留下的宣镇兵马,蠢蠢欲动起来。
祭拜完杨国柱的灵位后,山西总兵李辅明便急急前往总督行辕求见洪承畴,此战他虽功劳不显,但却损失颇重,使得他本来就不多的兵马,现下更为弱小。
他特别恳求蓟辽总督洪承畴,希望能将宣镇总兵杨国柱麾下残存的兵马,暂时交由他来指挥,至少也给他补充一营兵马,以便更好的为国效力。
而对于杨国柱所留下的宣镇军马,洪承畴也有些想法,他倒不是要吞并为自己所有,而是想将他们分派给各营,以补充今日的损失,好再与鞑贼一战。
为此,他并没有直接答应李辅明,只是温言抚慰一番便令他回去歇息,现在他所急的其实还是确定今日诸将功绩与过错,以便形成奏报奏闻君前。
当然,这种事作为武将的各镇帅将军们自然无缘参与,洪承畴经过与张若麒、邱民仰、马绍瑜、张斗等众人的一番商议。
今日的首功在杨国柱、张诚、陈九皋三人身上争议不休,杨国柱所部给予多尔衮部清军重创,杀敌最著,其麾下参将郭英贤更阵斩清军蒙古八旗固山额真何洛会。
更兼杨国柱为国捐躯,死后哀荣总是要给的,因此以他为首功的呼声也是最高。
不过,张诚麾下兵马出战救援神机营与宣府镇标营,杀敌也多,张国栋所部更是一鼓而下娘娘庙清军炮阵,夺得清军大小火炮数十门,此一大功。
而且他麾下游击张广达也斩杀清军满洲八旗固山额真准塔,这可是有着“巴图鲁”称号的鞑贼勇士,总监军张若麒就力挺张诚宣北军的首功之议。
但神机营在陈九皋和符应崇的指挥下,火炮轰鸣,于东、西石门两边战事皆有很大助力,虽然该部近战能力令人担忧,可这火炮威力那可是有目共睹,今后更需其卖力才行。
经过一番争议,最后还是确定首功报杨国柱,对此,张诚自无异议,毕竟杨国柱对他照拂爱护颇多,如同亦师亦父般的存在。
而陈九皋更无意见,他虽然对自家的火炮充满自信,且对麾下将士们打炮的本领也是自豪,但却未曾想过自己竟然有机会争取首功。
当议定首功人选后,洪承畴久久不言,只拿眼神望着辽东巡抚邱民仰,邱民仰与洪承畴共事日久,自然会意,当下便提议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在东石门表现卓异,也应评为次功。
众人对此虽颇有微词,却也无人在明面上反对,大家心知肚明这是洪承畴在提携吴三桂,更何况东石门方面虽无大的战绩,却也是打得有声有色。
只是苦了曹变蛟,他在黄土岭与奴激战颇烈,杀伤较吴三桂尤多,可评功却又低了吴三桂一等。
最后便是李辅明进兵不利,导致宣镇兵马单独对敌多尔衮部清军精锐,致使杨国柱殒身沙场,为国捐躯,洪承畴奏请朝廷,建议降职一等,暂留军前堪用。
其实,这个处罚跟没有并无差别,因为李辅明早在崇祯十二年,便被弹劾罢了山西总兵职,此番得洪承畴保荐才携本部兵马随军听用。
莫说只是降职一等,就是连降三级,对于他来说也是无所谓,只要还在军前,只要手中还有军队,只要立下些许功劳,随时还能再升为总兵。
诸将功过就这么十分和谐的确定了下来,不管怎么说,此一战即使未能解除清军对锦州的围困。
但也对其杀伤极大,打出了明军的气势,更迫使清军主将多尔衮收缩防线,可以说就算一时不能解锦州之围,至少也是解围有望。
如此,多少也可安慰京师的朝官和崇祯皇帝一下。
…………
诸官议定诸将功过后,便离了松山临时总督行辕,各自退去。
蓟辽总督洪承畴回到内院,亲信幕僚谢四新待众人坐定后,便吩咐奉茶的小厮退下,才开口问道:“宣府杨帅捐躯,尚留有万余人马,即使汰去些杂兵,也还有近万步骑精锐。
军无主将,便如狼群失去了头狼,没了主心骨,便难以发挥出该有的战力,不若……”
谢四新没有继续说下去,点到为止,既是提议,也是试探,一切都在不言中,懂得人自然会懂,如果假装不懂,那就没有继续这一话题的意义了。
洪承畴十分儒雅的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小口,放下茶杯,仍是不发一言。
赞画李嵩见洪承畴并不反对,这才出言说道:“督臣,诚如谢先生之言,宣镇兵马,不可一日无主,当择一员大将主之。否则,无主将节制,恐日久生乱啊!”
这时,另一个姓杜的幕僚出言道:“宣镇尚有郭参将,是否可由其暂统杨总兵所留军马?”
内宅偏厅中一阵沉默,可见这个提议,众人皆不感兴趣,大家很有默契的低头品茶,各怀心思的静坐。
“咳咳……”
片刻后,谢四新轻咳几声,又缓缓说道:“依我看来,不若将宣镇兵马,分别补充给其他几位大将,以弥补今日出战的伤亡。
如此,既能避免宣镇兵马无主将节制,又可是各大将快速回复战力,可谓一举两得。”
洪承畴儒雅的脸上闪过一丝隐秘的笑意,却依然没有说什么,他缓缓起身来到窗前,望着外面的落日余晖,不发一语。
李嵩望了望谢四新,又看了眼杜赞画,才开口道:“今日,惟山西李总兵、东协曹总兵、宁远吴总兵三人损伤最重,不若就将杨总兵所部宣镇残兵,补充给他们三人军中,如何?”
他这话看是问询,可实际上就是试探,试探着偏厅内这些人的想法,看看能否达成一致,而这种想法,其实在大多时候都是老大的想法。
这里的老大是谁?
毫无疑问,蓟辽总督洪承畴才是这些人的老大,现在大家都是在不断的揣摩、试探着他的意思。
追随日久,对于洪承畴的性格早已熟知,在形成定议之前,这些亲信的幕僚们可以随意发言,因为他们不受拘束的话语才能给洪承畴以启发。
但自打入援锦州以来,洪承畴的性格似乎也有所改变,虽表面一如既往的儒雅,但暗里确是越发阴鸷,只不过这些变化只有身边的近人才知晓。
正因如此,他们才不断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洪承畴内心的想法,每一个人在说完话之后,都将目光投向洪承畴,以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实质上则是在寻求洪承畴的首肯。
洪承畴放下茶杯,目光集中在了李嵩身上,说道:“郭英贤虽建功颇著,但确非一军主将之选。而今宣镇杨总兵为国捐躯,但尚有副总兵张诚在,安可分兵以补别镇之缺?”
众人闻言一阵沉默,片刻后,谢四新才说道:“督臣,张诚麾下宣北兵马已近两万,如将杨总兵麾下兵马也归入,其统兵过众,恐生倨傲之心,阵前不宜调度啊!”
余者几人连连称“是”,洪承畴也不由深思起来。
那位杜赞画更开口说道:“何况,山西李总兵所部兵马损失严重,确是继续补充,否则恐不堪再战。”
其他几人也是连连相劝,其意无非是将杨国柱宣镇旧部分别补充给李辅明、吴三桂、曹变蛟,最多再加上分给张诚一部,确无人支持全部由张诚代为统管杨国柱旧部。
他们无非是担心张诚一人统兵过重,反生倨傲之心,如此,阵前难以调度,恐对辽东战局不利。
洪承畴闭目沉思,良久后,仍不能决,便对众人说道:“我有些乏累,此事明日再议吧。”
…………
当晚,松山城内外便开始盛传,总督府有人欲趁杨国柱阵亡之际,分宣镇兵马以补充各营战损。
一时间,宣镇将士皆愤愤不平,各营将佐虽奋力弹压,但各将心中也是对此颇有微词,都不愿被分给别的大将统领,甚至有人提出要逃回宣镇。
在总督行辕对面灵堂里,为杨国柱守灵的张诚对此也有耳闻,他一方面严令麾下诸将,管制还各自的麾下诸营兵马,禁止谣言在军中传开。
另一方面则专心为杨国柱守灵,暗中观察郭英贤的态度,他知道这位杨国柱亲将,乃是宣镇老将,在镇标营中的地位举重若轻,仅次于总兵杨国柱。